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2021-01-21 小屁孩的好媽媽

有人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說這話的人一定是沒孩子,或者還沒經歷過,一個愛發脾氣、愛大喊大叫、愛撒潑打滾、愛摔東西的孩子.....

上周末,我一大早就被隔壁的吵鬧聲給驚醒了,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被吵醒,只要他們家孩子放假在家,對面就會傳來各種尖叫聲和怒吼聲,時不時還夾雜著摔門聲和跺腳聲。

鄰居也和我抱怨過:

孩子越大越不聽話,動不動就發脾氣;每次說好幾遍都不聽,說多了還生氣;孩子都六歲了,再這樣下去,管不住了怎麼辦.

鄰居經常邊說邊嘆氣:「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每天家裡像住著仇人一樣,真怕哪天控制不住自己,扇他兩巴掌。」

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愛發脾氣,就是不聽話、叛逆的表現,應該及時制止,以免以後闖下大禍。

但其實,作為家長,我們要知道,孩子生氣愛發脾氣是自然現象。如果一個孩子,他受了委屈,竟然感覺不到任何氣憤,我們反而要擔心孩子是不是太壓抑了。

其次,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來看看該如何應對他的小脾氣吧!

1、孩子的情緒不被理解

多數父母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卻忘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問題。

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問題就不同。

比如,昨天他說,明天早上要吃奶油麵包,大人答應他了,但是,因為由於早上起來晚了,奶油麵包賣完了,就換了另外的吐司麵包給他吃。但孩子一看,不是說好的奶油麵包,他就會大哭、耍賴、發脾氣,一定要奶油麵包。

再比如,明明說好這個周末去海邊玩,但由於天氣影響,颳風、下大雨去不了,孩子又會不高興而大發雷霆。

這時很多家長就會覺得,孩子一點都不懂事,不懂得變通。

其實,一個孩子是很難面對這種轉變的,在面對意料之外的變化,孩子是會產生強烈情緒反應的,而如果此時他們不被理解,就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那麼,此時該怎麼辦呢?

心理學中有個詞語叫「共情」,此時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他的傷心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這樣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要先想辦法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和他講道理,解釋原因。

在安靜、平和的時候,孩子是能聽進去的。孩子也希望被人喜歡、希望能控制好自己的壞脾氣。

2、孩子不知如何控制情緒

當孩子喜歡用大吼大叫,甚至摔東西來表達生氣時,其實是在給大人傳達一個信息。他的潛臺詞就是:「我很痛苦,但我不知道該怎麼控制情緒,除了用發脾氣的方式,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得到想到的。」

當父母看到孩子發脾氣時,覺得他們不懂事、不聽話,甚至與叛逆劃上等號,但,孩子是因為在痛苦和無助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他們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所以,家長需要教會孩子用合適的方法緩解自己的情緒,用合適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些能力都是需要家長在生活中教會孩子的。

比如,當孩子因為某件事發脾氣時,你可以說:

「媽媽非常理解你現在的心情,以前我也......"

"媽媽知道,你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也有同樣的感受....."

很顯然,大多數孩子根本沒有從大人身上學會如何控制情緒,那父母又何來要求孩子不亂發脾氣呢?

3、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

孩子愛發脾氣,95%以上是受家庭影響的。如果孩子生活在脾氣暴躁的家庭,那麼他們也是會模仿的。

我們都知道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孕媽媽就要保持心情愉悅,這也說明寶寶還沒出生,情緒就已經受家長的影響。所以,如果父母遇到一點小事就發脾氣、打罵、摔東西,孩子往往也會這樣。

家長整天手機不離身,往往孩子也會有手機癮;家長如果愛看書,孩子往往也會對書產生興趣;

父母愛發脾氣,往往孩子也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

這是一種模仿,更是一種生物的本能。

因此,如果孩子做錯了事,家長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和孩子好好溝通。

願為人父母的我們,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和愛心,少一點怒罵和指責。

孩子的情緒需要家長正確引導,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理解,去感受,這樣會比直接講道理好很多。家長可以嘗試用繪本,裡面的人物形象,都十分的符合孩子的形象,非常容易印在孩子的心中,比大人說價管用多了。家長也可以拿著繪本進行親子閱讀,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為了培養孩子的性格和習慣,我推薦《小燈泡兒童性格情緒管理繪本》。對於孩子的習慣情緒問題,比如自卑、膽小、亂發脾氣書中用溫暖的答案構建孩子強大的內心,家長都可以在其中幫孩子找到答案。

情緒管理趣味繪本是培養孩子好品格的好辦法,通過一個親子故事引導孩子如何正確釋放不良情緒,培養孩子健康的心態,幫助孩子度過幸福積極的成長時光。

這套書一共有8本繪畫集,都是針對不同的情況來教育孩子,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改掉孩子的不良情緒。

