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脾氣,媽媽怎麼辦?

2020-12-19 果媽閱讀

編者按:我們在面對孩子愛發脾氣的這件事兒的時候,應該怎麼樣來做呢?怎麼樣跟孩子來和平相處呢?12月14日,果媽李璇在我們的社群進行了一次免費微課。

這一次的微課乾貨滿滿,果媽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講解:

1、孩子發脾氣的3個原因

2、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怎麼做

3、讓孩子與你和平相處的3個秘訣

以下就是此次微課的精華內容:

01孩子愛發脾氣的3個原因

孩子愛發脾氣,我們會從三個部分進行分析,首先,我們要注意一下孩子的年齡段,不同的年齡段的孩子,他的其實背後的原因也都是不盡相同的。

1、從腦科學角度來看

人類的大腦和動物的大腦是不太相同的,作為最高級的哺乳動物,人類大腦是由很多個部分所組成的。

現在市面上,關於腦科學的一些書籍,在果媽閱讀當中也曾經講到過。

比如說:《由內而外的教養》、《全腦教養法》。

我們來了解哪部分的知識,幫助我們更好的去理解情緒的這件事。

大腦分為一部分叫動物腦,一部分叫理智腦。

動物腦其實就是原始腦,它是指我們在遇見一些應激情況的時候會發生的最本能的反應。

比如說:如果我們在森林當中遇見了一隻老虎,那你會怎麼辦?你有可能會嚇的轉身就跑,或者說嚇得馬上就僵住了,還有一種呢,就是像武松一樣去打這隻老虎。

所以,人在出現一些應激反應的時候,調動的其實都是我們的動物腦、原始腦,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出現三種情況:攻擊、僵住、逃跑。

理智腦就是我們非常高階的思維了,可以去做計劃、思考。

我們做這件事情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個部分調動的其實就是我們的前額葉。

而動物腦其實調動更多的是我們的中腦的部分。

我們就這樣簡單的來了解,當有一些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到底是調動的動物還是理智腦。

北大腦科學家、教授魏坤琳說:孩子的大腦發育是不均衡的,管情緒喚起的情緒腦要比管理智的理智腦發育快得多,孩子的理智腦要到20歲以後才完全成熟。

如果我們用一個更具體的說法來說,就是到30歲。

所以在我們中國會有一句話叫三十而立。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理智腦還沒有發育完善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很多發脾氣的情況。

所以就能夠理解,孩子愛發脾氣是因為他現在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大人,他還不能夠那麼好的控制他的情緒。

2、從孩子的遺傳來看

德國的科學家發現,遺傳基因是決定一個人性格是否易怒的關鍵。

有的孩子可能動不動就躺在地上打滾兒了,而有的孩子就聽話乖巧。

在研究人員做了一些測試DNA的測試,會檢測他們體內的RPP槓三二基因的類型,叫做憤怒的基因之一。

而這個研究就會發現,比起擁有CC型基因變體的人,TT和TC型的被試者更易發怒。

相關的研究人員也認為T基因能夠提升多巴胺的水平,多巴胺影響憤怒和攻擊情緒的重要物質。

所以,如果一個人的基因當中T越多,人就越容易暴躁易怒,從而產生攻擊行為。

作為家長是不需要知道的這麼專業,到底是T基因還是C基因,其實只要知道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就可以了。

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就更容易產生憤怒的情緒,更容易產生這種愛發脾氣的情況。

3、從解釋風格來看

果媽閱讀在12月份主題是自我鼓勵,現在正在講的一本書叫《做你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在這本書講到了,我們是怎麼樣變成現在的自己的,我們認為是遺傳或者原生家庭的環境造就了我們的個性,當然這些也確實是其中的原因,但是這個潛意識的決定就是這種創造性的解釋風格,它更加影響了我們的個性。

舉一個例子:

現在都放開了二胎,很多的家庭當中都會有兩個孩子,或者是多個孩子。

我們自己可能是獨生的,也可能是生活在多子女的家庭當中,你會發現同一個爸爸媽媽生的孩子,按說他們的基因是一樣的。

但是同樣的家庭環境當中,每個孩子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會特別積極、有的孩子就會特別消極。

有的孩子遇見什麼事,你批評他兩句,他也沒關係;有的孩子,就特別敏感。

這就涉及到一個叫做潛意識的決定,我們每一個人在五歲的時候就會形成自己的解釋風格。

如果說一個人解釋風格是一種比較悲觀的,或者說是在遇見一些事情的時候會迴避,那麼他的情緒有可能不會外露,而是壓抑。

所以說,如果一個孩子的解釋風格是反抗型的,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可能就會用發脾氣,用這種叛逆的方式來應對。

