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脾氣壞?學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用「遊戲力」,孩子情緒迅速好轉

2020-12-22 十安育兒

恆恆和幾個小朋友在公園沙灘遊堆城堡遊戲,東東第一個完成了,城堡堆得又高又好看。小朋友們看到嘖嘖稱讚道:「真漂亮!」

恆恆突然生氣地把東東的城堡踢倒了:「有什麼漂亮的,一點都不好看。」

「你怎麼能這樣?」「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小朋友們都批評恆恆。

「我就要這樣。」恆恆又把其他小朋友的城堡都踢倒了。

旁邊的家長看到紛紛搖頭:「這孩子脾氣太差了。」

恆恆媽媽尷尬地說:「他就這脾氣,怎麼勸都沒用。」

「我家孩子脾氣也不好,說他兩句就躺地上撒野」,「我家那個特愛哭,怎麼哄都不行」,「我家那個也是,一生氣就扔東西」......看來,愛生氣的孩子大有人在。孩子們為什麼要發脾氣?他們到底想表達什麼?

孩子在發脾氣時,其實是傳在傳遞某種信息。

我兒子剛滿6個月的時候,一吃奶就鬧脾氣。吃幾口就哭, 一連數天都是這樣,怎麼哄都不行。後來才知道,兒子是積食了,消化不良。又餓,吃下去肚子又不舒服,所以才會一吃奶就發脾氣。其實他是想告訴媽媽自己不舒服,可惜那時我並沒有讀懂孩子給我傳遞的信息。

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妹妹屁顛屁顛地追著哥哥去玩,沒追上,還摔倒了。她坐在地上「譁譁」大哭,任媽媽怎麼哄都無濟於事。後來哥哥也學著她的樣子,摔了一跤坐到在地上,還假裝痛得「哎喲哎喲」地叫起來。妹妹看到後破涕為笑,情緒瞬間好轉。氣氛也樂了起來,兄妹倆在地上玩起了「假裝摔跤」遊戲,一分鐘前還在哭的妹妹,樂得「咯咯」大笑。

小妹妹因為摔倒後大哭,但她並不是因為摔痛而哭,她是因為生氣:氣哥哥不等自己,也氣自己站不穩。幸好哥哥讀懂了妹妹傳遞出來的信息,所以哥哥假裝自己也站不穩而跌倒。妹妹一下子就被哥哥的「遊戲力」感染了,不但情緒迅速好傳,還和哥哥玩起了「假裝摔跤」遊戲。

讀懂孩子發脾氣時所要表達的信息,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與孩子建立情感聯結,幫助孩子釋放情緒。

遊戲力是安撫孩子情緒的「良藥」。

什麼是遊戲力?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在《遊戲力》是這樣形容的:遊戲力——是一種基於玩耍式的養育方式。

4歲的洛洛很喜歡吃棒棒糖,她每天都會纏著媽媽要糖吃。媽媽怕她吃多了糖會傷害牙齒,就把糖果都藏了起來。但一看到電視裡的棒棒糖廣告,洛洛又開始纏著要:「媽媽,我要一個這種大棒棒糖。」

媽媽只好又苦口婆心地勸導:「不能吃這麼多糖,吃多了對牙齒不好。」

但孩子才不理會這些,她固執地說:「我就要吃棒棒糖!」

媽媽還是沒有同意,洛洛就哭鬧了起來。

這一天,媽媽換了一種處理方式,畫面瞬間逆轉:

洛洛指著電視裡的廣告說:「我要一個這種大棒棒糖。」

媽媽也調皮地指著電視說:「我要兩個這種大棒棒糖。」

洛洛愣了一下,很快get到了媽媽的遊戲點,她說:「我要三個這種大棒棒糖。」

「我要四個。」媽媽也一點不吃虧。

「我要五個。」洛洛搶著說。

「我要六個」

........

遊戲力讓孩子的情緒迅速好轉,孩子破天荒地沒有繼續纏著媽媽要棒棒糖,而是和媽媽地玩起了遊戲,畫面既快樂又溫馨。

遊戲對孩子有天然的吸引力,孩子總能在遊戲中玩到盡興,忘記所有不快。如果父母在育兒方式中添加遊戲力,那親子關係就會變得親密無間,孩子的成長曆程也將會是快樂無比。

遊戲的「同理心」原理。

孩子「脾氣壞」,往往是因為情緒被忽略,訴求不被重視。換一句來說,就是孩子覺得大人不理解、不重視他,所以他才通過「發脾氣」的行為來獲得大人的關注。

而遊戲力的好處正是告訴孩子:我理解你,我重視你,我和你一起玩很開心。

哭鬧、罵人、打人、破壞玩具,當孩子暴怒之下的「壞脾氣」行為被遊戲力所替代,孩子的壞情緒不但得到了釋放,而且還收穫了滿滿的快樂。

最重要的是,在玩遊戲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建立了情感聯結,孩子就有會「爸爸媽媽理解我」,「爸爸媽媽愛我」的感覺。

勞倫斯.科恩說:「遊戲力是重建親子間深情聯結的橋梁。」

父母通過這個情感橋梁引導孩子如何調整情緒,處理問題就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運用遊戲力,「瓦解」孩子的壞脾氣?

