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四招,不被寶寶的壞情緒牽著走,做個溫柔寶媽

2020-12-23 騰訊網

文/羊駝媽媽

有很多家長經常抱怨:「我也想做一個溫柔的寶媽,但是有時候寶寶脾氣太壞,我就難免也火氣上頭,對孩子發火。」

由於嬰幼兒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常常會做出一些讓父母生氣的不理智行為。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被寶寶的壞情緒牽著走,學會理智的去包容和應對孩子的壞情緒,才能成為一個溫柔的寶媽。

王女士是一個新手媽媽,她大學畢業就和校園戀人走入婚姻,生下寶寶。自身年紀不大還是一個孩子,卻已經需要承擔起養育女兒共同成長的責任。所以經常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束手無策,不知該如何應對。

女兒今年才剛剛兩歲,讓王女士發愁的是,孩子仿佛突然之間變得脾氣暴躁,經常會大喊大叫,尤其是當某些要求沒有被父母滿足的時候。

比如前幾天女兒想看動畫片,但是當時王女士忙著做飯,雙手沒有空閒,為女兒操作平板。就讓女兒等幾分鐘,但是沒有想到,女兒卻不理不聽,自顧自的開始大聲喊叫。直到王女士匆匆放下手裡的食物,為她調好平板才恢復安靜。

其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面對同樣的難題,仿佛孩子到了2-3歲,突然之間就會出現各種壞情緒。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完善,無法確切的表示出自己的想法,只能通過壞情緒的抒發來表達不滿和吸引家長的關注。

寶寶的壞情緒,通常都有哪些具體表現?

1.大喊大叫

有些小朋友就像王女士的女兒一樣,一有不順心就開始大喊大叫。被冷落了要喊,被拒絕要喊,哪怕是自己積木搭的不好也要喊幾聲。而家長通常害怕孩子的喊叫影響健康,就會無限的妥協,滿足孩子的要求。

2.咬人打人

還有一些寶寶喜歡咬人和打人,在無法掌控自己情緒的時候,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激烈情緒反應。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寶媽身上傷痕累累,出現一個小小的齒痕。

3.摔東西

也有一些寶寶會變得喜歡摔東西,他們往往順手拿到身邊的事物,不停的投擲在地上發洩內心的不滿。所以家長需要把一些危險易碎的物品仔細存放好,不要放在孩子能夠輕易觸碰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危險。

其實寶寶身上出現壞情緒是成長當中的必然現象,這是孩子在學習如何表達內心和調整情緒的一門課程。當然這門課程離不開家長的幫助和引導,只有親子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夠幫助孩子學會如何正確的表達情緒,也能夠促使家長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溫柔媽媽。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應對寶寶的壞脾氣?

1.不要嚴厲呵斥

首先面對寶寶的壞脾氣,家長不要一上來就急吼吼的嚴厲呵斥。有時候家長的呵斥可能會在當時起到讓寶寶安靜的效果,但是事實上孩子卻把這些負面情緒積壓在內心,很有可能會加劇孩子的憤怒情緒。

讓孩子私下裡通過別的方式去進行排解,這就導致寶寶在家長的眼前和眼後出現不同的表現,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2.詢問發脾氣原因

家長應該耐心的去詢問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因為在孩子講述的過程當中,也是在抒發自己的情緒。很多孩子講述完了,情緒也緩和了大半。而且詢問原因有助於家長能夠了解孩子的內心,有針對性的給予孩子引導和幫助。

3.轉移孩子注意力

家長可以通過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暫時脫離內心情緒的控制。變得可以快速擺脫不好的情緒,重新恢復開心的狀態。比如遞給孩子一個他喜歡的玩具,或者帶孩子一起去做一些其他事情,等孩子徹底冷靜下來之後,再和孩子進行溝通。

4.給孩子立規矩

當寶寶出現壞情緒,並且在壞情緒的作用下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行為,此時家長就應該準備給孩子立下規矩,明確的告訴孩子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行為不可以做。

因為孩子自身是對世界了解不夠,並不能夠很好的規範自己的行為,所以家長需要通過溫和有力度的語言去幫助孩子明確規矩的存在。教會孩子尊重規矩,遵守規矩。

成年人尚且會被負面情緒所左右,作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更何況是各項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善的幼兒呢?

