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我家的也不差

2021-01-07 寶寶知道

其實當寶寶一天天長大以後也有自己的自主權,自尊心寶寶也有,當寶寶和別人在一起玩的時候不要總是拿自己家的寶寶跟別人比。這樣也會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想著寶寶現在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心裡都明白。

當我們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孩子犯了一點小錯誤你看見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聽話。就否定別人家都是乖寶寶,自己家的怎麼就那麼調皮,心裡肯定都在想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

其實我們也不能過於太急端,好孩子,也不完全都是別人家的。我們家的孩子也會有優點,只是當你看見別人家寶寶所發揮的剛好是優點而已。

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當我們看見別人家的寶寶那麼乖的時候,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跟她生活過不知道她在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我們也不會因為自家寶寶和別人的寶寶在玩的時候,小舉動或者一天的相處就斷定,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 ,其實自家的寶寶也不差。

有這種想法也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為什麼你們家的寶寶那麼乖,你看看我家的怎麼那麼調皮呀。其實這種話,我相信很多人都說過,雖然心裡沒有往那方面想,但不代表沒有傷到孩子的自尊心。

比如我經常帶我家兩個寶貝去廣場玩。有些時候他們看見我家兩個寶貝相處的還不錯,就會說你家兩個怎麼這麼聽話呀,也不打架,感情挺好的。再看看我家你天天都在吵一天天都在打,太調皮啦!其實別人根本就不知道,我家也有打架的時候有些時候我誰也勸不住也對,還對他倆發過火。兩個人不合的時候我誰也勸不住,也很無奈,這種心情根本就沒人能體會。

不要拿自己家的寶寶和別人相比,那樣會很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總是覺得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其實自己家的也不差,多多關注自家孩子的優點,我們也可以擁有一個好 寶寶。

