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時陷入壞情緒?試試脫困四問法,幫你迅速平復情緒

2020-12-15 冬瓜爸爸

最近許多父母向冬瓜爸爸反應,在看一些育兒書籍上講解的育兒理念時,有如醍醐灌頂,可一旦放下書本,面對孩子進行實操時,卻直想罵娘,因為書上的理論在實踐中不知該如何使用,真懷疑那些書籍的作者有沒有真正養過孩子。

冬瓜爸爸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育兒專家書中的理論大都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之所以有朋友不知如何使用,那是因為沒有把世界觀轉換成方法論。

本文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實操性很強的情緒脫困四問法。當你面對調皮的孩子即將或者已經意識到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不妨試試這套方法,讓你快速恢復平靜。

情緒脫困四問法英文縮寫為EETA,下面分別介紹這四個平復情緒的問題。

1. 分辨自己處於什麼情緒之中:Emotion

在對著孩子咆哮時,冷靜下來,意識到自己正處在對孩子憤怒的壞情緒之中。

2. 回想自己因為何事而情緒失控:Event

想清楚自己到底為何會情緒失控。

可能是跟孩子溝通了很久,孩子依然不予配合,而導致父母最終情緒失控。

又或者是本來今天心情就不好,回到家中孩子還不聽話,所以一觸即發導致情緒失控。

3. 重新定位自己此次教育目標:Target

很多時候,我們在歇斯底裡的跟孩子發飆了半天之後,可能都不會意識到,我們似乎已經偏離了本來要教育孩子的目標。

本來是要告訴孩子飯前要洗手,結果演變成了跟孩子鬥爭不讓他去玩水以免弄溼衣服。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作為家長,我們在發火之前,要靜下心來想想教育孩子的初衷。

4. 採取正確的行動代替錯誤行動:Action

有了以上正確的方法論,就可以採取正確的行動來教育孩子了,而不至於在跑偏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下次要對著孩子發火的時候,不妨試試情緒脫困四問法吧,說不定你就變成了一個優秀的自我情緒管理者。