從以上的這三個原因來看,我們最終發現孩子愛發脾氣,是大多數人孩子都會有的行為。

因為從腦科學角度來講,孩子的理智腦還並不成熟。從基因的角度講,有的孩子在遺傳當中,更加有這種易怒的這種因素。有的孩子的解釋風格也會讓他產生這樣愛發脾氣的情況。

02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怎麼做

孩子愛發脾氣,那作為家長我們又應該怎麼樣去面對、怎麼樣去做呢?

有時候孩子一發起脾氣來,作為父母,我們真的不知道怎麼樣去應對。

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剛剛前一秒明明才吃飽飯,後一秒就馬上要吃小糖果,不給就馬上開始臉色大變,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明明家裡面已經有好多玩具了,而一逛商場,還是要撒潑打滾兒鬧著,非得再買一個;

明明答應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可是時間一到,不肯關電視機,家長是軟磨硬泡,不知道講了多少遍的道理;

生氣的時候,告訴他不要這樣大喊大叫,可是這脾氣一上來呀,他的聲音還是如雷震天,搞不好還亂摔東西、亂打人,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那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

第一步:先來了解情緒,它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其實我們說到情緒的時候,有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情緒有一些負面情緒和正面情緒,或者分為積極的、消極的,或者是分為正向的、負向的,但實際上每一個情緒都沒有什麼對錯之分,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

當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會感到開心;

當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會感到溫暖;

當我們被愛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幸福;

當我們喜歡的人更喜歡別人的時候,我們會嫉妒;

當別人觸犯我們的底線時,我們會憤怒,我們還會難過、尷尬、緊張、委屈、糾結。

其實情緒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它是自然出現的,不會因為我們不喜歡就不出現。

如果你說:「我不喜歡我的孩子傷心,我想讓他一輩子都幸福快樂。」

但是這個情緒可不會因為你不喜歡就不會來。

心理學家羅傑斯: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

其實談到接納情緒,很多的家長都說:我知道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可是我依然還是接納不了。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經歷過在情緒上的波動,沒有經歷過很難過的情緒,他也沒有經歷過憤怒的情緒,他的人生體驗是不完整的,他是沒有辦法感知到那樣的情緒的,因為他沒有體驗過。

當孩子們在哭的時候,其實就跟他們在哈哈大笑一樣,這些都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情緒反應,我們不要太著急,總是想著用個什麼招讓他馬上就不哭了。

如果他都沒有體會過哭的難過,未來寫作文也好,表達感受也好,他又怎麼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表達呢?

而且從想像力這個角度來講,如果我們的孩子並沒有體驗過這種情感,他其實是沒有辦法激發出他內在的很多東西的。

所以,有時候孩子體會一下這種憤怒的感覺,發個脾氣好像還是好事兒。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請給自己一點時間深呼吸,先去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讓你自己被他的負面情緒所裹挾。

第二步:引導孩子去說出感受

當孩子的情緒逐漸平復了之後,我們就可以引導他說出感受。

對於年齡非常小的孩子來講,他可能沒有辦法用這樣的文字去描述,你也可以讓他用繪畫的方式畫下來,哪怕就是幾個線條的塗鴉,或是幾個顏色的蠟筆亂塗,其實都是在表達他的感受,我們要引導孩子們觸碰到他真實的感受,用他的方式描述出來。

可以看一下面這張圖片,在這裡面其實是有兩類感受的,一類是我們得到滿足的時候的感受,一類是沒有得到滿足時的感受。

這裡面,其實也並沒有把我們所有的感受寫下來,所以可以看到這些詞在生活中你用到的也不多。

如果讓你去體察一下現在的感受,你可以用哪個詞清晰地表達出來嗎?

跟我們的孩子一起練習,覺知你當下的感受,引導他說出來,對於五六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引導他用這樣的方式表達。

我們可以用正面管教的情緒臉譜表,讓孩子看。

當孩子七八歲認識字多了,我們也可以介入一些文字的方式,引導他說出來,要讓他不斷覺察到自己的那份感受,只有他不斷練習,觸碰到自己真實的感受時,他才有可能更好的跟情緒做朋友。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用大腦蓋子的方式,來提醒自己。「大腦蓋子」是一個遊戲,其實也是幫助父母和孩子雙方的,這個怎樣解釋呢?

