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西漢古屍遭遇怪象:關節可活動眼球仍完好

2020-12-24 華夏經緯網

  提要

  在古屍解剖的同時,考古人員對168號漢墓的考古研究工作也全面展開了。生前生活奢華的「遂」,在地下孤獨地沉睡了2142年。是什麼原因讓他出土時,宛如在家酣睡的老人呢?

  關節可活動,眼球仍完好

  1975年6月8日上午6點鐘,在荊州鳳凰山挖掘出的西漢古屍,被護送到了荊州衛校。按照指示,最重要的就是冷凍保護好古屍,此時已經是6月份了,溫度比較高,要把保護室內的溫度迅速降下來,就需要大量的冰塊,也要儘快解剖,以免夜長夢多。於是專門組織了一個班子,去買冰和解剖需要的各種物資,由於當時的荊州地委和沙市方面都出面了,準備工作很順利,需要什麼就拿什麼。雖然嚴密封鎖了消息,事情還是傳得很快,很多人想來看看。當時沙市市委書記穆長生也趕來了,他在荊州博物館門外剛好碰到了正要出去買東西的館長彭浩,穆長生就要彭浩帶著他去看,還說:「這樣吧,你要的東西只要是在沙市買的,我就去幫你買,就帶我去看一眼。」於是,彭浩就帶著他去荊州衛校隔著窗戶瞄了一眼。以後被傳為笑談。8時許,在沙市買的冰源源不斷地被送進了荊州衛校,解剖器件也在緊張有序地準備著,問題集中在什麼時候解剖。雖然古屍有冰塊幫著降溫,但很不利於保護,因為在不斷的加冰過程中,室內的溫度很不穩定,這對在地下一直處於恆溫狀態的古屍很不利,如果在這過程中出現什麼變化就難以把握了,必須連夜對這具西漢古屍進行解剖。到了晚上10時,解剖分工大會召開3個小時後,在略有點緊張的氣氛下,8位專家和湖北電影製片廠的工作人員進入解剖室。經過整體外觀的檢查,古屍為男性,漢族,身高167.8釐米,體重52.5公斤,根據牙齒磨耗程度測算,年齡當在60歲左右。屍體除毛髮和指甲外,古屍外觀保存完整,鼻道暢通,左耳膜還在,眼球體完整,32顆牙齒整齊牢固。體質形態特徵與我國現在中南地區的漢族居民相似,全身皮膚柔軟溼潤,軟組織也仍然保有很好的彈性。翻過身後,發現古屍的背部皮膚比較厚,摸起來比較堅韌,脊柱在背部的中線上由上而下呈串珠狀排列。湖南湘雅醫院專家王鵬程試著將古屍的左手往上抬起來,沒費吹灰之力,可見古屍的關節還可以活動,右手也是一樣,可以屈伸。腿部呢?原武漢醫學院副院長、著名病理學家武忠弼也嘗試性地抬起了古屍的右腿,情況也非常好,可見古屍全身的大小骨骼、關節保存都非常好,結構也正常,沒有骨質疏鬆的現象。之後,對古屍的解剖分表皮、內臟和顱腦三部分進行。顱腦解剖的主刀是原荊州中心醫院醫生邵如慶。邵如慶和參與解剖的醫生們小心翼翼地為古屍開啟顱腦,顱腦打開後會是什麼樣子呢?醫生們的心中也充滿了期待。

