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患上強迫症的朋友,在性格上都是很趨同的。
比如說,追求完美、內向型人格、玻璃心、愛自我檢討、自卑等等。
在這些性格特點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內向型人格,這也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和核心。
內向性格的朋友,往往很多事情都悶在心裡,思想比較活躍。
閒下來的時候,也就更容易自我回想檢查,甚至檢討,對於別人施加於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連鎖心理反應則更加敏感。
這種類型的朋友,往往是取悅了別人,卻深深地傷害了自己,而這種思維模式很容易讓我們在實踐中走入誤區。
2
比如,習慣於自我回想和檢討的朋友們總會感嘆:「哎呀,剛開始實踐的時候情緒和狀態都特別不錯,可總是時好時壞,自己很難把握和掌控,沒有一個恆定的好狀態。」
當朋友們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我已經聽出了一些弦外之音。
這些話的本質其實已經暴露出,你內心還在執著於一種狀態。
擔心自己不能一直聚精會神、精力充沛,怕自己不能勝任眼前的工作和社交等。
這些你所不願正視的消極情緒,在不知不覺中其實已經流露給了我。
3
而我想說的是,其實這樣的狀態也是一種強迫——你在強迫自己追求不可能達到的完美。
試想,現實中哪裡有人可以一直情緒飽滿、開開心心呢?
即使是外向型的樂天派,在獨處的時候,也會有傷感落寞的情緒,只不過沒有表露在外,你不知道而已。
如果,執著於情緒的時好時壞,總想把控情緒,使其一直處在穩定的好狀態。
一旦稍有差池,我們就在打小鼓:「哎呀,怎麼又壞了?方法不靈了?這樣實踐對不對?」
那麼我們就是又在和自己較勁,在想理論,在拼命實踐,結果就又把自己弄成了強迫。
其實,這些朋友你們已經做對了第一步,就是敢於去實踐,並且有了成功的心理體驗。
然而,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
下一步,就是徹底地拋開「情緒」二字。不管情緒和狀態的事情,讓心態轉變,始終如一地活在當下,做自己該做的就可以了。
情緒的好與壞是客觀規律,我們能感知到它來了或者走了,僅此而已,不必過度分析和關注,去生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