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稱讚都給了「別人家的孩子」?

2021-02-19 楊鳳池心理工作室

案例:他覺得自己從小就有個夙敵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不聊QQ,不喜歡逛街,天天就知道學習。長得好看,聽話懂事,回回年級第一,長大又找了個跟他一樣好的女友。研究生畢業找到好工作,一個月好幾萬,會做飯,會家務,會好幾門外語.於是,他從來就沒有被表揚過,周圍人的稱讚都給了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很多人都有同感,自己從小就有個夙敵是「別人家的孩子」,想得到稱讚很難,仿佛只有考了狀元,拿了冠軍,才有資格獲得稱讚,這種感覺讓人很壓抑,您覺得呢?

回答:確實如此,而且不僅讓人覺得壓抑,而且還會對人的心理有影響,很多人就是在父母把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的比較中喪失自信心、失掉快樂的。

無所不能的「別人家的孩子」背後代表的是一種單一的、比較功利的價值觀,似乎只有成功才被這個社會、家長認可。

人和人是如此地不同,如果只用外在的成績、工作、收入等來衡量一個人,那麼很多人都會被所謂的成功拒之門外。

所以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

相當一部分所謂的成功人士為了維持這種成功「削足適履」,壓抑和隱藏自己的理想、願望,去追求大家眼中的成功,過得並不快樂;

相當一部分所謂不成功的人士因為怎麼努力都無法達到這種標準而憤懣、自卑,覺得自己無法獲得別人的讚揚和認可,也過得很不快樂。

在社會交往中,很多人也不好意思稱讚別人,容易像是拍馬屁,被認為功利,您覺得應該怎麼樣讚美別人呢?


回答:讚美可以讓人獲得認可,也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影響使得我們在開口讚美別人時感覺不自在。

但讚美也是有技巧的,從心理學的視角出發,我們把讚美分為讚揚和鼓勵。

總之是鼓勵比讚揚好。


人們對於稱讚的心理需求有多大呢?


回答:在微博上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如果你覺得你的孩子聰明,那麼他(她)會成為聰明非凡的孩子,

如果你覺得你的孩子笨,那麼他(她)會笨一輩子給你看。

也許大家會覺得這句說得有些誇張,但是不無道理。

為什麼說家庭或者是早年的成長經歷對一人來說非常重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於家長對孩子的看法。

因為每個人對自己的最初、最重要的評價是從家長那裡獲得的。

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比喻為「照鏡子」。

如果家長常用鼓勵、接納的態度對待孩子,用飽含肯定和溫情的目光注視孩子,

孩子會從這種態度、眼神中感受到自己是好的、是值得父母愛的,他(她)也會愛自己,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

與之相反,如果家長心裡認為自己的孩子不錯,但是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眼睛總盯著孩子的缺點看,

那麼孩子從父母那裡感受到的總是「不行」、「還差得遠」,孩子慢慢就會覺得「我不行」、失掉自信。

稱讚對帶來多大的力量?


回答: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考查某個學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

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

事過半年,這18名學生的確超過一般,長進很大,

再後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幹出了非凡的成績。

這一效應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鼓勵、信任和期待能夠改變人的行為,

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和期待時會增強自我價值感,變得自信、自尊,並會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

這就是所謂稱讚帶來的力量。

 


讚揚

鼓勵

例子

我為你得了個A而驕傲

那個A反映了你的辛勤努力

含義

表達令人滿意的評價,表示認可

鼓起對方的勇氣,激勵,促進

指向

做事的人「好孩子」

行為「幹得好」

認可

只針對完成了的、完美的結果:你做得正確

努力以及改進:你盡了力。

態度

居高臨下的

尊重的、欣賞的

導致

孩子們為他人而改變: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

孩子們為自己而改變:內省。

控制點

外在的:別人會怎麼想?

內在的:我是怎麼想的?

教給孩子

依賴於別人的評價

自我評價

對自我價值感的影響

當得到別人的認可時才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

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不需要他人的認可

長期效果

依賴於他人

自信、自立

作者:李梅 ,北京建築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博士,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註冊心理師(X-09-023),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2006),歐文亞隆團體諮詢認證治療師(2011),督導師(2016)。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周刊。


    小編悄悄的說:最近我們開通了投稿欄目哦。從公眾號菜單欄裡最右邊的按鈕了解詳情吧。歡迎你在這裡向更多的人傳播你的思想和觀點,和更多的同行切磋交流!

你也想像楊老師一樣厲害的做心理諮詢嗎?

