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眼裡的「你家孩子好乖啊!」是真的嗎?

2020-08-27 陪讀媽媽小王

每天放學門口接孩子,都會遇到一些同班孩子的家長,或熟悉,或陌生,但相同的一句話都是「你家孩子好乖啊!」解釋的次數多了,我也不想說了,每次都是微微一笑,作為對於人家的禮貌性回復。

「你家孩子好乖啊!」為什麼這麼多家長都這樣說呢?我想原因有三:

一、每次開家長會老師都會說我家孩子聽課狀態特別好。

每一次的家長會,關於聽課認真,老師提到最多的就是我家孩子,所以很多家長從這裡對他有了第一印象。

二、每次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去當志願者的家長,都發現我家孩子特別守紀律。

比如坐到板凳上一動不動,別人在旁邊打鬧,跟他毫無關係。別人都在煩躁不安,他一臉平靜。別人都在搶禮物,他永遠離禮物最遠,對禮物不屑一顧。

三、每次老師表揚的優秀作業,他的字跡秀美,雖不說寫的很好,但看上去很舒服。

老師在上網課的時候,每天都會把優秀作業展示,每次都有他的。提高了別人對他的更多的影響。

這樣的一個孩子,難道他不乖嗎?如果他真的是大家看到的那樣,我想我就發愁了,因為我不認為這樣的乖是優點,是一個男孩子應有的性格。

現在我給你說說,放學後的他:

一、跟小夥伴玩的時候,他永遠都是指揮者,或者是遊戲規則制定者。

他每天寫完作業,都會出去玩,他不找特定的同學或朋友,下樓遇到誰就跟誰玩,大的小的,男孩女孩,只要是孩子,他都能玩到一起。而且還玩的很嗨,他會找到和小夥伴相匹配的遊戲,並制定規則,和人家一起。

二、寫作業的時候,他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比如,每次周末,從外面回來,他看電視,我和他爸爸都去午休了,但等你醒來,他永遠都會是在書桌旁寫作業,然後告訴你他完成了多少,他的自律一直是我值得驕傲的地方。

三、買東西的時候,他會在合適的時間,輕描淡寫的說出自己的需求。

比如:他一直想要自行車,但他考慮到今年我們家經濟狀況不是很好,他就一直沒有開口說,只是在一次同學跟他一起玩的時候,我讓他試試別人的自行車,看看他會不會騎的時候,他才說,如果他有一輛,他一定會騎。過了好幾天,我才反應過來,帶他去買了一輛,回來後,每天下午他都會騎著他心愛的自行車跟小夥伴一起。那麼喜愛的一個東西,竟然是這樣說出。

