巧用「別人家的孩子」,成就自家孩子,效果不要太好!

2021-01-20 柏柏育兒漫畫

所有孩子都有一個公敵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等我們自己當了父母后,也忍不住經常對孩子說:「你看,人家麗麗好厲害,這麼小就會背古詩了。我們也可以像她那樣,對不對!」

本來我們是想用激勵的辦法鼓勵孩子,告訴孩子,「別人可以的,咱們也可以。」可換來的卻是孩子的不屑一顧:「哼,背古詩有什麼了不起,我會跳舞,她不會。」

我們自以為的「激勵法」,不但沒有成功見效,反而讓孩子養成「眼紅別人」「故意貶低別人」的不良思想。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初心雖好,結果大相逕庭」的局面呢?原因就在於我們在使用「別人家的孩子」這個例子時,只看重結果,即讓孩子覺得,媽媽誇別人「優秀」就是在說自己「不優秀」,孩子會感到不舒服甚至出現逆反情緒。

久而久之,孩子不僅沒有進步,反倒會讓孩子嫉妒所有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優秀的人,他們潛意識認為這些優秀的人都是和他搶奪父母關愛、社會資源的人,都必須要「處之而後快」。抱著這種心態,孩子很難從他人身上學到優點。

那麼,我們該如何巧用「別人家的孩子」呢?

一、重結果更重過程。

媽媽在表揚麗麗時,可以說:「麗麗這麼小就會背這麼多古詩,應該是每天都背一首,久而久之,就積累了那麼多。」孩子會把注意力放在「學習方法」上,而不是「學習結果」上。媽媽鼓勵孩子:「媽媽去向麗麗媽媽取經,你也問問麗麗怎麼做到會背那麼多詩的。

咱們把她的方法學過來,咱們也可以背那麼多詩。」這樣,孩子想到的不是對比誰強誰弱,而是想到她之所以有這種成績,是因為她的方法,如果自己也有了這種方法,也可以取得這種成績。鼓勵孩子通過觀察別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行為,成就自己的好成績。

二、誇別人也誇孩子。

很多家長特別喜歡在誇別人家的孩子時,順道踩踩自己的孩子,也許出於中國謙虛的傳統美德,也許出於想要激勵孩子的初衷。但這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這麼差,怎麼做都做不到他們那麼好,還努力個什麼勁。

所以,在誇別人的時候,也別忘了誇一誇自家孩子,比如,找一找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共同點,「你們倆性格很像,語文都特別好,你的英文好,她的數學好,你們倆可以相互學習,看看彼此用什麼方法學習較弱的科目,這樣你們就都能成為全科都優秀的孩子了。」