圖文原創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小麗718)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我家孩子和老公表妹家孩子差兩個月,我家上私立
    網友1:我家孩子和老公表妹家孩子差兩個月,我家上私立,她家上公立,明顯感覺私立比公立好,私立鼓勵孩子生活自理,動手能力強,公立就是領著吃吃喝喝,現在,我姑娘生活能力和禮貌明顯好於表妹家的,當然,家教也很重要!
  • 「別人家的孩子」和「我家的孩子」區別有多大?
    牛媽心語>為什麼寫今天這篇文章呢?這也是我為什麼特別著迷於阿德勒心理學的原因,因為個體心理學就是充分尊重個體差異,擅長發現個體差異。但不可複製,不意味著沒有理論可循,而是要揭開雲霧看到事物發展的本質。不管是做什麼,教育也好,成長也好,事業也好,都是站得越高、看得越遠人,能走得更遠更好更順利。所以,有些花兒開得早,有些花兒開得晚。我家正好有這兩種花,截然不同的兩種花。但
  • 優秀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我家的這個孩子只是有些時候反應慢點
    優秀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我家的孩子只不過某些方面稍微遜色一些,那又有什麼關係呢?相比優異成績我更希望孩子健康陽光、積極樂觀、熱愛生活。Life is short.每當周末,我問孩子的第一句話絕對不會是學習的事,相比學習我更希望他能快樂,有了快樂他的學習會更加的積極,有了積極的心態那麼學習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不是嗎?自從讀了初中,由於在家的時間有限,所以我改變了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因為我覺得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健全的人,而不是一味的看分數,分數。
  • 為什麼別人家的都是好孩子,而我家孩子就難調教、不聽話?
    2、曉琳,從小到大都特別聽話,好少違抗媽媽的意願。07年曉琳大學畢業後靠在網上做設計為生。媽媽幾次勸曉琳去自己介紹的機關面試,並保證只要參加面試就有很大的成功機會,但曉琳都不肯去。09年12月24日中午,母女倆又為此事爭執起來,結果下午曉琳跳樓自殺。
  • 還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好?看看別人家父母都是怎麼做的
    因此可以從這些孩子身上看到,不管孩子是不是學霸,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爸媽勢必得樹立好自身形象,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不要總怨天尤人說著「別人家孩子怎麼樣」,爸媽應該先反思自己再去批評孩子。一、為什麼父母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1. 心理距離的視角對於那些給人們心理上帶來越大壓迫感的事物,人們看待的角度就更加具體。
  • 別人家的孩子
    然後又小聲對另一個店員說:「你看人家的孩子咋培養的這麼好,這一比,我家那個可以直接扔了。」我苦笑,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比較,看來是大多數父母忍不住的心理,我也不例外。自從Jason上小學後,因學習態度、粗心、字難看、卷面差等問題,我經常拿他和班上表現好的同學比較,說他不如人家。有次我又表達了這一觀點,Jason哭著說:「那你去讓他你兒子吧,反正我也不夠好。」
  • 好孩子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好媽媽也一樣都是「別人家的媽媽」
    聽我來解釋哈:首先,作為家長看到優秀的孩子,我們總會發出一聲驚嘆:看看,這是別人家的孩子!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其實在孩子眼中是不是也會有「看看,這是別人家的媽媽(爸爸)?」01先跟大家說兩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我的親身經歷。
  • 別人眼裡的「你家孩子好乖啊!」是真的嗎?
    每天放學門口接孩子,都會遇到一些同班孩子的家長,或熟悉,或陌生,但相同的一句話都是「你家孩子好乖啊!」解釋的次數多了,我也不想說了,每次都是微微一笑,作為對於人家的禮貌性回復。「你家孩子好乖啊!」為什麼這麼多家長都這樣說呢?我想原因有三:一、每次開家長會老師都會說我家孩子聽課狀態特別好。
  • 你的孩子為什麼比別人家孩子差,你到底做了什麼?
    有的人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比別人家的孩子要差?你的孩子為什麼比別人家的差,你到底做了什麼?同學紛紛家境不錯,家裡豪車無數。紛紛沒有壓力,一口氣生了三個孩子。紛紛爸爸是以前的煤老闆,家一直在農村。紛紛平時就喜歡打打牌。孩子就是紛紛媽媽一手帶大的。
  • 事事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比來比去,只能使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差
    看見別人家的孩子作業寫的那麼認真仔細,就抱怨自己的孩子「只知道玩,不好好寫作業」;聽到別人家的孩子唱歌跳舞好,就開始訓斥自己家孩子「笨」;看到別人家孩子彈琴好,就罵自己的孩子「不努力練」。事事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比來比去,只能使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差。為什麼呢?
  • 有種優秀叫「別人家的孩子」比起別人家的家長,我們到底差在哪?