大家可以來看一下下面這張圖片,左邊是一個拳頭,四個指頭都是合起來的。右邊是一個就像舉了一個4一樣,四個手指是立起來的,那我們來看左邊這個捏成一個拳頭狀,它就是代表著我們的大腦,是原始腦。

現在的這個四個手指合下來的時候,原始腦就被蓋住了,是理智腦在起作用,也就是我們的這個四個手指頭代表的是前額葉。

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是可以很理性的分析,做什麼事情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是不衝動的。

當我們的大腦蓋子蓋打開的時候,四個手指碰就會打開這樣的狀態。

其實這是一份覺察,五歲以上的孩子可以跟他來練習使用這個手勢。

我記得我在教我兒子的時候,他很清晰的記得,如果這個手勢打開,就代表我們現在的大腦蓋子是打開的狀態,我們就要去慢慢的讓自己深呼吸,跟自己的情緒待在一起,讓自己逐漸平復下來,這個手勢,是他可以比劃給我,我也可以比劃給他。

在最開始使用的時候,其實我們彼此都不是有這種覺察的這種力量的。

我記得有一次我發脾氣的時候,我兒子就哭著舉起來這個手勢。

我還特別生氣說:「你舉手幹什麼?」

然後他就說:「媽媽的大腦蓋子打開了。」

當時那個瞬間,我一下子就看見了,原來他是在提醒我,可我其實已經開始情緒失控、發脾氣了。

所以當我冷靜下來之後,他也冷靜下來,之後我就跟他講:果果你特別棒,你用這個方式提醒我,可是媽媽沒有看見,謝謝你告訴了我,謝謝你在提醒我,我們可以更好的相處,用一種更平和的方式溝通。

自從那次之後,我會提升一些覺察的意識,所以,這個手勢是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你不要寄希望於我一舉手,我的孩子立馬就不哭了,可以控制好他的情緒了,它並沒有那麼神奇,它其實是來幫助我們去覺知當下的那份感受的。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可以怎麼樣做呢?

首先,請你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深呼吸,先不管孩子的情緒,你要先接納好自己當下的情緒,或許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自己也很難過,很委屈或者很憤怒,那個時候你先要照顧好的是自己,因為我們只有照顧好了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好別人。

當照顧好了自己之後,孩子的情緒也逐漸平復下來,之後我們可以跟他一起識別情緒,聊一聊在那個時候,你是什麼樣的感受,用一些圖畫或者是文字的方式表達。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以後你在發脾氣的時候,媽媽需要用一個手勢提醒你,你可以做深呼吸來調整自己。

同時還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當孩子能夠識別他人情緒之後,大概也就是在五到七歲之後,我們就可以不斷的反覆去提及。

當你在發脾氣的時候,媽媽其實也很難過,媽媽的情緒也很不好,特別受傷,我們還可不可以想到一種方式,不用發脾氣來表達呢?

可以引導著孩子在下一次有情緒的時候,用文字、語言,或者其他的方式表達他的情緒,慢慢的他就學會了不一定要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負面的情緒。

這就會讓孩子走向一個更加良性的方向上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還很小,先不用擔心,先去接納他、共情他。

可以用你的手,從他的脖子一直到骶骨的方向,在他的後背不停地撫摸,可以讓他感覺好一些,讓他知道你是陪在他身邊,跟他一起去度過這段情緒的。

如果我們有能力這樣去陪伴孩子,不斷的引導他去識別情緒,用其他方式表達情緒,孩子就會學會我可以用畫畫、說出來、摔打枕頭等方式表達情緒,那麼,他發脾氣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少,當然這是需要時間的。

03讓孩子與你和平相處的3個秘訣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作為家長我們有時候會很有挫敗感,會覺得說:怎麼我生了這麼一個倒黴孩子?我學了這麼多,怎麼我的孩子還這樣?

還是會有一種苛責自己的東西在,其實我們要想和孩子和平相處是有小秘訣的。

如果我們不是把關注點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自己身上,你就會不斷發現,生活會越來越美好,那小秘訣是什麼呢?

第一個:就是做一個懂孩子的父母

首先要去學會那個懂得,而這個懂得是有一部分能力的

比如說:我們可以了解孩子的一些心理特點、氣質的類型,逐漸的,我們就知道原來我的孩子就是易怒的,他和別的孩子不一樣,那你就不會有深深的挫敗感,不會覺得我的孩子就怎麼這麼不好,是不是因為我?