所以面對寶寶的壞脾氣,我們還是應該以包容和理解為主,積極的進行各種應對。尤其需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及時的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調節自身情緒狀態,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在面對寶寶的壞脾氣時,家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理解情緒表達

家長需要理解寶寶的壞脾氣和這些看似不聽話的行為,其實都是孩子的一種情緒表達。

不要輕易的給孩子貼上不聽話不懂事的標籤,而是應該通過寶寶的壞脾氣了解到孩子的內心情緒,適時的給予引導和幫助。教會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能夠合理的調節自身的負面情緒,不再受到壞情緒的幹擾。

2.家長做好榜樣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需要為孩子做好榜樣。如果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展現出情緒不穩定的一面,發火訓斥孩子,和愛人發生爭吵等等。那麼不但會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傷害,導致孩子養成敏感脆弱的性格,內心缺少安全感。

同樣也會讓孩子去模仿家長的行為,把發火當成排解情緒的唯一方式。

3.適當給予獎勵

當孩子在父母的教導之下,初步掌握了控制情緒的方式,已經能夠漸漸的規範自己的行為,不再動輒發火大喊大叫。

那麼家長可以試著去給予孩子小獎勵,比如孩子期盼已久的小零食,或者是一朵小紅花。鼓勵孩子在控制自己情緒的行為中得到快樂和成就感,幫助孩子變得更好。

拿破崙說過:「能夠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加偉大。」

一名合格的父母應該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指引者和幫助者,所以我們應該以理解和包容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壞情緒。如果不想被孩子的壞情緒所感染,那麼就需要家長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從根本上去解決這個問題。