  膽囊有結石,胸腔見淤血

  男屍的身份依然是一個謎團。就在此時,邵如慶意外發現古屍的喉嚨裡,似乎有一個東西卡在了裡面。他取來一把鑷子伸了進去,竟夾出了一個乳白色的玉石印章,古人一直都有玉石闢邪的說法,這個印章難道也是這樣?印章上用陰文篆體刻了一個「遂」字。這會是古屍的名字嗎?來不及細想,立刻展開了解剖。當時的荊州市中心醫院醫生邵如慶和荊州衛校負責解剖的何秉忠就先對古屍的頭部進行了體表檢查,然後開始揭古屍的頭皮,用刀在開顱部位劃下記號。按照當時的醫療水平和病理常規,需要用鋸子,就拿著鋸子沿著劃的記號,轉著鋸顱骨,鋸得很順利,天靈蓋被揭開後也沒有什麼東西流出來。一打開,就看見裡面有團灰黑色的像泥巴一樣的腦組織,用手摸起來還軟軟的。邵如慶努力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待這具古屍,在他眼裡這就是一個標本,一個活化石,等頭部整體解剖完後,讓人用盤把腦組織端出去,送去給科研人員研究。頭部的解剖就算告了一段落。與此同時,武忠弼也開始解剖古屍的胸腹部以下部位。剛出土時,古屍的胸、腹內充盈著液體,腹部膨隆,叩擊腹壁可以看到明顯的波動,現在卻有些下凹,好像裡面的液體慢慢滲出來了,難道古屍的皮膚是通透的?武忠弼比較有經驗,拿起刀從古屍的胸前劃了下去,很順利地打開了胸腔和腹腔。器官保存得很完整,只是變小了。而胸腔內有很多淤血塊,心肺間有粘連,心臟也變扁了,腸壁薄如紙,肝臟縮小了,成了灰褐色,有大小不等的結節狀隆起,膽囊內有上百顆像豆粒大小的結石,還有大量積水,脾臟、胰腺的外形也是完整的。但最直接的感覺就是內臟器官都已經變得很薄很輕了,腹腔也變得很薄很輕了。整個過程讓人興奮,因為各種保存都比較好的器官,讓大家感覺這具古屍確實不一般,這些都是珍貴異常的資料。一切進展得都還算順利,解剖得非常成功。領導小組迅速趕製了一個大號的標準缸,裝上福馬林液,把屍體用有機玻璃封存了起來。

  內臟運武漢,骨架存荊州

  解剖完後,按國家文物局決定實行就地保護。這樣,古屍就一直留在了荊州博物館。解剖後要進行科研,所以古屍的內臟全部被運到武漢,放在武忠弼的解剖室內,對其的死因、身份等進行研究。他是叫「遂」嗎?「遂」是他的姓還是名?他是什麼身份?為什麼享受這樣高規格的墓葬待遇?這些都是謎。隨著168號漢墓考古發掘工作的進行,人們驚奇地發現,這座漢墓中不僅古屍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而且墓室中的大量文物也保存得相當完好。經過考古人員對出土文物的逐一清理登記,168號漢墓中共出土了包括漆器、陶器、木俑、錢幣、麻織品、天平橫杆、文書工具、果實和種子在內的各種文物563件。墓室的規模和如此多的隨葬品都說明這不是一座普通的墓葬。所有的隨葬品中,漆器數量是最多的,墓中的160多件漆器出土時都保存如新。高48釐米的大扁壺,不但沒有變形,就連漆色也依然鮮亮如新。這些漆器主要是生活用具,反映的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狀況。其中一件48釐米高的大扁壺和一套10件套的漆制耳杯都是盛酒的器皿,做工如此精美的器件,不難想像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奢華。在墓室的頭箱中,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大量的奴婢木俑和車馬、木船模型,所有這些形成了一個整齊的儀仗隊,這和主人的生前生活又有什麼關係呢?這位生前生活富裕的墓主人到底是什麼人?墓中豐富的隨葬品中,是否還有什麼東西,隱藏著和墓主人身份有關的重要信息呢?考古人員努力地尋找著答案。最終他們將目光鎖定在了一片從墓室淤泥中發現的小小竹牘上。
 
