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說》:媽媽,孩子不只是別人家的好

2020-09-10 橙子說教育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有一位別人家的孩子,這位別人的家的孩子,360度無死角的完美,是我們很多孩子成長期的魔咒。

曾風靡全網日本中學生天台喊話節目《未成年的主張》,出了中國版,名為《少年說》,節目中,太多孩子借著節目在眾目睽睽之下喊出了心聲,許多都是關於對父母教育方式的控訴。


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

《少年說》裡,一位女孩登上勇氣臺,對著下面的同學和自己的媽媽,大聲地喊出自己的心裡話:

「我媽媽嘴裡的別人家的孩子是我的學霸女閨蜜,但是媽媽,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


面對女兒的控訴,媽媽的回應是:

「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斷地打擊你,因為我認為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

最後女兒只得流著淚,無奈地說自己並不適合激將法,媽媽仍舊堅持著自己,說著大道理。

而這位學霸女閨蜜的媽媽心中仍舊存在著一位「別人家的孩子」。


儘管她如此優秀,仍舊因為體育成績不及格,被媽媽全盤否定。


別人家的孩子,我心中的噩夢

網友小安向我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別人家的孩子」甚至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可以是所有比她優秀的孩子。


小安說:「從小到大,我從未聽到我的媽媽真正地誇獎我,她永遠都在打壓我,無論我多麼歇斯底裡地反抗、控訴,她都無動於衷。我還曾因為她過分喜歡我一個好朋友,而和那位朋友斷交」。

這導致小安從小自卑而敏感,其實她最想得到的就是媽媽的認可和鼓勵。


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長什麼樣?

公認的寵女狂魔吳尊,社交軟體上除了日常分享幾乎全是女兒NeiNei的身影,前段時間他在微博發不了關於女兒芭蕾舞比賽的分享。吳尊表示NeiNei雖然沒有進決賽,仍舊為她感到驕傲,字裡行間流露出滿滿的鼓勵與自豪。



而NeiNei也表現出超乎同齡人的坦然,在IG發文:有時候我們會贏,有時候我們會學到新的東西。可見其內心強大而柔軟。


當父母願意接納孩子偶爾的小挫敗,孩子自己才會坦然面對得失;當父母肯定孩子的每次進步,孩子才更加充滿勁頭和力量。

在《少年說》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位非常不同的「神仙媽媽」,女兒跑到天台大聲表白了自己的媽媽。

主人公稱自己為人群中的「異類」,從小不適應校園生活,以各種理由請假逃避上學在家兩年,但媽媽從未輕看她,從未要求我做得多好,只希望她開心就好


在旁人看來那些古怪而叛逆的行為,這位媽媽從未生氣或失望,女兒的所有她全都接納,並鼓勵女兒做自己,告訴她:為什麼非要千篇一律呢?

讓我感到動容的是:儘管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遭到許多親戚朋友的質疑和反對,但她仍舊堅定的和女兒站在一起,從未強求女兒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一樣的「正常」。



別吝嗇你的誇獎

日本一檔綜藝節目上播出了這樣一段實驗:

前來參加實驗的是21歲的女生kyouka,出場時一副框架眼鏡外加大大的口罩,走路含胸低頭,由內而外散發著不自信。

在實驗的50天內,老師和身邊的人,不斷從各個方面誇讚她。在大家的鼓勵下,kyouka開始參與更多的集體活動,製作義大利菜、聚餐……每次嘗試耳邊都會伴隨著那句「你做的真的很不錯」。


實驗結束後,女孩從一開始的唯唯諾諾,不願意摘下口罩。到最後笑容自信,大方地和旁人交談,她的氣質和樣貌,都與之前判若兩人。

這或許就是「誇獎」的力量。不斷向孩子傳遞「你很優秀」的信念,會大大提升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引導孩子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優秀。


