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也叫"送節" 曬曬寧波毛腳女婿的"端午擔"禮單

2020-12-20 浙江在線

  今天是端午小長假的最後一天,是名正言順的端午節,也是女婿們挑著「端午擔」,「討好」嶽父、嶽母的重要日子。

  端午節也叫「望娘節」「送節」

  「討好」嶽父、嶽母為啥要特別選在端午呢?

  古時,人們認為農曆五月初五是惡月、惡日,百蟲繁殖、病氣上攻,甚至在迷信的說法中,連這一天出生的孩子也被視為不祥。

  因此,端午這一天,有很多事情要避諱,民間就有接出嫁的女子回娘家「躲端午」的習俗。

  說是「躲端午」,其實也只是個藉口。

  就像老話說的「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尤其是在古時,女兒出嫁後,一年中只有在規定的日子才能回娘家,而端午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端午節,還有一個別稱,叫「望娘節」。

  儘管是回家看娘,也總不能兩手空空吧?因此,女兒一般都會備上魚肉老酒、南北時貨等食物,也就是俗稱的「端午擔」。至於,「挑擔」的重任,自然就落在女婿的肩上。

  禮物都是裝在前後兩個挑籃中,扁擔必須是紅漆色的,兩頭都要繫上紅繩。眼下,這種習俗,只有在一些民俗演出中才能見到。

  端午的另一個別稱「送節」,多半因此而來。

  「送節」有講究,分為「頭節」「次節」「常節」三種。婚後第一年是「頭節」,嶽父母往往會用女婿送來的禮品做一頓豐盛的午餐,邀請親朋好友來分享,以此炫耀女婿的孝道和禮節。「次節」是婚後第二次「送節」,此後都稱為「常節」,禮品可相對少送一些。

  過去,到嶽父母家過端午,是老寧波人的傳統。至今延續,也是因為其所表達的「孝」,值得傳承。

  不過,在舊時的河姆渡,還有端午「望夏」的習俗,就是在女兒出嫁後的第一年夏季到來之際,娘家人要到女婿家去探望女兒,表面上是關心女兒在夫家的第一個夏天過得好不好,同時也是藉機了解女兒出嫁後的生活。

  「端午擔」都會裝些啥?

  「端午節送點什麼給丈人、丈母娘比較好呢?」好幾天前,市民朱先生就已經為此發愁,「給丈母娘準備了米、油、鹹鴨蛋,本來打算給丈人送兩條煙的,但想來想去抽菸也不是啥好事。」

  朱先生的這份禮單適不適合端午送禮?端午「送節」到底該送些啥東西?記者為此請教過市民俗專家沈志遠。

  一般來說,「端午擔」由四色禮物配成,其中,大白鵝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鵝頭頸和鵝翅膀要塗成紅色,鵝腦門上也要點一點紅色。

  鵝一路發出「昂昂」的叫聲,聲音越嘹亮,就表示「越叫越發」,收禮者也就會越高興。

  第二件禮物是紅綠色絲蜂糕四扇,一扇即半圓形的一大塊,口味香糯,祝福嶽父、嶽母家年年豐盈。

  第三件禮物是大黃魚六條,取其順利、興旺的意思。

  第四件禮物是六瓶酒,表示長壽吉祥。

  當然,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端午擔」的禮單也是變化的。有送蹄髈、枇杷、粽子、油包的,也有送特色小吃米饅頭的。

  禮單可以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送的東西都必須是雙數的。

  俗話說,禮尚往來。在收到女婿的「端午擔」後,嶽父、嶽母除了會請小倆口吃上一頓豐盛的家宴,也會「回禮」。

  據《瞻岐舊事》記載,「經濟條件好的回羅紡衫褲一套,也有府綢衫褲的」。也有一些地方,當娘的會退回女兒送來的一條魚和兩隻粽子,希望女兒能夠早生兒子。也有一些地方,會將「端午擔」中的一半禮物退還,轉贈給女婿的父母,表示回禮。