這樣,孩子就會把自己定位優秀者,「你很好,但我也不差」,心態上不會把向優秀者學習當作一件卑微的事情,而是一件「你我共同進步」的事情。

END

相關焦點

  • 如何巧用「別人家的孩子」,成就自家孩子?@寶爸寶媽
    :「麻煩幫我翻譯下~」Jasper自信大方的,用英語幫助大家不光Jasper,演員楊冪也曾罕見透露——小糯米今年5歲,她的英語太厲害了Jasper和小糯米以及其他很多優秀的孩子,就是我們很多家長口中經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提醒很多的寶爸寶媽們,千萬不要只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一定要深研究「別人家的家長」。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趕上「別人家的孩子」,先一定要讓自己變成「別人家的家長」。
  • 誇別人家的孩子,傷了自家的孩子
    在孩子的生活中,比較與被比較是極為常見的事。孩子經常會在某件事上被家長或者其他長輩用來跟同齡人作比較,大部分時候他們都會成為弱勢的那一方,因為父母和長輩總是秉持著希望他們能夠向他人學習的理念來誇別人家的孩子。
  • 父母當面誇別人家的孩子好,這是對自家孩子的打擊,不妨這樣操作
    誇別人家的孩子好,這是一種橫向比較,沒有尊重自家孩子的特點。好與壞,先不論是不是一種客觀的評價,但是它是一種結果。只簡單地用結果做比較,是最明顯的滅自家威風。我為什麼不說「長別人志氣"呢?因為父母往往是當著自家孩子的面說別人家的孩子多好,很少當著別人家的面誇別人的孩子。家長誇別人家的孩子,目的是給自家孩子聽的。家長這樣說的本意,並不是要真心誇別人的孩子,而是把別人家的孩子當標杆,想激勵自家的孩子。
  • 別再羨慕「別人家孩子」了,要學會欣賞「自家熊孩子」
    相信這種場景大家經常會遇到,某個家庭出了一位學霸,高考六百多分,被一流大學錄取,於是親朋好友一窩蜂都去咱們人家的孩子,反觀自家孩子,咋看咋不順眼。別人家孩子不光學習好,長得也精神,還懂禮貌,做事勤快,孝順長輩,哪哪都是好的,簡直完美無瑕。而自家孩子呢?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會引起自家孩子反感
    01經常聽到媽媽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會說:「你看人家誰誰家的孩子,人家什麼都會,什麼都好,再看看你,什麼你都幹不了。明明是想好好教育孩子,想給孩子找一個學習的好榜樣,結果不僅沒達到效果,反而使得孩子對自己,對「別人家那個孩子」,甚至對那個孩子的一家人都莫名其妙產生了厭惡感,以至於以後不願意再聽母親嘮叨,也不願意接觸母親例舉的那個好孩子。
  • 「別人家的孩子」陰影籠罩下,自己家的孩子怎麼辦?
    然而許多年過去,當年的學生已經長大,現在依然有不少孩子生活在這位「別人家的孩子」陰影之下,這似乎是家長們與孩子們天生就會陷入的怪圈。雖然我能理解家長們希望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的心態,但如果經常將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以這種對比方式的教育方法卻不一定能起到相應的效果,反而還容易影響孩子的自尊心。
  • 教育不要瞎跟風,盯著別人家孩子永遠看不到自家孩子
    這種情形在我們家是常事。女兒從不認為我是款可以改造好的媽媽,我簡直就是塊難雕的朽木。別人家父母很早就有教育意識,唉,總覺有些對不起你似的。」我半是認真半是玩笑地向她懺悔著。「沒事啊,馬雲那樣的也不一定就是看著書養大的。」她大大咧咧,很無所謂的樣子。
  • 現在的父母,為何把幼小銜接看得太重要?這就是別人家和自家區別
    4歲認10以內數字、6歲會20以內加減法,自家孩子只會摸魚打架的時候,很多家長心中焦慮火苗就會躥跳得更活躍一些,這樣眺望別人家孩子、憂愁自家孩子的情況非常普遍,包括我自己在內看到某某同齡孩子多才多藝的時候,都會羨慕對自家孩子緊抓,以他人為優秀的榜樣去約束自家孩子。
  • 誇獎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自家孩子,13歲男孩負氣出走
    問起離家出走的原因,這個男孩很生氣地說,爸爸常常誇獎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批評自己成績差,還說自己做什麼都很差。男孩想不通,心理壓力大,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男孩子出走前還留下這樣的紙條,「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後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你不該有我這樣的兒子。再見了,爸爸。」很多家長產生疑問:誇獎別人家的孩子,這樣會傷及自家的孩子?
  • 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我家的也不差
    其實當寶寶一天天長大以後也有自己的自主權,自尊心寶寶也有,當寶寶和別人在一起玩的時候不要總是拿自己家的寶寶跟別人比。這樣也會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想著寶寶現在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心裡都明白。當我們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孩子犯了一點小錯誤你看見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聽話。
