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

2020-07-30 光明網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夠理想、不夠聽話,許多家長習慣拿「別人家的孩子」來作對比,試圖以此來激勵和鞭策孩子。然而,簡單、生硬的所謂鞭策,不僅難以起到應有的育人功能,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既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會破壞親子關係。

教育關乎社會流動,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希望。為了爭上遊,許多家長不斷給孩子壓擔子。不論是上不完的補習班,還是不停地給孩子「打雞血」,「00後」既享受了家庭結構小型化帶來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也承載了家庭的厚重期望,面臨著激烈競爭。

「別人家的孩子」有很多,其中不乏優秀的孩子。老是拿優秀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比,不僅會造成家長們的心理失衡,也會讓孩子們產生失落感和挫敗感。雖然在父母看來,用「別人家的孩子」激勵自家的孩子是用心良苦,但在孩子眼中,是父母覺得自己不中用、不夠優秀,不喜歡和關愛自己。

那些被成功焦慮裹挾的家長,既放大了對社會流動不足的判斷,也隱伏著拼命讀書是大多數人走捷徑的價值認同。一方面,有的家長過早地選擇了「認命」,他們將改變家庭命運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另一方面,有的家長自身也在拼命地「爭上遊」,希望孩子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孩子們身上承受了太多成年人的功利與算計,早已不堪重負。

只看見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卻沒有發現和捕捉自己家孩子的閃光點;動輒給孩子貼標籤,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再努力也比不過別人家的孩子的認知錯覺。那種將「別人家的孩子」當成育人法寶的做法,不懂得尊重孩子,不懂得走進孩子的世界,不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家長們又怎麼去點燃他們的希望之燈?

許多父母並不缺乏對子女的愛與關心,卻採取了錯亂的情感表達方式;被成績一葉障目,導致一些家長不能正確地認識和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老是對自家孩子不滿意,在成功的焦慮下,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他們便矮化和鞭策孩子,試圖讓孩子知恥近乎勇,變得更加自強自立和自律自製。

