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不穩定、低落沮喪。」
「不善於表達和溝通。」
「情緒控制能力差、易怒、煩躁。」
你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情緒問題嗎?
人難免也都會遇到些無法控制情緒的時候,往往在那個時候的失控,造成所不希望看到的後果。所以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得注意自己的情緒,那麼應該如何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呢?
1、認識自己的各種情緒
引導孩子準確地感知、理解自己的喜、怒、哀、樂。要讓孩子儘早體驗並豐富這些情緒。
有時候需要讓孩子體驗一下買不到心愛的玩具的失落,體驗一下被小朋友拒絕的沮喪,體驗一下被大孩子欺負的痛苦,體驗一下等待自己喜歡的動畫片開始的焦慮,體驗一下被成年人認可的喜悅,體驗一下行走在黑夜的緊張,體驗一下被人嘲弄的鬱悶……
如孩子摔倒了,打碎了小花碗,哭泣。理智的家長沒有必要馬上做出反應,讓孩子在地上趴一會兒、哭一會兒不會傷害到他的,家長反應越快孩子的驚嚇感就越強,如果家長只是笑一笑喊他一聲「寶寶沒事,自己站起來」,孩子的驚嚇就會很快消失,他會從母親平靜的聲音裡聽出來,這件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至於打碎的小花碗,你也不要直接就當著孩子的面把它掃進垃圾桶,你要慢慢把碎片撿起來,告訴他「你喜歡這個小花碗,媽媽知道。媽媽再給你買一個新的好不好?」在對新的小花碗的期待中,孩子失去心愛的東西的傷心會逐漸淡化。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情緒認知教育的過程。
2、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壓制情緒;二是要善於克制自己的情緒,要善於把握表達情緒的分寸。
以孩子對於憤怒情緒的表達為例。
恰當的做法是,當批評孩子時,允許孩子辯解,讓他講出自己的道理,當孩子受到懲罰時,也應該允許他哭泣,也應該允許他不滿、允許他憤怒。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不壓制他。我們不是希望孩子沒有憤怒,而只是希望教給他如何恰當地表達憤怒。只有在不斷的表達中,孩子才能逐漸學會表達情緒的合理的方式。
如果不允許孩子表達這些負面情緒,過分壓抑孩子的負面情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或是逆來順受,或是壓抑鬱悶,或是當面唯唯諾諾,背後卻以破壞紀律、破壞東西的極端方式發洩憤怒情緒,都不利於孩子情商的培養。
只要我們能夠以極大的包容來教育引導孩子,他們就能夠逐漸學會控制情緒。遇到高興的事不會樂極生悲,遇到悲傷的事不會絕望無助,遇到憤怒的事不會衝動,能夠通過等待、轉移、調節的方式來化解負面情緒。
3、讓孩子洞察他人情緒
讓孩子感受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與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緒感受外,我們可以透過說故事編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感覺和前因後果及利用周圍的人、事物,來引導孩子設想他人的情緒和想法。從他人的情緒反應中,孩子會逐漸領悟到積極情緒能讓自己和對方快樂,消極情緒會讓自己和對方造成痛苦,不利於事情的解決。
4、父母做好榜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是孩子的模範,父母首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不良情緒帶給家庭、帶給孩子,要塑造出一種安全、溫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賞的眼光鼓勵自己的孩子,讓身處其中的孩子產生積極的自我認同,獲得安全感,讓其能自由、開放地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緒感受不因壓抑而變質。
情緒管理能力需要一段時間的培養及鍛鍊,讓孩子儘量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生活規律了,情緒自然也就穩定了。讓孩子時常聽輕音樂或者大自然音樂,陶冶情操。讓孩子交朋友,多和情緒穩定的人交往,至少有2個可以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