快來加入

楊鳳池黃埔軍校訓練營

報名請點擊「閱讀原文」或複製粘貼連結

https://h5.renrenjiang.cn/#/column?cid=9565&su=1062722

摸摸小貓,學更多心理學知識

相關焦點

  • 「別人家的孩子」是不一樣,盛雲翼很自律,被葉一茜、王櫟鑫稱讚
    《親愛的小課桌》是一個以輔導孩子做作業來探討孩子教育的綜藝節目,裡面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非常優秀。王櫟鑫看好他,葉一茜稱他為「最滿分的孩子」。他是盛雲翼,小名叫「騰騰」,是一個多才多藝、樂觀開朗、自律性很強的孩子。
  • 古代那些「別人家的孩子」
    身為父母,在有意無意中總把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由於「這山看到那山高」心理作祟,總覺得孩子是別人家的乖。於是「別人家的孩子」一詞悄然發生了語義增值,既是對人家孩子的充分肯定,也被賦予了優秀孩子的潛在含義。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會引起自家孩子反感
    01經常聽到媽媽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會說:「你看人家誰誰家的孩子,人家什麼都會,什麼都好,再看看你,什麼你都幹不了。明明是想好好教育孩子,想給孩子找一個學習的好榜樣,結果不僅沒達到效果,反而使得孩子對自己,對「別人家那個孩子」,甚至對那個孩子的一家人都莫名其妙產生了厭惡感,以至於以後不願意再聽母親嘮叨,也不願意接觸母親例舉的那個好孩子。
  • 古代那些「別人家的孩子​」
    作者:朱美祿(貴州財經大學教授)身為父母,在有意無意中總把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由於「這山看到那山高」心理作祟,總覺得孩子是別人家的乖。於是「別人家的孩子」一詞悄然發生了語義增值,既是對人家孩子的充分肯定,也被賦予了優秀孩子的潛在含義。
  • 「別人家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你是否也有這樣一個對手,叫做「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成績優異、智商超群、待人禮貌、從不惹事、人見人愛......好像小小年紀就可以預見長大後的成功了。智商高的人通常在兒童時期就表現出優異於周圍同齡人的能力,這讓親友對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 為什麼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
    消息一出,大多數網友羨慕之情溢於言表,紛紛感慨又是別人家的孩子!我不怎麼關心消息內容,我想到的是,為啥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大家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什麼時候能發點好消息讓廣大網友也羨慕嫉妒恨一下呢?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總是落後一步、慢人一拍?我把我的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看有沒道理。我覺得可能的原因有下面這些:第一,我們的孩子沒別人家的孩子志向遠大。
  • 「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都那麼愛學習?是天生的嗎?
    相信我們的身邊總是有那麼幾個「別人家的孩子」,他們聰明機智,上課從來不困,考試全級前三,作業輕鬆解決,老師和家長也都特別喜歡這種孩子。所以你是否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有的孩子天生就喜歡讀書?喜好有些人喜歡讀書,真的只是因為他喜歡讀書,學習對他而言是一種愛好,他喜歡這種自我提升的感覺,之前有一位掌握多語言的學生在別人問他為什麼你學了這麼多的語言,他說他的愛好就是研究不同的語言,在學習語言中他獲得了莫大的快樂。
  • 別人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家長
    因為每個孩子自學能力、自我管控能力不一樣就導致學生成績最後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很多家庭錯失了今年疫情期間是陪伴孩子的最佳時期、修復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期,因為這段時間家長孩子難得的有大把時間在一起,聰明的家長會好好利用這段難得的時光去好好陪陪孩子。而有些家庭就恰恰相反,網上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不上網課父慈子孝,一上網課雞飛狗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 你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你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孩子」請看別人家的孩子吧!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如果換做你,你能做到嗎?你能陪伴嗎?你捨得讓孩子受凍挨餓學習嗎?答案是:不能!今年的假期太長了!長的孩子都玩膩了,你都焦慮了!不知道如何按排孩子!其實最懶惰的是家長,怕麻煩,怕陪伴!
  • 別人家的孩子是這麼來的,你家孩子也能做到
    ,典型的別人家孩子,就是最完美的孩子,不管做什麼都是優秀的,永遠得到稱讚的那一個。當著自己家孩子的面稱讚別人家孩子,貶低自家孩子,會讓自家娃進行自我否定。ta的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不行,因為父母已經否定了ta的能力。在長期的自我否定中,自信心被打擊,積極性也會消磨殆盡,自卑心理自然而然產生。
