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說:婆婆不愛兒媳是不是正常?
人和人之間的喜愛,從朋友之間,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夫妻之間、甚至是婆媳之間等等,各種交集,愛,這種心理反應,雖然是看不到,摸不著,但它是易碎品。
一個人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很難改變,更別說轉換思維,及其困難。
就是邏輯通了,還要他剛好可以接受。
如果是沒有做好準備的人,擺出千噸的邏輯與事實在他面前,都不見得能梳理他一倆個偏見。
觀念上的衝突會時時發生的,只要和我的不統一,我就可以不喜歡你了,哪怕你說得對也不行。
這是在處理人與人關係時萬萬不可忘記的常識。
這種常識可以幫助一個人避開婚姻中的很多危險
一個家庭,最理想的狀態是沒有衝突,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就婆婆與兒媳之間的觀念衝突必然是經常的,甚至是重大的。
小到飯菜的清淡,油鹽調味是否口重、口輕,大到生活方式與生活規律,還有經濟、生育等等衝突會鋪天蓋地而來。
傳統的解決辦法是兒媳必須服從公婆,這就是「孝順」,現在時代進步,語境也換成了「愛」,主觀的男士會說:我媳婦必須愛我爸媽。
正常來說,愛是相互的,沒有誰必須愛誰,更沒有強迫的愛,如果有的話,就是不合理要求。
兒媳對公婆,正常關係就好,就像對其他人的原則一樣,不侵犯她們即可(包括人身與財產)。
如果公婆是值得尊重的人,在長期相處中,自然會得到她們該得到的尊重。
當然,任何關係都是對等的,從兒媳的角度來說,要求公婆必須愛自己,也同樣是不合理要求。
如果大家都懂得互相尊重,遵守這原則,就是觀念不同的衝突也有了解決辦法,並不是我有道理你就聽我的,而是誰的事誰說了算;你的身體,你的地盤,你定。
你願意聽,我提供自己的人生經驗,決定權還是在於你。
比如在生育上,老婆的身體是老婆的,她想不想生、她想生幾個、她想順產還是刨腹產,都是她說了算。
公婆有不同意見可以參考,不能武斷,這時候做丈夫的就有責任堅守原則,擋住。
同樣,當媳婦的,也應該知道婆婆的身體是婆婆的,她不想幫你帶孩子,也是天經地義,自己的過分追求也要被丈夫擋住,也是應該的。
在我們老家農村就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婆婆必須給兒媳婦看孩子,有一天不給看,兒媳婦就臉不是臉、鼻子不是鼻子的數落婆婆,弄的婆婆一點辦法都沒有,還會鬧得跟仇人似的,誰也不理誰。
還有一種呢,媳婦生了孩子,如果不想給孩子餵母乳,讓孩子吃奶粉,那婆婆也會夾槍帶棒地說這說那,最後鬧得四鄰八鄉都知道她兒媳婦不給孩子吃母乳,讓媳婦也是特別無語。
雖然大家都知道孩子吃母乳好處多多,但是媳婦肯定也是有原因吧,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呢?
但是輿論就會一邊倒,都說媳婦的不是。
這些事在城市好像不算什麼,在農村就是老觀念遺留下來的風俗習慣,很難改變。
這時候就要看中間那個男人是不是立場堅定有擔當,真正的愛老婆,肯定不會強迫你,愛老媽,也別讓老媽為難。
讓媳婦和婆婆都應該意識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既然都沒有那麼愛對方,那就各管各的事,這樣家庭一定太平。
這種太平,主要是有那個有責任肯擔當的男人。
他如果真正愛你,一定讓你做主,婆媳衝突,還是夫妻衝突,他不會強迫你,這意味著他要能夠明確的,持續地擋回婆婆的不同意見(有時甚至是對的),堅決捍衛你的自主權。
很多姑娘,包括她們的父母,找老公的第一條件就是要「孝順」,聽父母的話,好像這樣的男生人品好。
這理由沒錯,但是你要看清楚他是孝順還是沒主見,啥事都聽媽的,不允許老婆有不同意見,遇到這樣的媽寶男也是一地雞毛。
這不是說你要找和父母關係惡劣的小夥子,而是要問自己,我如果把命交給他手上,他會遵守我的諾言嗎?如果答案是會的,那就值得愛。
中國的傳統婚姻,很多強制性管教,所以也是悲劇很多,常常是「我是你媽」、「我為你好」掛在嘴邊,有理沒理都要強制。
如果你的老公說:我老婆的事她說了算,敢這樣在家裡表態的,是頂天立地的男人,家庭才會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