你的寶寶有壞情緒嗎?你您是如何應對寶寶的壞情緒的?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學會這四招,做個溫柔寶媽,不被孩子的壞情緒帶著走
    有很多家長經常抱怨:「我也想做一個溫柔的寶媽,但是有時候寶寶脾氣太壞,我就難免也火氣上頭,對孩子發火。」由於嬰幼兒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常常會做出一些讓父母生氣的不理智行為。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被寶寶的壞情緒牽著走,學會理智的去包容和應對孩子的壞情緒,才能成為一個溫柔的寶媽。
  • 寶寶沒有學會爬,反倒先學會站立走,寶媽志得意滿,醫生卻搖頭
    自己家的娃發育越早,寶媽內心就越驕傲自豪。自家寶寶先學會了一首詩,寶媽可能要炫耀好一陣,認為這是寶寶聰明的標誌。然而在大運動發育這件事上,太快卻並不是什麼好事。如果你的寶寶過早地會坐、會站,還沒爬穩就開始學走,那麼在後續的歲月裡,寶寶的發育節奏很可能會被反超。
  • 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可愁壞了家長,四招教你輕鬆應對
    導讀: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可愁壞了家長,四招教你輕鬆應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可愁壞了家長,四招教你輕鬆應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情緒不穩定怎麼辦?學會這三招,讓寶寶不再哭鬧不止
    王女士是一名新手寶媽,年僅24歲的她剛剛畢業,就選擇了走入婚姻殿堂。接下來的懷孕、生子、哺乳,突然之間佔據了她的生活。從一個每天靠吃零食追劇打遊戲的少女,變成了被孩子拴住手腳的寶媽。上個禮拜大家約好一起吃飯,王女士帶著女兒欣然前往,想要和朋友好好聚一聚。沒有想到剛剛在飯店坐下點好菜,菜還沒有上齊的時候,女兒突然大哭不止,任憑王女士怎麼哄抱都無法停止。聚會的氣氛因此變得十分尷尬,王女士只好匆匆告辭,抱著寶寶回到家中。沒有想到孩子回到家裡不用怎麼哄就調整好了情緒,坐在地板上開心地玩著玩具,全然不見剛才的崩潰哭鬧。
  • 做四維別光「看臉」,這四個數據關乎寶寶發育狀況,寶媽提前了解
    到了醫院好不容易排隊到了醫生面前,寶寶出奇地給面子,第一次做就大大方方露了正臉。莎莎努力辨認寶寶的五官,想看清寶寶到底是啥模樣。大夫見她呆著不動,碰了碰這位愣神的寶媽:「想看孩子生出來隨便看,一會我把照片給你列印出來。咱們先辦正事。」
  • 父母控制不住情緒經常「兇」孩子?了解3招,學會溫柔育兒
    文丨辣媽育熊娃(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因為一點事情就變得特別的生氣,上一秒情緒還是比較穩定,下一秒就容易因為孩子的一句話就生氣。小陳是個讓人不省心的小孩經常闖禍,小陳的父母為此頭疼不已,幾次都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了。
  • 還在牽著寶寶學走路?這樣不好,4招教你更快更好的學步方式!
    「寶寶學走路,你不扶著他,不教他,他怎麼學?」外公有些不理解。牽著寶寶的手,或者架起寶寶雙手教他們走路,是許多爸爸媽媽都做過的事情。這種固有的觀點是如此深入人心!但實際上,如果用這樣的方式去幫助寶寶,家長彎著腰不舒服不說,寶寶自身能力的發展也受到了限制。
  • 牽著寶寶學走路,不僅費力對寶寶還不好,想正確學走路這點很重要
    牽著寶寶學走路並不好寶媽在教寶寶走路的手都會在寶寶前面,雙手牽著、扶著寶寶帶著向前走,這樣方法看似很簡單,也很有用,但只有經歷過的寶媽才知道,這樣彎著腰真的很累。然而除了腰酸背痛的辛苦,很多寶媽並不知道,牽著寶寶學走路,對寶寶來說也不好,可是說是費力不討好的一件事!首先,寶媽牽著寶寶學走路的時候,寶寶很容易踮腳走路,這樣就會養成不好的走路習慣。
  • 寶寶說話晚怎麼辦?寶媽學會這3招,拒絕做寶寶的「翻譯家」
    但是小鄧卻發現,同齡小朋友大部分能說的話,但是自己兒子卻說不了,只能簡單說些詞彙。原以為兒子身體出現了什麼情況,帶去醫院檢查卻被告知一切正常。為什麼寶寶說話這麼晚?通常來說,寶寶語言發育具有階段性:寶寶2歲的時候,平均能夠說出50個左右單詞,並說出少量語句;當寶寶到了3歲,一般都可以說出自己的名字,並進行簡單的語句表達。想要改善寶寶說話晚的狀況,寶媽不妨學會這3招,超級有效!
  • 寶寶身上這3個「壞」毛病,說明寶媽帶娃很成功,家長不必苦惱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家長不應該讓孩子一出生就變成「孤獨兒」,在寶寶1歲,甚至3歲以前,母親都應該陪在孩子身邊。在帶娃這件事上,母親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往往要比父親更多。個差不多的筆盒了,就不太想給孩子買了。