相關焦點

  • 孩子鬧情緒時,做個會幫孩子剝離情緒的媽媽
    想要孩子在未來擁有高情商,就從幫孩子剝離情緒開始吧。有一則去年的舊聞:一女大學生和男友在飯店吃飯,嫌領桌孩子吵鬧,走過去踹了孩子(其實是旁邊的凳子)一腳,結果遭到了孩子媽媽憤怒的回擊暴打,服務員也被卷進來。整個事件在網上迅速發酵,引發了無數口水戰。託爾斯泰說:憤怒使別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卻是自己。
  • 陷入沉沒成本效應,如何應對?
    你需要掌握3種方法。(一) ETA脫困四問法,避免情緒化決策決策能力一定水平上受到了情緒的影響。尤其是面對前期投入的大量時間、金錢、精力要打水漂時,我們總是會選擇自我申辯、自欺欺人,為自己的錯誤決策找藉口,有可能做出又一個錯誤決策。
  • 孩子一哭,家長就火冒三丈?想要平復孩子的情緒,家長試試這3招
    有一期節目就是姜gary帶著小好在家裡拆箱玩遊戲,小好才兩歲多,但是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比同齡孩子要高很多,並且很多行為都是超乎了我們常人的想像。 不過這個爸爸在家帶娃總是喜歡「捉弄」孩子,拆箱的玩具就是一個「整人」玩具,別說孩子害怕了大人被整到都會害怕。
  • 孩子心態不好,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如何幫孩子趕走這種情緒?
    2、情緒起伏比較大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孩子過於悲觀,當他遇到問題時,情緒起伏會特別大,前一秒可能還是興高採烈的狀態,下一秒情緒突然就會變得特別低落,孩子會因為自己能力差而感到自責。
  • 孩子動不動就情緒失控?和孩子玩「情緒紅綠燈」,終止孩子壞情緒
    孩子並沒有覺得自己有過錯,他們只是覺得幫了忙卻沒有受到表揚,與此同時,他們的心裡只會覺得很委屈和難過,因此會很容易情緒失控,嚎啕大哭。 如果下次還有機會幫媽媽端菜,孩子們也不會再去幫忙了,這就為什麼孩子長大不願因做家務的其中一個原因。
  • 小孩脾氣壞?學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用「遊戲力」,孩子情緒迅速好轉
    妹妹一下子就被哥哥的「遊戲力」感染了,不但情緒迅速好傳,還和哥哥玩起了「假裝摔跤」遊戲。讀懂孩子發脾氣時所要表達的信息,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與孩子建立情感聯結,幫助孩子釋放情緒。遊戲力是安撫孩子情緒的「良藥」。什麼是遊戲力?
  • 孩子悶悶不樂、亂發脾氣,陪孩子玩遊戲,更有助於幫其調節壞情緒
    再哭的話,你就一個人在這裡待著,我回家去了!「孩子一聽,哭得更兇了……現實生活中,遇到孩子情緒不好的的時候,父母經常象徵性地安慰了幾下,就會失去耐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進行訓斥、埋怨,破口大罵,甚至發展到出手打一頓的地步,結果使雙方的壞情緒都迅速升級,鬧得很不愉快。
  • 孩子悶悶不樂、亂發脾氣時,陪孩子玩遊戲,更有助於其調節壞情緒
    「孩子一聽,哭得更兇了……現實生活中,遇到孩子情緒不好的的時候,父母經常象徵性地安慰了幾下,就會失去耐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進行訓斥、埋怨,破口大罵,甚至發展到出手打一頓的地步,結果使雙方的壞情緒都迅速升級,鬧得很不愉快。
  • 不要讓自己的壞情緒,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看了《隱秘的角落》這部劇,讓人不禁感嘆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像一張白紙,父母是最先在紙上落筆的人。孩子的身上折射著父母的影子,父母將決定孩子的高度,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耳濡目染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家庭訓練日記——我們的好情緒,讓孩子的情緒激流變平復
    回來看到孩子,和訓練時期相比,孩子顯得有些退步,各項表現都讓人著急,這種狀況很讓我傷心,甚至讓我失去了信心......在我非常沮喪的時候,我給大賽爸爸留了言,把我心裡的難過和焦急告訴了他,在老師的開導和鼓勵下,我的心情平復了不少,老師還建議我給:再好好聽一聽「家庭訓練如何開展」那節課。回聽課程後,我感覺自己重拾信心,找到了如何去應對這個帶著各種情緒的寶寶!
  • 孩子陷入悲觀情緒怎麼辦?正確培養樂觀心態,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的成長過程非常重要,不但要掌握各種各樣的生活技能,同時需要擁有一個良好健康的心態更為重要。如果孩子面對生活的情緒很悲觀,那麼即使小孩再優秀,以後也不能取得好成就。許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孩子的情緒波動很大,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瞬間整個人就陷入了低谷。
  • 孩子常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負面情緒,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說家長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那麼會導致孩子因此陷入更加嚴重的狀態當中,甚至對人格的成長會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在這裡家長可以了解一下,如果孩子經常陷入負面情緒的話,會有哪些較為明顯的危害,通過這些清晰的認知深刻認識負面情緒的危害。
  • 孩子的壞情緒是不是問題,家長如何處理很關鍵,試試這樣做
    很多時候,還是媽媽在家教育孩子比較多,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最長,所以當孩子出現壞情緒時,媽媽是第1個觀察到的,也是第1個想出處理方法的。每一個孩子都會遇見一些壞情緒,讓他們心愛的食物被別人吃了之後,心愛的玩具被別人搶了之後,這些不愉快的時候,孩子都會去找媽媽。
  • 還在忍受壞情緒的影響嗎?2個方法幫你發現壞情緒來臨
    這些影響我們的壞情緒該怎樣才能擺脫呢?有時我們會無緣無故發火,就是無意識情緒在發揮作用,也是我們常說的情緒失控;而當我們發現自己在生氣時,就是有意識情緒。無意識情緒中的壞情緒可能引起嚴重的影響,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害怕不愉快的經歷,於是會壓制心裡的負面情緒,這樣反而會導致常常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甚而產生自殘行為。
  • 孩子鬧情緒,你只會大吼大叫?3步幫你輕鬆培養孩子的好情緒
    都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誠然!父母在處理情緒時的表情、言語、動作,都會被孩子吸收,內化為他們的處理方式。《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這本書給出了一個簡單好操作的方法步驟,被孩子情緒困擾的你,不妨試試:第一,全神貫注地傾聽。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小時候因為調皮被退學,媽媽帶他來到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創辦的小學巴學園。
  • 孩子經常發脾氣,家長要知道壞情緒是會傳染的,警惕「踢貓效應」
    家長放任自己的情緒泛濫,對無辜的孩子發洩,會讓孩子暴露在被忽略情感、得不到尊重、被當做出氣筒的境況下,內心充滿不快、失去積極的陽光心理。不管孩子願不願意,長此以往,內心都會沾染到家長的消極情緒,形成和家長一樣的壞脾氣,反過來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家人。
  • 搞定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搞定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澎湃新聞記者 楊思超 2020-07-15 15:29 來源:澎湃新聞
  • 父母的好情緒,就是孩子的好天氣
    1別讓你的壞情緒,成為孩子一生的陰影知乎上有人問(1)先平復自己的情緒,再處理孩子的問題孩子做出一些不符合大人期望的行為時,大人有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平復好情緒再解決孩子的問題。美國情緒管理專家羅納德博士提出了一個&34;:即忍不住怒火時,不妨轉過去看時鐘,先默默冷靜12秒,給盛怒的情緒一個緩衝。
  • 孩子陷入「情緒低谷」?用好「情緒ABC理論」,讓孩子做情緒主人
    那麼家長在教育中面對孩子的情緒低估時,應該如何引導孩子走出低估,做情緒管理的主人呢?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心理學家艾利斯就用ABC理論分析了我們不良情緒的來源,並作出了解釋。了解情緒ABC理論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
  • 高考落榜和股市失利的情緒如何平復?
    無論您收到什麼壞消息,它都可能是毀滅性的,令人震驚的,有時甚至會使您的世界顛倒過來。接受任何形式的壞消息都會立即對您的身體產生影響,並導致您的逃跑或戰鬥反應迅速開始。您的腎上腺素可能開始飆升,您的思維可能會在幾秒鐘內開始思考幾種最壞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