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爸媽快來看
說到幼小銜接,很多父母都不由地開始焦慮了,尤其是看到別人家孩子4歲認10以內數字、6歲會20以內加減法,自家孩子只會摸魚打架的時候,很多家長心中焦慮火苗就會躥跳得更活躍一些,這樣眺望別人家孩子、憂愁自家孩子的情況非常普遍,包括我自己在內看到某某同齡孩子多才多藝的時候,都會羨慕對自家孩子緊抓,以他人為優秀的榜樣去約束自家孩子。
但結果是怎樣呢?
"我不要,我就是不要……"
"作業作業,老師都沒讓我寫作業"
"我討厭寫作業,我不要看書,我要出去玩"
又或者是心不在焉的各種應付和自欺欺人,孩子明明眼睛盯著書本,手裡的筆、腦子裡墨水永遠看不到效果。
怎麼會這樣呢?這也是無數焦慮父母的捫心自問,但最終的自省結果卻是"孩子不夠努力,自己不夠狠",因為如果對孩子來狠招學習效果會更好一些,但是帶著恐懼的效果只是微乎其微,並無太大的實質性效果,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一旦反抗起來就很難把控得住。
關於幼小銜接這件事情,我認為家長們一定要弄清楚"為什麼我們要把幼小銜接看得太重要",因為這才是我們"緊逼"孩子學習的最終目的,即是如此那麼父母反省才是硬道理,而幼小銜接的存在通俗簡單地說"這就是別人家和自家區別",因為看到別人家孩子優秀所以才會對自家孩子恨鐵不成鋼!
那麼,在幼小銜接的努力背後家長為何太在意結果?
1) 不想孩子學習太苦
2) 眼裡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3) 對孩子未來規劃太高
幼兒園的時候:
"孩子一進幼兒園就哭怎麼辦"
"別人家的孩子都不哭,我家孩子怎麼哭得沒完"
"看到孩子哭忍不住想領回家怎麼辦"
小學的時候:
"作業太多了,孩子每天都要寫到深夜"
"別人都會做,為什麼你不會"
"這道題這麼簡單都不會,你上課都幹嘛去了"
幼小銜接很重要、也是打下學習基礎的起跑線,但是幼小銜接絕對不是學習的知識緊抓,而是學習能力的自主性訓練,提前讓孩子學習加減法、英文字母、唐詩、認數學、認漢字,也不過是為了孩子一、二年級學得更輕鬆一些,從長遠的學習本質來說對孩子的打擊會更極端,因為一、二年級輕輕鬆鬆地學習,到了三年級以後學得更深、孩子抗壓能力反而更弱,甚至從班裡的優等生降到差等生名列,這難道不是對孩子最大的自信心打擊嗎?
所以,幼小銜接真正的價值是幫助孩子如何淡然面對新知識,而不是"你趕緊寫、趕緊學",如何讓孩子淡然面對新知識大家不妨從以下幾方面開始著手:
1、父母越淡定,孩子才能早獨立早適應
大部分孩子上幼兒園、幼升小要寫作業的時候,心裏面都會有一段抵抗期,這是孩子對陌生環境的焦慮、也是自由慣了的不適應,這個父母越淡定孩子才能早獨立早適應,因為孩子哭過鬧過了還是要上學、寫作業,還不如讓孩子覺悟"算了,哭了也要去上學"、"作業寫好了老師會表揚,好開心", 不論是幼兒園裡無奈的妥協,還是小學裡新知識的誇讚,這些都是孩子學習裡需要經歷的"一撇一捺",更是提煉孩子獨立、優秀的一步一個腳印。
幼小銜接存在的意義就是提前讓孩子多學習一點知識,避免被困難壓的趴下而一蹶不振,提前讓孩子學習也是為了更簡單地戰勝困難,所以對家長來說"孩子哭還是不哭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學習好以後才能更輕鬆",但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的這個銜接,就是孩子獨立適應、為困難奠定基礎的關鍵期。
如何淡定?
比如幼兒園哭鬧對孩子轉移注意力:"哇,幼兒園裡的滑滑梯好大好可愛呀,爸爸(媽媽)從來都沒見過,要是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肯定非常有趣",引誘孩子關注幼兒園才能看到幼兒園有趣好玩的一面。
又或者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大鬧的時候,我們淡定地說"哭完鬧完了嗎?爸爸(媽媽)知道這道題很難做,但如果這麼難的題被你解開了,你肯定會讓老師和同學刮目相看的……"
2、讓孩子每天都要學一點、寫一點的習慣
孩子的學習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幼小銜接的基礎能力漸長裡,讓孩子每天都要學一點、寫一點的習慣可以說是最強硬的基礎能力,讓孩子通過學習知識去接受每天都要看一會書寫幾個字的習慣,能夠讓孩子在感受每一天進步一小點的微妙成就裡把學習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是我們餓了身體機能會提醒我們要吃飯、渴了要喝水一樣。
如何讓孩子養成每天都要學一點、寫一點的習慣?對於3-6歲的孩子來說,對一切事物都具有較強的好奇態度,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比如每天看書30分鐘都會給孩子帶去對書籍的熱情,看書閱讀的目的不在於孩子看了多少,而是在於孩子看懂、理解了多少,所以孩子的學習環境是依靠大人創下的學習榜樣。
3、接受孩子的平凡,鼓勵他的不平凡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學霸、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學渣,普通班裡有第一和倒數第一,尖子班裡也有第一和倒數第一,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必須成為學霸,更不能讓孩子每次測試都雙百分成績,想要讓孩子淡然面對新知識,孩子們就必須先接受孩子的平凡鼓勵他的不平凡,對自己說"我家寶貝也有特長",對孩子說"寶貝鋼琴彈得非常不錯,成不了學霸你也是班裡優秀的音樂王子"。
只有發現孩子的天賦,找到他們的閃光點花時間去鼓勵培養孩子,當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閃光點、自信心時,他們才可以不成為別人的背景,不管是孩子上幼兒園還是小學,他們都沒有必要必須是成績最好的那個,如果他們將自己的優秀發展出來、別人誇讚的越多,他們的好學心就會越強,不一樣的發光點不也一樣可以讓孩子保持好學心嗎?
學習,不怕孩子學不會、也不怕孩子貪玩走神,最怕的是孩子對學習狀態冷淡不好學、討厭學習,興趣是上進心的起源,所以請家長們接受孩子的平凡鼓勵他的不平凡,讓孩子們都從不一樣的閃光點裡找到最自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