  • 「別人家」的孩子,都在精神上富養
    約翰.正恩有句名言:「沒有人是座孤島,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主體的一部分。」因此,沒有人可以逃脫掉競爭的命運。你有沒有發現,在競爭的路上,「別人家」的孩子到了社會上,總是機會多、運氣好、發展快?那麼除了物質生活的保障,究竟別人家額外給了他的孩子什麼? 01 推己及人的教養2019年,芒果臺籤約藝人劉露由於大鬧高鐵站,被公安機關拘留。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這麼優秀?
    遇見優秀的孩子,有些家長總是投去羨慕的眼光,甚至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這麼優秀呢?」其實,優秀的孩子接受到的家庭教育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主要表現在九個方面。一、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善於思考、渴望知識的習慣。
  • 13歲女孩暑假作業讓人稱讚,堪比一件藝術品:別人家的孩子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少不了經典名著的陪伴,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孩子們對名著的解讀也是相當有意思的。老師自豪地將靚靚的作業展示在微博上,吸引了不少網友的稱讚。網友熱評:網友一:今天又是羨慕別人家孩子的一天
  • 不要稱讚孩子的相貌,不要常常稱讚孩子的才華,應該稱讚他的德行.
    但是父親對孩子的期許愈來愈低,孩子會不會有出息?不會!當長者沒有好的榜樣給他,他就沒什麼志向,慢慢就終日悠悠放任,很無聊。所以,為什麼我們在一開始學習強調「學貴立志」,而且學能力的目的在哪兒?這個要慎於始!孩子學能力的真正目的在哪?為什麼要學本事?我們一開始說,讀書志在聖賢,而現在的人讀書志在賺錢,目標錯了,有可能會有好結果嗎?所以,一開始一定要有正確的引導觀念才行。
  • 為什麼我不是別人家的孩子?
    就如她後面她的自述中,她是個非常討人喜歡的女孩子,真的,待人真誠,會傾聽別人的故事。她在老家的時候,每天七點起床,很自律,上完課就上山種地,種完地,還會理菜。因為家裡是賣菜的,如果不把菜整理的非常好看,就沒人會買,從晚上十二點出發,去賣菜賣到四五點才回來。每次看著姑姑從老遠的大山上背著篼,背都被壓的彎了下去,很痛,因為很重。
  • 【親親寶貝】不要稱讚孩子的相貌,不要常常稱讚孩子的才華,應該稱讚他的德行
    所以,孩子要長得是謙卑,而不是自滿。我們在誇孩子,要針對他的好的品行去誇,而不是針對他的才能去誇,誇才能誇久了一定出問題。還有很多家長都誇什麼?你怎麼長這麼漂亮!你誇他漂亮要幹什麼?誇他漂亮對他有什麼幫助?你跟他說:你氣質真好!是不是每天都念《弟子規》?是不是常常對長者都很有禮貌?所以能夠「誠於中,形於外」。順便複習複習經文。
  • 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我家的也不差
    其實當寶寶一天天長大以後也有自己的自主權,自尊心寶寶也有,當寶寶和別人在一起玩的時候不要總是拿自己家的寶寶跟別人比。這樣也會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想著寶寶現在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心裡都明白。當我們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孩子犯了一點小錯誤你看見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聽話。
  • 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孩子,更有別人家的父母
    「你看看,別人家的父母……」別人家的父母,也許在孩子剛出生便拿到了美國綠卡,也許在孩子剛牙牙學語便送進最好的國際雙語學校,也許在孩子還在讀小學便做好孩子海外留學的準備……別人家的父母,也許在孩子還未開口之前就知道孩子需要什麼,也許在孩子還未解釋之前便知道孩子這樣做的原由,也許在孩子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時候便已報名了興趣班……沒錯,這就是別人家的父母。
  • 你的孩子為什麼比別人家孩子差,你到底做了什麼?
    有的人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比別人家的孩子要差?你的孩子為什麼比別人家的差,你到底做了什麼?同學紛紛家境不錯,家裡豪車無數。紛紛沒有壓力,一口氣生了三個孩子。紛紛爸爸是以前的煤老闆,家一直在農村。紛紛平時就喜歡打打牌。孩子就是紛紛媽媽一手帶大的。
  • 還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好?看看別人家父母都是怎麼做的
    因此可以從這些孩子身上看到,不管孩子是不是學霸,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爸媽勢必得樹立好自身形象,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不要總怨天尤人說著「別人家孩子怎麼樣」,爸媽應該先反思自己再去批評孩子。一、為什麼父母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1. 心理距離的視角對於那些給人們心理上帶來越大壓迫感的事物,人們看待的角度就更加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