  墓主似「副廳」,死於胃穿孔

  竹牘上面的文字雖然不多,卻提供了重要的、有價值的信息。在這片長23.3釐米,寬4.4釐米的小小竹牘上,考古人員看到,上面用典型的漢隸書寫著幾行字:「十三年五月庚辰,江陵丞敢告地下丞,市陽五夫遂,自言與大奴良等二十八人,大婢益等十八人,軺車二乘,牛車一兩,可令吏以從事,敢告主」(標點符號為編者所加)。荊州博物館原副館長彭浩回憶說:「竹牘上的文字不僅記載了墓主人下葬的準確年代,而且還清楚地告訴人們,墓主的籍貫、爵位和名字。按照我們現在的曆法來推算,就是漢文帝前元十三年五月,也就是公元前167年農曆五月庚辰日這一天他去世的,這就為這個墓葬的斷代提供了一個非常可靠證據。他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具古屍。」竹牘上的文字大意是:江陵丞,也就是陽間的江陵縣的縣丞寫給黃泉之下的小吏開具類似介紹信的東西,就是說明陽間有一個叫做「遂」的五大夫,他死了,現在要埋到地下去,希望他將這個消息轉告給陰間最高的「主」,給予接納,並命令陰間的官令按照規定辦事。而取自男屍口腔中的玉印,上面刻的正是墓主人的名字——「遂」,這恰恰與竹牘上的相關記載互為印證。五大夫在漢代的二十級爵位中,屬第九等爵,在漢代此爵位只能賜給俸祿在六百石以上的官吏,比縣令職位要略高一點,類似現在的「副廳」。考古人員說:「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大約相當於現在咱們的副廳級幹部」。竹牘中雖然沒有墓主人「遂」的確切官職的記載,但墓中出土的與計算有關的天平橫杆、砝碼、銅錢、算籌以及文書工具又似乎給人們一個信息:墓主人生前曾任過與計算有關的官職,既然五大夫與俸祿六百石的官職相當,因而遂生前很有可能是江陵縣管理財政方面的郡丞。那麼,他到底為何死去?經過微超的以及顯微結構的研究發現,遂死於胃穿孔引起的瀰漫性腹膜炎,當時這個病是沒辦法手術的,所以他死亡了。同時我們發現他身上還有很多疾病,比如他有動脈硬化,他有血吸蟲病,還有膽石症、胃潰瘍等多種疾病。其中血吸蟲、華支睪吸蟲與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古屍相印證,再次證明這兩種寄生蟲病至少在我國兩湖地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生前很奢侈,奴婢排長隊

  屍體在下葬後,應該都有一個自溶的過程。這具古屍也不例外。但考古人員根據棺中近30釐米的堆積物和絲織物的殘渣推斷,當初棺內的餘留空間很小,氧氣量很少,少量的氧氣在屍體的自溶過程中,被迅速消耗殆盡,自溶腐敗隨之停止。同時,墓葬選擇的地形、地質條件,和深達10米的埋葬深度,以及層層夯實的青膏泥和五花土的回填,加之,葬具堅實嚴密,使遂在入葬後不久,即處於絕氣缺氧,低溫穩定的環境中。古屍為何歷經兩千多年而不腐?據研究,其主要原因是深埋、密封和棺液抑菌殺菌防腐的結果。深達10米的墓坑,逐層夯結的填土,封閉嚴密的棺槨,使古屍長期處在缺氧和恆溫的穩定環境中。內棺10萬毫升含有硫化汞等成分的棺液,具有抑菌的作用,更是古屍得以保存的不可缺少的條件。而墓中發現的「排著長隊」的木俑,吸引了不少研究者的目光。在主人生前,這些奴婢替他創造財富,同時為他的生活服務,在墓主人死了以後,他想繼續讓這些人為他創造財富,同時也伺候他的日常生活,就仿照這些奴婢,做成模型帶到地下去。常有很多人在看似雷同的木俑前走馬觀花,其實發現這些木俑細微之處的差別,正是解讀它們的關鍵。首先留短髮的是男丁,稱作奴;梳長發的是女性,叫做婢。有兩位手中執劍,走在隊伍前列,看似家兵,也許是「遂」生前最信任的護衛。護衛身後的幾位女子衣著比較華麗,儀態端莊,很可能是日常在近前服侍「遂」的女傭。而排在後邊,衣袍素樸的這些奴婢應該是做各種粗活的下人。作為「遂」的家奴,這些木俑微微向下俯視的目光,表現了對主人順服謙恭的態度。同時又能從那一張張面孔上,看出不同的表情與心境。有的稚氣未脫、神情天真;有的像在發呆,仿佛心事重重。其實喜樂也好,哀傷也罷,這些深埋了兩千多年的表情,不知是否能夠撥動今人的心弦?

