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來自我的一位好友Allie老師,上個月跟她聊天,聊到他們學校正在搞的「情緒管理」教育,我瞬時來了興致!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社會情感學習)是近幾年美國小學很火的一個話題,已成為學校課堂中的一部分。社會情感學(SEL)教給孩子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如何處理身邊的問題,以及如何更好地了解認識和管理自己。
我在美國的公立小學教書,我們學區採用了一套叫做Second Step的情緒管理的教材,幫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社會與情感技能。
Allie老師現在美國矽谷的一所私立小學教書,當她興奮地跟我分享學校是如何普及「社會情感教學」的時候,我提議:「不妨你來給我們的讀者,寫一寫你這些年來的教學心得吧!」 Allie老師欣然地答應了。
下面我們看看這所一年學費要3W+的矽谷私立小學,它們的情緒管理教學是如何進行的吧。這裡面的方法,不僅適用於老師,對於我們家長也有很好的幫助哦!
作者:Allie老師
關於作者:
美國矽谷私立小學在職老師
舊金山沉浸式中文學校老師
美國革新式教育親身實踐者
前段時間看到小媛老師發表了關於孩子情緒管理的一些教學心得,心裡有萬分共鳴,於是有感而發,想寫一篇關於情緒管理教學的文章,略抒己見,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年來的點滴反思。
遙想當初,剛開始在美國的小學裡當實習助教,開頭還算稍有自信吧,覺得應該還可以搞得定,至少我照本宣科來教知識點興許還能湊合吧。才立了個flag,殊不知第二天就遇到孩子情緒崩潰了。
當時小孩在走廊上哭,我跟TA說道理TA不聽,說要幫TA卻更不開心了。軟硬兼施,但怎麼說TA都不願意回教室,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正好有位熱心老師路過,看到了束手無策的我,過來幫小孩疏導了一下情緒,那小孩便奇蹟般滴跟著那位老師回教室了。那一刻的我 • 真 • 頓時心生敬佩。
一開始信誓旦旦地傻傻以為只要教好課程就可以了,沒想到水還挺深,從來就沒有專門學過要咋教孩子情緒管理啊!
那,作為菜鳥的我,我、還有機會嗎?
現在的我想跟當初的我大喊:
有!有的是機會!
總有一天要爬到山頂上去!
這樣我就站得夠高了!
好了不開玩笑了
(收)
1.經歷過這些年的摸爬滾打,在林子裡也算是見識了五花八門的娃,總結了一些「情緒管理」的方法。其中,有一本令我很受益的書: 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由阿黛爾 • 法伯 (Adele Faber) 和伊萊恩 • 瑪茲麗施 (Elaine Mazlish),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美國暢銷親子教育書系作者撰寫。
這本書一直是我的資源寶典,沒事拿來壓壓驚。今天提到的很多資源和例子都是參考這本書而寫出來的,還要在這裡特別感謝一下給我種草這本書的知心朋友!
Allie老師在之前發表的文章《一年幾萬塊的美國私立小學,在搞的「革新教育」是什麼》裡,跟大家提到關於「革新式教育 (Progressive Education) 」的其中一個大頭就是——情緒管理的學習。
美國老師上課時,會把專門的 Socio-emotional Learning (SEL) 的情緒學習課程融入到平時的教學中。每所學校都會用到特定的情緒管理教材,比如:The Zones of Regulation —— 就是通過顏色的區域,讓孩子辨別自己的情緒,從而了解每個人存在的各種情緒。
通過把情緒儘可能地具象化,孩子們也會更容易去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每一種情緒,而不是因為恐懼、壓力或者愧疚感而去過度隱藏自己的情緒,從而憋成 「內傷」或釀成「外傷」。一旦願意接納每一種情緒,才會更好地進行下一步:要用什麼工具或者方法去幫助自己舒緩情緒、或者說轉換情緒區域。
除了平時課堂上的教學融合,在學期中和期末的時候,學生的成績報告單除了有主課評語以外,還會專門提及每一個孩子的情緒管理和成長情況。情緒管理教育的重要性,在革新式學校裡真是不容小覷。
還不如去特色高考一個「煲仔飯與腸粉的製作」科目
這,興許我還能勉強考個985……
來,先別擔心!
2.不如我們先來玩一個情景劇的遊戲,請試想這樣一個場景:
有一天,當你的孩子非常生氣地對你說:「我很討厭我的新體育老師,我只是遲到了一分鐘,他就把我從隊伍裡開除了!」
怎麼樣?是不是森七七了?覺得孩子腦子瓦特了?想要一jio ……先別著急,先等一等。
以下是針對剛才的情景,大人們有可能會提出的回應。現在請你換位思考一下,把自己當成是小孩。請你仔細想一想,如果你是孩子的話,在你非常生氣沮喪的時候,大人給你以下的每一種回應,作為小孩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1. 否定情緒:我覺得不應該覺得沮喪。為了這麼小的事情就沮喪成這樣真的很傻,或者當時你只是累了。其實事情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壞。來,笑一個就好了!
