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由於考試或者學習壓力大的原因產生學習焦慮,導致靜不下心來,學不下去。
那麼如何緩解升學給孩子學習帶來的焦慮?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焦慮」似乎成了一個高頻詞;老師頻出「考考考」的法寶,學生「壓力山大」更是成為了常態。
1.制訂學習計劃,學會時間管理
建議孩子制訂切實、可行、效的學習計劃,將知識點強化、細化、條理化,全面提升綜合實力、整體水平。利用「空中課堂」「網絡在線課」等多媒體信息化手段實現教育局提倡的「停課不停學」。比如,最近某學校的高三學生一日家庭作息時間表,和學校的作息沒有任何不同。
2.家長要隱藏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是家長情緒的轉移,家長自己的生活和情緒日常化,對待孩子也跟平常一樣即可,因為任何一種變化都會造成孩子相應的心態起伏,考試前穩定最重要。情緒是能互相傳染的,家長的擔心、焦慮情緒會傳遞給孩子,所以家長要首先確保自己處於一個穩定平和的情緒狀態,同時讓這種平和的態度感染孩子,幫助孩子穩定心態。
3.給孩子積極的暗示,增強信心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皮格馬利翁效應」,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即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
只要充滿自信地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就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會不斷地受到阻力,那麼這些阻力就會真的出現。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做到共情: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嘗試用孩子的心態接納和理解孩子的行為,建立信任感,給予情感支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不論這次考試什麼結果,父母都會和我一起面對。
4.遵循認知規律,提高學習效率
家長可以幫孩子找到一天中精神最好的時候,讓孩子在這段時間學習弱勢學科,累積一段時間需要換一門學科「換換腦」,此外提醒孩子及時複習,在每天睡覺之前,總結一天的學習效果和成果,鞏固一天的學習成果。
當孩子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充分地信任孩子,給他一種積極的暗示,告訴他「我覺得你一定可以」。在發現孩子有了焦慮苗頭的時候,也要適時地安慰他、鼓勵他。相信家長的信任和鼓勵,能夠充分鼓舞孩子的士氣,當孩子有了充分的自信時,他便會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焦慮情緒自然就煙消雲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