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家孩子身體好好的,自己家孩子就總生病呢?

2020-11-04 小學生學習

我發現自從上了小學,對他生病就特別敏感,因為請假就意味著缺課,雖然我也一直說孩子的健康大過學習,但說真的,想到請假之後要補課還是很頭疼的。


再加上現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昨天正上班,班主任一個電話過來,告訴我孩子生病了,那一刻,心裡還真的挺有壓力的。


巧的是,晚上回家偶遇孩子同學媽媽,她吐槽說,我家孩子又咳嗽了,一到換季就生病,真不省心。我怎麼發現你家孩子都不怎麼生病呢?


瞬間我發現了問題的關鍵,我們都覺得自己家孩子愛生病,別人家孩子壯如牛,正是因為關注度不一樣啊。


自家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家長特別在意,咳嗽一聲就到處找偏方,可別人的孩子哪怕是請假住院,你也不一定知道。


所以這不是自己孩子身體不好,而是「孕婦效應」在起作用,你關注什麼,就容易發現什麼。


當然,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平時的一些飲食、運動等也會影響到孩子的體質。提高孩子體質的幾個方法,總結下來就是:


1.多運動。


兒子同學的媽媽說:他家孩子之前一到天冷,基本上隔幾天就要生一次病,感覺心力交瘁,後來給他報了街舞班,大量運動後,食慾好了,身體也壯實多了。


這個我深有體會,我家孩子之前運動挺多的,周末各處去爬山,自從有了二寶,難得有機會帶他出門,再加上他喜靜不喜動的個性,這兩年多是家裡蹲,明顯感覺生病頻率比以前多了。


所以,別怕天冷空氣涼,多運動多去戶外,是增強體質的最好方法,而且眼科專家還說了:每天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可以有效預防近視哦。


2.飲食均衡

張文宏出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講座時表示:


「你家裡的孩子不管長得胖,長得瘦,喜歡不喜歡吃東西,這段時間他的飲食結構,你要超級重視。」



「不要給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


「我跟你們講,現在中國的孩子早上只能吃兩樣東西,要麼是雞蛋、牛奶,還有高營養的三明治這些都可以吃,他不吃也不行,你說非要吃,不吃了不上學。」


中國人很注重吃,但是吃飽容易、如何吃得營養又健康就有大學問了。建議家長了解一下飲食寶塔,用正確的食物為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



  • 穀類食物需搭配,
  • 蔬菜水果要多吃
  • 魚禽蛋肉應適量
  • 奶類大豆巧選擇
  • 鹽糖類得控制
  • 除了吃喝還得動


3.快樂向上的家庭環境

一位兒科醫生在看了無數病例之後總結說:很多時候,是家長的情緒左右了孩子的健康。


一個6歲的小患者被媽媽帶來看病,症狀是厭食,這本來是一個很容易治好的小病,但孩子卻遷延不愈。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越來越焦慮和暴躁,孩子一臉愁苦甚至是憤恨地看著媽媽跟醫生交流。

媽媽的焦慮不斷傳遞給他,醫生判定,孩子的厭食一定是有情緒的因素在裡面的,這個情緒的原因誰帶給他的?


不能說全部來自父母,但至少有一半是來自父母。


思想家呂坤主張的對孩子「七不責」: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正飲食不責,正歡慶不責,正悲憂不責,疾病不責。


苛責不僅僅會導致孩子自卑,緊張,更會導致孩子厭食,抽動症,腸易激,抑鬱等等疾病。


不同的孩子對疾病的易感性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新冠病毒感染,有的人沒症狀、有的人症狀輕,有的人症狀重。