你在懂得他的同時,自己改變認知,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因為無論每個孩子有著多大的缺點,他們身上都一定有令你兩眼放光的地方,我們要逐漸看見那些好的地方,不斷鼓勵孩子。

而不是會跟他說,怎麼就你這麼哼哼嘰嘰、天天發脾氣,不要用這樣負面的方式給孩子貼標籤,要正向引導。

還可以通過閱讀不斷提升我們的情商能力,真正懂得孩子的需求,而這一點也是在果媽閱讀做了五年之後,我們不斷的在往這個方向上走,我們會在主題閱讀的書單當中加入一些文學作品,我們會在線下的讀書會不斷的深入的去讀小說,因為我們需要通過讀別人的故事來真正獲取那種懂得的能力。

這樣的話,如果你能夠做一個懂孩子的父母,那就真正能夠做到接納,那個時候你是自然而然做的,並不是說我應該去做。

第二:做一個有趣的父母

我們現在都說做父母挺難的,又要學這個,還要學那個,又要知道兒童心理學,知道一些教育的體系,還要知道孩子的性教育、財商教育、各種教育,就覺得自己好累。

關於這些部分,我們也都曾經在果媽閱讀的主題閱讀當中進行過一些講解,帶著大家通過閱讀獲取到這些資訊。

同時,我還希望大家能夠做一個有趣的父母,就是好好生活,好好教育,當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在生活當中出現的時候,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探索、思考。

教育其實就是一個價值觀的傳遞,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當你願意跟孩子平等的在一起,好好享受生活的時候,你很多的價值觀才可以不斷抵達。

然後讓自己做一個會玩遊戲的父母,可以深入到孩子的世界當中,跟他一起枕頭大戰,跟他一起去玩水、泥巴,跟他一起享受這種玩耍的樂趣,因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如果你倆都能夠玩在一起,就能讓你們無話不談。

另外,還可以做對生活有激情和充滿好奇心的人,真正的做一個有趣的人。

這一點也是果媽閱讀要在未來的書單、讀書會以及線下讀書會當中不斷去傳遞的媽媽的感性素養。

讓每一個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都能夠感覺到那種美和幸福,不斷的讓你享受生活的美好。

那個時候,即便我們的物質生活不是那麼充裕,但是我們的精神生活也是非常富足的,你就是一個真正有趣的人,而你的孩子也會體會到生活的快樂以及希望。

第三:可以做一個不完美的父母

即便我們學的再多,知道再多的體系,看了再多的書,但是我們也做不到完美的父母。

因為這個世界上本身就不存在完美,完美它只是我們一個願望而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所以我們真的就讓自己做一個60分的父母,不多不少足矣了。

要想讓我們與孩子和平相處,不需要掌握那麼多的工具,只要讓我們做一個內心富足、溫暖幸福的人就夠了,我們懂孩子,了解他的需求;我們是個有趣的人,可以帶著他去體驗生活的樂趣;我們是個不完美的人,也不需要培養完美的孩子。

最後,帶著大家再來回顧一下,其實看到這個標題,有時候我們覺得挺挫敗的,怎麼就養了這麼一個愛發脾氣的小孩兒。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再來看這件事情,你的孩子有感知的能力,你的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他願意用這樣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是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照顧好自己,也要引導好孩子,讓他逐漸用一些其他的方式跟他的情緒做朋友,慢慢的這個問題就可以化解。

如果你是一個願意成長,感知生活美好的媽媽,相信一定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做媽媽真的不要給自己太多的條條框框,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只要能讓我們的日子過得更加幸福就好了。

德國的教育家福祿貝爾說: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是也。

所以請秉承著這句話,做一個愛孩子,懂孩子的媽媽,做一個孩子的榜樣就足矣了,就讓我們一起做60分的父母不多不少,做一個幸福的媽媽吧!