  死後成珍品,遊客上千萬

  「遂」住進荊州博物館的「新家」後,跟隨荊州博物館的發展,共搬了3次家。直到搬進專門為他準備的珍品館。現在,「遂」靜靜地躺在專門定製的有機玻璃棺材中,每天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接受著人們驚奇探詢的目光。據該館介紹,30年來,「從最初展出到現在,一共接待了近千萬人」。在眾多的參觀者中,有普通市民,遊客,也有世界各國的政要名人。黨和國家領導人每次到荊州,也會專門來到荊州博物館視察參觀,他們對這具保存完好的西漢古屍同樣讚嘆不已。人們在驚嘆西漢古屍歷經兩千多年而不腐的同時,對如何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保護好這具古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物保護專家們也在探尋著更好的方法,力爭讓西漢男屍保護得更好。全國著名文物專家吳順清表示:「隔一段時間,我們就要換一次固定液,用紫外線殺菌。」去年6月7日,是這具西漢男屍出土30年的紀念日。回想起當年的發掘,曾親身參與168號漢墓考古發掘的專家,都感嘆不已。正是當年的這次發掘,改變了荊州博物館的命運,提升了荊州文博事業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影響,而這些,都是這位西漢五大夫所帶來的。

來源: 楚天金報

相關焦點

  • 福州版木乃伊:700年男女古屍 開棺時關節靈活
    「福州茶園村宋墓文物展」是福州市博物館固定的專題展覽,展出的是距今700多年的宋代古墓出土的男女古屍和部分珍貴文物。墓葬出土了保存完好的男女古屍和大批珍貴文物,開棺時,男女古屍全身關節靈活,服飾色澤鮮豔。女屍出棺後,頭髮依然烏黑,髮髻式樣無損。省、市有關專家和考古工作人員對古屍進行科學診斷、文物清理研究等多方面工作,經驗證,認為這個發現在國內尚不多見。墓葬出土了數百件絲、棉、麻織品和珍貴的雕漆、銀器、木器、骨角器等殉葬品,說明死者生前擁有大量財富。在這些隨葬品中,有的是我國現已發現的宋代文物中罕見的。
  • 像辛追夫人這類古屍,照片很恐怖為何很多報導都說「栩栩如生」?
    在出土後,為了能夠徹底的研究該女屍,相關的醫學家對「辛追夫人」的屍體進行了保護性的檢查和研究;通過不斷的求證和觀察,這些專家發現「辛追夫人」的屍體不論是肌肉組織還是軟骨組織,都呈現著一種保存完好的態勢。而且,該屍體的肌肉很有彈性和韌勁,表面的皮膚也非常的細膩,摸起來甚至可以說很是光滑。
  • 全網眼球解剖最全圖譜!
    正常眼球解剖圖眼球結膜的橫截面圖眼球的前房角顯微解剖圖(彩色)眼球的前房角顯微解剖圖(彩色立體圖)眼球的前房角顯微解剖圖(黑白)
  • 馬王堆漢墓發掘現場:圖5眼睜睜地看著藕片消失,圖9醫生解剖女屍
    【遠眺馬王堆漢墓】馬王堆漢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郊四千米處的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的家族墓地。1972年,解放軍366醫院所部在馬王堆修建防空洞時,意外發現這處家族墓地。當時洞眼中噴出一股氣體,有人嘗試用火柴去點,結果一點即燃,冒出藍色火苗。
  • 千年古屍容貌復原,古代丞相夫人長這樣,據說誤差不超10%