也許我們的孩子在感冒病毒的抗病性上確實戰績不佳,更容易被沾染,但他也許在其他方面戰績比較好,比如人際交往方面、比如邏輯思維方面。


不求完美,接受我們都會生病、都會有痛苦和不如意,那麼家長就會少很多焦慮。


焦慮少了,健康就多了。

相關焦點

  • 別人家的孩子為何不生病
    您會發現,「生病」和「體力」,決定了考試、學習的發揮。病重的,乾脆就在病房了。考場,是健康孩子的戰場。 你能想像,你家孩子,留著鼻涕,咳嗽得撕心裂肺的做卷子答題麼?你能想像,因為有鼻炎,鼻腔鼻涕的累積,導致孩子頭痛,從而無法專心閱讀麼?
  •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總生病?別總找老師「茬」,家長要好好反思
    而這種情緒多為負面情緒,當負面情緒引起孩子的緊張、害怕時,孩子就會從身體反應上表現出來,這就導致了孩子總這疼或那生病的情況出現。2、體質較弱(身體病)除了情緒病外,身體疾病也是孩子總生病的原因之一。而造成孩子身體不好的主要責任人就是父母。
  • 不要讓「別人家的孩子」毀了「自己家的孩子」
    我們常常從父母口中聽到「你看看別人家孩子XXX,多聽話懂事,學習成績好,畫畫也很棒……再看看你,什麼都不會,還不知道努力,怎麼也不給我爭口氣……」這樣類似的比較很常見,但是,我想說「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別人家的,為什麼不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呢
  • 別人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家長
    因為每個孩子自學能力、自我管控能力不一樣就導致學生成績最後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很多家庭錯失了今年疫情期間是陪伴孩子的最佳時期、修復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期,因為這段時間家長孩子難得的有大把時間在一起,聰明的家長會好好利用這段難得的時光去好好陪陪孩子。而有些家庭就恰恰相反,網上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不上網課父慈子孝,一上網課雞飛狗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 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己家的孩子,這是激勵嗎?
    別人家的孩子,這是很多中國父母在教育自己家孩子時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它廣泛應用於各大情景之中,而我們的中國孩子可謂是深受其毒害。曾經我們以為成績差的孩子才會被父母拿去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但實際情況卻是即使變得優秀,生活中卻仍舊避免不了被比較。上學的時候因為成績被比較,上班了因為工作、工資被比較,好不容易退休了,說不定還要因為孩子、孫子繼續被比較。
  • 孩子在家幾個月都好好的,一上幼兒園就生病,你家孩子也這樣嗎
    01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總愛生病,病三天,請假倆禮拜。這是很多小班、甚至中班家長們都遇到過的事情,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這麼容易生病?所以,孩子在幼兒園接觸的小朋友多,感染病毒的機率就很大。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總是頻繁生病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時候,可能有些家長就會有疑問:幼兒園的病毒這麼多,為什麼就我家孩子總生病,別的小朋友都沒見怎麼請假呀?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聰明伶俐,自己家孩子又蠢又笨?這3點很有用
    「從小,我就有個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從不玩遊戲,從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學習,長得好看,又聽話,回回年級第一……」1每個父母都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來作比較,希望孩子像人家學習,可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最令人討厭的行為之一。
  • 你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你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孩子」請看別人家的孩子吧!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如果換做你,你能做到嗎?你能陪伴嗎?你捨得讓孩子受凍挨餓學習嗎?答案是:不能!今年的假期太長了!長的孩子都玩膩了,你都焦慮了!不知道如何按排孩子!其實最懶惰的是家長,怕麻煩,怕陪伴!
  • 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孩子,更有別人家的父母
    「你看看,別人家的父母……」別人家的父母,也許在孩子剛出生便拿到了美國綠卡,也許在孩子剛牙牙學語便送進最好的國際雙語學校,也許在孩子還在讀小學便做好孩子海外留學的準備……別人家的父母,也許在孩子還未開口之前就知道孩子需要什麼,也許在孩子還未解釋之前便知道孩子這樣做的原由,也許在孩子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時候便已報名了興趣班……沒錯,這就是別人家的父母。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很少生病?原來是有三個好習慣
    很多人都是在有了孩子之後才發現,原來做父母也需要學習,需要從各個方面了解照顧孩子的小知識。小到孩子梳的髮型,大到孩子的飲食和健康,這些都需要父母注意,這時候就會有家長發現,一些家庭的孩子,並沒有說有很特別的注意點,但他們就是很少生病。
