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進入漫長的收尾階段,陸陸續續復工復產復學, 許多孩子走出家門步入闊別已久的校園。然而,複課後近兩個月,新聞裡不斷湧現孩子們自殺的事件。具體有哪些我不再一一展開,發達的信息量時代,很少有人閉目塞聽。今天我要談的是孩子自殺背後真正的原因,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孩子自殺的真正原因是心理問題,心理問題的形成是情緒鬱結。考試壓力,學習壓力,父母的壓力,家庭矛盾,抑鬱沒有活力,缺乏存在感和安全感,師生衝突等等情緒問題,任何一個都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
傳統的應試教育讓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學習,忽視其他方面的培養,尤其是情商的教育。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經在給兒子的「人生的郵件」中告誡過父母們:成績儘管很重要,可是,千萬別讓孩子成為除了成績好,其他一無是處的人呀!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素質教育更重要。家庭中的素質教育核心是情商教育,尤其是要重視孩子的情緒問題。
智慧的父母眼光放長遠一些,做到以下三點培養孩子的高情商,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
尊重的目的是呵護孩子的自尊心,很多時候孩子受傷難過是自尊心受挫。九歲的小侄子小心翼翼地把試卷拿出來的時候,遲遲不敢遞到老哥的手裡,我看出他的害怕。果不其然,脾氣一點就著的老哥生氣地把試卷扔到地上,劈頭蓋臉地說小侄子一頓。
小侄子眼裡噙淚,拳頭緊握,然後默默地撿起卷子,回到房間,關上了門。老哥還不依不饒,追到門邊。我小聲說,你小時候大伯吼你的時候,你心裡什麼滋味。黑著臉的老哥,一下子定那,然後默默坐回到沙發上。
自尊心這東西對於成人來說是面子,對孩子來說就是當下的感受。不尊重孩子,處處以大人的威嚴和氣勢說教或者打擊孩子,簡單粗暴,看著是制止了孩子的胡鬧或者無理要求。實則孩子的情緒被迫中止,自尊心受傷,憋屈惱火,要麼爆發在危險的叛逆期,要麼唯唯諾諾纏磨孩子一生。
所以,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行為。六歲前做孩子的榜樣,六歲後做孩子的朋友。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幫其分析利弊,尊重他的選擇。
高情商的孩子身上會有許多品質如:自信、樂觀、堅毅、有擔當、會分享、富有同情心等等。這些品質從何而來,從每一件事上來,從認識每一種情緒開始。為什麼市面上會有許多培養孩子高情商的書籍呢,因為我們都希望孩子通過理解故事,感受人物情緒,投射到他自己的生活情境中,撒播一些品質的種子。
親子節目《媽媽是超人》獲粉無數的「東北宋仲基」小安吉,不僅可愛懂事,還善於理解他人。除了得益於胡可和沙溢夫妻包容正向的引導,也得益於愛讀書的好習慣。書中人物的情緒指引行為,理解人物的情緒,自然能夠理解人物的行為,向人物學習。
除了閱讀可以帶孩子認識情緒外,在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同樣可以讓孩子認識情感。我們家的兩個孩子有時候會爭搶打鬧,會產生「羨慕」,「妒忌」,「憤怒」,「快樂」等情緒。我會細心觀察孩子的表情和行為,在合適的時候抱著孩子們談心,幫他們認識情緒。
情緒,有好有壞,引導他們通過合適的方式釋放不良情緒,享受美好情緒帶來的快樂。比如,憤怒生氣時的小藝,我並不制止他握緊拳頭,嗷嗷大叫的樣子。著急愛哭的大文,我會抱著他輕輕拍他的背。還有他們開心追逐的時候,我只讓他們注意看腳下的路,小心摔倒。
認識情緒,才能做到理解他人。娛樂圈的「暖男主持人」何炅,總能把話說到嘉賓心坎裡,有時能緩解尷尬的局面,得益於他能夠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的情緒。除了得益於他專業敬業的主持水準,還得益於他的高情商。
情緒是複雜的,培養高情商是一個事無巨細的工程。幫孩子打好情緒的地基,高情商的大樓才能巍峨聳立。
作為父母,最大的成就是能夠看著孩子學會勇敢和獨立。勇敢和獨立建立在充足的安全感和存在感之上。在某種程度上說積極鼓勵,適當的放手,能夠給予孩子安全感和存在感。
孩子的世界不只是學習,況且要學習的內容不只是書本知識,生活中處處都是學習的課堂。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吧,小一點的孩子穿衣,穿鞋,吃飯,如廁,整理書包,整理房間等等。讓大一點的孩子幫忙做點家務吧,擦桌子,掃地,搬運,提物,洗菜做飯等等。有道是,你不給孩子找點事,他會給你找事。不給他機會讓他做,怎麼知道他做不好,做不好不要緊,一次兩次三次,總能做好。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需要示範,鼓勵,直至放手。疫情期間,我家兩個孩子最大的變化是愛表達,有自信。因為他們學會了許多技能,除了家務外,還去快遞中心幫忙取快遞,與人打招呼,一點也不羞澀。
這就是積極鼓勵,適度放手的力量,望著孩子漸行漸遠的背影,充滿智慧地完成親子一場的修行。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願每一位父母都能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未來人工智慧的時代,孩子唯一能超越人工智慧的能力就是情商的能力。
放眼未來,著手當下,耐心去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