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別人家孩子」為何那麼優秀?因為他們有「別人家的媽媽」

2020-10-11 東京招聘網

說起「熊孩子」,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所體會,作為宇宙中最奇特的生物,他們有時乖巧得像天使,有時又宛如小惡魔折騰不休,一旦脫離家長的視線就放飛自我,從家裡每個角落到任意一個公共場所,都能看到熊孩子撒潑、搞破壞的身影。

即使是一向以「素質大國」聞名的日本,也有各種各樣的熊孩子存在,日推上有一個大熱話題#育児衝撃畫像#,點進去,你就能感受到日本媽媽們每天絕望的心情:

一轉眼沒看住就把自己塞進了晾衣架,還一臉委屈和控訴地看著你;

和玩具「大戰三百回合」,最後以玩具被掏空身體的悲慘結局落幕;

用麵條作畫的藝術家們,成功把麵條變成了麵粉;

狂(傻)野(子)的喝水方式,真的好怕孩子「腦子進水」……

這些看起來都還算是無傷大雅,頂多就是孩子調皮,不過下面這個店家掛出的公告卻有些嚴重了:

「致各位顧客,請不要把孩子獨自留在這個區域!不想責備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因為此次損失巨大,所以今後麵包超人、傳統零食、知育菓子等商品會逐漸從貨架上撤離。」

很明顯,這家超市貨架上的零食、玩具被熊孩子們隨意拿下去拆封破壞了,家長也沒有賠償,無法杜絕這種行為的店家不得不將商品下架。

這條公告在日推上引起了很大討論,不過與我們國家會指責孩子太熊不同的是,日本網友幾乎一邊倒吐槽家長的不對,很多人認為「這完全是家長的錯!」

這是因為日本社會對禮儀十分重視,孩子從小就要接受父母、學校的禮儀教育,日本人認為孩子的教養會完全體現家長的教養,如果不懂事的孩子犯了錯,一定是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類似於我們常說的「每個熊孩子必有一對熊父母」。

但在奉行「不給別人添麻煩」原則的日本,縱容孩子犯錯的熊家長是很少見的,更不會用「他還是個孩子」這樣的藉口為其開脫。

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是靠打罵和恐嚇,而且與我們常聽到「不準」、「不行」的否定式教育不一樣,他們更多使用循循善誘式的溫柔教導,不會因為孩子還小就強制他做事,而是告訴孩子原因和正確的做法。這種平和、智慧的教育方式也讓日本誕生了很多值得誇讚的「別人家孩子」。

據日媒報導,神奈川縣有一個小學生守田貫一郎,在幫媽媽晾衣服的時候,覺得晾衣夾一個一個零散用起來麻煩又不好整理,於是開動小腦筋發明了一個晾衣架收納容器,還獲得了發明專利。

守田貫一郎的媽媽說,貫一郎從小就喜歡擺弄各種空箱子,雖然會把家裡弄亂,但她不會呵斥和阻止,而是教導孩子自己收拾和整理,正是媽媽的溫柔和引導,貫一郎才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奇思妙想,報答了媽媽。

這就與我們一些家長總擔心孩子做不好、怕孩子受傷完全不同,日本的媽媽們更加「放得開」一點,也更相信和尊重孩子自己的判斷。

疫情期間,日本一位媽媽平醬就給自己剛初三畢業的兒子立下了一個「一周挑戰」:每天用不超過1000日元給一家三口準備晚餐,剩下的錢就是他的零花錢,但要求有蛋白質、蔬菜和湯。

對於幾乎沒有做飯經驗的人來說,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用1000日元做出一家的晚飯,在消費高的日本並不輕鬆。但這位小男子漢還是接下了挑戰,第一天就做出了美味的蝦仁意面+蔬菜沙拉+湯。

當做飯遇到困難後,兒子還學會了自行參考食譜,有時早上會提前起床醃製小菜,儼然把做飯當成了日常任務。最高興的是,一周後他攢下了3664日元零花錢,於是主動向媽媽要求繼續這個挑戰。

平醬當然支持兒子的決定,即使有時候做的不好吃浪費了食材,她也不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是從旁做一些指導。這讓兒子的「晚餐事業」越來越紅火,到後來不論是炒燉煮炸,蔬菜、肉類還是海鮮他都能做得很好,在母親節時甚至為媽媽做了美味的甜品!

