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哭鬧的許子言,顧佳用的情緒管理技巧,是美國高價私校課精髓

2020-08-25 CERA播種閱讀

相信大家每天都被熱播劇《三十而已》瘋狂刷屏。Allie老師也成為追劇的一員,發現劇裡的顧佳——那位為孩子可以付出一切、入得了廚房又出得了廳堂的媽媽。


其實也用到我在上一篇文章《天價的美國私校「情緒管理」課,專治孩子的鬧情緒、壞脾氣!》所提到的情緒疏導四部曲的方法。


當顧佳的孩子因為同班同學癲癇發作而十分害怕的時候,她認真傾聽兒子說出自己的害怕。


然後她用到了「加上幻想翅膀」的方法,借用兒子熟悉的卡通人物奧特曼來比喻:「他其實有特異功能,但是他腦子裡有一根小電棒,發作的時候就像觸電了一樣,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暈倒了。」


她還告訴兒子這樣不會影響到他的安全,但是同學自己可能就會很危險了。



聽完媽媽的解釋,兒子不但不害怕了,還答應媽媽願意幫助自己的同學。


之前有留言問我,情緒疏導四部曲是否適用於大一點的孩子。其實《三十而已》也給我們舉了個活生生的例子。


當顧佳的好朋友鍾曉芹因為失去孩子而把自己鎖在廁所裡傷心欲絕的時候,鍾曉芹的丈夫陳嶼雖然本意是想幫助妻子,但是他說:「先出來好嗎?你坐在裡面那麼長時間也不解決任何問題呀。」



陳嶼的話語裡不多不少帶有一種對妻子情緒的否定,所以鍾曉芹聽了反而更不想出來了。


此時顧佳說:「你要是想一個人在裡頭待一會兒,我就在外頭等著你。你要是渴了餓了就告訴我。」


其實顧佳所做的就是認可情緒,而不是馬上讓鍾曉芹理性地解決問題。而丈夫陳嶼也並不知道,此刻最需要被解決的「問題」是疏導妻子的情緒。


在這裡,其實顧佳也用到了「給感覺一個正式名稱」的方法,說出:「曉芹,你是不是害怕了?別害怕,這其實就是一個小手術,真的,一點都不危險。到時候我陪你一塊兒去醫院,好不好?」



然後鍾曉芹就願意出來了。


鍾曉芹一直低頭哭泣,顧佳就在身旁陪伴,全神貫注地安靜傾聽。


然後顧佳開始用「加上幻想翅膀」的方法,告訴鍾曉芹:「寶寶其實是在天上選媽媽的。寶寶如果喜歡哪個媽媽,他就去跟上帝申請,說要到那個媽媽的肚子裡。」



她還說,鍾曉芹的的寶寶可能預感到有什麼危險,所以他就悄悄地回去了,其實寶寶這是在保護她啊。


所以顧佳讓鍾曉芹得養好身體,等著寶寶再回去找她。這個時候,埋頭哭泣的鐘曉芹終於抬起了頭,看著顧佳,說明她願意進行下一步的溝通了。


在一旁的陳嶼,聽得連眼淚都終於忍不住掉下來。


不得不說,有時童話是能讓現實的悲傷暫緩的。雖然創傷仍然需要時間去療愈,但顧佳的一個童話般的故事,讓鍾曉芹似乎一下子就敞開了緊鎖的心扉,然後一點一點地慢慢痊癒。



讀到這裡,相信大家能慢慢體會到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了吧。是不是也想以顧佳這位媽媽為榜樣,掌握好必要的情緒管理的技巧呢?


好了,事不宜遲,我們這馬上就開始乾貨分享!


我在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 The Zones of Regulation 這本情緒管理教材,其實是通過把一些常見的情緒分成不同顏色的區域,讓孩子結合顏色來辨別自己情緒和問題的大小。


(截取自:The Zones of Regulation 情緒調節的區域)


今天主要會結合這本書來分享我平時可能會用到的一些方法和工具。


方法和工具


1

情緒海報


(截取自:The Zones of Regulation 情緒調節的區域)

這本書主要把情緒分成四個不同的顏色區域。


藍色區代表的心情主要是生病、傷心、累和無聊 (身體行動緩慢);


綠色區代表開心、平靜和專心 (準備好學習);


黃色區代表沮喪、擔心、淘氣和興奮 (身體失去了一些控制);


紅色區代表害怕、生氣和非常興奮 (身體失去控制) 等等。


當然,除此以外,還有一系列心情也被包括在各個心情區域,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海報的選擇其實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來決定。比如說關於情緒的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



或是很簡單直觀的表情包:

又或者是把真實的照片貼在海報上都可以……其實都是換湯不換藥。


(截取自網絡)


為了讓孩子熟悉情緒區域的顏色和詞彙,可以在教室或家裡的各個空間貼上情緒區域的海報。


比如說在門口貼一張,在洗手池貼一張,在大白板上貼一張,在休息的地方也貼一張,這樣孩子每一次走過路過就不會錯過了。


2

情緒打卡


了解了不同區域的情緒,就可以開始每天的情緒打卡——其實就是簡單記錄一下當天的心情。


比如每天早上起來,可以讓孩子想一想、說一說自己的心情在哪個區域。有時孩子會說:「我覺得開心,但也覺得累,所以我在綠色區也在藍色區。」


這也很正常,畢竟人的情緒不一定是單一的,有時候很可能會有不止一種情緒。


對自我情緒的認知是一個過程。情緒打卡其實操作起來很簡單,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家裡和孩子一起做。


比如說下面這種:可以用彩紙剪出不同顏色的卡片,然後貼在情緒打卡表上。


(截取自:The Zones of Regulation 情緒調節的區域)


大家也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來決定打卡的形式,如樂高、彩虹棒棒等。



(截取自網絡/COTA Life)


3


顏色卡片


這個方法是我的一位熱心同事在上課的時候靈機一動想出來的辦法——用彩色卡片結合顏色區域來進行情緒和課堂管理。


其實這也與足球比賽的紅黃牌略有異曲同工之妙。橘色的話其實可以當作黃色紅色之間的一種過渡色,也算是給機會吧。好吧,機會、機會它不香嗎?


辣……可以怎麼使用捏?


有一天,Allie老師的班上來了客人,額……但是這位客人只帶了一副VR虛擬實境眼鏡和大家分享。所有的小朋友都無比興奮地舉手:


「給我!」

「不!給我!」

「我要看、我要看!」

有的都直接衝到客人面前了……


咳、咳……這表明了孩子們的興致勃勃,但是他們的情緒明顯已經進入黃色或者紅色區域了,從而導致有點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因而也暫時沒有辦法專心學習。



這個時候,與其用嗓音跟孩子「比大聲」不如把王牌——綠色卡片亮出來,除了可以起到一個視覺提醒的作用,還可以讓嗓子休息一下哈!


如果孩子已經「控幾住記幾」了,就可以把綠色卡片發給他們,然後去排隊等眼鏡。


這其實是一次社會場景的實踐學習,讓孩子意識到在某個特定的場景裡自己需要到達哪個心情區域。


畢竟老師和家長無法在孩子所有的社會場景中出現,並且提醒他們那一刻要怎麼做,所以儘可能為孩子提供更多的社會場景實踐是非常重要的。


說到此刻,怎麼感覺我把孩子放到《演員的品格》這一類演員節目裡培訓了……


額、之前也說過了,情緒管理這門玄學可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呢,誰能說笑就笑,說哭就哭轉換得如此之快呢?又不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情緒轉換機器……真心佩服專業演員們還有戲精們哈!



3


水果問題的大小


這個方法也是我和我的一位熱心同事在課堂上用的方法。孩子一旦有情緒問題出現,如果要給這個問題進行大小的量化,那就可以用水果這種具象來做類比啦!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抽象概念的東西還不是特別的了解,相比之下具象的東西——能讓他們看得到摸得著的東西,會使他們的印象更加深刻。


葡萄 — 小問題 — 綠色心情區



小問題顧名思義,就是小孩其實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的相對簡單的問題。


比如說打不開零食包裝、牛奶灑了等等。


我們選擇把綠色的葡萄比喻成小問題,是因為能與綠色心情區結合起來——綠色區代表的是情緒的平靜與穩定,這和後面的黃色心情區 (黃蘋果) 和紅色心情區 (紅西瓜)也是一樣的道理。


蘋果 — 中問題 — 黃色心情區



中問題——相對而言是比小問題更難去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小孩僅憑一己之力未必能解決的問題,可能需要依靠同伴或者大人的幫忙。


舉個例子:和同學吵架了,自己心裡那道坎過不去,需要老師幫助情緒疏導。


西瓜 — 大問題 — 紅色心情區



大問題其實就是:孩子或許嘗試過獨立解決卻解決不了,然後老師也屢次幫助過,但是也暫時沒法完全解決的問題。


比如說一些涉及到動手、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安全等棘手問題。


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能只靠一己之力,也許除了靠老師幫忙,還要靠爸媽或者其他值得信任的大人來共同解決問題。


在水果的顏色和大小的選擇方面,其實也不是絕對的。大家如果想要選擇不一樣的水果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什麼芒果呀,火龍果呀,榴槤啦都是可以的!


