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天開始,滴滴專車、快車非北京本市戶籍或本地車牌的司機,即將在15天之內,「被解綁滴滴司機客戶端」?
本消息來源於計程車司機,他的消息來源於近兩日司機微信群裡的一張簡訊截圖。「新政已經出臺,為了迎合新政落地及執行,從10月12日至27日,15天時間內,將分批友好地解綁非本市戶口、本地車輛的滴滴(UBER優步)專車司機端!」
簡訊裡還說,「感謝一路對滴滴的陪伴和辛苦付出,分享時代是你們開創了滴滴出行的歷史先河,在出行接駕過程中你們倍守(備受)辛苦和委屈。」
這條帶著錯別字的簡訊來自一個北京本地的手機號碼。這位司機說,這張截圖已經在他所在的三個司機微信群裡瘋傳,並在他的朋友圈裡「刷屏」。
『不透明不確定』
蹊蹺的是,此前滴滴出行向司機「喊話」一般都是通過app司機客戶端的消息提醒,甚少採用簡訊的形式,消息來源也不會出現手機號碼。
為了求證是否滴滴真的要跟司機們解約,今天下午,記者中關村出發,一共打了四輛滴滴快(專)車。關於簡訊截圖上的內容,其中兩位司機表示自己有耳聞,兩位司機表示不知情。
「這是沒有的事」,滴滴出行公關部門的葉耘回復記者說,這是惡意造謠。
「各種說法都有,但是誰也找不到傳言最初的來源在哪。」開一輛白色豐田的滴滴快車司機劉師傅對記者說。這並不是他第一次聽到類似的傳聞。今年5月,部分滴滴司機就曾收到過簡訊稱,因為落實政策規定,請司機自覺解綁司機客戶端。結果證明簡訊發送來自競爭對手。
開一輛白色現代名圖的滴滴快車張師傅說,他也聽說過解約的傳言,「甚至說滴滴的專車和快車司機全部都要解散,由Uber原有司機替代」。他說,這是一個易到用車的司機跟他說的。
在很多在京外地司機看來,如果網約車新政得以落實,滴滴專車都開不得了。距離新政實施還有20天的時間裡,謠言在信息不透明的密閉空間中肆意蔓延。
10月8日發布的網約車管理細則徵求意見稿,其中北京要求「京人京牌」,還對車的排量和軸距提出了要求。
四位司機都告訴我,意見稿出來後,「沒有收到來自滴滴官方的任何說法,無論是安撫性的還是闢謠」,目前一切工作都還在正常進行,「只能等待,看是否在月底之前會有轉機和變化」。
做最壞打算
一切傳言都來自對生活改變的恐懼。
劉師傅從今年3月開始兼職開滴滴快車,至今半年中,他已經接了1500多單,乘客評分4.9。這是一個還不錯的成績,他每個月靠開滴滴快車可以收入8000元左右。
而如果一旦新規落實,他將無法繼續兼職開快車拉活兒。雖然來北京已經生活了十幾年,開的車是京牌,也符合新規對車輛的要求,但是劉師傅至今沒有解決北京戶口。
事實上,搭載我的四位司機沒有一個完全符合新規要求,這意味著如果意見稿最終落實,他們全部都要「下崗」。
「符合規定標準的網約車,在北京,大概佔到三四成最多,外地應該也是在這一數值上下浮動,對於滴滴等最大影響是減少司機的供給。」投中集團高級分析師陳偉稱。
徵求意見稿發布當天,滴滴出行隨即回復稱,這些規定無形中抬高了門檻準入標準。以同樣實行「滬人滬車」的上海為例,據滴滴平臺統計,目前從事網約車的車輛符合新軸距要求的,不足1/5;另外,已激活的41萬餘司機中,僅有不到1萬名司機具有上海本地戶籍。
這是一個波及面太過廣泛的事件。快車司機張師傅對這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一旦涉及到大數量群體,傳言總是會傳播得特別快,而大家總是喜歡傳播讓人不安的消息,因為大家寧願相信這是真的,以便「做出最壞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