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波動大?家長學會認知重評,讓孩子做自己的情緒管理者

2020-12-23 騰訊網

孩兒臉六月天,前一秒可能還好好的,下一秒可能就開始發脾氣就開始大哭。為什麼自家孩子的情緒起伏總是如此之大呢?難道真是「人之初,性本惡」嗎?其實孩子的情緒也是可以被調節和訓練的,要想做到這一點,家長要先學會認知重評孩子的情緒。

孩子情緒波動大,為何偏偏自己生的是個小惡魔

朋友小高家的寶寶從小就是個變臉像翻書一樣的孩子,小高自己也笑稱每次都是被網上的孩子治癒,被自己的孩子氣得要死。

「那天逛超市,他死活要買這個玩具,結果呢,買回來玩了兩天就放在一邊了。我就開玩笑說,以後再這樣就把這些玩具都送人,結果他立刻就生氣了,把手裡的玩具亂扔,連中午飯都沒好好吃。「小高又一次跟大家抱怨道。

「明明我和孩子他爸都是脾氣不錯的人,從小也沒兇過他,怎麼孩子偏偏是個小惡魔?「小高對此痛苦不已。更讓小高擔心的是以後孩子進入青春期會不會變得更嚴重,到時候恐怕和孩子的相處都是個問題。

別人家的寶寶都是小天使,為何自己家的這個就是小惡魔呢?其實孩子們的情緒變化都會比成年人更大,面對情緒波動非常大的孩子,家長就可以學著評估孩子的情緒,教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緒了。

為什麼大部分孩子的情緒都比成人更激動?裡面還真有成長的規律

孩子更多地依靠情緒表達自己

像不會說話的新生兒,他們一旦有了任何需求都只會用哭聲來表達,而心情愉悅時也只會用笑聲來表達。即便後來孩子逐漸長大,他們還是非常依賴用情緒來表達自己。

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表達方式還遠不如成年人的水平,而情緒已經是他們掌握得非常熟練的表達方式了。一方面則是他們對於外界的狀況和自己的需求沒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於是情緒便很容易失衡,或者出現情緒起伏大,反覆的情況。

孩子藉助情緒保護自己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還無法保護自己,哭聲和叫聲就是他們求救的有效信號,當他們逐漸長大以後,可能還會繼續沿用這樣的自己保護方式來釋放心裡的壓力。

而且孩子一般不會有長期的壓力,他們心情愉悅時便會非常愉悅,行為比較誇張,與悲傷憤怒的狀態呈現出非常大的差距,進而也會給人一種孩子情緒變化大的感受。

所以孩子的情緒變化實際上是對身心狀態的一個反應,並非是「性惡「。正在發脾氣的孩子雖然讓人心煩,但孩子內心可能比家長更加著急結束這樣的狀態。

面對情緒波動大的孩子,好的家長不會發脾氣埋怨孩子,而是會對孩子的情緒進行認知重評,幫助孩子學著去管理自己的情緒。

要想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家長先學會認知重評

什麼是認知重評?

認知重評對於情緒管理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但很多朋友可能還是第一次聽見這個詞。其實這個詞並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指的是孩子各種情緒出現的機制、原因和解決方法。

「認知重評」由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他認為,即便是不同事情下的不同情緒,都可以被概括成「事件或情景——當事人的感受和意見——情緒結果、行為結果、生理結果」這樣的過程。

通俗的來說,認知重評孩子的情緒首先是要客觀公正地分析孩子情緒產生的事件基礎,是因為心裡不滿委屈而生氣,還是只是單純地借題發揮,然後要設身處地的想像孩子當下的感受,最後再來看孩子各種表現是否合理。

如果家長沒有對孩子的情緒進行認知重評,而是一看見孩子情緒發作就兇孩子,那麼只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乖張。

如何學會情緒認知重評?做好這幾步就成功了一大半

體驗孩子情緒是第一步

孩子情緒激動時,家長的情緒可能也已經離崩潰不遠了,但這時候家長發火只會讓局面進一步惡化。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情緒波動,家長在憤怒之餘更要先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這麼生氣或者難過,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是不是作為家長的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與此同時,家長也可以讓孩子也站在自己的角度想一想,爸爸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做。

體驗情緒後再處理

在經過雙方的換位思考後,孩子和家長都會不同層次地理解對方,同時意識到自己也有不對。不過這時候礙於面子,大人孩子都很難完全低下頭認錯。所以這時候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冷處理」整件事。

比如帶著孩子回想梳理整個過程,讓孩子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寫下來,雙方約定十分鐘後再交換想法等。在這個整理分析自己情緒的過程中,孩子會認識到自己過激的情緒反應,下次再遇到相似的情況,孩子總會有些進步。

