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壓力大出現焦慮情緒怎麼辦?家長這樣做,孩子情緒更穩定

2020-12-15 果果媽育兒之道

很多學生由於考試或者學習壓力大的原因產生學習焦慮,導致靜不下心來,學不下去。

那麼如何緩解升學給孩子學習帶來的焦慮?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焦慮」似乎成了一個高頻詞;老師頻出「考考考」的法寶,學生「壓力山大」更是成為了常態。

1.制訂學習計劃,學會時間管理

建議孩子制訂切實、可行、效的學習計劃,將知識點強化、細化、條理化,全面提升綜合實力、整體水平。利用「空中課堂」「網絡在線課」等多媒體信息化手段實現教育局提倡的「停課不停學」。比如,最近某學校的高三學生一日家庭作息時間表,和學校的作息沒有任何不同。

2.家長要隱藏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是家長情緒的轉移,家長自己的生活和情緒日常化,對待孩子也跟平常一樣即可,因為任何一種變化都會造成孩子相應的心態起伏,考試前穩定最重要。情緒是能互相傳染的,家長的擔心、焦慮情緒會傳遞給孩子,所以家長要首先確保自己處於一個穩定平和的情緒狀態,同時讓這種平和的態度感染孩子,幫助孩子穩定心態

3.給孩子積極的暗示,增強信心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皮格馬利翁效應」,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即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

只要充滿自信地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就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會不斷地受到阻力,那麼這些阻力就會真的出現。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做到共情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嘗試用孩子的心態接納和理解孩子的行為,建立信任感,給予情感支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不論這次考試什麼結果,父母都會和我一起面對。

4.遵循認知規律,提高學習效率

家長可以幫孩子找到一天中精神最好的時候,讓孩子在這段時間學習弱勢學科,累積一段時間需要換一門學科「換換腦」,此外提醒孩子及時複習,在每天睡覺之前,總結一天的學習效果和成果,鞏固一天的學習成果。

當孩子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充分地信任孩子,給他一種積極的暗示,告訴他「我覺得你一定可以」。在發現孩子有了焦慮苗頭的時候,也要適時地安慰他、鼓勵他。相信家長的信任和鼓勵,能夠充分鼓舞孩子的士氣,當孩子有了充分的自信時,他便會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焦慮情緒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相關焦點

