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經濟增速真實嗎?用電量增了8.5%

2021-01-15 金融界

來源:人民網

6.6%的增速真實嗎?為何就業規模再創新高?改革開放還將釋放哪些紅利?

22日,國家發改委逐一回應社會關切:實物量數據、關聯指標增速有力支撐中國經濟增速真實性;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商獨資經營;將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

製圖:沈亦伶

1月21日,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的主要數據對外公布。6.6%的增速真實嗎?經濟增速放緩,為何就業規模再創新高?今年改革開放還將釋放哪些紅利?1月22日,國家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召開發布會,逐一回應社會關切。

增速怎麼看?

實物量數據、關聯指標增速、國際組織預測等均支撐中國經濟增速真實性

國家統計局21日公布,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6%,增速高居五大經濟體之首。不過,境外一些機構和媒體卻分析,中國經濟實際增長只有4.1%,甚至更低。

「中國經濟實際增速究竟怎樣,還是要用事實和數據說話。2018年,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了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說。

實物量數據有力支撐全年經濟增長數據。

社會用電量、鐵路貨運量等指標常被視為經濟晴雨表。2018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6.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創2012年以來的最高增幅;煤炭在嚴控新增消費的情況下,消費仍增加1.5億噸左右,天然氣更是大幅增長400多億立方米、增速17%以上;全年全社會貨運量增長7%左右,其中鐵路貨運量增長9.1%。

「實物量指標是經濟增長最直接的反映,可以有力支撐全年經濟增長數據。」孟瑋說。

關聯指標增速與全年經濟增速相匹配。

看三大產業,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2%,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7.7%,一產增加值增長3.5%。

看三大需求,201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9%,且在四季度逐月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全年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出口增長9.7%。

看就業和收入,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361萬人,比上年多增10萬人;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前11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1.8%,全國財政收入增長6.5%,而且這是在全年減稅降費規模達到1.3萬億元的條件下實現的。

「2018年,無論按照GDP核算三種方法的哪一種看,支撐6.5%左右增速的數據都是匹配的。」孟瑋說。

從國際組織預測看,2019年1月初,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的《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6.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等對中國2018年GDP增速的預測值為6.5%—6.6%。

「這些國際組織的預測應該說有可比性和說服力。」孟瑋說,中國經濟擁有巨大的發展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我們不追求高速度,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但中國經濟完全有條件、有潛力、有能力保持合理區間的增長。」

開放怎麼幹?

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商獨資經營,為重大外資項目落地提供綠色通道

去年,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簡稱2018年版負面清單),在22個領域推出開放措施。清單長度由63條減至48條,外資進入銀行、證券、汽車製造、電網建設等一系列限制將取消。

在為新一輪開放點讚的同時,也有人擔心,開放的步子是否太大,會否產生不利影響?中國開放的大門還會開得更大嗎?

孟瑋介紹,新版負面清單的實施,激發了新一輪外商投資,一批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重大外資項目落地。比如,特斯拉在上海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的電動汽車超級工廠,寶馬在瀋陽投資新建第三工廠,誕生了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等。「我們相信,新的投資必將促進國內市場良性競爭,推動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加國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供給。」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

「外資企業貢獻了我國進出口、工業產值、稅收、吸納就業的1/2、1/4、1/5、1/15,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孟瑋說,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國仍需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那麼今年,國家發改委在擴大開放方面還將出臺哪些實招?

一是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推進服務業開放,深化農業、採礦業、製造業開放,加快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允許更多領域實行獨資經營。

二是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修訂發布新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加大對外商投資支持力度,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吸引外資支持力度。

三是進一步推進重大外資項目。在去年四季度第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基礎上,今年還要推進後續批次重大外資項目,為項目落地提供綠色通道,鼓勵外資參與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四是進一步完善法治化投資環境。《外商投資法》草案已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目前正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外商投資法》是一部全新的、以開放為宗旨的立法,確定了新時期中國對外商投資促進、保護、管理的基本制度。

五是進一步促進公平競爭。發改委正在會同各部門,全面清理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外領域對外資單獨設置的準入限制,確保市場準入內外資標準一致。

就業怎麼穩?

