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處理情緒,表達憤怒,不做壞脾氣的娃

2020-10-03 李小小育兒故事

有些寶寶沒得到滿足時,大哭大鬧、打滾,甚至撞牆,自傷等過激行為。嚴重者將影響人際關係,進而影響學業或就業。所以,即使是小孩子也應該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有些父母走了兩個極端「放縱」or「過度嚴厲」,孩子的行為是可以通過學習和社會實踐進行調整的,父母引導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 順從 」或 「 壓制 」

  • 1.生氣或發脾氣在嬰兒期就有,是最早出現的情緒之一。

因此作為父母,要知道有情緒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人都會有情緒。

寶寶通過學習並在實踐中逐漸了解行為有哪些後果,他們發脾氣的行為就會逐漸減少。

但是,父母等監護人錯誤的處理方式,使孩子不良行為得到強化,甚至經常導致暴怒發作。

小嬰兒就是通過哭鬧錶達自己的需求,餓了哭、困了哭、不舒服了還會哭,但是隨著知識和技能的積累,孩子逐漸學會表達,用語言來表達需求。

  • 2.隨著孩子年齡增加,逐漸學會合理表達憤怒。

在生活中,父母應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真實的需求,引導孩子思考一種既能滿足自己又不傷害他人的方法,一味壓抑憤怒並不是什麼好事。

在學說話的過程中,家長引導孩子學會表達情緒的詞彙:傷心、生氣,委屈,開心,高興,欣慰等等,通過語言說出自己的情緒,孩子憤怒值也會降低。

  • 3.幫助孩子延遲滿足,學會情緒調控的方法。

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有助於化解憤怒的情緒。

比如因媽媽去上班,孩子哭鬧不止,爺爺奶奶可以帶孩子去玩喜歡的玩具,或者做喜歡的遊戲,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情緒也會平靜一些。

讓孩子學會平復情緒,如當孩子憤怒時,可以另找一個房間讓孩子呆著,休息一會平復情緒;對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深呼吸、散步、獨處或其他體育鍛鍊也有助於孩子平復情緒。

通過運動宣洩情緒,讓身心得到放鬆。

  • 4.當情況嚴重時,可實行「暫時隔離法」

發脾氣時,讓孩子在簡單、與外界沒有聯繫房間中呆幾分鐘,孩子平靜後15秒可解除隔離。該方法比較適合2-12歲的孩子,

孩子平靜後採用正性強化的方法,如獎賞、讚揚等鞏固良好的行為。

需要注意,一定不能在孩子脾氣爆發後妥協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會更進一步強化孩子的行為。

有些父母有心糾正孩子的行為,可是看到孩子哭鬧異常就妥協,這更讓孩子一次次的試探底線,讓孩子覺得:只要我哭鬧,我的想法都能實現,沒有成功只是說明鬧得程度還不夠!

  • 5.原則性問題不能縱容。

一味壓抑憤怒是不好的,但也不能為了讓孩子發洩情緒就放縱孩子的不良行為,這反而會鼓勵孩子反覆做出不當的舉動。

父母應該理性處理,比如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如孩子發脾氣時弄壞了自己的玩具,就不要立即給他換新玩具;弄壞了家人的東西,事後可以讓孩子多做家務活或在能力範圍內進行補償。

經過多次的磨合,孩子能明確的知道父母的底線,有些問題可以商量,但觸碰底線的原則問題,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孩子也變知道,媽媽說了不可以真的不可以。