2. 講哲學道理:你看,生活它就是這樣。很多事情並非如你所願。你要學會一個道理----這個世上很多事情都不是完美的。
3. 給建議:你知道你要怎麼做嗎?如果我是你,明天我就會馬上跑去跟你老師道歉說:老師我錯了,然後老老實實待著。如果你是聰明點的話,就跟老師保證以後不會再遲到。
4. 提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遲到了?你難道不知道遲到會讓老師這麼生氣嗎?為什麼你當時不追著老師去好好解釋?你怎麼這麼笨呢?
5. 幫別人說話:我明白你的老師為什麼會這麼生氣。TA當時可能因為別的事情,令他憤怒呢。
6. 感到惋惜:太可憐了我的寶貝,我為你感到惋惜。
7. 提供業餘心理學分析: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的老師在你的心裡代表了一種父母親的形象,而你就像是他們的孩子。TA的責罵可能讓你想起了你童年的陰影?
8. 共情:孩子,這經歷聽起來太不容易了。被老師當眾指責並被開除肯定特別沮喪,尤其是在經歷了不少壓力之後,那肯定很不好受。
聽了這麼多,是不是很有畫面感?
如果你是正在氣頭上的孩子,你最希望和最不希望大人們給你哪一種回應呢?
也許每個人的選擇會不一樣,如果是我:當我很生氣的時候,我不希望別人立馬給建議,說我應該怎麼做,或者給我講一段人生哲學或者心理學大道理。因為那個人不是我,TA也沒有經歷過我當時所經歷的,而且在情緒上來的時候給建議的話,會讓我覺得我的想法是不是就是不好的,我的自尊心可能會受到一些負面的影響。
當然,我也不喜歡被人提問:「為什麼你沒有做這個、沒有做那個?」 我也不希望別人為我的的行為和結果感到惋惜。這樣會讓我感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徒勞,讓我心生更多的愧疚感和自卑感。
3.書裡這樣一句話,說到我的心坎裡:共情語言 (empathetic language) 並非我們的「母語」,不是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擁有的東西,其實大多數人也許是在情緒被壓抑和否定的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就像學習一門新語言一樣,我們要不斷地練習和總結經驗,才使得這門新習得的語言越來越流暢。
這本書同時提到了:如果孩子情緒上來了,如何幫助孩子疏導情緒的四種方法。
1. Listen with full attention 專心傾聽
一起來感受一下,半聽不聽與專心傾聽的不同。
首先是半聽不聽:
截取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然後是專心傾聽:
溝通是相互的,如果有其中的一方不願意溝通,那這個溝通就是沒有效果的。所以作為父母和老師,我們要先敞開自己的心扉試著去跟孩子溝通。
2. Acknowledge their feelings with a word-- 「Oh」... 「Hmm」... 「I see.」 用簡單的字詞認可孩子的情緒(比如:哦!嗯!明白。)
其實來美國之前,我對情緒管理基本是一知半解,知道的都是從身邊的大人那裡學到的,比如說老師父母和親戚。以前一直以為只要學好習就行,情緒什麼的你自己沒管好就是自己的錯,哭就是懦弱,生氣反駁就是針對和反叛。
我們再來看一下漫畫:
這個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
現在我們試著用「認可三連」take two重來:
記得小時候讀幼兒園,我和同學們一起學摺紙。但因為我折得比別人慢,老師氣急之下上來就是一耳光。當時我馬上就哭了,但又怕越哭老師會越生氣,於是就委屈地忍著、憋著,眼巴巴地看著班裡其他同學都學會了,可自己還是不會折!
當時班上的另一位老師來到我身邊,沉默了一會,然後說:「嗯,沒事」。接著就開始教我怎麼摺紙花,就是那種特別簡單的用餐巾紙隨便就能折的。慢慢地,我好像沒有那麼傷心了。這個經歷讓我意識到:
不過,該書作者友情提示:不要覺得自己之前沒做好就放棄,而是,只要你願意相信自己,去嘗試跟孩子溝通,現在開始也不晚。
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其實並不需要認為孩子的每一次情緒發洩,你都需要去做那個情緒負擔的承擔者。相反,你可以試著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傾聽者和引導者。說到這裡,我已經能感覺有千千萬萬的評論要炸開了說:
「你怎麼站著說話不腰疼,你能每次都做到這樣嗎?你以為每個家長和老師都能像那位安慰女兒的爸爸那麼有耐心嗎?你沒有孩子怎麼知道有多難……再說了,就算我踏出了改變的第一步,但孩子不吃這一套啊,怎麼辦!」
是是是,大家說的都有一定道理,我不敢說要百分之百地做到完美,但至少盡我所能,控制我可以控制的,把握可以把握的每一次機會。雖說對待孩子需要有前後一致性,不能說這次有耐心下次就沒耐心了,但是人無完人,能做到一次就鼓勵自己也許能做好下一次吧。盡人事聽天命嘛、哈。
至於說,為什麼你已經開始想要改變,但是卻依舊沒什麼起色,那可能是因為孩子之前曾經受過傷,所以相對比較敏感,因此可能需要更長時間來療愈。比方說,之前經常被批評的孩子,TA可能會更敏感,哪怕聽到一點點暗示性的否定話語都會馬上開始懷疑自己。他們可能會需要更多的肯定來療愈他們的心靈。
3. Give their feelings a name. 給孩子的感覺一個正式的名稱
試想,如果把孩子的感覺說出來呢?
