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是別人家的孩子?

2021-01-20 解憂空白閣

點擊藍字進入你的樹洞

到底是承受了多大的委屈,現在才變得這麼溫柔?

我一直在反思自己,覺得自己還不夠溫柔,情緒化嚴重,似乎每次情緒爆發後,都會陷入一個焦慮的的階段。每次把臉對準淋浴時衝下來的熱水,憋氣,回憶自己做過的種種,我開始發抖,覺得什麼都做錯了,所有人都要離開,所有人對我是不是都是討厭的。

—— PP

不知道你們曾經有木有遇到過一個未見過面,也沒有付出什麼過,但是就給會準備好好多零食,會寵人,讓著你的學妹~

嘿嘿~很榮幸被我遇見了。第一次看見她的名字,說真的,我這個不太識複雜字的人沒有辦法讀出她的名字,可就是很有緣,跟她很聊得來~要不是因為我比她大一屆,我想可能我才應該叫她一聲姐姐。她的善良以及給人的安全感,真的讓我很暖,但是在不斷地接觸中,我發現她是一個非常脆弱的女孩子,但是她不能說。

也許跟她的家庭有很大的聯繫!在一部分的精神障礙中,其實佔很多比重的一個原因,就是遺傳基因。但是她很堅強,她知道她的母親過得不好,她慚愧自己沒有做好,沒有體諒她的媽媽。

就連自己很喜歡的寵物,終究在一天之內還是敗給了這種慚愧,選擇送走,只是因為害怕媽媽沒有辦法在狗狗的叫聲中安然入睡。

她說,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養育了她19年,吃他們的,用他們的,雖然教育不怎麼好,但是這麼大了還不懂事,要父母做飯給她吃。要是她真的死了,她父母要怎麼辦?

就如她後面她的自述中,她是個非常討人喜歡的女孩子,真的,待人真誠,會傾聽別人的故事。

她在老家的時候,每天七點起床,很自律,上完課就上山種地,種完地,還會理菜。

因為家裡是賣菜的,如果不把菜整理的非常好看,就沒人會買,從晚上十二點出發,去賣菜賣到四五點才回來。每次看著姑姑從老遠的大山上背著篼,背都被壓的彎了下去,很痛,因為很重。但是幾大筐子,卻值不了多少錢,心裡真的好難受,覺得自己要盡力地去幫忙做些事。吃完飯就主動去洗碗。可是她姑姑的女兒卻理所當然的接受爸媽辛苦賺來的錢,肆意揮霍,每天只玩手機,作業不寫。她頓時又油然而生了那種氣憤感。

她爸爸說過一句話:

人只要勤快,什麼都不是問題!

是啊!當今社會的殘酷,讓你不得不提前開始思考以後的路改怎麼走。有太多的孩子需要這個世界的殘酷來打磨他們的心智了,包括我們這個群體,我覺得可能也是對我們的一種考驗吧。讓自己忙起來,不要給自己那麼多考慮別的事情的時間。給時間時間,讓過去過去。

總在空想中度過,那麼你的這一生都將活的沒有意義。

為了你的夢想去付諸行動,為了那群你想好好照顧的人去奮鬥!給自己定個目標,去尋找那個動力。

過去很多人都在「拼爹」,其實這些都沒有意義,因為出生的家庭我們沒有辦法選擇,你也不能選擇你的父母親,我們這個時代,不僅是婚姻關係破裂的高發期,也是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破裂的峰值。愛情、親情都沒有那麼看重了,大家都單純為了人情這兩個字活著。

我曾經覺得人情這個東西只是形式主義,但是事實告訴我它必須存在,不然這個世界就沒有意義了。

我覺得特別自嘲的一件事就是,為什麼一個人總是在外面說著要感謝別人,表達敬意,但是回到家,只有抱怨,不耐煩。這就是所謂的人情嗎?

你的父母沒有資格承受你的敬意嗎?沒有資格讓你表達感謝嗎?可是多次自我反省之後,我還是改不掉。這就是人性的自私吧,很多時候更在乎外人說什麼,而去忽略家人對你表達的意思。

當然反過來講,父母對孩子也一樣,父母總是一味的在說別人家的孩子,而真正忽略了一個孩子的真實感受。每個孩子的閃光點都是不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擅長學習,請不要拿成績作為衡量的一個標準。請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當今世界,光是雙相患者就有4.5億這個龐大的數字了,而雙相情感障礙的爆發年齡就是青少年。

不要讓家,一個有著美好寓意的詞,慢慢的變成很多孩子不敢回憶的陰影,成為一個成年人害怕面對的地方。

WANAN 晚安

請允許我跌進你的夢裡,GOOD NIGHT!