所以「你家孩子好乖啊!」我接受這樣的表揚。我認為這句話是真的。

相關焦點

  • 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長的好看,學習好,又懂事,仿佛我們再用功再努力也無法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這個時候就想問一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不同家庭會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希望我們不要再用別人家的孩子來進行激勵。
  • 孩子真的越乖越好麼?真的不見得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懂事」,並以此作為好孩子的標準。但是孩子「懂事」「乖」,就一定好麼?很多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聽話,選擇採取暴力或威脅的手段,然後看上去孩子真的變乖了,他們就覺得用對了方法,實則不然。
  • 邦元英語:乖孩子≠好孩子,別讓「乖」束縛了你的孩子!
    隨著身體、智力的逐步成長,寶寶們的性格也日益凸現出來,「乖」或「不乖」也成為寶媽們嘮嗑的常用話題。「你家的寶寶乖嗎?」「我家寶寶乖得很哩」「寶寶可乖!家長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多麼聽話、多麼懂事」,在我們的認知裡也把聽話和懂事作為一個優秀孩子的專有名詞,然而事實真的這樣嗎?那些聽話懂事的「乖」孩子到最後成了優秀的人?小時候小編就是乖乖女一枚,聽家長的話、聽老師的話,學習生活都循規蹈矩沒有絲毫的馬虎,活脫脫一個大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 孩子乖真的好嗎?你可想過:乖娃易慫
    從事兒童心理工作這麼多年,見過太多的家庭從小判斷一個孩子好與壞的標準就是「乖不乖」。所謂的「乖」,就是聽話。有一次在機場,看見一位媽媽指著兩三歲大的孩子的鼻子訓斥:「你現在越來越不像話了!連我的話都敢不聽了!」
  • 別人家的好媳婦兒?別想了!但別人家的好孩子,一定要想!
    有一種好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好孩子七年的育兒生涯,我們聽到過太多的朋友、同事抱怨過:怎麼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乖,然後看著自己的孩子,嘆了一口氣…… 是啊,孩子出生之後,除了不會說話,其他的什麼都懂。所以,我們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眼裡。
  • 孩子乖真的好嗎?你可想過——乖娃易慫
    從事兒童心理工作這麼多年,見過太多的家庭從小判斷一個孩子好與壞的標準就是「乖不乖」。所謂的「乖」,就是聽話。有一次在機場,看見一位媽媽指著兩三歲大的孩子的鼻子訓斥:「你現在越來越不像話了!連我的話都敢不聽了!」注意!這裡強調的是「我的話」,而不是「正確的話」。
  • 好乖之痛
    我只是一問,她就「哇"地號啕大哭起來,踉蹌地撲過來:「我的女兒丟了! 我的女兒丟了啊!」我扶住她,讓她慢慢講。她這一哭,周圍一下圍攏許多人。這位媽媽看起來心力交瘁,而且語無倫次,好半天才說清:她女兒患精神分裂症,本來她是帶女兒來六院看病,昨天下午她取藥的工夫,女兒就自己走出去丟了。孩子二十六歲,正重感冒高燒,錢、證件、手機、食物什麼都沒帶在身上!
  • 「乖」是你對孩子最大的褒獎嗎?「好孩子」應該是什麼樣?
    養個「乖小孩」,是很多父母的願望。在很多父母心中,「乖」是好孩子的表現。不哭不鬧不惹事,父母說什麼聽什麼,多讓人省心!可是,乖,對於孩子的成長,對於孩子的一生來說,真的是件好事嗎?在單一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家長認為:聽話就是好孩子。於是,在他們眼中,「乖」就是好孩子的最高標準。
  • 「乖」孩子會被老師喜歡嗎?
    可是,當女兒降臨到我生命之中的時候,卻讓我大失所望,她不僅不乖,還經常令我抓狂。生活中的「乖」孩子,往往討人喜歡。而不乖的孩子,卻讓人很崩潰。每當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就對自己說,你要淡定,你是學心理學的,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搞不定,怎麼去幫助別人呢。於是就很快就把情緒調整過來。
  • 別再羨慕「別人家孩子」了,要學會欣賞「自家熊孩子」
    其實,別人家的孩子真的那麼完美嗎?成績好這個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可是孝順、聽話、懂事、勤快等等這些優點,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是別人家孩子在眾人面前的一種表現。真實情況如何呢?只有他們的父母知道了。自家孩子真的就那麼不堪嗎?一點優點都沒有?一事無成天天和你吵架?沒有理想沒有追求,見人不會打招呼,自己的事情自己不想做,懶散無章惹人煩?
  • 孩子乖巧真的好嗎?你可想過——乖娃易慫
    從事兒童心理工作這麼多年,見過太多的家庭從小判斷一個孩子好與壞的標準就是「乖不乖」。所謂的「乖」,就是聽話。有一次在機場,看見一位媽媽指著兩三歲大的孩子的鼻子訓斥:「你現在越來越不像話了!連我的話都敢不聽了!」注意!這裡強調的是「我的話」,而不是「正確的話」。
