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打媽媽十幾拳?該怎麼教孩子處理憤怒情緒?

2020-12-24 年糕媽媽

作者簡介:橙小白,多年的新聞民工,心懷二心的二貨二胎媽媽。所謂二心,一是童心,另一個嘛是書心。

1

那天,天氣涼爽,陽光和煦,我去閨蜜的店裡找她聊天。還沒走到她店門口,就聽見裡面傳出了嚇人的喊叫聲。

我趕緊推門進去,被眼前這一幕驚到了——10歲左右的少年,正用拳頭狠狠地在揍他媽。

我大吼一聲,不可以打媽媽。

然而,我的吼叫並沒有讓事情好轉。

最讓我驚訝的是,閨蜜臉上竟沒有半點生氣的意思,反而超溫柔地在跟自己孩子說如果你覺得很生氣,你打媽媽的背吧,順便給媽媽捶背。

孩子發洩了很久的脾氣,之後一個人衝到房子裡頭,亂踢亂罵了好一陣。

而閨蜜卻笑嘻嘻地對我說,幸虧孩子還是可以打我的。

她心平氣和地說:我決定把看電視這個事給他停了。但我不準他做自己最愛的事了,他肯定有很多情緒,需要發洩一下。

天啊,還有沒道理了!

後來,我跟學心理的同學討論這件事,閨蜜的這個想法竟然得到了點讚。

當然,這並不是說,打媽媽是正確的。

2

學心理的同學說,讓孩子把自己的憤怒表達出來,媽媽能有這個覺悟非常不容易——尤其在這個盛行生養出一個好性格、好情商娃的年代裡。

在人的情緒裡,憤怒大概最遭人厭的,因為它帶有攻擊性。

而我們的家長,怎麼能忍受自己被一個孩子攻擊呢?

這成何體統,以後怎麼管教?

所以孩子發脾氣,大多數媽媽都是這麼回應的:

這麼點事,就生氣了,真是小心眼。

你還真是一個壞脾氣的寶寶,看看以後還有哪個小朋友喜歡跟你玩。

你發脾氣的樣子太醜了,我不喜歡這麼醜的你。

你看,在孩子一開始表達生氣的時候,大人們就急忙忙地把這些評價都貼到了孩子身上,嚇得孩子把怒氣都堵在了裡面。娃想發怒,又莫名地把憤怒藏起來。

但其實憤怒並不會消失,當它第二次出來的時候,激烈的程度就是之前的兩倍……

很多心理師都說過,憤怒可以幫助我們保護自己。但有好的憤怒,也有壞的憤怒。

比如,新聞裡報導的,因為戀愛分手就拿刀殺人,或者因為被同學嘲笑想殺死對方,這些事件背後的憤怒情緒,真的就屬於壞的憤怒。

而憤怒之所以成為壞的憤怒,是因為一開始,我們壓抑了自己的憤怒。

所以,允許孩子發脾氣,在某種程度上是在肯定孩子,也是在幫助他建立自己的邊界。

3

憤怒到不斷攻擊和捶打媽媽肯定是不對的。

但是孩子為啥會這樣呢?

大概因為從小並沒有被很好地引導要如何看清和表達憤怒。

憤怒的情緒噴湧而來的時候,孩子很多時候是無措的。他們不知道那是種什麼感覺呢?

我最近給娃讀了一本書,英文名叫《When Sophie Get Angry—Really Really Angry》, 中文名就是《蘇菲生氣了》。

我覺得中文翻譯太溫和,沒有把娃那種「非常非常非常生氣」的感覺表達出來。

因為小朋友總是——

非常非常生氣。

這本書的主角就是蘇菲,她有一個姐姐。

她正在玩一個大猩猩,這個時候,姐姐撲上來,抓起了大猩猩。

不!蘇菲尖叫著。

現在輪到姐姐玩了。媽媽在姐妹之間主持著公道。

蘇菲生氣了。

下面就是這本書最贊的地方,它寫出了孩子那種特別憤怒時候的感覺。

比如她大喊,踢東西,甚至想把這個世界撕裂。

她尖叫著,感覺自己嘴裡噴出了紅色的火焰。

她覺得自己是一座要噴發的火山。

孩子的感覺講完了,然後呢?