    隨後專家對這座棺槨,進行搶救性挖掘,打開棺槨時,專家發現裡面躺了上千年的古屍,居然非常鮮活,沒有腐爛。身體不但完好無缺,皮肉還帶有彈性,就好像剛剛死去沒多久一樣。要知道這可是西漢古墓,距今為止已經二千多年,這具屍體的出土引起了全世界的震驚。
  • 必看:腕關節X線高清解剖及閱片技巧
    導言對於腕關節疾患,X線檢查對於診斷佔據著重要地位。但如果對其解剖不了解,加上閱片經驗少、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培訓,很多醫生對如何快速從X線片檢查中迅速辨別出有用的信息、準確作出診斷有一定的難度。今天重點給大家分享腕關節X線解剖,希望能對提升大家診治水平有幫助!
  • 大案要案偵破紀實:盜墓賊出沒,中國第一古屍案偵破紀實
    當他們擰亮電筒的時候,墓底的情景令他們十分震驚:只見5米多深的洞直抵墓室頭廂,洞底被擴成2米多直徑的大洞,足足可供三四人同時活動。墓室的頭廂、邊廂都已撬開,七八寸厚的棺木被鑿開了一個兩尺見方的窟窿。兩名民警顧不得骯髒和恐怖,挽起衣袖在泥水中摸遍了能夠觸摸的地方,除了撈到幾片和在泥水中的絲綢碎片外,另無發現,墓中文物確已被洗劫一空。
  • 大案偵破紀實:盜墓賊出沒,中國第一古屍案偵破紀實
    當他們擰亮電筒的時候,墓底的情景令他們十分震驚:只見5米多深的洞直抵墓室頭廂,洞底被擴成2米多直徑的大洞,足足可供三四人同時活動。墓室的頭廂、邊廂都已撬開,七八寸厚的棺木被鑿開了一個兩尺見方的窟窿。兩名民警顧不得骯髒和恐怖,挽起衣袖在泥水中摸遍了能夠觸摸的地方,除了撈到幾片和在泥水中的絲綢碎片外,另無發現,墓中文物確已被洗劫一空。
  • 瑜伽解剖,為什麼關節周圍的肌肉沒有力量?就不能做關節拉伸?
    了解解剖結構並了解防止身體最脆弱的關節受傷所需採取的措施。作者個人練瑜伽對肩帶肌群的頓悟:最近,我對瑜伽練習的理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伸展本質上是與「融化你的心」相反的動作,它需要被動地收縮肩膀。通過向下推動雙手並向上推動背部,我可以通過肩帶找到更多的穩定性,並使倒立更加穩定。
  • 考古挖到2300年女屍,肌膚有彈性,四肢能屈伸,揭開古屍不腐之謎
    這個女屍就是郭家崗一號墓戰國女屍,今天我們之所以要說這具女屍,是因為她是我國目前為止,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具溼屍。保存完整到什麼程度呢?她體內的膠原纖維和結締組織,肌肉,保存的都非常完好,而且肌膚依然具有彈性,四隻還能屈伸。現在古墓的挖掘,一般都是存在危險,施工被發現,或者被盜的時候,才會展開搶救性的挖掘。
  • 岡上肌與肩關節活動的解剖學分析
    由於活動頻繁又是肩部肌肉收縮力量的交匯點故易損傷。岡上肌檢查(空罐檢查)我們拿一罐啤酒(可樂、紅牛都是可以噠),然後將罐中的液體倒掉的動作。2 肩關節處有痛感由輕漸重,肩關節不能做主動活動。3 肩部只能外展90度左右,如有伴隨附近肌肉損傷則肩關節基本無法外展到90度4按斷裂的程度可分為部分斷裂和完全斷裂,按斷裂的組織部位可分為腱纖維斷裂、腱的滑囊層斷裂、關節層斷裂3種。岡上肌在整個肩複合關節中是最常被使用到的肌肉。隨著年齡增長,肩痛是人一生中遭遇最多的肌肉疼痛。
  • 【乾貨】有些腰痛罪魁禍首是骶髂關節,詳細解剖結構圖文