書中會有不同的主人公,可以很容易將孩子自己代入到繪圖當中,能教會小孩子很多做法和道理,孩子也慢慢變得懂道理,有禮貌了。

孩子每次在閱讀的時候,都能將自己代入,潛移默化的就影響了孩子的行為習慣。孩子在家就感覺他更有人格魅力了,更受大家的喜歡了。

在買之前,我看過這本書的評論,有很多人都說很好,買回家之後感覺確實很好。

書中內容很豐富,很適合小孩子看,寶寶也能理解。

而且這套繪本非常適合親子閱讀,讓溫馨甜蜜的親子時光伴隨孩子的入睡,增進親子關係,讓自己的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我感覺這一套很值的書,家長們不妨、來試一下。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連結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有人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說這話的人一定是沒孩子,或者還沒經歷過,一個愛發脾氣、愛大喊大叫、愛撒潑打滾、愛摔東西的孩子.....心理學中有個詞語叫「共情」,此時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他的傷心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這樣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要先想辦法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和他講道理,解釋原因。
  • 孩子愛發脾氣管不住?可能是因為有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自省
    經常聽到很多爸爸媽媽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很愛發脾氣,一點不順心就大吼大叫,怎麼管都管不住。於是,很多父母認為,孩子變叛逆了。孩子愛發脾氣管不住、是叛逆?當然了,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是因為孩子有愛發脾氣的父母,他們是在模仿脾氣暴躁的父母:孩子愛發脾氣,其實很大概率是受到家庭的影響。
  • 兩歲寶寶愛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先做好情緒教育,讓娃「安靜」下來
    父母先做好情緒教育,讓娃「安靜」下來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正確引導引導孩子的情緒當寶寶到兩歲左右,愛發脾氣喜歡亂丟東西,父母說的話不願意聽,喜歡跟父母對著幹,家長們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會非常頭痛,孩子還小不能動手去打,也不能罵孩子,會擔心寶寶教育不好,養不成好的性格習慣。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 家長應該這樣做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這樣的經歷愛發脾氣,父母也是拿孩子沒有辦法,當孩子遇到任何的困難首先就是大喊大叫來發洩自己的不滿,並不能很好的駕馭情緒來表達自己,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詳細的了解清楚這一方面的內容吧。
  • 應對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正面管教,讓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不分青紅皂白先打一頓。長期受到父母打罵的孩子,要麼性格自卑懦弱,非常害怕權威,遇事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要麼性格暴躁易怒,只會用暴力解決問題。3、父母本身愛發脾氣孩子從小就開始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如果父母平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怎麼辦?
    「一句話說不對,不是摔門出走就是把自己鎖起來,賭起氣來幾天都不跟我們說話!」……家裡有個愛發脾氣的孩子,讓很多家長都頭疼不已。每個孩子都渴望被愛、被關注、被接納、被尊重、被認可、能對別人有價值、能與別人產生聯結,擁有安全感的同時,擁有一定的自主權。孩子所有好或不好的行為,其實都是為了滿足這些基本的心理需求。當孩子內心的需求得到滿足時,他們就會體驗到愉快、幸福等積極情緒,反之,若孩子的心理需求沒能得到滿足,就會產生憤怒、傷心、焦躁等消極的情緒。
  • 愛發脾氣的父母,不可能教育好孩子
    有的家長,總愛對孩子發脾氣,好像孩子就是他的出氣筒。有的家長說:「你不知道他(她)有多氣人!」在給出觀點之前,先給朋友們講兩個故事。兒子看到爸爸的表情,輕聲安慰道:「爸爸,我的胳膊會長好的,你不要擔心。」爸爸再也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他跑出門去,在一個角落抽泣,如果不是在醫院裡,他就會嚎啕大哭。
  • 孩子愛發脾氣是孩子的錯嗎?
    孩子發脾氣是我們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場景。和孩子講道理吧,他聽不進去。對孩子不理睬吧,他哭的更厲害。對孩子妥協呢,又怕他驕縱……其實,孩子愛發脾氣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是孩子生理和心理逐漸發育的表現。比如說有一個球正向你飛過來,你會&34;地立刻躲開,這就是杏仁核做出的反應。因此孩子為什麼愛發脾氣,其原因就在於孩子的上層大腦正在&34;,不能很好地去控制下層大腦的杏仁核。一般隨著孩子的年齡逐漸增長,孩子愛發脾氣的現象會逐漸好轉。
  • 被誤解的愛發脾氣的孩子
    都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小天使也是父母期盼來地天使,會給父母帶來了無盡的快樂。說這話的人一定沒有經歷小天使跺腳、大叫、哭嚎、甚至毀壞東西……的亂發脾氣。這位媽媽講到這,嘆了一口氣:「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了。我現在每天回去都要忍著火氣,就怕哪一天控制不住,打斷他的腿……」「為什麼孩子常常『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許多家長誤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被慣壞了的表現。還會把發脾氣和不聽話之間畫上等號......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被我們家長忽略的小秘密......
