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易怒愛哭,與其管理孩子的情緒,不如教孩子做情緒的管理者

2020-12-20 糖果的媽媽

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的大人喜怒無常,常被別人說成是「娃娃臉」,可見孩子的臉變化有多快。天使寶寶每個家長都會欣喜,可是天使也有變成惡魔的時候,而且這種模式的切換常常就在幾秒鐘發生。

上一秒鐘孩子還很安靜地自己在玩,下一秒就突然大發脾氣,開始摔玩具,顯得怒氣衝衝;剛剛還和你微笑示好的小朋友,轉身就不理你了,顯然是生氣了,不過家長並不知道原因,感到莫名其妙;還有的孩子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有很多寶媽問,孩子經常大哭大鬧,還生氣,家長怎麼哄都沒有用,有什麼哄娃的妙招嗎?是的,孩子易怒愛哭很常見,其實大部分是因為家長總是試圖去管理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去教孩子怎樣管理自己的情緒,二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面對情緒失控的娃,家長常常不知所措3歲半的錚錚今年剛剛進入幼兒園,家長擔心他有所不適,所以一直和老師保持著頻繁的溝通。在經過初期的哭泣和找媽媽之後,錚錚好像已經能融入幼兒園的生活了。不過最近兩天幼兒園老師卻和寶媽反映了這樣一個情況,說「錚錚太乖,不太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

這讓寶媽有些困惑,孩子明明已經會說很多話了,簡單的交流是不成問題的,怎麼會溝通不暢呢?老師說,有次他發現錚錚看上去非常委屈,眼裡還含著淚,問他緣由,好半天才說出是因為不想別的小朋友摸他的臉。老師問他為什麼不大聲拒絕,或者推開小朋友的手,錚錚說「不敢」。

還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同在一張桌子上的小朋友勺子掉了,這個小朋友並沒有去撿勺子,也沒和老師反映情況,直接就搶走了錚錚的勺子,錚錚很氣憤,憋得臉通紅,但是卻一句話都沒說出來,直到老師來解了圍。

仔細詢問才得知,平時在家裡錚錚屬於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那一類,很多事不用他說家長先替他想好了。小朋友在玩耍中有爭端也都是大人出面「擺平」,錚錚在無所不在的愛裡面成長,情緒感知就只剩下平和了,當其他情緒突然出現時,他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應對。

比起沉默的錚錚,憤怒的小超則是家中的小霸王了。只要誰稍微不合他的心意,小超就會大打出手。不是對著奶奶揮拳頭,就是咬了媽媽的手。有次媽媽生氣了將小超愛玩的球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本想威懾孩子,誰知小超順手拿起一個水杯就扔地上了,摔得稀碎。

「比狠」這項上,家裡沒人是他的對手。其實小超內心也有柔軟的地方,看《西遊記》裡唐僧錯信白骨精,把孫悟空給趕走那段,小超非常生氣,對著一堆玩具亂踢亂踹發洩情緒。用寶媽的話說「兒子發脾氣從來不看時間場合,想發就發,真怕他長大後會吃虧。」

其實這和家庭教養也有關係,媽媽生氣的時候也摔東西,即使她摔的「避重就輕」,只是做做樣子嚇唬孩子,但性質卻是一樣的。媽媽的錯誤示範,更助長了小超糟糕的情緒管理。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才能擁抱美好未來在以上兩個例子中,孩子在管理自己的情緒方面都很欠缺,一是像錚錚那樣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反而壓制真實想法,別人「欺負」他,他本應該有的情緒是生氣,但是卻內化成自己的委屈,變成悲傷的哭泣了,這可不應該呢。

二是像小超那樣,能充分認知自己的情緒,但是在表達情緒方面卻沒有分寸感,常常越界,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沒有做情緒的主人。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最普遍、通俗的情緒有喜、、驚、、愛等,也有一些細膩微妙的情緒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要知道,一個人有情緒是很正常的,情緒也無好壞之分,糟糕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情緒管理。

兒童情緒管理作為一個人初始階段的必須掌握的技能,會對人的一生都產生深刻的影響。通常在6歲以前,孩子就要擁有著良好的情感體驗,懂得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並具備一定的技巧。孩子如果此時情緒易怒,孤單不合群、焦躁不安、悲觀失望,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後天個性的發展。

所以兒童情緒管理很重要,與其讓家長管理孩子的情緒,不如讓孩子做自己情緒的管理者。當然這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當孩子的情緒管理從被動變為主動時,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家長還樂得輕鬆自在。

父母要如何幫助孩子成為情緒管理者?