我們慣性認為,孩子必須控制好情緒才能改善壞脾氣。而實際上,如果孩子不能自由地表達情緒,那孩子就會把情緒封閉起來或者進行情緒轉架(比如媽媽罵了孩子,孩子去踢貓,這就是情緒轉架)。這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還會為長大後的各種問題埋下禍根。

所以,要瓦解孩子的壞脾氣就要從問題的根源出發:讓孩子自由表達情緒。

l 給予孩子療愈情緒的時間。 3歲的兒子與同伴玩耍的時候撞痛了手腕,坐在地上委屈地大哭。我把他抱了起來,擁進懷裡安撫。

兒子哭了一會開始告訴我事情的經過,我沒有打斷他,認真地聽他訴說,兒子說完又開始哭了起來。我一直抱著他,沒有勸他不哭,也沒有故意轉移他的注意力,而是讓他的情緒盡情地釋放。

幾分鐘後,兒子從我的膝上下來,他說:「不痛了。」然後跑開,繼續去玩了。

不急於制止孩子的哭喊,讓孩子的情緒可以自由地釋放,也讓孩子知道:哭是沒關係的。給予孩子療愈情緒的時間,孩子才能最大限度地把累積的情緒釋放掉,回復快樂的心情。

l 不要讓孩子獨自面對壞情緒。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會有什麼反應?妥協?責罵?還是把孩子孤獨地隔離?這些反應都不利於孩子情緒的釋放,孩子在發完一通脾氣之後,情緒反而變得更糟。因為,他的感受沒有得到充分表達,他的訴求沒有人在傾聽。

美國育兒專家李伯曼認為,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應該以理解的態度陪伴孩子,給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讓孩子知道他並不是孤單一個人的。

父母靜靜地陪在旁邊,中間不要打斷孩子,讓孩子自然地把脾氣發完,孩子的情緒就會好轉。無聲的「遊戲力」在父母的陪伴中產生,親子情感重新聯結,孩子感覺被傾聽,壞情緒自然消失了。

l 掌握孩子發脾氣的規律。 兒子從小就不喜歡洗臉,只要毛巾一碰到他臉上,他就會掙扎著把臉別開,我只好強行幫他洗臉。每次洗臉都像打仗一樣,有一次幫他洗臉,因為反抗他額頭撞到牆角受傷了。