  • 孩子壓力過大,焦慮,情緒低落,家長怎麼辦?
    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80%的青少年,在上學期間都經歷過輕度或中度的慢性壓力,有25%的人經歷過重度的壓力。而且,許多孩子都曾經出現過壓力導致的頭痛、失眠和易怒。更嚴重的是,美國有1/5的兒童都患有可以診斷出的精神障礙。
  • 致家長:父母如何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不給孩子帶來壓力?
    由於生活環境等方面的不同,父母或許無法知道,也無法理解大洋彼岸的孩子需要什麼,是怎麼想的。這種家長或許並不願意承認的不知道與不確定性,也是焦慮情緒的來源之一。有些時候,父母的決定與孩子的決定正相反,從而出現雙方都不想看到的情緒對抗,反而加深了焦慮與無助的情緒。
  • 睿智燈塔-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是頭等大事。可是,對於孩子而言,學習卻是一件無趣並且非常痛苦的事,甚至還很有可能出現厭學情緒,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呢?前段時間,一位家長給我們睿智燈塔的後臺留言,說他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級,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還不錯,平均每科都能達到95分以上,家長也是很欣慰。
  • 孩子壓力大,焦慮,壓抑,情緒低落,家長怎麼破?
    文/可馨育兒 每個人都會有壓力大的時候,孩子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孩子的壓力一方面源於自身,比如,當孩子渴望做成功某件事卻無法做到時,他就會產生失落感、挫敗感,進而產生壓力;另一方面來自外界,比如,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他就會產生壓力。
  • 中高考將至,孩子出現焦慮情緒怎麼辦?
    由於疫情影響,今年的中考、高考比往年來的要晚一些,考試臨近,很多的孩子是不是都有這樣的經歷:明明想要好好養足精神,卻怎麼也睡不著;考試前頻繁的上廁所;考試中腦袋突然一片空白;考試後最怕聽到別人的答案,自己會陷入深深的不安和懷疑。
  • 學習壓力大,孩子異常焦慮,家長應當如何應對?
    而且,越是學習優秀的孩子,身處於競爭激烈的環境,就越是壓力大,情緒焦慮。有些家長認為,就是要讓孩子有壓力,因為有壓力才有動力,壓力會讓孩子更好的學習,所以家長不僅不關注孩子當前已經面臨的壓力,還不斷加壓:你看別人家誰誰的孩子怎麼考了那麼好的成績,你怎麼就什麼都不會。這種完全不考慮孩子壓力承受能力和當前面臨壓力程度的做法是不正確的。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雖說樂樂只有五歲,但是人小脾氣大,有的時候明明就是一件小事,樂樂卻會放大這件事,動輒大哭大鬧。每次樂樂發脾氣的時候,父母都會覺得特別無奈。樂樂的爸爸媽媽暗自焦慮,孩子是不是心理有什麼問題,是我們的教育太失敗了嗎?
  • 擔心焦慮壓力大……孕期負面情緒該怎麼辦?
    懷孕後,身體狀況的變化加上生活工作壓力,準媽們容易情緒波動,時不時被焦躁、抑鬱等負面情緒包圍,弄得身心俱疲。 孕期情緒崩壞,不僅準爸爸難,準媽媽更難!咱不是「難哄」,而是真的「寄幾控計不住寄幾」啊!
  • 家長會控制情緒,最受益的是孩子,不要讓焦慮阻礙成長
    家長自我成長,是孩子教育路上最大的助力教育孩子其實就是不斷與情緒做鬥爭的過程,如果大人能夠在任何情況下控制好情緒,那麼受益的將是孩子。很多時候導致父母情緒焦慮的都是因為教育問題,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教育產生的焦慮,家長擔心自己沒有做到位而導致孩子出現各種問題,想得太多的後果就是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家長該如何安撫?不妨試著當一個「情緒容器」
    也正是因為如此,孩子出現了一些負面情緒,回到家裡之後嚎啕大哭,並且胡亂地砸家裡面的家具。而朋友一直不知道怎麼辦,所以就放任這孩子繼續胡作非為。其實朋友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需要利用情緒抹殺,其實不然,與其跟孩子講道理,不如試著當孩子壞情緒的情緒容器。
  • 家長焦急:孩子不想學習,有厭世和逆反情緒,怎麼辦?
    問:發現孩子不想學習,有厭世和逆反情緒怎麼辦?這位家長,您好。父母能及時注意到孩子的狀態,並尋求幫助,這是很值得稱讚的。孩子有厭學,厭世情緒,這些是結果,我們要回頭找尋原因。父母可以深層的分析看看,是否存在以下的原因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狀態?
  • 「媽媽,做你的孩子太累了」!孩子壓力大怎麼辦?家長應理解孩子