孩子不是別人家的好,在忙著帶孩子往前衝的時候,偶爾也停下來看看他,去了解他真正的想法,去解答他成長中的困惑,對症下藥,或許能更快更好的達到想要的效果。

一味的打壓絕不是正確的教育之道,不要吝嗇你的誇獎。

成長有很多種樣子,青春也有各色形態。我們總愛為孩子樹立榜樣,尋找標杆,但其實在成長的路上,他們遇到的最大敵人,從來都不是別人家的孩子,而是他們自己。

《少年說》的節目意義在於給青少年一個紓解壓力與促進親子溝通的平臺,希望孩子們的哭訴與告白都不只是說說而已,希望父母的反思與承諾,也絕不是當時情勢所逼。

相關焦點

  • 《少年說》首播別人家孩子引熱議 網友:媽,你原來是別人家的孩子
    近日,一檔湖南衛視推出的真人秀節目《少年說》備受大家關注。佟麗婭也在電視上為該節目做宣傳,還有汪峰等明星藝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TFBOYS他們唱的《少年說》呢?有句歌詞這樣寫的「就算退縮懦弱,也不會有被同情的目光。不如即刻整裝,勇敢衝向,夢想的彼方。」
  • 好孩子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好媽媽也一樣都是「別人家的媽媽」
    聽我來解釋哈:首先,作為家長看到優秀的孩子,我們總會發出一聲驚嘆:看看,這是別人家的孩子!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其實在孩子眼中是不是也會有「看看,這是別人家的媽媽(爸爸)?」01先跟大家說兩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我的親身經歷。
  • 《少年說》火了,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到底有多傷人
    那個女孩幾乎哭著說:我知道,可是我不喜歡這種方式,我喜歡那種委婉的。臺下的媽媽哭著說:媽媽不知道對你造成了這麼大的壓力,媽媽跟你道歉,媽媽以後會注意自己的言行。最後,小女孩從站臺上下來抱著媽媽說:媽,你不要跟我說抱歉,我就是想讓你能誇誇我。拿別人的孩子作比較,以此來鼓勵孩子的做法是好多中國父母的通病。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並沒有意識到這種做法給子女帶來的何影響。
  • 又是別人家的孩子!甘肅省新時代好少年——張克軒
    她就是甘肅省新時代好少年——張克軒。平川區靖煤小學五年級(4)班學生 張克軒 每次幫助完別人,看到他們很開心,我自己也覺得非常的快樂。張克軒媽媽 王玉傑 孩子平時比較聽話,心地善良,學習各方面主動性比較強,我期望她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以後全面發展,快樂的成長起來。
  • 當孩子說:「媽媽,別人家好有錢呀!」這個家長的回答絕了
    當孩子和家長聊到「同學有昂貴的玩具,別人家很有錢為什麼自己家沒有」的時候,很多家長會不知所措。有的家長會告訴孩子人家有錢,但我們家沒有,所以你要節儉、不要攀比。:她的孩子參加了親子夏令營後,回來對媽媽說:「媽媽,別人家好有錢呀!
  • 新時代好少年:「別人家的孩子」西日旺姆
    中國西藏網訊 現就讀於西藏阿里地區革吉縣完全小學四年級二班的西日旺姆在家庭的良好薰陶、老師的悉心教導下一天天茁壯成長,「好學生」這一稱號便與她牢牢拴在一起。她以優異的學習成績,良好的思想品德,年年被評為學校的「三好學生」,成為了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同學學習的好榜樣,學生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 說說養娃Ⅰ孩子不是別人家的孩子,媽媽也不是別人家的媽媽
    為什麼我看到別人孩子的媽媽都充滿耐心、溫柔、包容、有方法?而我卻時常不耐煩、發火、焦躁、抱怨、笨拙呢?我難道是一個少有的會跟小寶寶鬥氣的媽媽嗎?我安慰自己,人無完人,我不應該跟別人家的朋友圈對比,甚至都沒有比較的必要。
  • 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我家的也不差
    就否定別人家都是乖寶寶,自己家的怎麼就那麼調皮,心裡肯定都在想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其實我們也不能過於太急端,好孩子,也不完全都是別人家的。我們家的孩子也會有優點,只是當你看見別人家寶寶所發揮的剛好是優點而已。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當我們看見別人家的寶寶那麼乖的時候,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跟她生活過不知道她在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
  • 羨慕別人家孩子,先做別人家父母
    「別人家孩子」這個特殊的物種,多少媽媽見了兩眼放光,而且羨慕的咬牙切齒,多少自家孩子活在你的陰影中,甚至懷疑自我。 他們曾多次對著你吶喊:別人家孩子,請別讓我媽認識你。 父母滿眼是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卻只會盯著自家孩子的缺點;那你知不知道,在孩子眼裡你和別人家的父母,又是怎麼樣的存在?
  • 想要「別人家的孩子」,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媽媽,家長們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優秀,其實孩子們有時也羨慕別人家的媽媽很優秀,你們知道嗎?」是啊,我們只顧著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卻忘記去反思自己。「我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我是不是一個別人孩子羨慕的好媽媽?」