  除此之外,嶽母還會藉此機會向女兒一家,尤其是家中的第三代,贈送香包香袋,以示祛穢避邪,代代相傳。

相關焦點

  • 福建女婿注意啦!端午送節送這個禮品,嶽父母都說好!
    端午節即端陽節,群眾亦稱五日節或蒲節。它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它的活動時間自農曆五月初一至初五,前後共五天。自古以來,端午節期間,人們不僅包粽子、煎麵餅,吃蛋品,而且還要懸艾草,噴雄黃,曬家俱,大掃除,掛僻邪丸袋,意在避免蠍子、蜈蚣、蛇類、蟾蜍、蜥蜴五毒侵害,具有補充營養、清潔消毒的養生意義,於是端午節又稱作衛生節。
  • 寧波有熟食店一天賣掉200多隻燒鵝 "端午擔"為何要挑鵝?
    端午女婿要挑「端午擔」鵝象徵對愛情忠貞不二  端午節,寧波女婿要挑「端午擔」,這其中,鵝是重頭戲。  象山民俗專家盧聖貴說,舊時出嫁的寧波女兒在端午節這天要回娘家,女婿要挑「端午擔」,少則四色,多則八色。其中鵝要成雙,鵝頭頸塗紅顏色,路上鵝叫得越響越好,稱「吭吭鵝」。「現在,象山很多地方,依舊保持著這樣的傳統風俗。」
  • 中秋女婿要「送節」,有些地方自製月餅,看看農村怎麼過中秋節
    在農村,中秋可是一個大節日,一年當中就屬春節、端午和中秋節最隆重了。家家戶戶殺雞殺鴨,備得一桌好飯菜,一家人整整齊齊圍著大圓桌吃飯,父親兄長喝上幾杯小酒,姐妹母親坐在一邊嘮嗑,溫情的話語講不完。在福建閩北地區,中秋還有一個風俗,女婿要給嶽父嶽母「送節」,「送節」是什麼意思呢?
  • 端午節成了官場收禮節,各地官員紛紛提錢進京送禮
    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就有了端午節。端午節有個習俗,就是嫁出門的女兒帶老公孩子去娘家送節。普通人家的女兒去娘家送節,一般都是帶端午扇等禮品。再後來,端午節送禮之風進入官場,就變了味了。中國歷史上,官場有一個說法叫「節壽禮」。所謂的節壽禮,就是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長官及夫人生日,下屬官員必須給上級官員送禮。節壽禮與冰敬、炭敬並為官場漏規。
  • 史上最全盤點福鼎端午習俗帖!
    在此,論壇君就來給你盤點盤點這些古老的端午習俗。初一龍下水、初十龍抬頭」,端午節俗中,龍舟競渡最吸引人。城關、秦嶼、沙埕、點頭等地都有舉辦賽龍舟活動。近年來,在江濱舉辦的賽龍舟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吸引了眾多健兒參賽,在龍舟比賽開始前,都會在龍船宮裡舉行一些請龍、祭神的儀式,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希望一年裡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平平安安。
  • 話端午|端午節趣談——女婿為嶽父嶽母辦節禮,送油糕粽子
    端午節趣談白來勤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牡醴。
  • 端午節回娘家送什麼,不同地區端午節禮物都不一樣
    端午節回娘家送什麼?在中國古代有端午節回娘家的習俗,而且在丈夫上門迎接妻子的時候,一定要帶上禮品贈送給嶽父嶽母。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不同地區端午節回娘家都買什麼禮物吧。湖北地區在湖北地區,民間有「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之說。因此,端午節甚至比春節還隆重,不僅要給父母買新衣服、新鞋子,而且準備的端午節美食也是多種多樣的。
  • 端午節回娘家送什麼 不同地區端午節禮物都不一樣
    端午節回娘家送什麼 不同地區端午節禮物都不一樣時間:2018-06-15 09: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回娘家送什麼 不同地區端午節禮物都不一樣 端午節回娘家送什麼?
  • 浙江端午漫畫民俗地圖,快來對號入座吧!
    但凡有老杭州人的家庭,每逢端午都會掛艾草、食五黃、系香袋、吃粽子和綠豆糕,目的無外乎——闢邪。寧波餘姚 吃烏饅頭在餘姚,端午吃烏饅頭,相傳是為紀念當地抗元的饅頭店主烏傑。舊時毛腳女婿或新女婿上門時的端午禮擔,除了雞、鵝、肉、魚等,烏饅頭也必不可少,一般是64隻,客氣的128隻。如今想吃烏饅頭,已不局限於端午日,街上隨時都能買到。
  • 女婿端午回去拜節,嶽母流淚跪拜女婿
