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我家的小男子漢鏘寶,變得十分「不乖」,除了因為一點小事兒崩潰大哭,還開始在生氣時摔東西。昨天下午,他在地板上玩樂高,太奶奶路過,對他說:「別在地中間玩啊,會把別人絆倒的!」隨手就把他的玩具箱往旁邊拖。誰知鏘寶頓時生氣了,居然舉起手打了太奶奶一下。
我趕緊過去制止他,並且把他拖到「淘氣椅」上反省。
鏘寶哭的梨花帶雨,對我說「媽媽,對不起,我好生氣。」我告訴他:「生氣也不能打人哦!」鏘寶問:「那我可以摔東西麼?」我想了想說:「不可以。」鏘寶問:「我可以大喊麼?」
鏘寶的一連串問題,讓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讓孩子學會情緒控制十分重要,也不喜歡看到他們大喊大叫,摔東西打人。但是似乎都沒有告訴他們,生氣後到底該怎麼辦,甚至我們自己也經常會在憤怒的狀態下,做出很多蠢事兒。但是我最近發現了一本可以幫忙的繪本,現在就來和大家分享。
三四歲孩子為何會化身火藥桶
跟Kiki聊起這件事兒,我們一起回顧了貝貝三四歲時的情形,發現他也一樣是日常暴躁。在群裡和大家聊天,也發現自家的乖乖寶,到了三四歲會突然展現出陌生的一面。表妹告訴我,自己兒子第一次動手打人,也是在三歲半左右。這些三、四歲寶寶怎麼了?我們來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一方面,叛逆期的「自我意識」對撞「養育慣性」
《兒童心理學》作者李群峰老師在書中指出:3歲後孩子第一次意識到世界是分為「你、我、他」的,而對於自己的「領土」,孩子要爭取「話語權」。
讓我們回到昨天我家衝突的現場,鏘寶的自我意識和領地意識讓他認為:「在我地盤的,你就得聽我的!」所以當太奶嘮叨時,他選擇無動於衷。但是當太奶挪動他玩具的時候,他就像個維護自己領地的小野獸,突然變得有攻擊性了。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在這個階段親子矛盾會指數級飆升。這大概率是因為,我們還在用應對嬰兒的「養育慣性」管理孩子,而他們則在用對抗的方式,打破我們這種慣性,獲得獨立。
另一方面,男孩的雄性激素飆升
雖然三歲的孩子都叛逆,但是家有男孩的父母可能會有更深的體會。就像鏘寶一樣,男孩子在第一個叛逆期會顯得更有攻擊性。就在前一段時間,我發現孩子開始舞刀弄槍,也對戰鬥和對抗型項目更有興趣。
這是因為他們體內的睪酮水平會在3、4歲左右激增,所以他們的情緒更暴躁,也更容易出現攻擊性行為。作為父母最好的辦法,除了糾正小夥子們的行為外,更重要的是提供足夠的運動機會,讓他們將攻擊性和好勝心放在遊戲和運動中。
比起糾正錯誤行為,他更需要情緒管理
作為父母,看到自己家孩子動手打了別的小朋友,相信大部分人都會第一時間上前阻止,甚至還會當場「操練」自家的熊孩子。第一次看到鏘寶推搡別的孩子,我也是這樣做的,並且拿出尺子準備打他的手。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孩子做錯了事兒,就要受到懲罰,否則打人推人咬人成了慣性,以後可能就會慢慢發展為「犯罪」。但其實看看社會上大部分的刑事案件,除了少部分高智商犯罪,大部分人都是「一時衝動。」這在法律上也有一個專有名字「激情犯罪。」
也就是說,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孩子或者大人都會做出很多傷害自己傷害別人,甚至不顧後果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管教過孩子,他也知道打人不對,但依然會屢教不改。所以問題的關鍵並不是,孩子不知道錯誤,而是無法控制情緒。比起糾正錯誤行為,教會孩子情緒管理更加重要。
你和孩子都需要《把壞脾氣收起來》
孩子之所以會控制不住情緒,是因為他們大腦內的前額葉皮質發展尚不成熟。當我們覺得憤怒時,首先起作用的是杏仁核,成年人的前額葉皮質可以迅速被調動起來,或許深呼吸三次,數個一二三就能恢復理智。但是對於孩子來說要難得多,只有他大腦中的杏仁核覺得安全、情緒被發洩掉才會冷靜。因此讓孩子用大人的方法處理情緒很不現實。
為了教鏘寶處理情緒,我買了很多書《DK情緒管理手冊》《我的情緒小怪獸》《感覺大書》等等。但是最終發現,在繪本中教孩子「描述情緒」的方法,對於三歲的孩子來說難度太大。因此要給大家推薦這本更好理解的《把壞脾氣收起來》
這本有趣的繪本精裝本在京東售價35.6元,還能參加滿100減50的活動,需要的爸爸媽媽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愛發脾氣的小老虎如何「收起壞脾氣」的簡單故事。在繪本中,那隻因為媽媽要求快去吃飯、睡覺而發火的小老虎,簡直像極了易燃易爆的叛逆期小孩:大哭大叫,跺腳摔東西。
小老虎和媽媽之間的矛盾也展現的淋漓盡致,看到這個噴著火威脅的老虎媽媽時,我也意識到:不僅僅是孩子,我的情緒也沒有控制好。那麼不讓寶寶們摔東西,跺腳、大喊,他們該如何發洩情緒呢?
這也是小老虎的困惑:壞脾氣要放在媽媽看不到的地方,那該放在哪裡呢?在部繪本中,小老虎自己找到了一個發洩途徑,他對著帽子大喊,把怒火發洩到了帽子中,沒有傷害別人,沒有傷害自己。
在和鏘寶一起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他代入感特別強烈,小老虎的困惑也正是他的困惑。一個荷爾蒙水平很高的叛逆期孩子,遇到情緒爆發,指望數一二三是完全沒用的。而對著帽子大喊,完全是孩子應對情緒的方式。因此鏘寶也自己找了個發洩的途徑:摔抱枕。
CICI有話說:
無論是控制情緒,還是養成好習慣,在教育孩子時選對繪本,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繪本是在用他們可以理解的語言去溝通。同時通過親子共讀,我們也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世界。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