  • 孩子在家好好的,為什麼一到幼兒園就生病?
    又是一年六一兒童節,在這個初夏的時節裡,回想孩子的成長曆程。仿佛昨天他還是襁褓中的嬰兒,如今已經成了一個有了自己的思想、滿地蹦躂的小傢伙。老話說養孩子最見功勞。是啊,孩子一出生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的成長。他提醒著我們時光飛逝,沒有忙不完的家事,只有轉眼長大的孩子。
  • 「別人家的父母」教出「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帶著哭腔說:「我沒有一個好爸爸……」小姑娘哭訴自己心裡的委屈:在爸爸心裡,她是最差的一個,總比不上別人家的小朋友……但是別的小朋友好也是因為家長的努力和陪伴才能那麼好……在提到別人家孩子時,不能否認家長的良苦用心,希望通過比較,樹立榜樣的方式激勵孩子的成長與進步。
  • 為什麼自己孩子做事磨磨蹭蹭,而別人家孩子那麼優秀?
    前言:很多人都說,自己家的孩子做事的時候總喜歡非常磨蹭。而別人家的孩子卻非常優秀,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太差勁了,但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磨磨蹭蹭,做事總是非常懶散,有可能責任在你的身上,而不在於孩子自身。
  • 別讓「別人家孩子」傷了自己孩子
    網上曾流行這樣一句話:我們小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小時候可能都曾被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傷害過,而等我們長大了成了父母,也變得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爸爸媽媽,你們知道這樣的比較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嗎?傷害一:打擊孩子自信心當父母拿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比較時,孩子的第一感覺是自己不夠好,父母不喜歡自己,更喜歡鄰居家的小孩。因此,他可能會鬱悶會自卑,自我價值感降低,不再自我肯定,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 為什麼稱讚都給了「別人家的孩子」?
    案例:他覺得自己從小就有個夙敵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不聊QQ,不喜歡逛街,天天就知道學習。
  • 為什麼自己家孩子成不了「別人家孩子」
    我是達蒙兔,點上面的「關注」,每天向家長傳遞科學優質的少兒教育方式,同孩子分享有價值的學習經驗。作為家長我也羨慕「別人家孩子」,他們聰明、自律,不用家長操心就能學習成績優異,各方面技能都出類拔萃反觀自己家的娃,看書不認真,做事不專心,作業完不成,吃飯都不努力。自暴自棄的同時,我單單看成績這一項,因為這是學生家長最關心的部分。在小學階段孩子經常是眼高手低,上課全聽懂作業全不會,平時例題全會做考試還是各種錯,按照自己上學時的經驗來看,我們歸結於一個原因—粗心。粗心的解釋是疏忽大意,不仔細,不謹慎。單從考試和答題上的粗心是孩子思維狀態的外在表現。
  • 不要以自己孩子的短板和「別人家」孩子長板比較
    昨天吃晚飯的時候,張姐看著兒子考了59分的卷子,心裡感嘆這孩子沒救了!我想問,是不現在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同感,那就是當我的寶寶生下來那一刻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我是最偉大的母親或者父親,覺得自己的寶寶是天下第一。可後來才發現,閨蜜或者哥們老王的孩子特別聰明,考試總是滿分……時間久了,我們不禁想問,是不是在醫院抱錯了?「別人家」的孩子才是我的孩子!
  •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總生病該怎麼辦呢?
    那麼孩子們為什麼一到幼兒園就容易生病呢可能許多家長也是知道其中的緣由的,但是也真是沒有什麼好辦法,不上幼兒園吧又怕耽誤孩子,上幼兒園吧孩子又總生病,於是就帶著藥去幼兒園吧。雖然幼兒園裡的老師也說每天會定期消毒或者是開窗通風之類的。
  •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家長們也樂於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我們。大多數父母心中都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中國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家的小孩和別人做比較。在節目《少年說》裡,有一個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她坦言,在她的父母口中也存在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即使自己各科成績都很優越,可是父母卻還是拿自己的弱勢科目——體育去比較。
  • 為什麼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
    消息一出,大多數網友羨慕之情溢於言表,紛紛感慨又是別人家的孩子!我不怎麼關心消息內容,我想到的是,為啥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大家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什麼時候能發點好消息讓廣大網友也羨慕嫉妒恨一下呢?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總是落後一步、慢人一拍?我把我的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看有沒道理。我覺得可能的原因有下面這些:第一,我們的孩子沒別人家的孩子志向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