父母也要有原則有底線,父母的原則隨時變化,底線飄忽不定,孩子也無所適從。

父母能合理的處理情緒也至關重要,孩子在平和的環境中,在父母榜樣的示範下,自然也不會過度暴躁。

如果孩子經常情緒失控,甚至影響了他和家人朋友的關係,而你又束手無策的話,應該及時向專業人員求助。


@李小小育兒故事,一個職場寶媽,樂於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帶娃故事。

相關焦點

  • 如何應對寶寶的壞脾氣?學會處理情緒很重要
    ,孩子逐漸學會表達,用語言來表達需求。2.隨著孩子年齡增加,逐漸學會合理表達憤怒。在生活中,父母應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真實的需求,引導孩子思考一種既能滿足自己又不傷害他人的方法,一味壓抑憤怒並不是什麼好事。在學說話的過程中,家長引導孩子學會表達情緒的詞彙:傷心、生氣,委屈,開心,高興,欣慰等等,通過語言說出自己的情緒,孩子憤怒值也會降低。
  • 壓抑憤怒,不叫「處理情緒」:一個人的真正成熟,從表達憤怒開始
    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提建議,那多半是無效的,但是如果你直接發火,表達對此事憤怒的情緒,那航空公司的人可能會立即為你安排酒店、並幫你改籤機票。,學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憤怒,不僅有利於身心健康,更有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和事業的成功。
  • 搞定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搞定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澎湃新聞記者 楊思超 2020-07-15 15:29 來源:澎湃新聞
  • 該怎麼教孩子處理憤怒情緒?
    」「你還真是一個壞脾氣的寶寶,看看以後還有哪個小朋友喜歡跟你玩。」「你發脾氣的樣子太醜了,我不喜歡這麼醜的你。比如,新聞裡報導的,因為戀愛分手就拿刀殺人,或者因為被同學嘲笑想殺死對方,這些事件背後的憤怒情緒,真的就屬於壞的憤怒。而憤怒之所以成為壞的憤怒,是因為一開始,我們壓抑了自己的憤怒。
  • 學會這四招,做個溫柔寶媽,不被孩子的壞情緒帶著走
    有很多家長經常抱怨:「我也想做一個溫柔的寶媽,但是有時候寶寶脾氣太壞,我就難免也火氣上頭,對孩子發火。」由於嬰幼兒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常常會做出一些讓父母生氣的不理智行為。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被寶寶的壞情緒牽著走,學會理智的去包容和應對孩子的壞情緒,才能成為一個溫柔的寶媽。
  • 學會這四招,不被寶寶的壞情緒牽著走,做個溫柔寶媽
    文/羊駝媽媽 有很多家長經常抱怨:「我也想做一個溫柔的寶媽,但是有時候寶寶脾氣太壞,我就難免也火氣上頭,對孩子發火。」 由於嬰幼兒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常常會做出一些讓父母生氣的不理智行為。
  • 壞脾氣的孩子, 都缺少一堂憤怒管理課
    大人怎麼處理怒氣才是對孩子最深刻的影響。孩子熊的時候其實也就是父母遇到挫折的時候,你怎麼處理這個挫折,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示範。大人只有愛孩子、尊重和了解他,才能理解他的情緒。反過來,只有孩子愛你、尊重你,他才會願意聽你說話。而這個愛與尊重並不一定來自天生血緣,家長往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贏得。
  • 教育專家:孩子壞脾氣是因為缺愛,家長要將控制情緒放在第一位
    生娃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可是養娃就不只是「十月」這麼簡單了。當然,養娃也是要分兩方面來看待,一個是孩子的穿衣吃飯,另一個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正是因為孩子的如此表現,才會容易讓家長將壞脾氣和自己的孩子畫上等號,不過這裡要說的一點是,家長的這種想法很大可能性上是錯的。家長草率的就畫了一個等號,也等於是忽視了孩子的內心想法,不了解孩子為何會發脾氣,不明白問題的源頭,自然也就沒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 孩子脾氣差不是天生的,壞脾氣背後是有一個不會做情緒疏導的父母
    導讀:孩子脾氣差不是天生的,壞脾氣背後是有一個不會做情緒疏導的父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脾氣差不是天生的,壞脾氣背後是有一個不會做情緒疏導的父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平時脾氣好一生氣就很暴力怎麼辦6招教你改掉這個壞脾氣
    沒錯,憤怒也能被管理和控制。憤怒需要管理,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並不總是盡如人意,總會有些讓人挫敗甚至想要爆發的瞬間。但每個人都不想讓自己的憤怒「開鍋」,所以試試以下的6種方法,改掉壞脾氣,學會控制你的憤怒吧!專家說,偶爾的憤怒並不是件壞事。
  • 孩子脾氣大情緒化,父母要做好這三點,正確引導孩子學會情緒表達
    很多父母反應說孩子的脾氣很暴躁,稍微不順心就哭鬧不止,這讓做父母的很頭疼,其實孩子脾氣大情緒化的原因,往往是源自父母以及孩子生活的家庭氛圍,父母做好這3點,了解孩子情緒的原因,教會孩子正確的去表達情緒。