咱們學校的老師如果從我身邊經過,就會知道Allie老師無論是在操場還是在教室走廊,經常會說的一句口頭禪就是:


你覺得這是葡萄、蘋果、還是西瓜的問題呢?」


對,我不要我覺得,我要你覺得!


當然了,大中小問題的分類也是要看每個人自我的認知與界限在哪裡。


舉個例子:對於有的人來說某件事情很簡單,小問題小case,但有的人會覺得是中問題,需要他人的幫忙才能完成。


有的問題在一些人看來是小問題,但是在一些人眼中是非常大的問題,比如說藍莓被壓癟了、皮卡丘水壺不見了(嗯、天都要塌了…)


也許在你的眼裡,「易燃易爆炸」的娃們經常會把那些在你眼中的小葡萄問題(水壺不見)炸成一個西瓜那麼大的反應(哭得驚天動地)。


那你有沒有認真想過,你是不是真正了解孩子自己對大中小問題的定義呢?



其實呢,平時可以通過玩遊戲的方式,多了解孩子所界定的大中小問題,看看是否跟自己想的不一樣,說不定會有驚喜喲。


也許你一直認為TA覺得某個問題是小問題,但其實在TA心裡卻是個中或者大問題。


在此可以推薦兩款簡單小遊戲:


小遊戲

1


拼圖配對遊戲


拼圖配對遊戲——孩子把場景和問題的大小配對好,然後拼起來。


舉個例子,場景一是「書包不見了」,孩子如果覺得是大問題,就可以找到紅色的拼圖,然後拼起來。


(截取自網絡:問題大中小的場景配對遊戲)

2


賓果遊戲


賓果遊戲——大人每一次可以說一個場景,比如說「鉛筆斷了」,然後讓孩子用不同顏色的筆圈起來。

如果TA覺得這是個小問題,就可以用綠色圈起來;如果是中問題,就可以用黃色圈起來,依次類推。

(截取自網絡:問題大中小的賓果遊戲)


通過遊戲來了解孩子對問題大小的認知,其實也是一種拉近與孩子之間距離的方式(咳、當然也是一種避開雷區的方式……)


不過歸根結底,問題的大小,重點不在於比較誰的小問題多,誰的大問題少,也不是強求別人去完全接受自己對大中小問題的標準。

重點在於培養每個人對自己問題大小的認知,同時也了解他人對問題大小的看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疏導,也可以促進孩子的社交情緒溝通能力。

由於篇幅有點長了,Allie老師今天就先分享到這裡。

由於我所教的是美國小學的一年級 (6-7歲) ,所以今天分享的資源並不一定完全適用於所有年齡層,畢竟每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發展特徵不一樣。

但是我認為無論是小孩、青少年,甚至是大人,都需要對情緒認知和管理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希望這裡提到的一些方法會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又或者是在讀文章的你,或多或少有些啟示和幫助。

最後以陶德 · 帕爾的幾本有愛的情緒認知繪本來愉快收官吧!

這些書可以在亞馬遜或者京東網買得到,有些也可以在作者自己的YouTube讀書頻道——「Todd Parr」看得到喔。


《跟著感覺走》The Feelings Book

作者/插畫: 陶德 · 帕爾 (Todd Parr)


《我不害怕了》The I’m Not Scared Book

作者/插畫: 陶德 · 帕爾 (Todd Parr)



The Joyful Book

作者/插畫: 陶德 · 帕爾 (Todd Parr)