    古往今來,「別人的孩子」仿佛像神一般的人物存在。 什麼故事大王,百科全書,英語詞典,數學小霸王,都通通收入囊中,她的頭銜不勝枚舉,好像他的出現,徵服所有的科目英語數體樣樣無敵,另其他同學們望風喪膽。 講真,接送孩子我們同樣的時間,陪孩子我們也在努力,好像我們都一樣,那我們到底比別人的家長差在哪?
  • 孩子上幼兒園,不是吃不飽就是感冒,是這方面比「別人家孩子」差
    木蓮媽媽歡迎評論分享,抄襲必究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在幼兒園得不到好的照顧,回家總是喊肚子餓,沒吃飽,還有就是一不小心因為衣服穿多了、衣服穿少了著涼、感冒等等,總是認為幼兒園老師白拿工資,不用心照顧孩子。可是,幼兒園那麼多小朋友,為什麼別的小朋友健健康康、開開心心的,你家孩子怎麼就那麼容易出問題呢?
  • 幫別人家帶娃靠譜不?
    不知道什麼時間起家長們把孩子們都 形容為「神獸」?其實這個詞語一看就是家長跟孩子親子關係形成了對立面。要想有個和諧的親子關係,家長們還是改改暱稱吧,還是改回幼兒園的小寶貝吧。鄰居小A跟我家小妞是髮小,倆小朋友相差2個多月,我倆同樣是女兒,但是談起女兒來的狀態不一樣。小A媽媽當初是全職,我是上班族,寶貝今年9歲,這9年來,我下班第一時間都是健步如飛飛回家,就是急著看女兒。我特別羨慕小A的媽媽能時時陪伴女兒,見證女兒的每一處變化。但是小A的媽媽卻不以為然,覺得在家帶娃真是一件特別辛苦的事情。不過想想她家帶娃史,的確夠心酸的。
  • 「你家中午能不剁肉嗎?我家孩子要睡午覺」,如此鄰居該不該妥協
    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可有了孩子之後,很多人會過於在乎自家孩子,忽略別人的感受,這就很不文明了。同事老李家的兒子剛上小學二年級,剛搬家,才住進來不到一個月就有附近的鄰居頻繁過來投訴。結果鄰居氣勢洶洶地衝上來,衝老李吼道:「你家每天中午都在這個點剁肉,聲音太大了,我家小孩還要午睡呢!中午睡不好下午還有什麼精力上課啊?」這位女鄰居態度非常差,但也看得出來已經忍無可忍了,脾氣也就沒好到哪去。
  • 你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差異的真正原因都在這裡
    很多時候,家長都會糾結一個問題:同在一個班,課程一樣、作業一樣、老師一樣,為什麼自己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之間的差異那麼大呢?殊不知,家長們只重視學校教育,卻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現在,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家庭教育一旦缺失,不僅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傷害。自然,也決定著孩子成績的好壞。
  • 別人家孩子小學都在補語數英,我家孩子若不補,初中會跟不上嗎?
    一說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然後再對比自己家的孩子說:「你看看人家!」,這是很多父母已經習慣了的教育方式,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沒有好的效果,反而會令孩子非常反感。首先,每個孩子和每個家庭情況都不一樣,別人家的孩子做的事情,並不一定適合你自己家的孩子比如,從家長方面來看,別人家的家長可能本身學習能力就很強,知識水平高,並且還能自覺自愿地花費時間陪伴孩子,輔導孩子學習。捫心自問:你是這樣類型的家長嗎?如果你不是,請不要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自己家的孩子,應該自己和別人的家長先比一比。
  • 每一個別人家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別人家父母
    每一個」別人家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別人家父母「我在後臺接到很多家長的留言,很多孩子,都是基礎不好、有少部分甚至不及格,一般家長能做的就是:報線上、線下補課班、買學習機等等。家長該發不該發的脾氣也發了,該講的道理也講了,該花的錢也花了,軟硬兼施、使盡渾身解數,不僅孩子學習成績沒提高,甚至在態度上也對父母的各種行動見怪不怪,兵來將擋水來土囤,要麼臨危不懼,要麼無動於衷。
  • 「別人家孩子」都是咋養?其實有個共同處,學會了你家孩子也能行
    講真話,那些別人家孩子的父母,我們家長課堂裡一個都沒有。所以,好奇啊,索性去找找那些「別人家孩子」的家長,希望從他們那裡獲得點「精華」。打聽來,詢問去,結果發現了這些家庭中都有幾個共同點:1.除了成績,更重視人格的培養。
  • 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我家的為什麼不行?說實話,可能真的不行
    我們讓孩子學什麼,並不是孩子喜歡或擅長什麼,而是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就像風靡一時的少兒編程一樣,很多父母自己都不知道多少關於數學、邏輯、循環、數據結構等知識,卻熱衷於讓孩子去學習這些東西。原因僅僅是那個編程「天才」在網絡上的優秀表現。這一切,都源於父母內心那不甘人後的倔強想法: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那麼優秀,我家的為什麼不行?說實話,可能還真的不行。
  • 光環效應:「別人家的孩子」是「孩子不優秀」的理由
    在教育中,家長總喜歡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做比較,太關注別人家的孩子有多麼的優秀,自己家的孩子在某方面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過於糾結孩子做得差的地方而不能發現孩子的優點,這種做法就屬於光環效應。光環效應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