  • 孩子總是愛發脾氣 到底如何調教
    孩子愛發脾氣應該怎麼教育比較好呢,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家長是最關心的一件事情,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出現異常的情況,家長肯定是很擔心的,不知道究竟如何是好,所以說我們建議家長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學習一些護理相關教育孩子的訴求,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孩子的身心都健康,在下文中咱們對於怎樣究竟孩子愛發脾氣一起詳細的了解
  • 孩子愛發脾氣,不一定是被慣的,也許是這5個原因,媽媽了解一下
    長此以往,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受關注,哭鬧可以引起家長一定的反應,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凡事第一反應不是想辦法解決,孩子也會跟著向父母學習,容易遇事不冷靜,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孩子愛發脾氣的因素不僅僅在孩子身上,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從自身找找原因。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如何合理地引導孩子呢?給父母的小建議1)不輕易妥協無論孩子發脾氣持續多久,父母不應該屈服於不合理的要求,因為有第一次和第二次。儘管讓步是結束孩子脾氣暴躁的好方法。
  • 孩子情緒不穩愛發脾氣?教孩子控制情緒!再不開始就晚了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下列問題: 不聽話,愛哭,依賴性強,脾氣急躁,性子急,愛發脾氣和大人對著幹,反抗心理...我們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撒潑鬧脾氣時,不是採用指責、打罵的方式阻止,就是用哄騙、滿足孩子需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
  • 孩子發脾氣、鬧情緒!先別急,只要家長學會這樣做也能是好事
    孩子發脾氣時,你會怎麼做?有一個節目,對孩子發脾氣的相關問題採訪了一些家長朋友。面對孩子的撒潑哭鬧,父母往往會採取以下處理辦法:1、 妥協讓步孩子哭鬧,很多父母經常採取的一種應對就是「哄」。當孩子有了小情緒,鬧脾氣時,其實是因為,他們的腦部發育還不成熟,還不能用理智去控制行為,用意志去克制怒火。所以,父母要求孩子把脾氣收回去時,不是孩子不想停,而是做不到。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父母一定要看)
    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沒有正在經歷小天使亂發脾氣的時候,跺腳、大叫、哭嚎、甚至毀壞東西......昨天,在小區樓下聽到一位家長說起自家孩子:我差點給了兒子兩巴掌。已經夠累了,可他硬是要出門買一個叫做「水晶泥」的玩具。我好聲好氣地跟他講,媽媽累了,明天去。
  • 孩子愛發脾氣,媽媽怎麼辦?
    所以在我們中國會有一句話叫三十而立。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理智腦還沒有發育完善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很多發脾氣的情況。所以就能夠理解,孩子愛發脾氣是因為他現在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大人,他還不能夠那麼好的控制他的情緒。
  • 孩子愛發脾氣,是天生的急性子嗎?
    孩子發脾氣因為溺愛嗎?遇到孩子發脾氣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呢?如何正確對待發脾氣的孩子,可以說關係到孩子成年後乃至一生的情緒問題,引導孩子合理髮洩自己的情緒,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情商。,沒有人理他自己好的。」也有家長覺得,妥協和暴力都不能處理好孩子問題,冷漠對待孩子的哭鬧是最好的方式。認為只要不理孩子,他自己哭夠了,鬧夠了,累了,就不會再哭鬧了,事情也就解決了。
  • 愛發脾氣的孩子,就是壞孩子吧?
    二、2~3歲:打破他的秩序感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秩序感非常敏感,也開始樹立規則意識。比如有時候先穿褲子再穿襯衫,順序和平時不一樣了,他也會不開心。再比如說,玩具擺放錯了地方,他也會發脾氣。這個時期的家長只要教導好正確的秩序就好了,只要不是大問題,可以配合孩子完成秩序感的「成長」。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
    由於語言表達和控制能力較差,他們很難用言語與父母溝通,動作比語言發展快,發脾氣成為這個階段寶寶表達情緒的常用方式。 2-3歲寶寶發脾氣一般是因為打破他的秩序感。 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身為父母,我們有責任,用「一穩、二聽、三靜、四不教、五要狠」的方式,讓他們擁有控制情緒的「智慧」。
  • 孩子愛發脾氣,千萬別打罵
    孩子總無端生氣,脾氣暴躁很多家長感到非常棘手。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媽媽首先應分析是否事出有因:既然孩子愛發脾氣,那就證明心裡有情緒,不知如何處理,因此通過生悶氣或者砸東西來宣洩情緒。往更深一層講,不同年齡階段寶寶,發脾氣的原因也是不同的。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應該這麼做
    發脾氣是很多人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對於家長來說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更不要說孩子了。而很多家長看見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就會進行嚴厲的批評甚至是動手。其實這種做法是特別不正確的,要弄清楚孩子生氣的原因,而聰明家長都是這樣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