歡迎各位老師和家長朋友留言和評論,如果有任何不同的見解也歡迎前來交流。

相關焦點

  • 隱藏的育兒大師顧佳,是怎麼養出「全劇最好的男人」許子言?
    劇裡顧佳和兒子許子言的很多相處細節,一看就是真的帶過娃、研究過育兒的媽媽才能寫出來的。就拿裡面的一個名場面來說——許子言幼兒園的同學楠楠因為癲癇突然暈倒不停抽搐,小朋友們都嚇壞了。回家之後,顧佳的一系列行為,堪稱科學育兒範本。首先,她沒有因為害怕再嚇著許子言,而對這件事避而不談。相反,她主動和兒子說起了白天的經歷,並且用小朋友能理解的語言,向兒子做了解釋。
  • 三十而已:為母則剛,看全職媽媽顧佳如何培養許子言!
    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孩子哭鬧、餓了、渴了都只能你來做,你就會發現,原來的自己在生孩子時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孩子的媽媽。為了他,你要優秀、健康,因為你害怕培養不好他,害怕不能好好照顧他,為他付出再多心血也不覺得可惜。
  • 「你們離婚了,我選擇爸爸」,許子言的小心思,體現了顧佳的教育
    《三十而已》大結局了,顧佳這麼完美的女性形象也沒有逃過小三插足、婚姻破碎的結局。而不少網友對顧佳這樣一個妻子,也頗有微詞,認為她過於強勢,控制欲強。可是對於媽媽的角色,大家還是非常認可的。「你們離婚了,我選擇爸爸!」在被問到原因時,許子言的回答無不讓人淚目,「那樣的話,你就捨不得離開我們了。」
  • 《三十而已》:許子言很優秀也很衝動,顧佳忽略了從這方面培養他
    其中,顧佳帶兒子許子言去幼兒園面試引起了我的注意:許子言在4歲的年紀,能用英語與面試官基礎交流,對簡單計算題能快速反應,對自己喜愛的繪本能明確答覆。我們可以看出,顧佳對兒子的基礎知識教育是非常上心的,這讓「雞娃」家庭很共鳴。但是,當面試官問最後問題「首都在哪兒」的時候,許子言以為問「手都在哪兒」,直接回答「手在胳膊上」。當面試官放慢速度重複問一遍的時候,許子言還是問答「手都在胳膊上」。當面試官繼續問「國家的首都在哪兒」的時候,許子言急了,一衝動就咬了面試官的手一口,直接把面試搞砸了。
  • 許子言母親?不,她是顧佳
    比起二十歲,女人在這個階段開始衰老,開始被迫放下自己的天真的幻想,去面對冰冷的現實。那些二十歲的憧憬和嚮往,只會在她們被瑣碎折磨時,成為她們心中永遠的傷痛。不得不說,女性題材的作品已經屢見不鮮了,並且涉及各種題材。
  • 《三十而已》:教育的精髓是愛,而愛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
    02 教育的精髓是愛,而愛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父母養育孩子,不應該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他培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是根據孩子的特點去培養他們,父母跟孩子相互契合、彼此成就。劇中許子言在進幼兒園面試的時候,因為誤解了老師的意思,許子言情緒失控咬了老師,結果導致面試失敗。
  • 《三十而已》顧佳教育方式獲贊,言傳身教是很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一、 給孩子正向引導,不隨意否定孩子在幼兒園入學面試過程中,老師問許子言:中國的首都在哪裡?但是顧佳沒有說一句責怪或否定孩子的話,而是蹲下身子安撫他說:&34;。舒緩了孩子的情緒後,顧佳才告訴孩子咬人是不對的,並引導孩子和老師道歉。
  • 「顧佳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
    《三十而已》裡,顧佳說:出月子那天顧佳就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人家說女人生孩子是從鬼門關裡過一遭,沒有體會過的真的無法想像。生產的過程瞬息萬變,你永遠不可能預知在一個孩子降臨人世前,媽媽需要經歷什麼。我現在是個媽媽,我驕傲我是個媽媽!
  • 《三十而已》顧佳:育兒焦慮這件事,精英媽媽也不會例外
    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讓孩子在一個生活便利及安全的環境成長,因此不惜重金高價購買學區房。在好友鍾曉芹的幫助下,顧佳終於和那所幼兒園的名譽校董夫人王太太牽上了線。但是,鍾曉芹能提供的幫助非常有限,顧佳又做了很多努力,她的孩子才終於成功進入了這所著名的私校。
  • 《三十而已》顧佳育兒觀:兒子面試咬人,她卻說「你很棒」?
    為了兒子,顧佳將自己變成了一個「超人媽媽」,行程滿滿,親力親為。同時,只告訴孩子不能哭鬧,卻沒教導孩子該怎麼處理心中的怒火,其實對寶寶的情緒管理能力是沒有任何提升的。面對孩子哭鬧,很多家長也會採取這一招。這招確實很常見,寶寶也許立刻就能安靜下來。但實際上,此時貿然轉移注意力,寶寶就錯失情緒表達的大好時機。而且,這種「賄賂」寶寶的行為會在無意中鼓勵了孩子的「撒潑行為」。