    這個故事是我端午回老家的時候,我母親跟我講的,關於我老家鄰居的真人真事。挨著我老家不遠的鄰居,她老伴去世後,就一個人生活著。劉大娘的女兒,四年前就嫁到張家。那個時候,她女兒和女婿是初中戀愛的,那會兩個人感情很好,死活要在一起。當初劉大娘夫婦是堅決不同意的,但還是拗不過他們。
  • 重慶人過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重慶人是怎樣過端午的呢?吃什麼?吃粽子 蘸白糖「端午節其實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重慶工商大學教授熊篤說,人們在這一天上山採藥,灑掃庭院,掛艾葉,懸菖蒲,飲雄黃酒,以闢邪祛毒、殺蟲防病。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 在紹興上虞,印糕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
    在紹興上虞,特別是虞南地區,印著福祿壽喜紅字的大糕(又叫印糕)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端午時節是印糕最火的時節,當地「毛腳女婿」或者女婿上門必須挑大糕,送到丈母娘家去。以前是幾十箱,現在比較考究,都是上百箱起定做的,這就是上虞人「望端午」的習俗。訂婚第一年,男方都要準備幾十箱甚至是上百箱的印糕給老丈人以及親朋好友作禮物。
  •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又叫什麼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又稱為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浴蘭節。  以及女兒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屈原日、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五月初五、五月當午等。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
  • 端午節五彩繩又叫什麼,有什麼禁忌,你都知道嗎?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 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
  • 新詩:端午節三首
    《雨中端午》每年都要把端午撈出來曬曬太陽心裡的離騷都落滿灰塵讀著它實在有點拗口可五月的雨總還是淅淅瀝瀝*這就算紀念屈原大夫他一生都在哀民生之多艱做人就要這麼本分,簡樸*從龍舟裡傳過來的雨點他們總是一個勁地喊著加油《今日的端午
  • 城市集結令 今年威海的端午節,你們送節了沒?
    威海人有個習俗,在傳統幾個的大節,比如春節、端午、中秋,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好禮物,提前幾天去自己最親近、關係最熟絡的親戚家看望拜訪,這個習俗名為「送節」。是啊,今年的端午節情況真的是太特殊了,百年不遇的疫情,迫使人們減少了很多的社交往來,朋友之間的聚會、工作上的應酬、業務上的出差統統能少則少,但是從來沒落過的送節活動遇上了這麼大的疫情,該不該繼續呢?我們家每年都是去我叔叔那裡,因為他對我們家在威海定居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幾乎每個大節我們都要去叔叔家坐一會聊聊家常。
  • 端午節到了,曬曬我今天的早餐,營養小吃,寓意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到了,曬曬我今天的早餐,營養小吃,寓意端午節安康。在我們家鄉端午節這一天有插艾草的習俗,就是在門的左右兩邊各插上一束艾草,寓意端午節安康!昨天老人告訴我說一定要在天沒有亮之前插上,所以早上急匆匆的就把艾草給插上去啦,趁著天不亮完成了這項工作,接著就是開始做早餐了。
  • 端午節又叫什麼節日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六月已經過去了一個星期,這個月沒有什麼節日,只有一個端午節。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主要有食粽、賽龍舟、掛艾草、放風箏等習俗。大家不知道的是,由於端午節歷史悠久,有著很多不同的叫法。那麼,端午節又叫什麼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