情緒管理需要持之以恆

在短期內,用認知重評情緒的方式來管理情緒可能收效甚微,孩子甚至都不願意配合,萬事開頭難,這都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家長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將這個方法推行下去,在這個陪伴的過程中,孩子也感受到了家長的誠意,脾性想不柔和都難。久而久之,不僅是孩子的情緒變穩定了,家長的情緒也會有所好轉,由此又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促進親子之間的相處。

教孩子管理情緒的過程,其實也是家長自己控制脾氣不斷修行的過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和孩子一樣都是修行者,只有家長也和孩子一起進步,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長大。大家對於孩子情緒波動大,愛發脾氣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情緒化」?想讓孩子有效調節情緒,關鍵在「認知重評」
    如何幫助孩子有效地調節情緒呢?父母可以利用"認知重評"。那麼,什麼是"認知重評"呢?"認知重評"是一種很有效的情緒調節策略,指的是對情緒場景或信息進行重新評估從而改變情緒體驗的策略。LPP反映了個體對情緒刺激的注意,波幅越大說明誘發的情緒刺激越強烈。
  • 娃易怒愛哭,與其管理孩子的情緒,不如教孩子做情緒的管理者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才能擁抱美好未來在以上兩個例子中,孩子在管理自己的情緒方面都很欠缺,一是像錚錚那樣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反而壓制真實想法,別人「欺負」他,他本應該有的情緒是生氣二是像小超那樣,能充分認知自己的情緒,但是在表達情緒方面卻沒有分寸感,常常越界,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沒有做情緒的主人。
  • 家長怎麼調節孩子的情緒
    我們家長要注意不要過於幹涉孩子正常範圍的情緒波動,正常範圍內的波動不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多注意孩子的不良情緒波動。孩子產生不良情緒分兩方面: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主觀原因:自身性格、自身素質、自身興趣愛好造成的。客觀原因:1.家庭教育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 孩子的臉六月的天,孩子情緒起伏大,家長需幫助提升「情緒粒度」
    接下來介紹的一種教育方式非常有效,它就是:幫助孩子提升情緒粒度,讓孩子學會準確地認知情緒、表達情緒,做情緒的主人。一、&34;的高低關乎孩子的發育成長,家長必須重視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34;,把患有&34;的人分為3組,分別用不同的方式來消除對蜘蛛的恐懼。
  • 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性格,李玫瑾:好的教育,是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賴的人。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總是覺得父母的行為是正確的,所以會下意識地模仿。幼兒正處於一個對世界的基本認知和基本觀念不斷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性格秉性對孩子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 《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家長別做孩子的情緒抹殺者,要做管理者
    各位家長來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吧,看看自己屬於哪種類型,現在我們先來假設一個場景。家長帶一個小男孩去看牙醫,接受齲齒治療,孩子卻因為害怕而不肯配合醫生治療,並且對家長、牙醫拳打腳踢。孩子還在大喊:"我不要!我要回家!我怕疼!"
  • 6歲前的孩子,情緒喜怒無常,家長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怎麼哄都哄不住,家長煩躁孩子生氣人都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孩子也是如此。比起大人來說,孩子的情緒更容易發生波動,喜怒無常。臉上還掛著剛哭的淚珠,可是又咯咯的笑出了聲。>二,家長耐心疏導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孩子不哭後,家長把孩子叫到身邊,安撫孩子情緒,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
  • 孩子總控制不住情緒?教孩子「情緒ABC理論」,做「情緒」的主人
    小西就說到自家的丁丁,但凡是不和孩子心意的事情,丁丁就是一定擺手拒絕,對於想要做的事情怎麼阻止都是徒勞的,有時候一生氣對於父母都是拳腳相向的。小西說到:"丁丁平時都是堅持要自己吃飯、穿衣服、收拾東西,出門的時候就是鬧著要買這買那的,甚至是一丁點小事都可能讓孩子變得情緒波動。"
  • 孩子情緒起伏大,家長需幫助提升「情緒粒度」
    人們常說:"孩子的臉六月的天",小孩子的情緒起伏可謂是非常大。你看他這時在高高興興地玩玩具,笑的很歡樂。下一秒,他就耷拉著腦袋,放聲大哭。孩子有時候會沒有理由地大哭、憤怒,家長去問他理由,孩子也說不出來,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悲傷情緒中。