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打出一套組合拳

隨著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穩就業被擺在首要位置。特別是下半年,不少外向型企業穩崗壓力較大,也有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傳出裁員消息。網際網路企業出現裁員潮了嗎?今年穩就業的壓力會否更大?

「近期,我們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了調研。從了解到的情況看,網際網路企業的招聘和用工總體比較平穩,沒有出現大規模裁員現象。」孟瑋說,從就業形勢來看,目前,全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但是也面臨一些新變化,可以說既有「穩」又有「變」。

從「穩」的方面看,2018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36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連續第六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00萬人以上。2018年各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4.8%—5.1%之間,實現了低於5.5%的預期目標。

從「變」的方面看,當前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面臨下行壓力,這種壓力也會一定程度上傳導到就業領域。再加上新增勞動力供給一直維持高位,像2019年高校畢業生達到834萬,較上年增加14萬,再創歷史新高,可以說,就業總量壓力不減。

在看到就業市場的「穩」和「變」的同時,還要看到我國就業市場的「潛力」。我國經濟發展擁有足夠的韌性,特別是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和新動能加快增長,都將創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拉動更多的就業崗位。

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打出一套組合拳。

一是以穩增長促就業。著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穩定和促進就業提供堅實支撐。

二是以抓創業促就業。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稅收、融資、用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積極發展創業孵化基地,鼓勵更多勞動者通過創新創業實現就業。

三是以保重點促就業。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服務,抓好就業幫扶,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

四是以提質量促就業。通過依法監管,引導市場主體為勞動者提供更加穩定的工作崗位、更加長期的勞動合同、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等,促進就業質量不斷提升。