相關焦點

  • 說說養娃Ⅰ孩子不是別人家的孩子,媽媽也不是別人家的媽媽
    為什麼我看到別人孩子的媽媽都充滿耐心、溫柔、包容、有方法?而我卻時常不耐煩、發火、焦躁、抱怨、笨拙呢?我難道是一個少有的會跟小寶寶鬥氣的媽媽嗎?我安慰自己,人無完人,我不應該跟別人家的朋友圈對比,甚至都沒有比較的必要。
  • 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孩子,更有別人家的父母
    「你看看,別人家的父母……」別人家的父母,也許在孩子剛出生便拿到了美國綠卡,也許在孩子剛牙牙學語便送進最好的國際雙語學校,也許在孩子還在讀小學便做好孩子海外留學的準備……別人家的父母,也許在孩子還未開口之前就知道孩子需要什麼,也許在孩子還未解釋之前便知道孩子這樣做的原由,也許在孩子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時候便已報名了興趣班……沒錯,這就是別人家的父母。
  • 假設我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孩子什麼都好,學習好,懂禮貌,琴棋書畫樣樣好,證書獎狀滿天飛,演講比賽不打稿(最後一句為了押韻硬湊的)。別人家孩子就是中年老母親心中的寶貝,夢中的天使。怎麼樣才能擁有一個別人家孩子同款呢?我發現,自從我把自己家孩子當成別人家孩子,我就真的收穫了一個別人家孩子。把自己家孩子當成別人家孩子,就能戒吼了。不吼娃,整個人都變得溫柔了,散發著母性的光輝。
  • 一個是別人家孩子,一位是別人家老師,我不是檸檬精但也酸溜溜
    一個是別人家孩子,一位是別人家老師,我不是檸檬精但也酸溜溜!近日,一個別人家的5歲小男孩成功的帶著一位別人家的教授衝上了熱搜。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吧老師就來講述一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別人家孩子別人家老師的神助攻中國地質大學的邢立達副教授看到小哲睿媽媽的微博留言後非常重視。
  • 為什麼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
    消息一出,大多數網友羨慕之情溢於言表,紛紛感慨又是別人家的孩子!我不怎麼關心消息內容,我想到的是,為啥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大家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什麼時候能發點好消息讓廣大網友也羨慕嫉妒恨一下呢?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總是落後一步、慢人一拍?我把我的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看有沒道理。我覺得可能的原因有下面這些:第一,我們的孩子沒別人家的孩子志向遠大。
  • 你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你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孩子」請看別人家的孩子吧!親愛的家長朋友,我寫到這裡眼淚漠糊了眼睛!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如果換做你,你能做到嗎?你能陪伴嗎?你捨得讓孩子受凍挨餓學習嗎?答案是:不能!今年的假期太長了!長的孩子都玩膩了,你都焦慮了!不知道如何按排孩子!
  • 我想揍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沒錯,我們的成長中都有那個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正是這個別人家的孩子,使我們的努力多了很多標準,正如九歲男孩吳耀傑寫下的《我只是個孩子》的歌詞:「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媽的孫兒鋼琴她過了十級,我爸戰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經變成回憶 ,晚上睡覺常常夢見,做錯的那道題。我知道少壯要努力, 可為什麼要和別人比?」
  • 別人家的孩子,不是你的,不是你的,不是你的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會不自覺的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雖然一再提醒自己是個知識分子,不要犯奶奶輩的傳統錯誤,不要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別人家的孩子香」,但是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呢?,沒有管過女兒的學習,外公外婆就不說了,根本管不住,在家裡,我就是出了名的惡人。
  • 為什麼稱讚都給了「別人家的孩子」?
    案例:他覺得自己從小就有個夙敵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不聊QQ,不喜歡逛街,天天就知道學習。
  • 你的孩子為什麼比別人家孩子差,你到底做了什麼?
    有的人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比別人家的孩子要差?你的孩子為什麼比別人家的差,你到底做了什麼?同學紛紛家境不錯,家裡豪車無數。紛紛沒有壓力,一口氣生了三個孩子。紛紛爸爸是以前的煤老闆,家一直在農村。紛紛平時就喜歡打打牌。孩子就是紛紛媽媽一手帶大的。
  • 小學生作文走紅,家長:那是別人家孩子,又不是自己家孩子