家長們的用心良苦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就難以被孩子們理解、接受和認同。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不僅會引發孩子們的逆反心理,也會導致親子關係的淡漠疏遠。尊重未成年人的多元性和差異性,善於激發孩子們的潛能和活力,家長們同樣需要「補課」。據《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在一封孩子寫給父母的信中,寫道:有一種奇特的生物叫別人家的孩子,這種生物不玩遊戲、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學習,並且每次都拿年級第一……「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每個孩子童年繞不過去的存在。他們聰明懂事,樣樣精通。
  • 再婚後,前妻總拿孩子說事來家串門,我該怎麼辦
    憎恨是要加害於別人並繼續增加與擴大的一種欲望。 〔古希臘〕芝諾:《論感惰》感情世界裡,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已經產生恨意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奢望她會輕易原諒,甚至連這種念頭都不要動。可誰也沒想到,正當新家庭快要融合完成時,李嚴的前妻領著4歲的兒子來家串門了,聲稱「孩子想爸爸了,只看看就走」。新媳婦就在身邊,李嚴感覺很尷尬,雖然說不想再看到前妻,可兒子是無辜的。幸虧新媳婦懂事,連忙把李嚴前妻當作客人一般招待,還笑稱「沒事,以後有空常來」。
  • 別老拿「他還是個孩子」說事
    「他還是個孩子」「孩子還小」「別跟孩子一般見識」等這都是多年來一直掛在我們嘴邊的「口頭禪」,孩子有點什麼過錯,往往都要搬出這幾句話來作「擋箭牌」。像近期的「高校錄取通知書造假事件」,有人不也是把原因歸結於當事人還是個孩子嗎?總之,每年在孩子身上都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 不要開口閉口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教育也許不適合你的孩子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當一個人被誇獎,說他樂於助人的時候,哪怕他並不是很願意幫助別人,但是這種誇獎也會影響到這個人對自己的看法,並且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可能會表現得更加主動。這種心理也可以用來教育孩子。就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說事。
  • 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是激勵還是打擊?
    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是家長一天到晚都在拿自己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痛苦的不僅僅是父母,更是孩子。家長總拿自己孩子的不足比別人孩子的長處,如此家庭教育之下,使孩子經常陷入自卑、自弱不能自拔的狀態,這有可能給孩子一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 該不該拿自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因為現在不少孩子是獨生子女,再加上社會的經濟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空前提高。多年前,一篇名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帖子甚至在網上「走紅」。以至於現在「別人家的孩子」竟然成了不少家長們酸溜溜的口頭語。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已經成了一種十分普遍的社會現象。
  • 別當著孩子的面,拿別人家孩子與自家孩子相比!
    雖然大人覺得沒什麼,卻不知孩子心裡是怎樣的感受?他自是想著,爸媽不愛我,愛的是別人家的孩子,要不然他怎會把別人家孩子說的那麼好?把我說的一無是處?我是不是他們抱養的孩子?她說:「你看看你嬸子家的閨女多懂事,放學就回家幫她媽媽幹活,你呢?放學就知道玩,同樣是個女孩子,你怎麼連人家一半都沒有?我怎麼有你這樣不懂事的孩子?」我低著頭,沒有說話,那時我心裡像針扎一樣,感覺媽媽對嬸子家的女兒真的很好,比對我好得多,有時候甚至感覺我是抱來的孩子,嬸子家的孩子才是媽媽親生的!
  • 不要拿我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作者:寶寶知道 妮寶@媽咪我想每個寶媽都會有此煩惱,那就是老人們總願意拿我們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為此也是沒少起爭執。記得我們家大寶時候也是如此,每次婆婆到外面見了別人家的孩子回來必定又開始來對比。
  • 教育不要跟風,家長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對比
    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只會傷害孩子1.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自己家的孩子有自己的優點,別人家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優點,如果總是把他們兩個放在一起來看,會對他們造成不好的影響,結果很可能自己家孩子的優點沒了,別人家的孩子的優點也沒了,這是很嚴重的。育兒專家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與眾不同的潛能和特質,父母既要看到自己孩子的優缺點,也要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缺點,但最好不要將兩個孩子的優缺點做比較,否則容易讓孩子失去自我。
  • 孩子總是把別人家的玩具拿回家,我該怎麼辦?
    30多的年紀,談得最多的就是「孩子」,沒辦法,當媽了,娃肯定是第一位的。最近一位寶媽跟我們聊天的時候,提到了一件讓她非常頭疼的事情,她女兒總是喜歡偷偷把別人家的玩具拿回家,她氣瘋了。 我們安慰她說,彆氣,說說怎麼回事。她說發現好幾次了,每次都用心教育,還帶去人家道歉了,都沒用,過段時間還是會拿。
  • 媽媽,求你了,別再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了
    雙胞胎學霸一個上清華一個上北大的熱搜出來後,網友第一時間留言道:「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吧。」網友們紛紛表示從小就是被比較著長大的,這位「別人家的孩子」成為眾矢之的。很多孩子都大膽地吐槽親子關係,其中一位女孩說出所有孩子心聲,那就是媽媽總是喜歡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多,總是拿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 別人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家長
    因為每個孩子自學能力、自我管控能力不一樣就導致學生成績最後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很多家庭錯失了今年疫情期間是陪伴孩子的最佳時期、修復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期,因為這段時間家長孩子難得的有大把時間在一起,聰明的家長會好好利用這段難得的時光去好好陪陪孩子。而有些家庭就恰恰相反,網上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不上網課父慈子孝,一上網課雞飛狗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 媽媽請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傷害我
    當老公下班回到家對你說:「你看人家老王的老婆多好,長得漂亮身材好,還那麼勤快賢惠,還很會賺錢,你看你......」 請問此刻你的心裡怎麼想?你會因此變得勤快賢惠,發狠努力賺錢嗎? 你大概心裡會想:老王的老婆那麼好,你跟她去過呀!老娘不伺候了! 這能起到激勵作用嗎?
  • 5歲孩子去別人家玩,偷偷拿了別人的玩具,作為家長該怎麼做
    看到這個問題,大多數父母一上來就是問孩子:為什麼要拿別人家的玩具;弄清楚原因之後,告訴孩子這是偷竊行為,是不對的;最後帶著孩子歸還並道歉,甚至有些父母還要懲罰孩子。所以直接告訴孩子這是偷竊,那是沒有意義的。3、上門歸還並道歉我們可能並不知道孩子拿別人家玩具的真正原因,現在孩子又不清不楚的認識了偷竊,稀裡糊塗的就被要求上門歸還玩具並道歉。
  • 媽媽別拿我和別人比較了:學學別人家孩子,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這位母親一聽,兒子居然說自己不如「別人的媽媽」,氣得對孩子一頓罵,要不是老公攔著幾乎就要上手了。 後來她冷靜下來,反省自己:孩子只是說了那麼一句,自己就氣憤難受得要命。 可換位思考,自己其實更不厚道!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擠兌、教育兒子,卻沒有考慮過兒子的感受。
  • 不要拿房子隔音不好當藉口,更不要拿孩子當擋箭牌,素質是關鍵
    不要拿房子質量差隔音不好當藉口,更不要拿孩子當擋箭牌,素質是關鍵。現在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裡高樓林立,人們都熱衷於在城市裡買一套房子,從而很多人住進了樓房。因此可以說大家也算是因為緣分聚到了一起。鄰裡之間的和諧對於一棟樓,一個小區來說顯得尤其重要。
  • 「鯧魚嘴」、「蝦皮眼」……台州人喜歡拿海鮮說事
    海鮮吃多了,說話也難免沾點腥氣,台州人比別的地方的人更喜歡拿海鮮說事,到溫嶺、玉環、椒江等地走走,冷不防就會聽到一連串帶海腥味的俚語、俗話。台州的魚和台州的人台州沿海縣市,小孩子開葷必用魚。老一輩講究點的,給孩子開葷還非得買野生的魚不可。台州人說人嘴小,不說櫻桃小嘴,而是說「鯧魚嘴」。某台州人在電話裡向姐姐介紹新任女友的長相,說她長得比前一任女友漂亮多了,「鯧魚嘴,沙蜂腰」,外地同事聽後幾乎暈倒。鯧魚身材扁平,嘴巴十分小巧,不像胖頭魚之大頭肥唇。
  • 新學期開學了,別再拿老師來說事
    作為一個月拿了三五十元班主任費的班主任,處理孩子間的各種矛盾、開家長會、大掃除、學籍建立、安全教育、成長檔案、請假記錄、體溫記錄、班會記錄、教室文化、貧困補助、節目表演、國旗下演講、家訪、職業道德考核……這是最基本的工作職責。
  • 別人家的孩子
    然後又小聲對另一個店員說:「你看人家的孩子咋培養的這麼好,這一比,我家那個可以直接扔了。」我苦笑,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比較,看來是大多數父母忍不住的心理,我也不例外。自從Jason上小學後,因學習態度、粗心、字難看、卷面差等問題,我經常拿他和班上表現好的同學比較,說他不如人家。有次我又表達了這一觀點,Jason哭著說:「那你去讓他你兒子吧,反正我也不夠好。」
  • 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
    網絡上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在一些家長的眼裡,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聰明好學,乖巧可愛,從不亂花錢,從不玩電腦。話裡雖然有開玩笑的意味,不過,一些家長動輒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家長們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相比,無非是想為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以此激勵孩子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