  • 家庭教育:10招教寶寶學會情緒管理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正文家庭教育:10招教寶寶學會情緒管理 2012-03-13 16:42 來源:愛美網
  • 學會處理情緒,表達憤怒,不做壞脾氣的娃
    有些寶寶沒得到滿足時,大哭大鬧、打滾,甚至撞牆,自傷等過激行為。嚴重者將影響人際關係,進而影響學業或就業。所以,即使是小孩子也應該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有些父母走了兩個極端「放縱」or「過度嚴厲」,孩子的行為是可以通過學習和社會實踐進行調整的,父母引導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
  • 寶寶能不爬就走是好是壞?爬行敏感期非常重要
    對於這種情況,小雨感到非常痛苦,雖然高興學走路確實值得,但兒子一直沒有練習爬行,這最終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兒子的身體協調能力。畢竟幼兒教育專家調查發現,如果幼兒不學會爬行,或者爬行時間很短,那麼寶寶患整合障礙的概率將超過90%,爬行能使孩子變得聰明,能爬上500個小時,這可以防止這種疾病的發生。
  • 寶寶不願做「伏地魔」,三個月還一趴就哭,寶媽學會引導很重要
    ,可能是在寶媽懷裡「安逸」慣了,想讓寶寶鍛鍊學會自己趴,寶寶卻不願意做「伏地魔」,往往哭給你看來抗議。寶寶不做「伏地魔」一趴哭,引起婆媳大戰婷婷的寶寶都快四個月了,但還不會自己抬頭,她心理比較著急,擔心寶寶會有發育遲緩的問題,影響到以後的發育。
  • 父母控制不住情緒總想「吼」?3招化解情緒毒藥,學會溫柔育兒
    人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產生負面情緒,如果沒有很好的處理,那這種壞情緒就會擰成一根鏈條向下傳遞,最後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那一個便成了最終的犧牲品。很顯然在家庭中,這隻貓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成了踢貓人。03、學會3招,化解「情緒毒藥」,學會「溫柔育兒」
  • 學會這招,搞定孩子的情緒管理
    兒童情緒管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要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管理情緒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壓制情緒。第二是要善於克制自己的情緒,要善於把握表達情緒的分寸。而平時在閱讀繪本、或觀看動畫片時,看到有生氣的畫面或情節,爸爸媽媽也可以告訴孩子,「看,那個小朋友不高興了。」隨著情節的推進,我們可以幫孩子分析人物的情緒是如何恢復的。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調節,引導他們從消極情緒轉移到解決方法上來。其次,找到和孩子的共鳴。
  • 【小遊戲】9個遊戲玩走壞情緒
    PartI 認識情緒寶寶不開心時並不能準確地知道為什麼不開心,什麼表情是不開心,那就先從認識情緒開始。1.圖片表情從舊圖書或雜誌上剪一些不同表情的人臉圖片,如微笑、哭泣、生氣,和寶寶一起講講這些人臉分別代表什麼樣的情感,比如他是高興,還是難過?識別這些情緒臉時,還可以說說,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表情,是因為他見到媽媽下班回來,很高興?
  • 寶寶不愛吃輔食的原因找到了,4招讓寶寶愛上輔食,寶媽也輕鬆
    ,寶寶一口都不吃小娜是一位新手寶媽,她最大的樂趣就是在朋友圈中「曬娃」,每天刷朋友圈肯定會刷到幾條她的帶娃日子,這不最近不曬娃了,改成曬吃的了。小娜在群裡和大家倒了好一陣子的苦水,說:「沒想到給娃做輔食這麼不容易,而且我辛辛苦苦給娃做的,他一口都不吃,8個月大了也不能光喝奶啊。」
  • 寶寶不是越早學會走路越好?正確的爬、坐、站、走時間表,請收好
    還有的寶媽甚至說,自己家的孩子已經會站了、會走路了,其他的寶媽更是下定決心,回家一定要讓寶寶儘快學會,不能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根據每個寶寶的情況不同,即便是對於年齡相仿的寶寶,出生的月份不一樣,所學的生活技能也是不一樣的,寶媽們無需心急。並且,家長們還需知道寶寶不是越早學會走路越好。
  • 家長的情緒總是被孩子牽著走?學會四點能夠有效避免,家長要知道
    可能孩子因為某個問題,表現出現了負面情緒,但自己卻會跟著他們情緒走,把自己給氣個半死,甚至還會因此遷怒孩子,上手去揍他們,鬧得家裡關係非常不融洽。甚至有的家庭因為這個原因,夫妻兩人最後還鬧了離婚,而且和孩子的關係也非常不好,整個家庭氛圍都非常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