這場晚餐挑戰持續了整整8周時間,小夥子開發了不少的新菜,平醬把兒子做過的料理照片發在了網上後,獲得了數十萬網友的關注和熱烈討論。

除了誇獎優秀的「別人家孩子」以外,更多人在為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點讚,一些同樣處在這個年紀的孩子認為,媽媽給予兒子的信任很讓人感動,「我媽啥也不讓我幹」、「家人總覺得我會搞砸一切」、「做的難吃也能心平氣和的教導這一點很棒!」

有網友調侃道:「總羨慕別人家孩子優秀的話,看看別人家的媽媽吧!」

這世上沒有天生乖巧的小孩,也沒有天生的熊孩子,都要靠父母家長的一步步指引和教育,才能給孩子塑造出積極、獨立、向上的價值觀,培養出優秀的「祖國花朵」。

你對日本媽媽的做法怎麼看?你還知道日本家長哪些「育兒秘籍」呢?留言評論與我們聊聊吧!

相關焦點

  • 別人家的孩子為何不生病
    考場,是健康孩子的戰場。 你能想像,你家孩子,留著鼻涕,咳嗽得撕心裂肺的做卷子答題麼?你能想像,因為有鼻炎,鼻腔鼻涕的累積,導致孩子頭痛,從而無法專心閱讀麼?中考、高考什麼的,因為感冒發燒、痛經而導致的發揮不佳從而落榜,這種事情,總在發生。
  • 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長的好看,學習好,又懂事,仿佛我們再用功再努力也無法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這個時候就想問一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不同家庭會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希望我們不要再用別人家的孩子來進行激勵。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優秀?這種想法會誤了自家孩子
    看到一位朋友發的朋友圈,他知道鄰居家孩子因為考了第一名,登上了領獎臺,還當了升旗手,於是在兒子面前誇了那孩子好幾次。沒想到兒子卻突然發脾氣了:「你那麼喜歡他,那讓他給你做兒子呀!」朋友當時就愣住了,他才意識到總是誇別人家的孩子,未必是種好的教育,甚至有可能將自己的孩子逼入歧途。「教育孩子不能用激將法,而是應該正面引導。」
  • 《少年說》:媽媽,孩子不只是別人家的好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有一位別人家的孩子,這位別人的家的孩子,360度無死角的完美,是我們很多孩子成長期的魔咒。曾風靡全網日本中學生天台喊話節目《未成年的主張》,出了中國版,名為《少年說》,節目中,太多孩子借著節目在眾目睽睽之下喊出了心聲,許多都是關於對父母教育方式的控訴。
  • 好孩子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好媽媽也一樣都是「別人家的媽媽」
    聽我來解釋哈:首先,作為家長看到優秀的孩子,我們總會發出一聲驚嘆:看看,這是別人家的孩子!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其實在孩子眼中是不是也會有「看看,這是別人家的媽媽(爸爸)?」01先跟大家說兩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我的親身經歷。
  • 羨慕別人家孩子,先做別人家父母
    「別人家孩子」這個特殊的物種,多少媽媽見了兩眼放光,而且羨慕的咬牙切齒,多少自家孩子活在你的陰影中,甚至懷疑自我。 他們曾多次對著你吶喊:別人家孩子,請別讓我媽認識你。 父母滿眼是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卻只會盯著自家孩子的缺點;那你知不知道,在孩子眼裡你和別人家的父母,又是怎麼樣的存在?
  • 想要「別人家的孩子」,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去年兒子打算讀研深造,她也萌發考研的心思,經過努力,結果雙喜臨門,兒子考取復旦大學,她被廣西大學錄取。如果我們能不斷進行反思自我,改變自我,提高自我,很多家庭教育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好多家長把家庭教育單純看做是「改正孩子」,不承認問題孩子源於問題家長。
  • 「別人家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別人家的家長」
    金老師是個負責任的好老師,小石頭也是一個學習自覺的優秀學生。他的母親是大學老師,去美國前和小石頭一起制訂了學習計劃,早上8點左右是英語學習時間,所以金老師也常常會在這個時間收到孩子的單詞分享頁。金老師說,小石頭的學習勁道哪來的,全因為他有一個愛學習的好媽媽。
  • 有「別人家的孩子」,就會有「別人家的父母」
    對於「別人家的孩子」這個說法,我們從不陌生。因為父母總在我們小時候用它來告訴我們與別人相比的不足。但是今天呢,小編想和大家聊一聊與它相似的一個話題——「別人家的父母」。那麼,「別人家的父母」又有著哪些特徵呢?01善於情緒管理這樣的父母,不會以一種兇巴巴的樣子出現在孩子面前。他們有嚴謹、嚴肅的一面,但且沒有可怕的一面。當孩子犯錯了,他們不會想著遷怒於孩子,而是想著如何讓孩子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
  • 「別人家媽媽」
    做為家長,我們常常會喜歡「別人家孩子」,總是對自己的孩子諸多不滿。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對你這個爸爸或者媽媽,是否滿意? 今天早上,我聽了這樣一個故事,想與各位家長分享: 昨天去公園跑步,偶遇學校中學部的棒球比賽結束,一對母子就走在我的前面,兒子一直在抱怨說「真喪!又輸了!我們都已經打了兩年了,從來就沒有贏過他們。」
  • 光環效應:「別人家的孩子」是「孩子不優秀」的理由