蘇菲衝出了門外。爬到了樹上。

感受到了風,看見了遠處的風景,蘇菲覺得療愈了。

蘇菲的憤怒是通過尖叫、奔跑、爬樹、看風景……很久才平靜下來的。

這一點也需要父母理解,孩子憤怒了之後,是要很久才能平靜的。

書的最後寫道:

每個人有時候都會很生氣,對孩子來說,生氣是一種讓他們很沮喪甚至害怕的情緒,而我們要引導孩子去看見這種情緒。

家長、老師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一下這種情緒:當我們生氣的時候,你會做什麼呢?

4

後來,我又跟閨蜜母子一起吃飯,吃飯時,他又開始大聲地斥責媽媽。

媽媽忙不迭地要和孩子去打嘴仗,做辯解。

我換了一個策略。

我對他說,呀,我感覺你很憤怒呀。

這話一說,孩子的情緒立刻穩定很多。他立刻說,是啊,當然很憤怒。

你憤怒什麼呢?我這句話一說,簡直幫孩子打開了他的話匣子。在他看來那麼多的不公事件都從嘴裡滾滾而出。說完這些,他的情緒立刻平復了很多。

所以,幫孩子說,是引導孩子處理憤怒情緒的重要一步。

有時候,憤怒情緒過於激烈,一定要允許孩子可以通過吼叫、奔跑、離開等等方式去表達和宣洩憤怒,就跟蘇菲一樣。

但很重要的是,從小就要告訴孩子,情緒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錯。不能通過損害外物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

就像《蘇菲生氣了》裡,我們可以喊叫,奔跑,但是蘇菲並沒有通過跟姐姐打架,或者咬媽媽的方式來來發洩自己。

這個事情要在很小的時候訓練。比如一歲半左右的寶寶發脾氣,我們需要抱抱他,安慰他,然後幫他訴說出來:「寶寶是不是害怕了?」「寶寶想媽媽了是嗎?」「寶寶是不是生氣了?」

而不是說:那個地板惹你生氣了,打它。或者說:媽媽太壞了,打媽媽。

再大一點呢,當孩子學會攻擊人的時候,我們理解接受孩子的情緒時,也要設立界限,「媽媽理解你,但是打人是不對的。」引導孩子用一些沒有傷害性的方式宣洩情緒,給他一個出氣抱枕就是不錯的主意。

不用擔心這樣對待孩子,會讓他越來越玻璃心,當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可以表達、能夠被接納的時候,他就會慢慢懂得「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會慢慢學會和自己的情緒相處。

這一課,我們小時候缺了,成年後要花多大的努力補上?