    最近一位寶媽諮詢我:「孩子因為壓力大離家出走怎麼辦」?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就在上個星期10歲的小沫(化名)突然離家出走了,在離家出走之前還給媽媽留下了一封信,小沫在信中對媽媽表示做你的孩子太累了,而且還特別強調希望媽媽別再找她!
  • 家長出現焦慮,情緒不要帶到生活中,不然孩子易受到傷害
    家長這樣焦慮心態,自己控制不住,就會影響周圍人變得負能量。是否傷害孩子。根據研究我國的焦慮人數呈上升趨勢,不少家長都處於焦慮中。焦慮的家長會對孩子未來擔憂,會給孩子設定很高的目標,就比如考上國家重點大學。給孩子目標是好事,也要多和孩子商量,這樣不顧孩子感受就確定目標,孩子很容易感覺到不尊重,這樣孩子就會抵制家長,對家長不信任,家長和孩子就不能正常交流。
  • 孩子情緒波動大?家長學會認知重評,讓孩子做自己的情緒管理者
    更讓小高擔心的是以後孩子進入青春期會不會變得更嚴重,到時候恐怕和孩子的相處都是個問題。 別人家的寶寶都是小天使,為何自己家的這個就是小惡魔呢?其實孩子們的情緒變化都會比成年人更大,面對情緒波動非常大的孩子,家長就可以學著評估孩子的情緒,教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緒了。 為什麼大部分孩子的情緒都比成人更激動?
  • 孩子出現厭學情緒,家長該如何化解?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其實這樣的孩子是最容易在短時間內完成向好學生轉變的一類學生,為孩子減減壓,讓他們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告訴孩子你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不會學得那麼累了。,長期處於一種焦慮的情緒之中開始會讓人煩躁不安,之後這種焦慮還會影響考試時的發揮和後續的學習熱情。
  • 高考臨近,高三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穩定情緒
    、引導孩子的興趣方向和共同做好職業規劃」等細節,而高考前保持情緒穩定也相當重要,今天主要和大家聊一聊高考前夕,高三家長怎樣幫孩子穩定情緒。幫孩子克服焦慮,最重要的是保證充足的睡眠,睡前可陪他(她)聽一聽瑜伽大師張惠蘭的《瑜伽放鬆休息術》,聽從語音引導進行腹式呼吸和想像,慢慢放鬆入睡。徵得孩子同意,還可以輕輕撫摸他(她)的背部,可幫他(她)舒緩壓力,有助睡眠。
  • 2020高考出現交白卷考生:孩子在壓力下情緒崩潰,家長要反思
    導讀「學習」這兩個字不知從何時起,已經成為孩子身上的「負擔」,這種負擔在孩子身上堆積,慢慢的就成為負面情緒,時間一長,情緒失控,最終影響的還是整個家庭。有心理學家曾研究:孩子出現緊張、焦慮、不安、恐慌的負面情緒,大約佔75%。大部分的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出現情緒失控要比成年人更嚴重,而且心理承受壓力過大,很容易讓孩子做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
  • 孩子情緒不穩定,家長要及時做出心理疏導,避免孩子形成心理障礙
    而很多家長接受不了孩子的這種改變,會失去耐心,通過不正確的溝通方式去教育批評孩子,反而起到了反效果。孩子情緒不穩定,家長只有了解不穩定的前因後果,才能對症下藥。為什麼孩子的情緒不穩定,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 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民警久勸無果,不得不聯繫孩子的叔叔把他接回家。從媽媽和民警的對話來看,很明顯媽媽的情緒非常不穩定,不然怎麼會說出「寧願坐牢,也不要孩子」這樣的混話?有人說,父母的情緒穩定,並且都具有成長性思維,對於孩子而言,情商源於生活,後天無需刻意練習,原始家庭就是模板。
  • 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怎麼辦?很簡單,這樣做
    很多人說自己平時心境平和,可是一陪孩子學習,心裡的火氣真是壓不住,感覺隨時都要爆發,平時樂觀積極的父母,為什麼一陪孩子學習火氣就這麼大?為什麼平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真的是孩子讓我們生氣嗎?所以,當陪孩子學習,火氣已經堵在胸口時,我們一定要去覺察自己內心的情緒,我們真的只是因為孩子學習磨蹭而憤怒嗎?不是,在憤怒下面還有著一層很重要的情緒—挫敗感:我覺得我做不到,我管不好孩子,我沒有辦法讓他高效率學習。面對這種挫敗感時,我們會努力想辦法去控制教導他,責罵他,恨不得手把手教孩子去寫,可是,都沒有用,孩子不會因為我們的著急發火有所改變,這種失控感就會讓我們覺得挫敗,更想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