  • 孩子出現情緒波動?心理學:論孩子自我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可是這樣也會讓自己心痛。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聽話乖的孩子,但是隨著孩子慢慢一步步長大,孩子就會開始有了自己的脾性,有時候就會得不好的控制,在這個情況下就需要家長的協助幫助孩子管理情緒。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管理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v 孩子在出現情緒波動的原因1.
  • 大考前孩子情緒反覆,除了後勤工作,家長還可以做些什麼?
    最近快中考了,感覺孩子壓力有點大,最近的幾次模擬考試波動比較大,孩子的情緒也是忽上忽下,想問問他考試情況吧,害怕增加他的壓力,弄的家裡人也不知道該怎麼相處了。老師也說不讓給孩子增加壓力了,可是感覺除了照顧好衣食住行,其他的也不知道怎麼做了,但是想著孩子獨自承受著思想壓力,心裡又覺得心疼,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
  • 孩子的臉比變天還快,情緒波動大?「FPA性格色彩」給家長3點建議
    但是具有紅色性格的孩子情緒波動大,脾氣大,死要面子活受罪,做事較為馬虎,立場不堅定很容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喜歡逃避責任。· 藍色這樣的孩子天生就是個完美的執行者,這類孩子思考全面,做事嚴謹細心,喜歡自己內向的思考尋找自己的思想,情感較為細膩多愁。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荀子執筆:橙媽定稿:橙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負面情緒,要說負面情緒之中「殺傷力」最強的,應該就是憤怒和暴躁了。負面情緒,不僅對自己的身心有害,還會傷害到身邊的人。小孩子同樣也會有負面情緒,而且孩子不同於成年人,孩子不是非常擅長管理自己的情緒,有的時候會特別喜歡發脾氣。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會比較苦惱,擔心孩子的性格有問題。
  • 孩子總「鬧情緒」?家長學會為情緒設立「紅綠燈」,孩子受益終身
    這時,父親臉色開始發生變化,當眾大聲地責罵女兒,用手搶過孩子手中的物品,還動手打了女兒一巴掌。在為父母教育孩子粗暴感到唏噓的同時,我不驚想到大多數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喜歡鬧情緒,而父母卻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學會處理情緒,結果就發生了一系列讓人感到詫異的事情。孩子愛鬧情緒,還需要家長學會設立"紅綠燈",助孩子健康成長。
  • 孩子陷入「情緒低谷」?用好「情緒ABC理論」,讓孩子做情緒主人
    比如,當兩個孩子都考砸了,甲小朋友可能覺得沒有關係,還有下次機會,然後反省自己哪裡出錯了;而乙先朋友卻認為這是不應該的,並且斥責自己為什麼這麼粗心大意,甚至還不敢和父母交代考砸的試卷。為什麼不同的小朋友面對不同的事件會有如此大差別的情緒反應呢?其實追根到底,都是由於個人信念引起。每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所以會作出不同的反應。
  • 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那些學習太好的孩子呢,因為高處不勝寒,也經常會有擔心、不安等等情緒裡。而考試則幾乎是所有孩子壓力的來源,讓孩子時常處於不好的情緒裡。情緒的另外一個來源會來自孩子身體上。女孩子身體發胖或者臉上長痘痘,都能困擾到她們的情緒。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在意自己的外表,所以,這也算正常表現。
  • 教孩子表達情緒很重要,情緒晴雨表:用以幫助孩子對情緒進行識別
    教孩子表達情緒其實也是一門重要的家庭教育課,引導孩子表達情緒並不容易,但為人父母都應該學會,在此之前,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就是幫助孩子感知和理解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處理情緒,通過長期的教育,孩子對自我情緒的認知會越來越強,從而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
  • 教孩子表達情緒很重要,情緒晴雨表:用以幫助孩子對情緒進行識別
    教孩子表達情緒其實也是一門重要的家庭教育課,引導孩子表達情緒並不容易,但為人父母都應該學會,在此之前,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就是幫助孩子感知和理解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處理情緒,通過長期的教育,孩子對自我情緒的認知會越來越強,從而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
  • 不要讓情緒怪獸主導你和孩子,當孩子情緒爆發時,試試這麼做
    1.孩子的情緒為什麼會失控? 孩子自身對於情緒的認知,表達,還都是處於懵懵懂懂的階段,他們大喊大叫,發脾氣,甚至是摔東西,都是在用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著自己的情緒。 而我們父母在管理孩子情緒的時候,要做的,並非是壓制它,而是要幫助孩子找到情緒的出口,讓他流動起來。
  • 孩子學習壓力大出現焦慮情緒怎麼辦?家長這樣做,孩子情緒更穩定
    2.家長要隱藏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情緒是家長情緒的轉移,家長自己的生活和情緒日常化,對待孩子也跟平常一樣即可,因為任何一種變化都會造成孩子相應的心態起伏,考試前穩定最重要。情緒是能互相傳染的,家長的擔心、焦慮情緒會傳遞給孩子,所以家長要首先確保自己處於一個穩定平和的情緒狀態,同時讓這種平和的態度感染孩子,幫助孩子穩定心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