  • 媽媽別拿我和別人比較了:學學別人家孩子,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父母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做比較,之前看過這樣傾訴,說和孩子吵嘴了。她兒子寫作業不認真,一會上廁所一會要喝水,要不然就是扣橡皮。 忍不住著急說他:別人都完成了,再看看你!你怎麼就不能向你們班的誰誰誰學學? 人家學習都不用父母操心,考試都考前三,而且他還得練琴,你要有他一半自覺,我做夢都笑醒……。
  • 「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劍橋學霸背後,原來站著這樣的媽媽
    01「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那你看看別人家的爸媽!」芒果有一檔綜藝叫做「少年說」,其中有一期節目備受關注,主題是:別人家的孩子。媽媽細數了女兒種種不足,以過來人的閱歷經驗告訴女兒:我這麼做,是希望培養你良好的習慣和方法!見孩子不服氣,媽媽甚至當眾質問:「你想想,媽媽答應你的都做到了嗎?你答應媽媽的,有沒有做到?」孩子被問得啞口無言,瞬間淚流滿面,她說出了最後的請求:請你以後不要再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跟我比,好不好?你不要再用激將法否定我,好不好?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3個家庭教育觀,讓你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隨之而來的就是家裡的各種雞飛狗跳,孩子的不自律、上網課時間打遊戲等等,深深刺激著老母親那顆敏感的神經,因此就不可避免的時不時的咆哮聲、哭泣聲。都說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守護神。可什麼時候媽媽和孩子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是不是踩過很多坑?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補習班?是不是給孩子斷網不讓打遊戲?
  • 別人家的好媳婦兒?別想了!但別人家的好孩子,一定要想!
    有一種好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好孩子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記住,我們是頂梁柱,我們不能有任何的不和諧表現,即使耍點小脾氣,吵吵嘴也最好不要再孩子面前。這個我覺得不需要多說了。應該是體現在每個人骨子裡的。
  • 小學生被聘為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網友:這是別人家的孩子!
    說到「院士」,咱們腦海中浮現的基本上都是白髮蒼蒼、戴著厚眼鏡、穿著白襯衫打著領帶站在臺前演講的知識分子形象。不過,接下來的這位「小院士可」不一般,他戴的不是領帶、而是紅領巾,因為他還是一名四年級小學生。近日,江蘇小學生曹翔文走紅,因為才讀四年級的他,就被中國少年科學院聘為「小院士」。
  • 荔枝說:《最強大腦》腦王花落南京少年陳智強 那些南京別人家的孩子
    作為一名超越全球99%童鞋智商的少年腦王,很多人對於陳智強家庭的教育方式感到好奇。   而他麻麻只是淡淡地說:「他是一個靜不下來的小孩,我們一直對他進行快樂教育,以放養和引導為主」。南京那些別人家的孩紙,跟小編一起羨慕起來吧——   【南外雙胞胎姐妹花:一起上復旦一起上哈佛】   前些天刷屏的南外雙胞胎姐妹花,大家還記得嘛?
  • 不要再對孩子說,別人家孩子!
    從古到今,基本上所有的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我家孩子現在剛一歲多一點,因為遲遲不能走路,很多家長就會在我面前說你看別家那誰的孩子十個月就會走了,一歲都可以跑啦,我心裡就想那麼快走路就是天才了嗎,一歲會跑就是神童了嗎?我卻根本不會去理會這些家長說的,也不會去責怪嫌棄自己的孩子笨遲遲不走路。
  • 媽媽,求你了,別再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了
    網友們紛紛表示從小就是被比較著長大的,這位「別人家的孩子」成為眾矢之的。很多孩子都大膽地吐槽親子關係,其中一位女孩說出所有孩子心聲,那就是媽媽總是喜歡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多,總是拿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 父母應該接納不完美孩子,別讓比別人家孩子成了孩子童年「陰影」
    而在這個時候,如果通過比較,「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還要不好時,多多少少都會讓父母好受一點,挽回一些「顏面」。如果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這時強調別人家孩子的種種「優秀」,實際上把降低的自尊感轉嫁到自家孩子身上,通過強調比人家孩子的優秀來減輕自己的挫折感,畢竟是自己孩子不努力,和自己關係不大•••這也就是我提到的,痛苦來源於比較之中,快樂也來源於比較之中。
  • 還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好?看看別人家父母都是怎麼做的
    因此可以從這些孩子身上看到,不管孩子是不是學霸,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爸媽勢必得樹立好自身形象,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不要總怨天尤人說著「別人家孩子怎麼樣」,爸媽應該先反思自己再去批評孩子。一、為什麼父母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1. 心理距離的視角對於那些給人們心理上帶來越大壓迫感的事物,人們看待的角度就更加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