  • 該不該拿自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因為現在不少孩子是獨生子女,再加上社會的經濟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空前提高。多年前,一篇名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帖子甚至在網上「走紅」。以至於現在「別人家的孩子」竟然成了不少家長們酸溜溜的口頭語。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已經成了一種十分普遍的社會現象。
  • 別當著孩子的面,拿別人家孩子與自家孩子相比!
    自古以來,很多家長都會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看看人家孩子,多麼多麼好,多麼聽話,多麼知道幫大人幹活,你再看看你,我怎麼有你這麼不聽話的孩子?不過是我聽過這樣的話,很多孩子都會聽到這樣的話,因為幾乎每個家長都說過同樣的話,這句話成了所有家長的口頭語,動不動就是這樣一句話。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優秀?這種想法會誤了自家孩子
    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最優秀,而是你在關注其他孩子的時候,忘了留意自己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這個說法,成了籠罩在多少孩子身上的陰影,從小到大就一直被父母提點:「你看看隔壁阿姨的孩子,學習多優秀,成績多好啊!」「人家寧寧鋼琴學得多好,你看看你,什麼都學不好!」這樣的話,想必大家不少聽。
  • 該不該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家長們要注意了
    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今天的答疑解惑吧~1 該不該拿在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心裡明明知道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較不太好,但是每當看到優秀的孩子的時候,腦海裡還是不經意想到「我們家寶寶也可以這樣」或者「我們家寶寶為什麼就不能這樣?」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聰明伶俐,自己家孩子又蠢又笨?這3點很有用
    相信現在也依然會有很多年輕的父母重蹈覆轍,傳承老一輩的教育思想,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孩子比。可時代變了,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吃這一套了,所以家長也要與時俱進,一起改變。2不過也有的家長會說,別人家的孩子確實有優秀的一面,只是希望自家孩子拿他當榜樣,並非純粹比較的問題。可家長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不僅不會拿他當榜樣,反倒感到反感?
  • 不要讓「別人家的孩子」毀了「自己家的孩子」
    我們常常從父母口中聽到「你看看別人家孩子XXX,多聽話懂事,學習成績好,畫畫也很棒……再看看你,什麼都不會,還不知道努力,怎麼也不給我爭口氣……」這樣類似的比較很常見,但是,我想說「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別人家的,為什麼不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呢
  • 誇「別人家的孩子」的同時,受傷的卻是自家的孩子?
    相信現在的家長,小時候也常常聽過「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就像天上的神跡,或者是「存在」於家長們口中的眾說一辭,「你看別人家的孩子,比你成績好還聽話,再看看你,會啥啊?」、「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比你聰明的多了,也沒見驕傲過,你多個啥啊?」、「別人家的孩子都考上北大清華了,你還是爛泥扶不上牆」… 諸如此類。
  • 為什麼別人家孩子身體好好的,自己家孩子就總生病呢?
    巧的是,晚上回家偶遇孩子同學媽媽,她吐槽說,我家孩子又咳嗽了,一到換季就生病,真不省心。我怎麼發現你家孩子都不怎麼生病呢?瞬間我發現了問題的關鍵,我們都覺得自己家孩子愛生病,別人家孩子壯如牛,正是因為關注度不一樣啊。
  • 如果可以,請不要隨便評價別人家的孩子!
    領導見狀笑著對彤彤媽說:「哎呀,你家孩子這麼害羞啊!」彤彤媽說孩子有點拘謹,熟悉了就好了。可飯局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沒想到這位領導又盯著彤彤,發出一頓感慨:「哎!你家孩子這麼害羞、膽怯,與現在的社會有點格格不入哦!以後很難適應的!」彤彤媽正吃著飯,聽他這麼一說差點噴出來:這都哪跟哪啊?
  • 好孩子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好媽媽也一樣都是「別人家的媽媽」
    聽我來解釋哈:首先,作為家長看到優秀的孩子,我們總會發出一聲驚嘆:看看,這是別人家的孩子!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其實在孩子眼中是不是也會有「看看,這是別人家的媽媽(爸爸)?」01先跟大家說兩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我的親身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