    媽媽對兩個孩子做出比較,覺得哥哥比弟弟好,其實就是因為「光環效應」。那麼什麼是光環效應呢?在教育中,家長總喜歡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做比較,太關注別人家的孩子有多麼的優秀,自己家的孩子在某方面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過於糾結孩子做得差的地方而不能發現孩子的優點,這種做法就屬於光環效應。光環效應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 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學校,別人家的男朋友等等,別人家的真的就...
    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學校,別人家的男朋友等等,別人家的真的就那麼好? 好像也是的哈。 畢竟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別人家的學校那麼豪華,別人家的男朋友那麼善解人意......
  • 說說養娃Ⅰ孩子不是別人家的孩子,媽媽也不是別人家的媽媽
    為什麼我看到別人孩子的媽媽都充滿耐心、溫柔、包容、有方法?而我卻時常不耐煩、發火、焦躁、抱怨、笨拙呢?我難道是一個少有的會跟小寶寶鬥氣的媽媽嗎?我安慰自己,人無完人,我不應該跟別人家的朋友圈對比,甚至都沒有比較的必要。
  • 謹防「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到大,我們從父母口中聽的最多的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次考了一百分,有多優秀,再看看你……我們不可否認,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在這耳濡目染下,我們最終也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那一類人:總喜歡將自己的小孩與別人形成對比,仿佛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優秀的代名詞。
  • 為什麼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
    消息一出,大多數網友羨慕之情溢於言表,紛紛感慨又是別人家的孩子!我不怎麼關心消息內容,我想到的是,為啥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大家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什麼時候能發點好消息讓廣大網友也羨慕嫉妒恨一下呢?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總是落後一步、慢人一拍?我把我的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看有沒道理。我覺得可能的原因有下面這些:第一,我們的孩子沒別人家的孩子志向遠大。
  • 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我家的為什麼不行?說實話,可能真的不行
    我們讓孩子學什麼,並不是孩子喜歡或擅長什麼,而是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就像風靡一時的少兒編程一樣,很多父母自己都不知道多少關於數學、邏輯、循環、數據結構等知識,卻熱衷於讓孩子去學習這些東西。原因僅僅是那個編程「天才」在網絡上的優秀表現。這一切,都源於父母內心那不甘人後的倔強想法: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那麼優秀,我家的為什麼不行?說實話,可能還真的不行。
  • 別人家孩子的背後,先有別人家的父母
    ,能有這麼好的成績,我都把他當作別人家的孩子,羨慕很,更何況一個盲人孩子能有這樣的成績。評論區裡:昂子喻從小就很陽光,求知慾強 他爸昂老師是我兒子高中班主任,師德高尚媽媽喻老師教子有方,桃李滿天下。孩子語文老師的兒子!父母不容易!孩子更不容易!點讚!
  • 別人家的優秀孩子,讓我深感慚愧!
    都說我家孩子特別懂事,都說我家孩子是他們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你知道嗎?我深感慚愧!2.別的同學,看到書,那麼如痴如狂,我家的,看見書,就像看見了敵人,躲著藏著!3.學習的話,多一分鐘都嫌多,但玩遊戲,看電視,一天都不夠!4.課後習題一個不做,老師安排的作業以外,一個字不寫。
  • 「棍棒教育」無用,只有成為別人家的父母,才會有別人家的孩子
    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並不代表媽媽能用愛孩子的理由要求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媽媽和孩子之間還是要多一些溝通,給孩子多一些自己的空間,才能營造更好的親子關係。我有個大學同學好久未見了,有一次在街上偶然遇見了,她就邀請我去她家做客。
  • 《少年說》首播別人家孩子引熱議 網友:媽,你原來是別人家的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TFBOYS他們唱的《少年說》呢?有句歌詞這樣寫的「就算退縮懦弱,也不會有被同情的目光。不如即刻整裝,勇敢衝向,夢想的彼方。」體現出現在少年們想突破「牢籠」衝向自由。而湖南衛視推出的《少年說》中有一位女孩說的話特別引起共鳴,是她與她媽媽的對話」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比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