首先,父母要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如果說孩子的哭和笑是與生俱來的,那麼加深對於這些情緒的體驗則需要後天的培養和實踐。有的小孩子看到媽媽哭會上前去給她擦眼淚,能有這個舉動,說明他差不多能理解了這是一種悲傷的行為,讓人感到不快。

而有的孩子看到小夥伴皺著眉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那很可能是小夥伴非常厭煩了。家長要幫助孩子認識到各種情緒,比如憤怒、悲傷、喜悅、恐懼,通過繪本閱讀和看動畫片等形式,都可以加深孩子對情緒的理解和認識,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多加引導。

其次,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正確表達情緒對於小孩子來說,讓他馬上就會像大人一樣合理地表達情緒有些困難,這需要家長多加培養。當孩子不滿摔東西的時候,家長不能縱容,而是應該明確地告訴他這是不對的,你有情緒可以,但是不要傷害到他人,也不能以這種粗暴的形式來表達情緒。

如果只是以上這步,那就是和孩子空講道理了。家長應引導孩子合理髮洩掉不良的情緒,讓良好的情緒得以適度表達,不要大悲大喜。教會孩子通過繪畫或運動等,來排解掉不好的情緒,掌握好情緒表達的界限。

最後,家長要做到和孩子共情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比如孩子受欺負了不敢聲張,家長就說「窩囊廢」,孩子發脾氣亂砸東西,家長情急之下給娃定義為「暴力狂」,孩子愛面子,別人說兩句就掉眼淚了,家長趕緊說「林黛玉」,這些諷刺的話並不會有助於孩子排解情緒。

共情能力,就是能對孩子的處境感同身受,將心比心。有的時候小孩子的行為的確很讓人生氣,但家長一定要先控制好情緒,學會和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緒,並願意站到和他統一戰線來看問題和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家長管理的都不是孩子的情緒,而是孩子本身。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壞了玩具,心疼地哭了起來,家長撿起來把壞玩具扔了,說給孩子買個新的,結果孩子哭得更兇了。在這個場景中,家長想做的只是讓孩子停止哭泣,而沒有幫助孩子處理好情緒,因為他心疼的不是玩具,而是寄托在這個玩具上的感情。