現在給我們的孩子這一課,不會太晚,也不會太早。

(本文部分配圖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孩子發脾氣總是打人?十個技巧教孩子管理憤怒情緒
    但前提是,他們生活在一個以健康的方式處理憤怒的家庭中。控制攻擊性衝動當父母接受並共情孩子的情緒時,孩子能夠了解、感受到這些情緒並不危險。當我們接受了孩子的憤怒並且能夠保持冷靜時,他能學到幫助自己冷靜下來的情緒技巧,表達他的感受,而不會傷害其他人或物。
  • 孩子憤怒時愛打媽媽?情緒管理能力要從小培養,避免養出熊孩子
    當孩子向父母發脾氣,甚至用打媽媽這種方式來控訴父母,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怎樣看待孩子的這一行為,其實孩子發脾氣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孩子發脾氣並不是性格不好,而是孩子認為自己被忽視,請求被忽略,甚至可能是嫉妒心理導致。
  • 應對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正面管教,讓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既不要一味縱容,又不要簡單粗暴甚至打罵,那麼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究竟該怎樣應對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弄清楚孩子究竟為何要發脾氣,只有知道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更好地幫孩子處理情緒,進而控制情緒。 二、孩子為什麼要發脾氣?
  • 孩子經常發脾氣怎麼辦?做好情緒管理,從這4個方面入手,很實用
    有些爸爸會指責自己的另一半:「我陪孩子的時候不是蠻好的嗎,為什麼他一到你面前就脾氣那麼壞。你怎麼教的?」這讓做媽媽的無形中承擔不該有的壓力和委屈。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要搞懂這一點,需要懂一些兒童心理發展的知識。兒童在2歲後,自我意識進入快速發展期。
  • 孩子發脾氣,我們該如何處理?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孩子也同樣。孩子因為缺乏自制力,所以他們鬧情緒的時刻非常多,也讓父母感覺非常勞累。當孩子在鬧情緒的時候,很多父母容易踩中這六大雷區,傷害孩子也傷害自己。看看以下解決方法,學會處理孩子的情緒,做積極智慧的父母!
  • 孩子生氣打媽媽,媽媽竟然笑著說「幸虧孩子還是可以打我的」?
    我大吼一聲,不可以打媽媽。然而,我的吼叫並沒有讓事情好轉。最讓我驚訝的是,閨蜜臉上竟沒有半點生氣的意思,反而超溫柔地在跟自己孩子說:如果你覺得很生氣,你打媽媽的背吧,順便給媽媽捶背。孩子發洩了很久的脾氣,之後一個人衝到房子裡頭,亂踢亂罵了好一陣。而閨蜜卻笑嘻嘻地對我說,幸虧孩子還是可以打我的。
  • 孩子憤怒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錯誤的處理方式
    昨天帶孩子去遊樂場玩,一個孩子因為不遵守遊樂場的規則被媽媽說了一頓,本以為這位媽媽說完以後,孩子會繼續去玩。沒相當孩子站在原地,做著一副很氣憤的樣子,握緊拳頭就向媽媽打去。明明就是自己的不對,媽媽說了兩句就開始憤怒了。其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容易憤怒,孩子像惡魔一樣,會毫無緣由地哭泣,因為很小一件事而大發脾氣。
  • 長沙親子課堂|家長拿愛發脾氣的孩子怎麼辦?易怒愛摔東西?
    很多媽媽都會抱怨:「孩子發起脾氣來簡直就是洪水猛獸」「我家孩子脾氣特別大,一不開心就是摔東西、扔玩具」「我家孩子,不開心了就黑臉,還鬧絕食」「每次發脾氣了,說什麼都聽不進去,不知道怎麼教」.....其實,懂得處理孩子的情緒這些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 孩子發脾氣時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發脾氣的行為—睿智燈塔教育
    當他們有大喊大叫、摔東西、發脾氣這種行為時,其實都是在表達他們自己的情緒。那麼,孩子發脾氣時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呢?在我們很多時候,當孩子發脾氣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大多是因為父母不懂得如何去引導。俗話說,堵不如疏,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正確引導孩子釋放情緒才是緩解孩子不良情緒的正確方法。
  • 孩子經常發脾氣,沉溺於憤怒之中?看外國老爸教孩子情緒管理
    現在多數家庭都是一家一娃,孩子有父母的寵愛;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自己的嬌慣,長此以往很容易就會形成孩子刁蠻任性的性格,如果孩子的要求沒有滿足,或者一些話讓孩子覺得不開心他們就會發脾氣,將自己傷心、憤怒的情緒放到最大,甚至沉溺於憤怒之中不能自拔,面對孩子經常發脾氣,長時間不能從憤怒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一位外國老爸的做法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 孩子發脾氣時,我們應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該怎麼教育孩子?
