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熊孩子」,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所體會,作為宇宙中最奇特的生物,他們有時乖巧得像天使,有時又宛如小惡魔折騰不休,一旦脫離家長的視線就放飛自我,從家裡每個角落到任意一個公共場所,都能看到熊孩子撒潑、搞破壞的身影。
即使是一向以「素質大國」聞名的日本,也有各種各樣的熊孩子存在,日推上有一個大熱話題#育児衝撃畫像#,點進去,你就能感受到日本媽媽們每天絕望的心情:
一轉眼沒看住就把自己塞進了晾衣架,還一臉委屈和控訴地看著你;
和玩具「大戰三百回合」,最後以玩具被掏空身體的悲慘結局落幕;
用麵條作畫的藝術家們,成功把麵條變成了麵粉;
狂(傻)野(子)的喝水方式,真的好怕孩子「腦子進水」……
這些看起來都還算是無傷大雅,頂多就是孩子調皮,不過下面這個店家掛出的公告卻有些嚴重了:
「致各位顧客,請不要把孩子獨自留在這個區域!不想責備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因為此次損失巨大,所以今後麵包超人、傳統零食、知育菓子等商品會逐漸從貨架上撤離。」
很明顯,這家超市貨架上的零食、玩具被熊孩子們隨意拿下去拆封破壞了,家長也沒有賠償,無法杜絕這種行為的店家不得不將商品下架。
這條公告在日推上引起了很大討論,不過與我們國家會指責孩子太熊不同的是,日本網友幾乎一邊倒吐槽家長的不對,很多人認為「這完全是家長的錯!」
這是因為日本社會對禮儀十分重視,孩子從小就要接受父母、學校的禮儀教育,日本人認為孩子的教養會完全體現家長的教養,如果不懂事的孩子犯了錯,一定是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類似於我們常說的「每個熊孩子必有一對熊父母」。
但在奉行「不給別人添麻煩」原則的日本,縱容孩子犯錯的熊家長是很少見的,更不會用「他還是個孩子」這樣的藉口為其開脫。
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是靠打罵和恐嚇,而且與我們常聽到「不準」、「不行」的否定式教育不一樣,他們更多使用循循善誘式的溫柔教導,不會因為孩子還小就強制他做事,而是告訴孩子原因和正確的做法。這種平和、智慧的教育方式也讓日本誕生了很多值得誇讚的「別人家孩子」。
據日媒報導,神奈川縣有一個小學生守田貫一郎,在幫媽媽晾衣服的時候,覺得晾衣夾一個一個零散用起來麻煩又不好整理,於是開動小腦筋發明了一個晾衣架收納容器,還獲得了發明專利。
守田貫一郎的媽媽說,貫一郎從小就喜歡擺弄各種空箱子,雖然會把家裡弄亂,但她不會呵斥和阻止,而是教導孩子自己收拾和整理,正是媽媽的溫柔和引導,貫一郎才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奇思妙想,報答了媽媽。
這就與我們一些家長總擔心孩子做不好、怕孩子受傷完全不同,日本的媽媽們更加「放得開」一點,也更相信和尊重孩子自己的判斷。
疫情期間,日本一位媽媽平醬就給自己剛初三畢業的兒子立下了一個「一周挑戰」:每天用不超過1000日元給一家三口準備晚餐,剩下的錢就是他的零花錢,但要求有蛋白質、蔬菜和湯。
對於幾乎沒有做飯經驗的人來說,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用1000日元做出一家的晚飯,在消費高的日本並不輕鬆。但這位小男子漢還是接下了挑戰,第一天就做出了美味的蝦仁意面+蔬菜沙拉+湯。
當做飯遇到困難後,兒子還學會了自行參考食譜,有時早上會提前起床醃製小菜,儼然把做飯當成了日常任務。最高興的是,一周後他攢下了3664日元零花錢,於是主動向媽媽要求繼續這個挑戰。
平醬當然支持兒子的決定,即使有時候做的不好吃浪費了食材,她也不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是從旁做一些指導。這讓兒子的「晚餐事業」越來越紅火,到後來不論是炒燉煮炸,蔬菜、肉類還是海鮮他都能做得很好,在母親節時甚至為媽媽做了美味的甜品!
這場晚餐挑戰持續了整整8周時間,小夥子開發了不少的新菜,平醬把兒子做過的料理照片發在了網上後,獲得了數十萬網友的關注和熱烈討論。
除了誇獎優秀的「別人家孩子」以外,更多人在為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點讚,一些同樣處在這個年紀的孩子認為,媽媽給予兒子的信任很讓人感動,「我媽啥也不讓我幹」、「家人總覺得我會搞砸一切」、「做的難吃也能心平氣和的教導這一點很棒!」
有網友調侃道:「總羨慕別人家孩子優秀的話,看看別人家的媽媽吧!」
這世上沒有天生乖巧的小孩,也沒有天生的熊孩子,都要靠父母家長的一步步指引和教育,才能給孩子塑造出積極、獨立、向上的價值觀,培養出優秀的「祖國花朵」。
你對日本媽媽的做法怎麼看?你還知道日本家長哪些「育兒秘籍」呢?留言評論與我們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