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舉一反三(簡稱「影一反三」),從一部電影中找到更多的樂趣,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本期話題:類似《誤殺》的電影有哪些?
其實很早之前就想要寫《誤殺》相關的文章了,主要是因為懶,哈哈,現在才動筆。
電影《誤殺》海報
《誤殺》(2019)是近年來國內少有的成功翻拍電影,票房(已突破13億)和口碑雙豐收。當時三哥也是在電影院看完這部電影的,演員出彩,劇情緊湊,矛盾衝突激烈,視聽效果震撼。
陳衝和肖央的對手戲
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肖央是個好演員!
譚卓:我不是郝蕾
片中兩位「母親」的對決也很有意思,特別是那句臺詞:「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個禽獸!」太解氣了!真的擊中時下「未成年人犯罪」話題的痛點。(註:話說譚卓和郝蕾,有時候我真的傻傻分不清呀……捂臉)
當然啦,這部電影也刷新了我對「替罪羊」這個詞的理解。
小演員張熙然
另外,片中飾演小女兒的張熙然小丫頭真是太可愛了。那段哭戲真的是梨花帶雨,演技可圈可點,未來可期。
但是,《誤殺》的結局我並不喜歡!當時看到結局的我也是一臉懵逼:「Why?」所以,最後,就算是看到片尾彩蛋跟片頭完成了「首尾呼應」也無動於衷,只能嘆一句:何苦來呢?
難道印度原版電影也是這樣的結局嗎?於是,我順藤摸瓜找到了《誤殺瞞天記》的豆瓣評分頁面,結果發現了一條有意思的短評:
豆瓣「神短評」(2月份截圖)
關鍵是這條短評是2016年初寫的,如今回頭看,堪稱「神預言」呀!
觀影記錄中找到對應短評,完全一致。
現在再去豆瓣頁面翻這條短評,好像又找不到了,估計是被其他短評「淹沒」了。但是依然可以通過用戶名查到這位豆瓣網友的觀影記錄(見上圖),短評依然存在。
《誤殺》經典臺詞
更有意思的是,這位大神的閱片量已超過2000部,短評就有整整145頁之多。沒想到果真應了《誤殺》裡的一句話:「看過一千部以上的電影,您就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壓根沒有任何離奇的事情。」妙呀!
《誤殺瞞天記》海報
誤殺瞞天記 Drishyam
2015,163min
那麼,作為《誤殺》的「原版」,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裡的故事有什麼特別呢?
簡單來說,《誤殺瞞天記》講的就是男主的大女兒誤殺了女警察局長的兒子,男主為了保護妻女免遭牢獄之災,製造了一個「完美的不在場證明」,瞞天過海。
必須指出的是,女警察的兒子有錯在先,手機偷拍兼威脅、欲行不軌,他的出場本身就是非正義的,這也正是劇情的衝突所在。
女警察的兒子和男主的大女兒
從這一點來看,兩版電影在主線劇情上是高度一致的。
相比而言,印度版的前期劇情有點冗長,日常(歌曲)的鋪墊太多,節奏緩慢,容易消磨觀眾的耐心。但如果你能靜下心來看這部電影,其實別有一番印度風味,劇情中後期漸入佳境,令人慾罷不能。
值得一提的是,《誤殺瞞天記》並不是最早的版本,它也是翻拍自2013年的印度電影《較量》。前者更像是後者的「重拍版」,故事情節基本相同,甚至不少地方連鏡頭角度都一樣。
《較量》(左) VS 《誤殺瞞天記》(右)
「矮矬窮」 VS 「高富帥」?