認清這一點,相信很多家長就會明白為何自家孩子總是大哭大鬧,而你的那些招數又都失效的原因了。期待您的孩子擁有非同尋常的情緒管理能力哦!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也會顯得非常任性,他們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情緒管理,也不會束縛自己,反正父母也不會斥責自己。只有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在情緒上有所束縛,才能夠遠離任性。父母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孩子的易怒點是什麼,也是家長需要做的事情。
  • 孩子易怒、愛哭、不吭聲怎麼辦?趕緊用這3招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孩子往往很容易陷在內心的負面情緒中難以自拔。美國作家Lyman Abbott說過:與其讓孩子不要憤怒,不如教會孩子如何憤怒。其實,管理情緒能力是健康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生活和工作的的心境。
  • 情緒管理很重要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
    原標題:情緒管理很重要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   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畢竟自我情緒能不能良好的控制關係著寶寶未來的人際關係以及未來能否立足於社會,那麼家長應如何教孩子控制情緒?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有多重要?
  • 孩子經常發脾氣,沉溺於憤怒之中?看外國老爸教孩子情緒管理
    現在多數家庭都是一家一娃,孩子有父母的寵愛;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自己的嬌慣,長此以往很容易就會形成孩子刁蠻任性的性格,如果孩子的要求沒有滿足,或者一些話讓孩子覺得不開心他們就會發脾氣,將自己傷心、憤怒的情緒放到最大,甚至沉溺於憤怒之中不能自拔,面對孩子經常發脾氣,長時間不能從憤怒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一位外國老爸的做法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 娃一哭老母親先崩潰?陪娃看這些情緒管理繪本,3步悅納孩子情緒
    雖然說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但是對於孩子的情緒管理,卻需要有幾點各位父母不容忽視的:1、共情——讓孩子體會到情緒被接納。「看到你哭,媽媽也覺得很難過」,這樣的話能夠很大程度上拉近孩子的距離,讓他體會到爸爸媽媽愛自己,接納自己的情緒,那麼哄娃就會容易得多。
  • 孩子亂發脾氣愛哭鬧?情緒管理「5步走」,教會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在討論孩子為什麼愛哭鬧的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點腦科學知識。孩子如果此時無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觀、具有破壞性,或者孤獨、焦慮,對自己不滿意等,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今後的個性發展和品格培養。而且,如果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持久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與人際關係的發展。所以,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越早越好。在性格塑造和習慣養成階段(6歲前)介入,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寶寶情緒理解有哪些誤區?如何引導孩子管理情緒?_親貝網-懷孕,分娩...
    常見誤區2:情緒不需要教育  孩子不高興了會哭,開心的時候會笑,情緒是一種自然的流露,天生就會,不需要教。  很多家長重視教孩子規矩,或者注重發展孩子的認知,卻忽略了對孩子的情緒教育。其實,情緒本身是天然的,但表達情緒和管理情緒卻不是與生俱來的技能,它同樣需要家長的耐心教育。
  • 《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家長別做孩子的情緒抹殺者,要做管理者
    (2)壓抑型家長:家長故意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表情,對孩子進行嚴厲的訓斥"哭什麼哭,趕緊給我把眼淚擦乾淨了!男子漢怎麼能夠怕看牙醫,你趕緊給我安靜點。"這類型的家長一樣也是不重視孩子的情緒。同樣的把悲傷、生氣等情緒看作是壞情緒,甚至還會把孩子的負面情緒看作是錯誤的情緒。
  • 孩子情緒波動大?家長學會認知重評,讓孩子做自己的情緒管理者
    更讓小高擔心的是以後孩子進入青春期會不會變得更嚴重,到時候恐怕和孩子的相處都是個問題。 別人家的寶寶都是小天使,為何自己家的這個就是小惡魔呢?其實孩子們的情緒變化都會比成年人更大,面對情緒波動非常大的孩子,家長就可以學著評估孩子的情緒,教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緒了。 為什麼大部分孩子的情緒都比成人更激動?
  • 孩子情緒低落、暴躁易怒,父母怎麼辦?教育孩子不應該帶著壞情緒
    父母在和孩子進行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情感的交流也是無法忽視的,因此在有壞情緒存在的情況下,教會孩子進行情緒管理,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感情,也是尤為重要的一環。
  • 8種方法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當孩子被不良情緒控制時,通常會表現出急躁易怒、悲觀孤獨、焦慮等,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老師和家長們經常束手無策,不知道孩子到底想要幹什麼。到底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呢?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吧!
  • 易怒煩躁抑鬱,統統走開,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培養高情商之三)
    「情緒不穩定、低落沮喪。」「不善於表達和溝通。」「情緒控制能力差、易怒、煩躁。」你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情緒問題嗎?人難免也都會遇到些無法控制情緒的時候,往往在那個時候的失控,造成所不希望看到的後果。所以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得注意自己的情緒,那麼應該如何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呢?1、認識自己的各種情緒引導孩子準確地感知、理解自己的喜、怒、哀、樂。要讓孩子儘早體驗並豐富這些情緒。
  • 孩子生氣太正常,與其選擇壓抑情緒,不如引導孩子學會良性憤怒
    ,比如說再哭以後都不給你買玩具了;有的家長則會裝沒看見,覺得孩子折騰累了就好了。可實際上,孩子的這些消極情緒,並不是一件錯事。他們在不知道該怎麼發洩這些消極情緒的時候,自然會選擇哭和鬧。要是家長強行不讓孩子發洩,那麼這些情緒就會壓在孩子的心裡,慢慢發酵。
  • 孩子愛生氣易動手,缺乏情緒管理的孩子,長大後的樣子令人心疼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引導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二、如何教孩子做情緒的管理者1、接納情緒人的情緒會有很多種表現,比如高興、激動、煩悶、低落,這些情緒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它只是人的不同心理狀態下的行為反應。
  • 與其送孩子上各種培訓班,不如培養情緒管理能力,這才是應考法寶
    超負荷學習的孩子,如果情緒管理能力不夠,考試照樣可能失敗。與其送孩子上各種培訓班,不如培養他的情緒管理能力,這才是真正的應考法寶。02情緒管理究竟是什麼?拿破崙曾說過:對情緒有自控能力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你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所以我試圖對每一件小事都無微不至的管理,以免他爆發,以免我母親受苦。 現在,一旦事情不再我的控制範圍,我就會感到十分焦躁,因為覺得情況一定會變糟糕。 因為如果我不能控制一切,那麼一些事情就可能會讓某些人不高興,這全都是我的錯,而且不僅我有麻煩。 這讓人筋疲力盡,而且沒有人會愛我。」
  •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父親的愛決定母親的情緒
    認真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個詞怎麼都繞不開——情緒穩定。 一個合格的母親,可以不用樣樣優秀,可以偶爾懶惰,可以偶爾膽怯,但至少得做到別把垃圾情緒傳染給孩子.只有情緒穩定的母親,才會讓兒女體會到究竟何為「愛」和「被愛」。
  • 孩子學不會情緒管理,直接影響自控力強弱,羅寶鴻教你輕鬆解決
    不一會兒,應採兒恢復了情緒從樓上下來,抱抱哭著的兒子說:「中文雖然很枯燥,學起來也很艱難,但是那是必須要學的。」說完繼續教Jasper認字。之後杜江帶著嗯哼,陳小春帶著Jasper參加《爸爸去哪兒》兩個兒子表現出來驚人的情商,而且很只要有兩個寶貝在,氣氛永遠不會尷尬。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你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你的易怒情緒,強大到足以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在易怒家庭成長的孩子,簡直就是歷經了風雨,懂得照顧好父母的情緒。因為如果不這麼做,我也許就會面對嚴重的抑鬱情緒,或是突然的暴怒。」父母為人處事的方式、情緒的表達、對生活的態度……無一不影響著孩子一切行為習慣的養成,包括情緒管理。
  • 孩子愛發脾氣,是情緒管理不到位,學會三招讓他輕鬆管理情緒
    但其實孩子喜歡發脾氣,有的時候連他自己都控制不了,簡單點說就是小孩的情緒管理能力還比較差所以說此刻父母要多給孩子諒解而不是埋怨,而且教會他們管理情緒才是正事,只有讓情緒逐漸降溫,才能減少發脾氣的"戰爭"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