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這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尤其是對於家有即將升入一年級的小朋友家庭來說。更多的這個詞我們聽到的,理解到的都是關於孩子如何做好「幼小銜接」,要不要報個班學習下,也因著這樣關於幼小銜接是關於孩子的,在於學科知識方面的適應和提升。今天我分享到這個是關於家長的「幼小銜接」手冊。
這本書我當時拿到時,於我而言就是及時雨,我家娃今年9月入小學了,我們即便是沒有成為孩子拼爹的「父母」,也沒有雞血滿滿的上過「幼小銜接」的班而努力奮鬥過,去私立的小學轉悠了一圈,然後就是坐等公辦統籌。我秉承「歡樂童年玩樂學習」,內心雖然算強在,但也還是會有些緊張和擔憂。緊張是因為興奮與不舍,怎麼就這樣長大了就要上小學啦,擔憂是我不確定,目前孩子這樣的狀態入小學後,是否跟得上節奏。鑑於此,所以父母也需要做準備,也需要修煉,這本書給我下了一顆定心丸。
《歡迎來到一年級,幼小銜接家長手冊》本書是由在一線工作了50餘年小學校長卓立所著。從心理,生活,學習等全方面的讓父母了解到如何更好的去適應一年級的生活,一年級到底意味著什麼,在孩子的整個學習生涯裡的重要性。另一方,也從父母最關心的關於如何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以及對於分數的如何看待,關於座位的安排,孩子們間的相處,如何更好的和老師溝通,以及要不要進家委會。事無巨細的從各個層面,讓我們了解一年級的生活,作為一年級學生的父母要做些什麼!
1. 入學儀式感
生活裡需要儀式,不要怕繁瑣,儀式有時卻卻就是一個幫手,也是一個催化劑。從此他擁有了一個身份,讓孩子參與到入學報名的登記的每個環節,讓其參與準備學習生活用品的各個環節。
2. 幼兒園的課堂形式VS小學課堂
所以對於要不要上「幼小銜接「的學前班,能做到以下這兩點的話,去讀一讀還是有積極的意義的,提前適應課堂,而不是提前超前學習。
a.讓孩子提前適應課堂的學習這個形式,爭取能在其中找到樂趣。
b.將孩子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中的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表現出來,可以給孩子和父母一個即時的得提醒,以便找到對策。
一年級的時候,能夠融入和參與到課堂學習裡來,也就掌握了在學校裡最重要的一個遊戲規則。
3. 100分的魔法利弊
不追求分數,只在乎過程裡是否「努力」了,這是我們現在特別推崇的。且對於小學階段,過分追求分數,而本末倒置,耗費自己大量精力,消磨掉許多學習樂趣。但這裡又特別提出了對於一年級的時候還是提倡,要考100分,給自己一點甜頭,不要給剛剛建立上學學習這件事就定下一個基調:分數不重要啊,只要努力,「努力」二字對於孩子來說還是太抽象,需要量化。所以再最初的時候,鼓勵孩子爭取100分,讓他有一個激勵的心理高位。
但是從長遠的學習生涯來說,分數不重要,更不要說這100分意義有多大了,即便是得了100分,也只是代表在這個時間裡,卷面上有限的知識裡,掌握的程度。
家校共育
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
(關於和老師溝通的一個時間:放學的時候,老師不上課的時候,課外的時候)
1. 老師批評錯了孩子
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一定要保持心態平和,千萬不要「蹭」就跳起來,和老師有衝突,這樣做不但解決不了孩子的委屈,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不信任,和老師產生牴觸情緒。
要知道讓孩子喜歡老師,對於孩子喜愛上學,喜愛學習,也是重要的一關。
當然,要是確有事情,家長需要細緻的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一方面要引導孩子鼓勵他把這事情當作一次鍛鍊的機會,一起尋找解決的問題辦法。當然父母也不要怕多事情,怕老師不高興,而不顧及孩子的感受,這也不利於孩子的發展。還是要找機會和老師溝通下,但一定要注意情緒,人總會免不了有疏忽的時候。
2.座位的安排(這個也是很家長最關心的事情)
想給孩子調換座位無非是幾個原因:座位太靠後,孩子看不清黑板,聽不清老師講課,上課容易不專心,擔心孩子座位偏形成斜視……
一個班級裡三四十個孩子,總會有人要坐在後面的旁邊,老師按排座位首先是按照個頭的高矮,高個子坐在前面,肯定會擋住後面同學的視線,在按照身高的大排序基礎上,確實有視力問題的,會個別調整,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是基本的兩個大原則。另外在班級裡每周縱對左右也會做平移調整,橫排前後差不多兩三排也會做調換。切不要為了坐前排而謊稱視力有問題,或是找老師,其實老師在安排時也會綜合考慮,特意去偏頗與誰。
學校是孩子的江湖,父母不能替代。
書中還講到很多的細節,比如孩子在同學中如何才能受歡迎,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為孩子做點什麼。對於孩進入小學需要有意識的培養哪些意識和習慣等,以及「別人家的很棒的孩子」,他們在家裡都做了些什麼呢?
幼小銜接,不只是孩子需要做準備,家長更要做準備。家有正準備入小學的父母,推薦你應該且必須來讀一讀這本書,肯定會有很多的收穫!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墨子涵Zoe)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