相關焦點

  • 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聰明媽媽這樣應對,簡單又有效
    為人父母,最沮喪的時刻或許就是孩子發脾氣和無理取鬧吧~~甜美可愛的小天使怎麼瞬間就變成了噩夢!!現在孩子都已經放了暑假,幾乎都要宅在家裡,不出去玩,看著沒有新鮮感的玩具和繪本,隨時隨地都在發脾氣的邊緣,簡直就是個「不定時炸彈」~~怎麼辦呢?小學生還能上個網課、寫個作業,分散下注意力,學齡前孩子呢?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怎麼辦?
    ……家裡有個愛發脾氣的孩子,讓很多家長都頭疼不已。如果從心理需求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愛發脾氣,提示心理需求未被滿足情緒本身並無對錯,而是內在需求滿足程度的信號燈。就像身體健康離不開均衡的營養一樣,心理健康也離不開需求的滿足與平衡。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 家長應該這樣做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這樣的經歷愛發脾氣,父母也是拿孩子沒有辦法,當孩子遇到任何的困難首先就是大喊大叫來發洩自己的不滿,並不能很好的駕馭情緒來表達自己,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詳細的了解清楚這一方面的內容吧。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有人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說這話的人一定是沒孩子,或者還沒經歷過,一個愛發脾氣、愛大喊大叫、愛撒潑打滾、愛摔東西的孩子.....上周末,我一大早就被隔壁的吵鬧聲給驚醒了,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被吵醒,只要他們家孩子放假在家,對面就會傳來各種尖叫聲和怒吼聲,時不時還夾雜著摔門聲和跺腳聲。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有人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說這話的人一定是沒孩子,或者還沒經歷過,一個愛發脾氣、愛大喊大叫、愛撒潑打滾、愛摔東西的孩子.....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愛發脾氣,就是不聽話、叛逆的表現,應該及時制止,以免以後闖下大禍。
  • 孩子總是發脾氣怎麼辦?家長必看篇
    第一天回家時,老實得什麼也不買,第二天路過玩具店時就走不動了,非要買一部最新款的玩具車,一開始可憐巴巴地看著媽媽,媽媽沒有理會他,直接拉著他就走,孩子一下子地哭起來,回到家裡後一直在摔東西,不肯吃飯,怎麼哄也不行,打了罵了也不聽話。現在同學非常苦惱,不知道怎麼辦?現在孩子去學校脾氣也變差了,一不順心就會打罵老師。
  • 孩子愛發脾氣,一不順心就生氣,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辦
    在寶寶愛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如果一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那以後出社會怎麼辦,沒有人會無條件的包容你,除了家人。對待孩子愛發脾氣的行為,我們應該把關心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只有批評。我們應該了解清楚為什麼孩子愛發脾氣,先了解清楚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再慢慢引導,對孩子多一點關心。多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
  •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
    但是孩子愛發脾氣,如果不及時糾正,將影響他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使孩子難以應付挫折,並影響他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我們還是要加以注意,好好引導哦。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個階段孩子發脾氣的幾類原因和一些引導方法吧!一、四歲左右的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逐漸加強,體力與智力,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迫切需要得到外界的認可,如果給孩子提出了很多規定和要求,限制了孩子的行為,會造成孩子情緒上的對抗,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孩子就會以發脾氣來示威。二、注意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當孩子感到睏倦或者是飢餓的時候容易發脾氣。有的孩子睡眠質量不高,如果在他沒有睡醒的時候打攪她,她也會發脾氣。
  • 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如何教育愛發脾氣的孩子?睿智燈塔APP
    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脾氣暴躁的狀況。遇見任何不滿意的事,就會不加控制地發脾氣、摔東西。對於這類孩子,你是選擇忍讓,任由孩子發洩,還是選擇和孩子爭吵,最後弄得兩敗俱傷。事實上,以上兩種處理方式都不是處理孩子問題的正確方法。沒有哪個孩子會無緣無故發脾氣,也沒有哪個孩子在每件事上都發脾氣。