這讓我內疚了很久,下一次我再幫他洗臉的時候,我就先告訴他:「媽媽要幫你洗臉了,小臉不要動。」兒子居然乖乖地不動,讓我輕輕地幫擦臉。

原來,孩子發脾氣是有規律的。我提前告訴他要幫他洗臉,並且輕輕地幫他擦拭,他就會十分配合。如果我直接把毛巾放他臉上,他就會掙扎。

所以,只要父母足夠細心就會發現,孩子發脾氣是有規律可循的。掌握孩子發脾氣的規律,就能將孩子的壞脾氣瓦解在發作之前。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在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之前,父母可以通過「遊戲力」引導孩子把情緒釋放出來,把「壞脾氣」化解在無形之中。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不用講道理,用這3招搞定孩子的壞脾氣
    妹妹一下子就被哥哥的「遊戲力」感染了,不但情緒迅速好傳,還和哥哥玩起了「假裝摔跤」遊戲。讀懂孩子發脾氣時所要表達的信息,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與孩子建立情感聯結,幫助孩子釋放情緒。什麼是遊戲力?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在《遊戲力》是這樣形容的:遊戲力——是一種基於玩耍式的養育方式。4歲的洛洛很喜歡吃棒棒糖,她每天都會纏著媽媽要糖吃。媽媽怕她吃多了糖會傷害牙齒,就把糖果都藏了起來。
  • 小孩脾氣壞?學英國媽媽拿出一隻礦泉水瓶吧!壞情緒迅速逆轉!
    「怎麼小朋友動不動就生氣」,「我家小孩的脾氣很差」,「一不順意就撒潑」……看看下面,小朋友的負面情緒發展規律,你可能會坦然一些,因為不是只有你家小孩愛發怒。「冷靜瓶」背後的大腦原理我們知道,最具破壞力的暴怒瞬間是短暫的,可衝動往往在那一刻發生,所以妥善處理暴怒,能避免不少不愉快事情的發生。正如德國作家艾克哈特.託利所說的,情緒有著非常短的壽命,它就像是海上的一個短暫的波浪。但如果任由波浪洶湧,後果可能也是可怕的。為什麼?
  • 孩子悶悶不樂、亂發脾氣時,陪孩子玩遊戲,更有助於其調節壞情緒
    「孩子一聽,哭得更兇了……現實生活中,遇到孩子情緒不好的的時候,父母經常象徵性地安慰了幾下,就會失去耐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進行訓斥、埋怨,破口大罵,甚至發展到出手打一頓的地步,結果使雙方的壞情緒都迅速升級,鬧得很不愉快。
  • 孩子悶悶不樂、亂發脾氣,陪孩子玩遊戲,更有助於幫其調節壞情緒
    「孩子一聽,哭得更兇了……現實生活中,遇到孩子情緒不好的的時候,父母經常象徵性地安慰了幾下,就會失去耐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進行訓斥、埋怨,破口大罵,甚至發展到出手打一頓的地步,結果使雙方的壞情緒都迅速升級,鬧得很不愉快。
  • 天價的美國私校「情緒管理」課,專治孩子的鬧情緒、壞脾氣
    社會情感學(SEL)教給孩子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如何處理身邊的問題,以及如何更好地了解認識和管理自己。我在美國的公立小學教書,我們學區採用了一套叫做Second Step的情緒管理的教材,幫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社會與情感技能。
  • 孩子脾氣差不是天生的,壞脾氣背後是有一個不會做情緒疏導的父母
    導讀:孩子脾氣差不是天生的,壞脾氣背後是有一個不會做情緒疏導的父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脾氣差不是天生的,壞脾氣背後是有一個不會做情緒疏導的父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發脾氣就是壞事?正確看待發脾氣,讓暴脾氣小孩偃旗息鼓
    所以,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才說: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兒童的情緒和大人不一樣,當他們有情緒問題往往會直接表達出來。因此,當孩子有脾氣的時候,我們不是一味的「責罵」,或是直接阻止孩子發脾氣。可以先分清孩子脾氣類型,針對性下手。紐約著名的兒童心理治療師斯坦利•圖裡奇把孩子的發脾氣行為分為兩類:操作型發脾氣和氣質型發脾氣。操作型發脾氣:就是我們常見的那種不滿足就撒潑的行為。比如不買玩具就又哭又鬧。氣質型發脾氣:指的是孩子正常的負面情緒的表達。
  • 養孩子就像升級打怪:孩子的壞脾氣就是遊戲中的大boss
    ,有時候甚至是沒有任何的徵兆,壞脾氣說來就來,不管不顧地炸上一通。 人們常說:養孩子就是一場升級打怪的遊戲,孩子的壞脾氣就是遊戲中的大boss,儘管非常令人頭疼,卻不得不刷。在我小時候,父母脾氣都好,父母從未打罵過孩子。想來想去,我想不出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壞的東西。 今天有些年輕的父母高興時把孩子當做「小皇帝」、「小公主」,動了氣就打罵不休。過不了多久,他們的壞脾氣全讓孩子學到了,孩子們只會學長輩們做出來的行為,不會學他們嘴裡講的道理和心裡想的理想。
  • 面對喜歡耍脾氣的熊孩子,家長這樣做,幫助孩子迅速改掉暴脾氣
    早上在地鐵上遇到了熊孩子,地鐵上的人本來就多,小孩坐在媽媽的懷裡,一邊哭鬧一邊拿腳踹著面前站著的路人。路人衝小孩瞪了瞪眼睛,小孩哭的更兇了,孩子的媽媽怎麼哄也哄不好,讓人頭大。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熊孩子,他們調皮搗蛋,不太懂事,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沒有受到過很好的訓練。