  • 「表達憤怒」不等於「憤怒表達」
    高琳我們對生活慣常的理解中,憤怒大概率是一種負面情緒,似乎在通往成熟的路上,必修一課便是學會控制憤怒,最好能做到連氣都不要生。然而心理學家認為,被壓制的憤怒背後,往往有著更為糾纏複雜的情緒和期待,或許是將憤怒指向內在,形成抑鬱;或許是犧牲自我,卻想要佔領道德制高點的傲慢。其實,表達憤怒不可怕,怕就怕自己沒有察覺。我們需要對憤怒有自我覺察,允許憤怒像其他情緒一樣流動。因為任何一種情緒都沒辦法被壓抑,所有被壓抑的情緒終將捲土重來。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合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呢?
  • 家庭教育陷困境,可能源於家長的壞脾氣,親子溝通需學會情緒控制
    二、家長的壞脾氣會造成哪些負面影響?1、家長的壞脾氣會被孩子學起來家長有沒有發現當自己發火次數多了之後,孩子漸漸地也用發脾氣來對付自己。家長明白對孩子發火沒有用處,反而會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甚至對自己產生恐懼感,但在情緒波動的時候,這些想法並不會先在腦子裡出現,那時的家長更多地是被孩子的錯誤所氣紅了眼,等到看著孩子害怕、憤怒、不敢置信的表情時,家長的內心才被愧疚不安所掩埋。
  • 媽媽的壞脾氣很難影響到這四類娃,情商不是一般高,你家娃是嗎?
    很多媽媽發現,自從有了孩子,脾氣是一天比一天暴躁,超級沒有耐心,有時候是沒來由地想發脾氣,尤其是衝著孩子,一頓大呼小叫的,事後會特別自責,這件事明明可以平和地處理的,為什麼又發火了呢?下次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可是下次又控制不住了,這到底是咋了?
  • 繪本故事 | 把壞脾氣「收起來」
    今天的故事可以幫小朋友們學會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的憤怒情緒讓小朋友掌握疏導自己壞情緒的辦法不哭不鬧,不亂發脾氣 推薦理由❤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堂必修課:學會控制情緒。❤讓孩子掌握疏導自己壞情緒的辦法,不哭不鬧,不亂發脾氣,有話好好說,讓每個家長都能看到孩子令人欣喜的進步與成長。
  • 不輕易被別人的壞情緒影響的人,也可以輕鬆化解別人的情緒!
    產生壞情緒是很正常的現象,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壞情緒以及別人的壞情緒,我們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輕易產生不良情緒,也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輕易被別人影響。
  • 《別讓壞脾氣害了你》讀後感
    最近,讀了馮輝編著的《別讓壞脾氣害了你》的書讓我感悟頗多,讓我知道人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是情緒的奴隸。一隻小小的蒼蠅,竟然打垮了大名鼎鼎的準世界冠軍,那一刻,擊敗他的不是蒼蠅,而是憤怒。如果當時路易斯能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不因一隻蒼蠅而引爆自己的脾氣,不因失去一輪打球機會而方寸大亂,或許當時他能及時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就不會是那般的局面。
  • 娃易怒愛哭,與其管理孩子的情緒,不如教孩子做情緒的管理者
    二是像小超那樣,能充分認知自己的情緒,但是在表達情緒方面卻沒有分寸感,常常越界,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沒有做情緒的主人。而有的孩子看到小夥伴皺著眉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那很可能是小夥伴非常厭煩了。家長要幫助孩子認識到各種情緒,比如憤怒、悲傷、喜悅、恐懼,通過繪本閱讀和看動畫片等形式,都可以加深孩子對情緒的理解和認識,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多加引導。
  • 不輕易被別人的壞情緒影響的人,也可以輕鬆化解別人的情緒
    產生壞情緒是很正常的現象,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壞情緒以及別人的壞情緒,我們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輕易產生不良情緒,也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輕易被別人影響。情緒是很容易被傳染的,特別是好幾個人都有壞情緒的時候,也會影響周圍的人,同時產生壞情緒。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自己的壞情緒放大,而影響到身邊的人,同時也要學會理解別人的壞情緒,不輕易被別人的壞情緒所影響。
  • 怎樣對付孩子的壞脾氣
    很對家長都跟我談過,說自己的孩子經常愛發脾氣,冷靜下來的時候,給他說什麼道理都願意聽,可是脾氣一上來,就什麼都不管不顧了。在此我談一下關於孩子的壞脾氣。首先我們要明白,情緒是沒有好壞之分。我們要了解情緒背後的東西,是孩子的委屈和傷心沒有被我們正視和關注到,情緒是孩子的內在需求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