    首先,孩子發脾氣是孩子正常情緒的宣洩,這是孩子處理衝突最正常的方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情緒,面對他們給我們帶來的新的挑戰和冒險,我們可以告訴他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然而我們無法強迫他嚴格按照大人的想法來表現。
  • 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發脾氣?情緒管理,還得從3方面入手
    文|全文共1769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有位媽媽私信留言說:這段時間被孩子折磨得又煩又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發脾氣。早上起床準備好的衣服不穿,非要讓奶奶陪著重新選擇,這種情況可以按照起床氣處理。老師說,有時候小朋友不小心碰一下,也會發脾氣,建議在家多與孩子進行溝通。面對孩子這樣愛發脾氣的情況,與他進行過分析,但效果並不大,感覺自己也要被折磨的想要跟他發脾氣。孩子發脾氣了,你該怎麼辦?
  • 孩子發脾氣是件好事?好的家庭教育,讓孩子學會處理感受的方法
    一位小女孩在幼兒園門口發脾氣,因為在出門前媽媽沒有讓她自己繫鞋帶,媽媽解釋說時間來不及,女孩噘著嘴無聲的抗議。媽媽把她送到教室後轉身離開,她開始大喊:「你是壞媽媽,我不喜歡你。」相信每個父母面對發脾氣的孩子,都會感到尷尬和憤怒,尤其是在公共場合。 當孩子在你面前又哭又是打滾的時候,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 兩歲半的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喜歡打媽媽,應該怎麼辦?
    馬小媽覺得,當孩子發脾氣喜歡打媽媽時,我們首先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定義為「壞孩子」也不要生氣打孩子,而要做的是探究「打」這個行為背後的原因。寶媽被打時的不作為?寶媽可以回憶下,當孩子第一次發脾氣打打我們的時候,我們是什麼樣的行為?是否是只是簡單地回應「不可以這樣哦」就此了事?
  • 孩子愛發脾氣,媽媽怎麼辦?
    作為家長是不需要知道的這麼專業,到底是T基因還是C基因,其實只要知道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就可以了。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就更容易產生憤怒的情緒,更容易產生這種愛發脾氣的情況。其實談到接納情緒,很多的家長都說:我知道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可是我依然還是接納不了。如果一個孩子沒有經歷過在情緒上的波動,沒有經歷過很難過的情緒,他也沒有經歷過憤怒的情緒,他的人生體驗是不完整的,他是沒有辦法感知到那樣的情緒的,因為他沒有體驗過。
  • 發脾氣≠教育 你的負面情緒能讓孩子奔潰
    如果不發脾氣,孩子感覺根本沒聽進去,似乎起不到教育的效果,發脾氣也是不得已的!到底該怎麼辦呀?」  長期對寶寶發脾氣,可能會影響孩子與媽媽的親子關係質量,使寶寶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比如,懷疑媽媽不愛自己。長此以往,只會讓寶寶與家長的溝通出現障礙,甚至逐漸失去自我和自信。
  • 學會處理情緒,表達憤怒,不做壞脾氣的娃
    因此作為父母,要知道有情緒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人都會有情緒。寶寶通過學習並在實踐中逐漸了解行為有哪些後果,他們發脾氣的行為就會逐漸減少。但是,父母等監護人錯誤的處理方式,使孩子不良行為得到強化,甚至經常導致暴怒發作。
  • 孩子經常發脾氣,鬧翻天,爸媽如何有效疏導孩子的情緒?
    最近,一位當老師的朋友跟我抱怨,現在的「熊」孩子脾氣越來越厲害了,管都管不住,作為老師的她都快要被氣得炸毛,而家長們肯定也是苦不堪言啊。於是我到網上一搜,發現這個困擾在家長們心中真是由來已久,很多家長都在親子教育論壇上提問,當孩子鬧情緒,發脾氣時,該怎麼有效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呢?
  • 孩子發脾氣後,媽媽需要這樣做
    而懲罰其實是對孩子的極大不尊重,這會讓孩子壓制自己的情緒,長此以往將會對孩子的身體及心理造成極大的損害,同時也會讓孩子產生叛逆或者逃避的情緒。其次,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會被孩子模仿,當孩子在長大過程中遇到衝突事件的時候,也會大概率地採用粗暴簡單的解決方法。正面管教推崇父母採取「和善」的處理態度,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
  • 當孩子憤怒、發脾氣、恐懼時,家長的做法至關重要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缺一不可,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要盡到教育以及陪伴孩子的責任,但是陪伴並不是待在孩子身邊就可以。尤其在養育自閉症孩子的過程中,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自閉症孩子會把家長做的這些事情認為是流程式的,是再正常不過的,他們與父母之間往往不會有溫暖親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