    骶髂關節和我們熟悉的膝關節、肩關節等不太一樣,雖然骶髂關節也有關節囊、關節滑膜、軟骨,但這個關節沒有其他關節那麼靈活,活動度非常小。嬰兒期關節面平坦,成年後變得不規則,成人關節軟骨表層為纖維軟骨,深層為透明軟骨,老年人此關節可以完全纖維化,偶爾甚至骨化。  纖維關節囊:關節囊附著到兩個關節邊緣。
  • 一句話考點之解剖
    解剖2、  動物進行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繁殖分化的形態學基礎是細胞4、粗面內質網和滑面內質網在電鏡下的主要區別是根據其表面是否附有核糖體13、組成骨盆腔的骨骼是、關節面、關節軟骨20、關節的結構比較複雜,具有減少摩擦和緩衝振動作用的是關節軟骨27、牛腹腔側壁肌由內向外依次為腹橫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28、草食家畜腹壁肌外面被覆的深筋膜含有大量的彈性纖維,稱為
  • 拆書筆記:複雜性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
    所以理解全髖關節置換的複雜性和徹底的各種幹預措施計劃非常重要。解剖學解剖上的異常依賴於發育不良的嚴重程度。特徵性的特性列於框7.8.1(圖7.8.1和7.8.2)。髖臼放置可以是非解剖或解剖的。Dunn和Hess建議有意使內壁骨折(髖臼成形術),以把髖臼杯安放在可利用髂骨內,使用或不使用網杯加強。然後可以通過自體骨移植使缺損得到加強,並將一個灌骨水泥的小杯安放進去。這一方法可使髖臼向內移位,改變了髖臼遠端的負重軸,同時獲得了好的前後覆蓋(圖7.8.7C)。
  • 為什麼樓蘭古屍出土後,樓蘭古國人的祖先是誰,就有了答案
    一、」樓蘭佳人」古屍 1980年,考古學家穆舜英在羅布泊以西樓蘭古國遺址地區,發掘出一具女性古屍,其出土時皮膚呈紅褐色富有彈性,眼窩深邃,鼻梁高挺,嘴唇薄且細長,頭髮棕色,具有鮮明的印歐人特徵。
  • 兩千多年前的素紗禪衣重不到一兩,疊起來竟可放進一個火柴盒
    不僅毛髮尚在,手指腳趾紋路清晰,甚至連肌肉都有彈性,部分關節還可以活動。千年女屍重見天日生前體內的秘密在解剖刀下一覽無餘。她的食道和腸胃裡還存有食物殘渣,共數出138粒半甜瓜籽。她不僅患有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多發性膽結石,右上肺有結核病灶,右前臂曾經骨折,甚至直腸和肝臟內還發現了鞭蟲卵、蟯蟲卵以及血吸蟲卵。
  • 【解剖精講】脊髓解剖
    這些傳導徑路將各種感覺衝動傳達到腦,進行高級綜合分析;腦的活動通過脊髓的下行纖維束,包括執行傳導隨意運動的皮質脊髓束以及調整錐體系統的活動並調整肌張力、協調肌肉活動、維持姿勢和習慣性動作,使動作協調、準確、免除震動和不必要附帶動作的錐體外系統,通過錐體系統和錐體外系統,調整脊髓神經元的活動。脊髓本身能完成許多反射活動,但也受腦活動的影響。
  • 圖文並茂|詳細的手部解剖
    人體解剖結構中,手是獨一無二的。手需要足夠靈活來控制手指和拇指。手的正常功能基於合適的力量。手的重要結構可分成以下幾種:骨與關節、韌帶與肌腱、肌肉、神經、血管。手的前面或手掌面,定義為掌側;手的後面定義為背側。8月17日北京李新吾鼻炎蝶顎神經節針刺技法高級班骨與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