  • 《三十而已》:孩子遭幼兒園同學家長霸凌,顧佳的做法超解氣
    木子媽媽對顧佳懷恨在心,便以給幼兒園同學過生日的由頭將顧佳的兒子許子言扣下來,並藉機把他獨自關在房間裡。屋裡的許子言害怕得大聲求救,而屋外的一行人置若罔聞,玩得不亦樂乎,根本不予理睬。在外應酬完的顧佳從保姆那裡了解到子言在同學家慶祝生日,高興地去接孩子。木子媽媽假惺惺地嗔怪她應該早點來。
  • 三十而已全劇唯一好男人,顧佳3歲兒子面試貴族幼兒園咬人被拒?
    先給還沒來得及追劇的爸媽們補一下課,許子言就是主角許幻山和顧佳的兒子。因為可愛值爆表,一出場就俘獲了一大票觀眾的心,在彈幕狂刷「全劇最好的男性——許子言」。不過,小朋友許子言雖然可愛,但是,在參加貴族幼兒園面試時,許子言的一個行為,直接導致自己——面試不過。也讓媽媽顧佳的良苦用心付諸東流。那麼,許子言究竟做了什麼?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許子言小朋友的面試現場。
  • 許子言親媽出鏡,顏值不輸顧佳,被扒孕期食譜,網友:孕期安排
    《三十而已》正在熱播,可愛萌娃許子言萌翻觀眾,由於劇中渣男成群,網友一致推出許子言成為「全局唯一好男人」,不過萌娃許子言也確實對得起這個稱號,會撒嬌、又暖男,顏值超高,神似混血。事實上,許子言的扮演者陳天雨是名妥妥的東北小孩,親媽直播澄清,網友表示:這顏值逆天,完全不輸顧佳,難怪兒子這麼可愛。
  • 剛上幼兒園三歲孩子,4天咬了8個小朋友,引導娃情緒管理很重要
    記得前段時間看《三十而已》,顧佳的兒子許子言在幼兒園面試中,老師問孩子:首他們還不能很清楚地分辨出自己的不同的情緒,比如說我現在感到壓力很大,我現在很生氣,我現在很有挫敗感,只是籠統地感覺自己不高興,因為不清楚應該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合適的方式調節,往往會用直接的行為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比如大喊大叫
  • 引導情緒管理很重要
    記得前段時間看《三十而已》,顧佳的兒子許子言在幼兒園面試中,老師問孩子:首都在哪裡時,許子言說手都長在胳膊上了,面試老師又繼續追問,希望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可許子言急了,咬起了人……兩三歲的孩子為什麼會咬人、打人對於嬰幼兒來說,他們情緒的認知,表達,疏導等都還在發展的初級階段
  • 《三十而已》正確追劇方式:從顧佳的育兒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劇中,顧佳對孩子的教育想法永遠是超前的,從行動到思想上詮釋的育兒觀念更是引發了無數母親的共鳴。不難看出,她誇張的教育投入就是為了全面培養孩子的品質素養、學習能力,讓孩子做一個三觀正、對自己負責的許子言。顧佳的教育觀念,值得每個家長學習。
  • 《三十而已》顧佳顧家,這個全職太太的命運將會是什麼,拭目以待
    這些問題都是很現實的,也是不得不面對的,就像是一個人來到了十字路口,必須去做出選擇,不同的選擇,就會有不同的人生軌跡。 但顧佳不一樣,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全新詮釋了一下全職太太的本色:
  • 育兒看顧佳:培養孩子的最好時機,就在他犯錯的時候!
    網絡熱播劇《三十而已》剛一開播,有一個精彩的畫面,就是顧佳帶著許子言去參加外國語幼兒園面試很顯然,許子言的這種行為是非常錯誤的,但是啦,身為媽媽的顧佳抱著孩子,一邊安慰孩子你沒有做錯,你今天表現得很棒。回到家中認真的給兒子講道理分析問題出在哪裡?許子言也答應去給老師道歉,並且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 「顧佳不存在,只剩許子言媽媽」,會「犧牲」就能打造好媽媽嗎?
    最近電視劇《三十而已》的熱度不減,其中顧佳的吸睛人設更是吸粉無數。雙商在線的顧佳,能上廳堂,能下廚房,助攻得了公司,手撕得了渣女,即使是做「全職太太」,也做成了最惹眼的那個!可就算是這個一面溫柔一面颯爽的全能型太太,和閨蜜談及當媽媽的代價時,也會感慨:「當媽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媽媽這個頭銜裡。
  • 《三十而已》顧佳爆火,行走的育兒教科書值得家長學習
    《三十而已》開播以來,有一撥網友在為女主角們的感情問題打抱不平,而另一撥都表示希望自己三十歲的時候,也能活成顧佳的樣子,她不僅在生意場上做事雷厲風行,家庭也是照顧得井井有條,特別是對兒子許子言的教育非常上心,絞盡腦汁要讓兒子上最好的幼兒園,即使是在開始管理茶廠,分身乏術的時候,也想要請一個育兒師來顧及兒子許子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