相關焦點

  • 2018年上半年廣東用電量比增9.28%
    原標題:上半年廣東用電量比增9.28%   記者近日從廣東省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獲悉,2018年上半年,全省全社會累計用電量達到2930.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28%,比去年同期(4.59%)提高4.69個百分點,增速創下2012年以來同期最高。
  • 2018年我國用電量增速創七年新高
    2018年我國用電量增速創七年新高 原標題: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9號發布的的《2018-2019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6.8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為2012年以來最高增速
  • 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發布 用電量增速創七年來新高
    ­  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為684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增速創下7年來新高。­  一般情況下,用電量是經濟的晴雨表,是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數,2018年,用電量為什麼增長這麼快?高速增長的用電量背後,支撐的中國經濟又發生了什麼改變? 記者帶著這些疑問,奔赴東、中、西部多個用電大省,一探究竟。
  • 漲知識|為何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創出七年來新高
    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684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這一增速較2017年上升了1.9個百分點,創下2012年以來的最高增速。電力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用電量常被視為宏觀經濟運行走勢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 中國2018年用電量增速創最近六年新高
    我國2018年用電量增速創最近六年新高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記者姜琳)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為6.8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為2012年以來最高增速。
  • 我國2018年用電量增速創最近六年新高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記者姜琳)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為6.8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為2012年以來最高增速。用電量一直被認為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之一。
  • 三季度南方五省區用電量增速創2018年下半年以來新高
    記者今天從南方電網獲悉,1-9月,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五省區全社會用電量達958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較上半年回升3.3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保持較快增長,同比增長9.1%,增速創2018年下半年以來季度新高。
  • 上半年用電量同比增5 .14% 專家:政策基調不變
    ;上 半 年 全 社 會 用 電 量 同 比 增 長5.14%。這一數字比5月5%的增幅明顯回升,也將1至6月的同比增幅拉升至5 .14%,延續了今年一季度以來的弱勢回升趨勢,今年1至3月、1至4月、1至5月的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幅分別為4.3%、4.9%、4.9%。  分產業來看,與5月相比,除第一產業同比增速下滑至-7 .11%外,其他產業用電量情況均有所好轉。
  • 6月份用電量和挖掘機銷量同比「雙增」 經濟持續回暖有動力
    「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用電量持續上行,表明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宏觀經濟持續向好。預計即將公布的6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大概率在5月份的基礎上實現上行。」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需求的角度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的降幅大概率收窄,疊加考慮6月份進出口增速雙雙好於預期,二季度GDP當季同比將錄得正增長。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表示,年初以來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逐月提高,反映經濟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經濟復甦加快。
  • 三季度南方五省區全社會用電量比增9.1%
    其中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保持較快增長,同比增長9.1%,增速創2018年下半年以來季度新高。三季度用電中,二、三產用電趨穩回升,製造業用電連續三個月兩位數增長,電子信息及汽車製造業用電增速超過20%,服務業用電繼續恢復。
  • 用電數據變化看經濟:湖北5月用電量同比增速由負轉正
    來源:央視原標題:用電數據變化看經濟 湖北5月用電量同比增速由負轉正 廣東第一第三產業實現兩位數增長電力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兩天,我國各省的5月份用電數據正在陸續出爐先來看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情況,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廣東全社會用電量629.0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29%,是今年以來單月同比增長最大增幅。 5月,廣東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分別增長了16.93%和12.16%,第二產業增長了3.14%,其中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2.54%,增速較4月提升6.95個百分點。
  • 6月用電量增速持續修復至6.1% 水電增速大幅逆轉、火電增速有所回落
    6月用電量增增速可觀的原因是二產用電增速(4月1.3%,5月2.9%,6月4.15%)、三產用電增速(4月-7.8%,5月3.6%,6月7.60%)均持續升高,居民用電增速取得13%的同比增長。6月用電增速前五名的省份:西藏(22.14%)、內蒙古(11.78%)、新疆(11.28%)、湖北(11.19%)、安徽(11.13)。
  • 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發布!去年用電量為何增長這麼快?
    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為684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增速創下7年來新高。一般情況下,用電量是經濟的晴雨表,是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數,2018年,用電量為什麼增長這麼快?高速增長的用電量背後,支撐的中國經濟又發生了什麼改變? 帶著這些疑問,和小新一起奔赴東、中、西部多個用電大省,一探究竟!
  • 用電量是經濟晴雨表,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5%該怎麼看
    記者從國家能源局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電能替代深入推進,上半年全國累計完成電能替代量約980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2.9%。  用電量是經濟的晴雨表。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低於去年全年8.5%的用電增速,應該怎麼看?  「對比過去5年,5%仍然是近年來相對較高的一個增速。」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認為,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比重持續提升,經濟結構發生的變化在電力消費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
  • 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7.2%,1-9月同比增1.3%
    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7.2%,1-9月同比增1.3%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20-10-16 15:06 來源:
  • 2018年1-5月廣東全社會用電量簡況
    2018年1-5月廣東全社會用電量簡況 發布時間:2018-06-25   來源:電力網
  • 2019年用電量同比增速近乎「腰斬」
    來源:經濟參考報《經濟參考報》記者從1月19日的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比上年增長4.5%,與2018年8.5%的同比增速相比近乎「腰斬」。數據顯示,2019年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分別增長4.5%、3.1%、9.5%和5.7%,三產用電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分地區看,全國28個省(區、市)用電正增長,其中廣西、西藏2個省(區)實現10%以上的兩位數增長。與此同時,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3.5%。
  • 8月用電量創歷史紀錄,年內累計同比增速首次「轉正」
    9月14日,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消息,1~8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476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5%。這也是我國全社會用電量月度累計數據在年內首次轉為同比正增長。此前,單月用電量數據已於今年4月率先實現同比增長。而在8月份當月,全社會用電量72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7%。這一單月增速不僅創下年內的新高,更是一舉突破了我國單月用電量的歷史紀錄。
  • 2019年發電量、用電量同比增速雙雙下降
    (觀察者網訊)1月1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7225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企業用能成本降低近1500億元。就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來看,去年與2018年8.5%的同比增速相比有所下降。
  • 2018年上半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9.4%
    根據發布的全國能源形勢,中國全社會2018年上半年用電量322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創6年來新高。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在當天的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能源消費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