  • 2歲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4個方法幫助孩子控制情緒
    最近收到好幾位媽媽的留言,說孩子快到2歲了,特別叛逆,整天把「不」掛在嘴上,還很容易發脾氣,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孩子們是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怎麼應對2、3歲孩子的小脾氣,同時借這個機會,幫助他培養情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為什麼3-6歲孩子愛發脾氣?《童年不缺愛》告訴你,孩子的心裡話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或者正在經歷這樣的難題——如何叫孩子起床,讓美好的一天從笑聲中開始?我4歲的兒子,每天早上叫不醒,醒了還要拉著媽媽再躺一會兒。窗簾必須合上,不能透進一絲光線。經常還得「被迫」講上一個又一個的起床故事。如果不照辦會怎樣?先是孩子蒙上被子發脾氣,再跟著是媽媽嚴厲的批評,與爸爸的武力威脅。最後得到的,一定又是一個雞飛狗跳的早晨。
  • 孩子發脾氣愛摔東西,打罵不管用,聰明媽媽這麼做一招「治服」
    還記得兒子小時候就因為發脾氣打碎杯子,當時很氣憤的我對他一通訓斥,結果呢?之後只要孩子發脾氣還是會想當然的摔東西以解自己的憤怒情緒,每當這時,揍他一頓都不解恨。那應該怎麼辦呢?看到有位媽媽分享的方法,她說自己家孩子也有發脾氣亂摔東西的毛病,小時候就是批評教育,但當大一點後,發現說教對孩子並沒有什麼效果,她想到一個懲治孩子的辦法,那就是孩子發脾氣可以,摔壞了什麼東西,就要進行照價賠償。那可能有家長會說,孩子沒錢怎麼賠償呀?
  • 孩子發脾氣時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發脾氣的行為—睿智燈塔教育
    孩子發脾氣時怎麼辦?你家孩子有沒有以下幾種情況:在商場的時候,看中想要的玩具沒有給買,便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在學校的時候,被其他同學搶了玩具,便伸手去打人;在家的時候,讓孩子做一些不喜歡的事,便會把手裡的玩具狠狠摔在地上;......當孩子發脾氣時,難道真的沒有一點辦法嗎?
  • 1-6歲的孩子愛發脾氣,家長該怎麼辦?
    自己的小孩經常發脾氣怎麼辦?會不會讓你感到自己的育兒技巧有問題。但實際上這是育兒的正常部分。引起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也有很多,要了解如何處理最常見的行為。當你的孩子鬧情緒時,很難避免自己感到崩潰,情緒低落是很可怕的,令人最討厭的事情就是給我良好的應對能力。接下來我們就說說有關嬰幼兒發脾氣的原因和類型,並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技巧。
  • 心海無憂】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
    為啥孩子總是莫名其妙發脾氣?孩子發脾氣了,到底該怎麼辦?其實孩子發脾氣最根本的原因,是當他各方面能力都在飛速發展的時候,思考能力明顯比其他能力發展得更快。更麻煩的是,因為大腦負責情緒調節的部分還不成熟,孩子不知道怎麼讓自己平靜下來。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別急著「以暴制暴」,處理方式要溫和
    等到下一次小寶又發脾氣的時候,媽媽則先上去好生安撫孩子,平復孩子的情緒,然後詢問小寶為什麼要發脾氣。「我剛剛走過來的時候被茶几撞到了,好痛!茶几壞壞!要對它發脾氣才會聽話!」聽到了兒子童言無忌的理由,媽媽都忍不住笑了。
  • 愛發脾氣的孩子,就是壞孩子吧?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作為過來人,我們可不能草率認為孩子愛發脾氣都是慣出來的,藏在成長軌跡裡的秘密值得我們關注。嗨 子 發 脾 氣,究竟為啥? 一、1~2歲:需求沒得到及時滿足這個階段的寶寶很想嘗試獨立做事情,用各種方法證明自己「掌控一切」的能力。
  • 被誤解的愛發脾氣的孩子
    ,在小區樓下聽到一位媽媽說起自家孩子:我差點摔給兒子兩巴掌,自己已經夠累了,可他硬是要出門買一個叫做「水晶泥」的玩具,我好聲好氣地跟他講,媽媽累了,明天去。這位媽媽講到這,嘆了一口氣:「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了。我現在每天回去都要忍著火氣,就怕哪一天控制不住,打斷他的腿……」「為什麼孩子常常『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許多家長誤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被慣壞了的表現。還會把發脾氣和不聽話之間畫上等號......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被我們家長忽略的小秘密......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
    有個知名女教授,因為告訴大家「孩子發脾氣,父母該怎麼辦」而在網絡上躥紅。這個教授還原了家庭中一個特別常見的場景:父母帶孩子出門,孩子看到小汽車後非要買,但是家裡已經有很多了,媽媽就勸他不要買,但孩子根本不聽,不給買就哭鬧、滿地打滾。這時,家長該怎麼辦呢?
  • 為什麼3-6歲孩子愛發脾氣?3招告訴你,孩子的心裡話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或者正在經歷這樣的難題——如何叫孩子起床,讓美好的一天從笑聲中開始?我4歲的兒子,每天早上叫不醒,醒了還要拉著媽媽再躺一會兒。窗簾必須合上,不能透進一絲光線。經常還得「被迫」講上一個又一個的起床故事。如果不照辦會怎樣?先是孩子蒙上被子發脾氣,再跟著是媽媽嚴厲的批評,與爸爸的武力威脅。最後得到的,一定又是一個雞飛狗跳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