有一天,班裡的孩子剛上完體育課。突然在遠處看到一張熟悉的面孔—是咱們班的娃,面紅耳赤,內牛滿面地朝我走來。別的孩子都進教室了,只有TA在教室外面遲遲不願進去。(這一幕咋如此似曾相識?)
此時我內心的OS:喔親愛的,How~old~are~you? 怎~麼~老~是~你?!
好吧,Allie老師要開始今日份營業了。TA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跟我說:「老師,我的朋友……剛才對我說…說…了很難聽的話!」 當下我沒有馬上問TA事情的開始和經過到底是怎麼樣的,而是先認可一下TA的情緒。我說:「喔,不!朋友說不好聽的話那是會讓人很傷心的。」 後來TA就跟我在教室外面哭了一會,然後自己看了會書,就把事情的始末告訴我,接著自己就去找朋友解決了這件事情。
我心想,這娃行啊!自己越來越知道怎麼管理自己的情緒了呀!我心裡也頓生一絲成就感。一旦找到了自己作為傾聽者和引導者的定位,我感覺自己的壓力就沒那麼大了,畢竟每一次要去面對孩子的情緒還是很需要勇氣的。
不過當然了,最終孩子能不能領悟,還是得看他們自己的悟性,以及環境和TA身邊的人給予他們的機會了。
4. Give them their wishes in fantasy. 給孩子的願望加上一副幻想的翅膀
那,如果開開腦洞,添加一點幻想力呢?
有一天大家在吃點心,有一個學生對我說:「老師,我把外套落在家裡了,我的保姆忘記拿給我了。」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糟了!這位大神同學可謂是易燃易爆炸品啊,一點小小的問題(比如說找不到水壺)TA可是會炸成原子彈的威力啊。我想了一下,對了,是時候展示真正的技術了!之—— 情緒管理寶典第四條:FF--最終幻想。
我說:「哎呀,喔不!多希望你的外套可以有翅膀,飛到學校來。」
說完我馬上看著大神同學的眼神,生怕炸藥要引爆了。
不過所幸他心態並沒有崩,不然我就真「裂」開來。
他居然嘴角輕輕上揚,難得博君一笑呀!
然後我繼續說:「你的外套,可能等一下變形金剛啊美國隊長啊會突然飛過來送給你。」
他側過頭來瞄了我一眼:「美國隊長不會飛。」
我尬了:「是嗎?那什麼英雄會飛?」
他說:「鋼鐵俠。」
尬來尬去、說著說著就下課了,孩子居然就把這事給忘了!
完了我的尬聊和忽悠能力又升級了,所謂的平平無奇的尬聊小天才…
不過說到底,情緒管理和疏導的教學還真的是一門 「玄學」。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這個真的是心裡沒點兒balance還真不行。當然了,沒當過父母的我也只是從我當過小孩和老師的角度進行部分剖析,並不一定適用所有情況。而且說得再好,到實踐的時候還是有可能會被打臉。
今天分享的情緒疏導四部曲,主要運用於孩子正陷入情緒中的情況。雖然我沒有娃,但是我把這些方法用在我的學生以及我的先生身上,有時候好像還是……挺管用的哈哈哈~
最後複習下: 情緒疏導四部曲
1. Listen with full attention
專心傾聽
2. Acknowledge their feelings with a word-- 「Oh」...
「Hmm」... 「I see.」
用簡單的字詞認可孩子的情緒(比如:喔!嗯!明白。)
3. Give their feelings a name.
給孩子的感覺一個正式的名稱
4. Give them their wishes in fantasy.
給孩子的願望加上一副幻想的翅膀
Allie老師今天很開心能有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從各路大神那裡淘來的教學心得。歡迎各位老師和家長留言評論和交流想法。
Reference: 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
The Zone of Regulation
小媛老師 美國公立學校老師 美國雙語教育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