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的成長過程非常重要,不但要掌握各種各樣的生活技能,同時需要擁有一個良好健康的心態更為重要。
如果孩子面對生活的情緒很悲觀,那麼即使小孩再優秀,以後也不能取得好成就。
許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孩子的情緒波動很大,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瞬間整個人就陷入了低谷。
家長們對於孩子這種情況表示很擔憂,但不懂得如何去改正孩子這種不良的情緒。
相信這類問題許多家長都很苦惱,當遇到這類問題時,該如何去做呢?
一、多留意孩子的情緒,觀察孩子是否有以下悲觀情緒
孩子的情緒很難摸索,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家長多留意觀察,就會發現孩子的情緒是否正常。
1、做事有始無終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悲觀的情緒立馬湧上來,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失敗的,就會想到去放棄。有了開頭卻沒有結尾,最後會選擇逃避問題。
2、 沒有自信心
在生活中,孩子對於自己感興趣而又想去做的事情總是猶猶豫豫,膽怯,害怕自己做不好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辭,不敢嘗試。失去了自我追求的精神。
3、欠缺主動性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上的這些表現,說明他很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要重視起來。
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孩子總是不主動。做事情總是懶懶散散,就像石子一樣,踢一下動一下。
當孩子有這些不好的表現,家長要多觀察重視起來,避免孩子陷入悲觀的情緒越來越深。
二、過於悲觀的情緒,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中國詩歌最後一個輝煌的詩人汪國真指出: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
在陷入悲觀情緒中的孩子,遇到問題或者是搞砸了很多事情後,悲觀的情緒會使得孩子自信心受挫,再次遇到問題時便不敢輕易嘗試,去突破自我。
即使敢於嘗試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悲觀的情緒也使得孩子往壞的一面去思考,而不能正確認識到好的一面,往往在這一步就選擇放棄,沒有繼續去突破自我。
太過於悲觀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抗壓能力很差,同時這樣可能會影響到社交能力,因為悲觀往往延續出自卑的心理,而現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擁有一個良好的社交能力是多麼重要。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失敗和挫折,經歷這些苦難的洗禮,不斷吸取教訓才能不斷成長。
但是遭遇問題的時候,要從不同角度是看待,而不是悲觀的,一味的認為是自己的問題。
其實問題本身除了你自己外,有許許多多的因素在影響著最後的結果,比如孩子學自行車,學了一個星期了還是不會騎,而隔壁小孩只學習了兩三天就會了,就因為比別人慢了幾天,就認為自己沒有天賦,才導致自己學的慢。
然而樂觀心態的孩子,會看到不同的角度,也會發現除了自身以外的潛在因素。
比如孩子會覺得隔壁小孩是不是平時偷偷勤加刻苦練習過了?還是我自行車本身就很難騎?從這些問題多角度去分析,從而認清自身的能力,自身不足就多加練習。
三、導致孩子悲觀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產生悲觀情緒,往往是孩子在諸多方面受到了影響,不斷積累出來的,如果這是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孩子的悲觀情緒,很可能導致孩子情緒崩潰。
1、受家庭的影響
著名作家歌德曾說過:「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樂的事」。
眾多研究發現,對孩子影響最深遠的是家庭,家庭能夠和諧美滿,孩子會感到很幸福,能給孩子帶來無窮的力量和自信。
父母作為家庭的主要成員,對孩子的影響最直接,如果家長的心態不好,遇到問題時表現出不良的情緒,消極焦躁等等。
這些情緒傳染性很強,孩子遇上這樣的情緒也會隨著大人的表現發生共鳴。
舉個例子,不知道大家是否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視頻,爸爸抱著娃靠近門邊,爸爸用自己的手敲了門一聲(模仿孩子頭撞到門發出的聲響),然後爸爸假裝孩子撞到頭了,表現出對孩子的遭遇感到痛惜,並且一邊撫摸寶寶的頭,嘴裡說著:「不痛不痛」。
但是這時孩子卻嚎啕大哭起來,我們都明白孩子是沒有撞到門,也沒有實際疼痛給孩子帶來嚎啕大哭這樣的情緒的,造成孩子這個情緒的,正是父親表現出來的情緒,讓孩子與之發生共鳴,所以家庭環境中,家長給孩子的情緒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2、沒有及時得到合理的情緒宣洩
許多孩子在學校受到批評,或者是某些原因受委屈了,沒有及時得到關愛,進行合理的心裡疏導,久而久之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
比如因為某些原因孩子被家長誤解了,而家長則是以強硬的態度批評孩子,並且不許孩子哭,不許孩子有怨言,長久積累下去,終有爆發負面情緒的一天。
3、消極經歷過多
比如經常遭受家長的誤解和過度批評,自己心愛的寵物走失,家長答應帶孩子去哪裡玩,但是因為某些原因家長不能實現孩子這個心願等等,消極的經歷太多也會使孩子變得悲觀。
四、如何調整孩子情緒,讓孩子積極樂觀?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陷入悲觀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不足,思想不夠成熟,並不能獨自去調整心態,這時候就需要家長來為孩子進行疏導,引導孩子走向積極樂觀的心態。
1、鼓勵孩子,提高自信心
孩子表現出悲觀的情緒時,家長要了解清楚事情的原由,並及時安撫,告訴孩子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就算做錯了,起碼也嘗試過錯誤的教訓,下次遇到困難也不會退縮。
孩子能夠在逆境中勇往直前,說明孩子有堅強的意志和自信心,而強大的自信心是一種樂觀的表現。
2、引導孩子戰勝自己
孩子遭遇挫折所帶來的問題,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去面對挫折,不能讓孩子盲目與別人相比,要從自身出發,要學會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相比較,是否進步了。
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短處和長處,不能拿孩子曾經失敗過的經歷當做把柄。
有些家長就是不夠注意細節,自己工作或者生活中出了些小插曲,就不由自主地拿小孩的短處來批評,這樣是不對的。
作為家長需要挖掘孩子的潛力,充分讓孩子發揮他的優點,這個優點便是孩子的自信,從而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
3、孩子產生悲觀情緒時,試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導致悲觀情緒的情況有所不同,有時候是比較輕微的,有些是不管家長怎麼鼓勵引導下都很難將孩子開導出來。
這時候可以藉助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緩解孩子的負面情緒,比如孩子喜歡玩水,就突然提出意見,帶孩子去海邊或者遊泳館遊泳。
藉助這個活動來轉移孩子的負面情緒,等遊泳結束後,這些悲觀情緒也消散了許多,甚至完全消散,孩子情緒平和後,再對孩子進行開導。
最後,如果想要孩子在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中成長,為人家長要以身作則,平時要多注意一些情緒的表露上,儘量避免給孩子流露出悲觀消極的情緒,多表達自己積極樂觀的情緒,讓孩子與之共鳴。
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孩子的悲觀情緒,而孩子已經變得非常悲觀,這就需要家長多下點功夫了。
從根本問題上去了解孩子悲觀的原由,加以分析,尋找正確的開導辦法,讓孩子積極樂觀起來,擺脫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