兩部電影放在一起,主演陣容顏值身材的差距就出來了,有點「矮矬窮」和「高富帥」的對比即視感。
《較量》的「鄉土味」要濃一些,特別是男主日常的裹裙裝扮,一般人欣賞不來(捂臉)。而《誤殺瞞天記》則給人的感覺是更現代、摩登一點。
《較量》:男主的日常裹裙裝扮
另外,《較量》多了一些男主與家人、嶽父嶽母的閒聊內容(主要是烘託男主的「孤兒」和「好女婿」身份),但沒有「監控視頻」情節。相比之下,《誤殺瞞天記》做了相應的情節增刪,劇情更順暢,在傳播下更得人心。
《誤殺瞞天記》:男主的最後堅守
但無論是哪個印度版本,結局都是男主「保守秘密」(而不是「自曝」)。特別是最後男主從警察局走出來的那一段交叉剪輯,太震撼了,堪稱「神來之筆」。這也是為什麼三哥一定要給大家推薦原版的原因,沒看過的建議補補哦。
韓國電影《蒙太奇》海報
蒙太奇
2013,120min
這是一部經典的韓國懸疑電影,又名《抓住那個傢伙》,在電影《誤殺》中已經有所提及,還啟發了片中女警察的破案思路。
警察吳青浩(金相慶 飾)
這部電影的「爽點」在於復仇!十五年前的綁架案十五年後完美重現,最終警察根據線索找到了十五年前案件的真兇,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女主(嚴正花 飾)
影片採用的是多時間線交叉敘事,「過去」與「現在」渾然一體,只有到了某個時間點,你才會發現原來這是過去發生的事。特別是女主(嚴正花 飾)衝出家門、奔向垃圾車那一段剪接,一瞬間就讓我們理解了「十五年前」和「十五年後」兩位母親(綁架案當事人)的相同心情,情感衝擊力十足。
小女孩的演技很不錯,讓人動容。
片中飾演女主女兒的小演員演技也很不錯,可惜豆瓣竟找不到名字(不太確定)。
片中臺詞「點題」
值得一提的是,片名「蒙太奇(Montage)」並不是指電影剪輯手法,而是「(疑犯)模擬畫像」的意思。
當然,不少網友認為電影結局還不夠完美,比如小女孩的證詞(可能出現)。但我認為這是個「事後bug」,相當於電影結束後可能發生的事情,導演如果繼續講述,估計也能「自圓其說」吧。
電影的結局停留在那一刻,不正是引起更多觀眾情感共鳴的地方嗎?你覺得呢?
1957年《控方證人》海報
控方證人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7,116min
最後要介紹的電影是《控方證人》,它也是在《誤殺》中出現過的,「古董級別」電影。
這部上世紀50年代的黑白懸疑電影,如今看來卻依然令人震撼,真的不愧於「經典」二字。
丈夫倫納德(左二,泰隆 鮑華 飾)
妻子克莉絲汀(瑪琳 黛德麗 飾)
簡單來說,電影講的是丈夫倫納德(泰隆 鮑華 飾)涉嫌殺害富婆,需要找律師進行無罪辯護,而他的唯一證人是自己的妻子克莉絲汀(瑪琳 黛德麗 飾)。倫納德到底是有罪還是無罪?整個案件撲朔迷離,反轉不斷,結局令人驚嘆。
「護士」與「爵士」
一開頭我還以為「爵士」(查爾斯 勞頓 飾)和「護士」的很多情節是「廢筆」,最後才發現這些刻畫讓人物性格更加豐滿、生動了。
如果以「考古」的眼光來看這部電影,你可以看到:精彩的法庭戲、單眼眼鏡、電動升降梯(殘障人士專用)、電影院、相機等,年代的氣息都忠實地保留了下來,讓人不禁感嘆:原來這些東西很早之前(上世紀)就有了啊。
有意思的「影院友情提示」
影片結尾的「溫馨提示」也很有意思,懸疑類電影確實不宜劇透。推薦大家看看這部豆瓣9.6的經典電影哦。
最後,整理一下本期線索:
嚴正花在《蒙太奇》中飾演一位母親
本期就介紹到這裡了,你還看過哪些有趣的懸疑電影呢?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哦。
喜歡的話點個讚支持一下唄!
我是三哥,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