    第二篇《我的家》,學生通過觀看《西遊記》後,把《西遊記》裡的師徒四人和自己家人聯繫在一起。第三篇,同樣寫的是《我的家》,這篇文裡面出現最多的就是成語,成語也是用的恰到好處,看後覺得幽默有趣這一篇篇走紅的小學生作文,不是我們寫的,更不是我們孩子寫的,這些都是別人家孩子創作的,同樣的是幼兒園到小學
  • 「別人家的父母」教出「別人家的孩子」
    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不是一個人!那些耳邊總是縈繞著「看看你們班小美、張阿姨家小寶、8號樓那飛飛、你涵涵哥哥、媽媽朋友圈看到的 Angela……」的小夥伴們,恭喜你們找到了組織!中國的孩子從小到大,不管願不願意,總會聽到關於別人家孩子的光榮事跡,那些孩子仿佛永遠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 為什麼自己家孩子成不了「別人家孩子」
    我是達蒙兔,點上面的「關注」,每天向家長傳遞科學優質的少兒教育方式,同孩子分享有價值的學習經驗。作為家長我也羨慕「別人家孩子」,他們聰明、自律,不用家長操心就能學習成績優異,各方面技能都出類拔萃反觀自己家的娃,看書不認真,做事不專心,作業完不成,吃飯都不努力。自暴自棄的同時,我單單看成績這一項,因為這是學生家長最關心的部分。在小學階段孩子經常是眼高手低,上課全聽懂作業全不會,平時例題全會做考試還是各種錯,按照自己上學時的經驗來看,我們歸結於一個原因—粗心。粗心的解釋是疏忽大意,不仔細,不謹慎。單從考試和答題上的粗心是孩子思維狀態的外在表現。
  • 想要「別人家的孩子」,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去年兒子打算讀研深造,她也萌發考研的心思,經過努力,結果雙喜臨門,兒子考取復旦大學,她被廣西大學錄取。如果我們能不斷進行反思自我,改變自我,提高自我,很多家庭教育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好多家長把家庭教育單純看做是「改正孩子」,不承認問題孩子源於問題家長。
  • 我家的孩子不是別人家的孩子,她不是學霸!
    這是我上周六晚上把這句話想好後寫在本上,然後讀給孩子的一句話。本以為這話還會像普通的一句話一樣,孩子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會當回事。當時她從書架上找了一本以往的課外書就坐在床上讀,這是我沒想到的,因為以前她對讀書有抗拒心理。她奶奶說孩子該睡了,我關燈吧,誰知道她對奶奶說:「奶奶我想看會書,先不要關燈。」我以為是孩子心血來潮,一時興起,我再繼續觀察兩天。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會引起自家孩子反感
    01經常聽到媽媽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會說:「你看人家誰誰家的孩子,人家什麼都會,什麼都好,再看看你,什麼你都幹不了。明明是想好好教育孩子,想給孩子找一個學習的好榜樣,結果不僅沒達到效果,反而使得孩子對自己,對「別人家那個孩子」,甚至對那個孩子的一家人都莫名其妙產生了厭惡感,以至於以後不願意再聽母親嘮叨,也不願意接觸母親例舉的那個好孩子。
  • 不要讓「別人家的孩子」毀了「自己家的孩子」
    我們常常從父母口中聽到「你看看別人家孩子XXX,多聽話懂事,學習成績好,畫畫也很棒……再看看你,什麼都不會,還不知道努力,怎麼也不給我爭口氣……」這樣類似的比較很常見,但是,我想說「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別人家的,為什麼不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呢
  • 媽媽別拿我和別人比較了:學學別人家孩子,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這位母親一聽,兒子居然說自己不如「別人的媽媽」,氣得對孩子一頓罵,要不是老公攔著幾乎就要上手了。 後來她冷靜下來,反省自己:孩子只是說了那麼一句,自己就氣憤難受得要命。 可換位思考,自己其實更不厚道!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擠兌、教育兒子,卻沒有考慮過兒子的感受。
  • 別人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家長
    因為每個孩子自學能力、自我管控能力不一樣就導致學生成績最後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很多家庭錯失了今年疫情期間是陪伴孩子的最佳時期、修復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期,因為這段時間家長孩子難得的有大把時間在一起,聰明的家長會好好利用這段難得的時光去好好陪陪孩子。而有些家庭就恰恰相反,網上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不上網課父慈子孝,一上網課雞飛狗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我不要你做別人家的小孩,我想你做自己
    看過一個令我記憶深刻的兒童繪本,《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它出自於婷婷書苑,裡面的小女孩的內心獨白令我認識到,我真的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繪本裡寫到:小女孩常常在告訴自己: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但你們從來也不是完美的父這個小女孩更多是在傾訴,父母們讓孩子做他們的影子,自己成為他們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