  • 孩子脾氣差,父母如何應對?從腦科學和心理學解讀兒童情緒
    朋友家孩子小奕三周歲了,最近讓朋友頭疼不已,起因是小奕的脾氣越來越壞。比如,跟小朋友玩時,他非要別人都聽他的,一旦不如意,就大發脾氣,有時還會摔東西。再比如,小奕竟然嫌姥姥給他餵飯,還當著姥姥面說:「我不吃,姥姥討厭。」
  • 情緒問題需重視,教娃如何收起壞脾氣
    一方面,叛逆期的「自我意識」對撞「養育慣性」《兒童心理學》作者李群峰老師在書中指出:3歲後孩子第一次意識到世界是分為「你、我、他」的,而對於自己的「領土」,孩子要爭取「話語權」。就在前一段時間,我發現孩子開始舞刀弄槍,也對戰鬥和對抗型項目更有興趣。這是因為他們體內的睪酮水平會在3、4歲左右激增,所以他們的情緒更暴躁,也更容易出現攻擊性行為。作為父母最好的辦法,除了糾正小夥子們的行為外,更重要的是提供足夠的運動機會,讓他們將攻擊性和好勝心放在遊戲和運動中。
  • 別再靠吼了,"遊戲力",讓你家小孩乖巧又自信
    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遊戲力養育是培養小孩的極佳方式。02 什麼是遊戲力養育?勞倫斯·科恩是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他有超過30年的兒童心理諮詢經驗,研究過幾千個家庭案例,他發現,藉助遊戲力,能夠幫你從應對孩子的壞脾氣開始,到發展孩子的社交力和提高學習力,可以化解家長和小孩的衝突,極大的改善親子關係。科恩認為,遊戲就是孩子們的語言。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什麼,那麼最好的方式是「玩給他看」,而不是「說給他聽」。
  • 繪本推薦 |《壞脾氣的格拉夫》教會孩子控制壞情緒的小故事
    今天格子醬給大家推薦的是經典繪本《壞脾氣的格拉夫》,格拉夫是只大棕熊,他脾氣古怪,不喜歡打掃房間,小夥伴們都不喜歡他。一隻小兔子卻和他成為了朋友,這是怎麼回事呢?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堂必修課:學會控制情緒。
  • 每天讀懂一個心理學小常識(4):怎樣防止壞情緒傳染?
    我們經常聽說一句話:「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家人」,說的是現代人壓力大,在外面為了生活低聲下氣地奔波,到了家裡就不控制自己的情緒,隨意把壞脾氣宣洩給家人。 那麼我們有沒有想過,壞脾氣宣洩給家人以後,所有的事情就截止了嗎?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嗎?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個心理學效應--「踢貓效應」。
  • 用「遊戲力」來療愈兒童焦慮
    這個階段都會有哪些焦慮的事情,本文將給予簡要介紹,並推薦使用「遊戲力」的方式將他們從焦慮的泥潭中帶出了,還孩子一個快樂、充滿探索興趣的童年。遊戲力遊戲力就是父母以遊戲的方式來處理孩童的焦慮、情緒、自主性等問題,遊戲具有療愈價值,讓他們從這些困頓狀態恢復過來,走出去(Play it Out)。
  • 如何在遊戲中教孩子?學學風靡美國的遊戲力養育法
    為什麼原本枯燥無味的「學單詞」,換了一身遊戲的皮囊,就變得如此豐富有趣起來?Lawrence J.Cohen在《遊戲力》中提到,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探索世界,又能幫助他們理解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還能幫助他們從生活中的挫折中重新振作起來。遊戲,就是一個充滿魔力和想像的場所,孩子能在其中得到完全的釋放,從而成就自己。
  • 當孩子的脾氣「遇見」你的情緒
    雖然孩子發脾氣是被允許的,但是有的家長會非常的心疼孩子,因此就會出現只要孩子一有情緒了,一衝你發脾氣了,就會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本來孩子的脾氣可以在當下自己慢慢的緩和,但立即妥協這一做法卻是強化了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孩子可以適當的發脾氣來釋放自己的情緒。但如果讓孩子認為只要自己發了脾氣,家長就會滿足自己的各種要求的話,那麼孩子將來就有可能不斷的利用這種發脾氣行為來要求家長。
  • 搞定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搞定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澎湃新聞記者 楊思超 2020-07-15 15:29 來源:澎湃新聞
  • 上幼兒園的寶寶太膽小,而且脾氣不好,陪孩子學習情緒管理很必要
    2.情緒管理繪本目前可以接觸到的情緒管理類繪本有很多,在此先分享基本我家寶貝比較喜歡的繪本:《菲菲生氣了》|、《媽媽發火了》、《生氣湯》、《媽媽,我錯了》、《生氣的亞瑟》、《把壞脾氣收起來》、《南瓜湯》。情緒沒有道德意義上的好壞。
  • 成長心理學|關鍵字:對立違抗性障礙 別讓壞脾氣成為孩子的人生阻礙
    引言 孩子頑劣如「魔童」,脾氣暴躁、經常違反規則,甚至有報復行為。不少家長就會疑惑孩子到底怎麼了?其實,很有可能孩子患有對立違抗性障礙而家長還不自知。那麼什麼是對立違抗性障礙?長此以往會有哪些危害?需要如何改善?這一期我們請心理專家來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