  • 當孩子長大以後就會發現,孩子太乖,未必是件好事
    在很多家長眼裡,好孩子那一定就是聽話的乖孩子。我們經常會聽到來自他人的誇獎:「你家寶寶真乖。」「你家孩子這麼聽話。」但是,孩子太乖真的好嗎? 講真,我從小就是別人眼中的乖寶寶,因為我的爸爸是個特別嚴厲且古板的人,所有的一切都要聽他的安排,從小我不能隨便哭鬧
  • 魔道:難得細心一次,羨羨你用乖順來形容含光君,這樣真的好嗎?
    不過,這難得細心一次,羨羨你用乖順來形容含光君,這樣真的好嗎?(本文為京醬漫畫原創,未經允許禁止一切抄襲、搬運、洗稿)岐山溫氏以眾仙門教導無方荒廢人才為由,要求各家派遣家族子弟赴往岐山。雲夢江氏肯定是江澄去,但是羨羨也跟著去了。
  • 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與你無關:盲目攀比真的會毀了孩子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在天上飛,而自家孩子想要飛卻總是飛不高?人比人,真的是氣死人!父母之所以喜歡比較孩子,一方面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激勵孩子努力奮鬥,另一方面是為了滿足自身的虛榮心。然而父母有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過?中國社科院等機構曾發布一項調查,看看孩子最討厭父母說的哪幾句話,並在中國新聞網上發起了投票。總共有27.5萬人參與投票,「你看別人家的孩子」以12.7萬人的票選結果榮登排行榜第二名,幾近票數的一半。
  • 真的要讓你家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嗎?
    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在寶媽的交際圈裡,很流行一句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很多寶媽們看到別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好、各種才藝也很不錯,心裡不免感嘆「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父母拿別人孩子自己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較,目的可能是想激勵孩子,想讓自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即使孩子的成績也不錯,但是父母還是想讓他可以變得更好。父母初心看似好的,但父母的這種」攀比「行為,其實是源自父母自己內心的欲望,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就期待自家的孩子也要做到,否則就意味著自己教育失敗。相比自己的期待,父母根本沒有真正地關心過孩子的內心感受。
  • 你家的孩子乖嗎?
    打在你身,痛在我心,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動你分毫 有時候女兒邊哭邊求我:「媽媽,我不哭了,你別打我了,你別打我了好嗎?」讓不知情的人聽見了,還以為我是個暴虐的母親,其實,哪是那回事啊,我完全是被這個小魔王氣瘋的,失去理智,才會導致我對她大喊大叫,這個孩子太能折騰了,我這四十多歲的人已經被一個不足三歲小孩的智商碾壓,我認輸,我不是她的對手,閨女啊,媽媽求你了,你乖乖的不好嗎?
  • 有一種比較叫「別人家的孩子」,可我也想要「別人家的父母」
    前不久看到這樣一個新聞,南京一名13歲男孩因為爸爸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比,一氣之下就選擇離家出走,並且還給他爸爸留下了一張紙條,好在民警及時將其找回。新聞一出,瞬間就引起網友對「別人家孩子」這個話題的熱議。
  • 別人的起跑線就是你的終點,這個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啊
    2、不帶這樣走捷徑的3、價格優惠,喜歡那個的趕緊下手了4、當老師叫我上黑板答題,而我又恰好知道答案的時候5、我懷疑這家店老闆娘看上我了,不信你看這牛肉6、這個小哥非常優秀了,真的!!7、走開,你個禽獸!8、你這日子過得也是不錯的!你應該安排一個馬桶!9、逆行還不開燈,作大死!
  • 為什麼李開復說不培養「乖」孩子?
    但是,在周圍眼裡袁遠和強迫症疾病相距甚遠。她身高接近一米七,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漂亮、獨立、善解人意。愛體育、愛唱歌,擅長長笛和打擊樂。成績優異,中學時出訪過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大家看到的是一個聰明、玲麗、高情商的乖巧的孩子。但是為什麼長達8年的強迫症困擾卻沒有被及時發現呢?
  • 古代那些「別人家的孩子」
    身為父母,在有意無意中總把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由於「這山看到那山高」心理作祟,總覺得孩子是別人家的乖。於是「別人家的孩子」一詞悄然發生了語義增值,既是對人家孩子的充分肯定,也被賦予了優秀孩子的潛在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