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我就有個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從不玩遊戲,從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學習,長得好看,又聽話,回回年級第一……
」1
每個父母都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來作比較,希望孩子像人家學習,可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最令人討厭的行為之一。
我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是拿鄰居家的小孩跟我比,「你看看人家整天表現得多好,學習又好,多向人家學習,別老想著玩。」
可做過小孩子的都懂,大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鄰居家的小孩學習根本還沒我好,而且私下也很愛玩。這些情況我都知道,可無論我怎麼解釋,外婆總是說我狡辯。
所以乾脆後來我就不說了,任憑外婆怎麼比較,我都是沉默不語。相信現在也依然會有很多年輕的父母重蹈覆轍,傳承老一輩的教育思想,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孩子比。
可時代變了,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吃這一套了,所以家長也要與時俱進,一起改變。
2
不過也有的家長會說,別人家的孩子確實有優秀的一面,只是希望自家孩子拿他當榜樣,並非純粹比較的問題。
可家長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不僅不會拿他當榜樣,反倒感到反感?
甚至還有孩子專門去找別人家的孩子,希望他學習退步一點,少看點書,多玩一會,這樣家長就不會總是嘮叨他了。
原因就在於孩子並沒有真心的欣賞家長口中的榜樣!
世界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曾說過:「你只有發自內心去欣賞榜樣,只有堅信榜樣身上的優點會在自己的身上被複製,堅信榜樣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這種相信才會產生力量,而榜樣的優點才會在自己身上出現。」
所以家長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讓孩子認可你口中的榜樣,而不會讓他反感、厭煩?
3
1首先確定固定的榜樣
榜樣之所以要固定,就是希望孩子能夠真正的觀察、發現榜樣的優點,值得學習的方面,然後跟隨學習、改變。
千萬不要今天讓他學習鄰居家的小孩,明天讓他學習親戚家的小孩,這會給孩子一種仿佛別人都好,只有他很差的感覺,容易讓他變得自卑、懦弱。
最重要的是這種榜樣的效果一點都沒有,純粹是浪費時間。
2不要在問題發生時說:「跟別人家的孩子多學學」
很多孩子表現的不讓家長滿意,家長總是來一句:「你怎麼不跟人家孩子多學學,看他做的多好。」這無形中就會放大孩子的表現。只要孩子反抗,家長立馬罵的更慘。
但請不要完全否定自己的孩子,也不要肯定別人家孩子所有的行為。這會讓孩子非常受挫,本身犯錯心裡就不舒服,如若這時再聽到誇別人家的孩子,更是雪上加霜!
因為我們作為局外人,無法知道別人家孩子的所有,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
也許他學習非常好,但身體素質不行,體育不過關。或者沒有藝術細胞,只會死讀書、考死試。
所以家長要做的應該是,明確告訴孩子需要學習別人家孩子的哪些方面,同時誇獎自己孩子好的方面,揚長補短,才能真正讓孩子主動去改變。
3給孩子接觸榜樣的機會,告訴他怎樣去學
一味的只說跟人家學,然後就不管了,孩子根本不可能理解、也不接受。家長應該給孩子時刻創造接觸榜樣的機會,讓他親身感受榜樣的優點,從而觸動孩子的學習動力。
比如說你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正在幫助小朋友發東西這個行為很好。
你就可以把孩子拉到旁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跟他講:「你看這個哥哥表現得多好,主動幫助別人,周圍的孩子都喜歡他。」
相信經過幾次的引導之後,孩子自然會主動觀察榜樣的行為,從而內心產生敬佩,欣賞、認可,然後像之學習。
這才是真正達到像別人家孩子學習的效果!
教育難嗎?不難。簡單嗎?也不簡單。任何的教育方式如果不掌握其真正的精髓,都只是照葫蘆畫瓢,無卵用。
所以你會經常會聽到家長說:「為何我也這樣教育孩子了,可依然沒效果?」
其實有效果,只是你沒有真正的參透這種教育方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