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存在悲觀心態,總是對自己失望,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樂觀性格

2020-10-15 小焦媽媽

文/小焦媽媽

其實我們最好還是保持著一個樂觀的態度,這樣才會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好處。但是有一些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經常對自己失望的,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苦惱,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馬女士就發現孩子的身上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那就是經常對自己失望。有一次馬女士看見孩子在房間裡喃喃自語,只見孩子非常無奈的面對著眼前的作業,並說道:「我怎麼這麼差勁?連作業都做不好,我真的是太沒用了。」雖然這只是一件小問題,但是馬女士還是認真的對孩子做了一番猜測。但是馬女士還是不理解,為什麼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他怎麼能夠對自己這麼失望呢?

其實生活中關於這樣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的,有很多孩子所展現出來的樣子就是經常對自己失望的。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好奇,為什麼孩子經常對自己失望呢?其實原因也是非常簡單的。

孩子為什麼經常對自己失望?

1.悲觀心態

孩子經常對自己失望,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一種悲觀的心態。有些孩子天生就是不太樂觀的,以至於他們總是用負面的方式來評價自己,總覺得自己的任何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而且他們經常覺得自己是不如別人的,尤其是看到那些優秀的孩子在自己身邊經過的時候,那種不自信的感覺會油然而生,這也就直觀地導致了這些孩子的悲觀心態變得越來越強烈。

2.父母所致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父母在平時的生活當中總是吐槽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是覺得孩子不夠優秀,所以會經常給孩子施加一些壓力本身孩子在面臨著父母的吐槽時就已經顯得很不開心了,如今又需要承擔這麼多的壓力,他們肯定會覺得自己是難以去解決這些問題的。所以一旦思考這方面的問題的話,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將自己處於一個被動的局面當中,因此他們會經常對自己失望。

3.能力欠缺

還有一種孩子完全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比較欠缺,所以他們會經常對自己失望。這些孩子也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去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因為自身的能力實在是不足,所以導致每一件事情都敗露了。當失敗的次數比較多之後,他們就開始不斷的疑問自己,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麼資格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類孩子的悲觀色彩也並不少,而且他們多多少少也有一些急於求成的感覺。

所以說每一個對自己失望的孩子都是有著其中的原因存在的,但是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對自己失望,只不過是一個小問題。不過如果孩子經常對自己失望的話,那麼壞處也是非常大的。

孩子經常對自己失望有什麼壞處?

1.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

如果說孩子經常對自己失望的話,那麼最容易引起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要知道孩子越是質疑自己的能力,就越代表自己不自信。如果孩子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況的話,那麼他們在今後做事的過程當中,就會逐漸展現出失利的樣子。畢竟一個不相信自己的人又怎麼可能成功呢?即便是這些孩子非常渴望成功,但有的時候得到的結果也是恰恰相反的。

2.不敢與身邊的人相處

一個經常對自己失望的孩子,他們肯定身上會帶有一些悲觀的色彩,而且還會出現一些負面的情緒,就比如說他們會展現出一副自卑的樣子。一個自卑的孩子會跟社會上的每個群體顯得格格不入,因為他們沒有膽量跟身邊的人在一起相處,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

所以說一個孩子經常對自己失望的話,那麼所存在的壞處絕對是非常多的。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好奇,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樂觀起來呢?其實我們只要做好這三個點,那麼孩子都會得到一些改變的。

如何讓孩子樂觀起來?

1.告訴孩子失敗是常態

生活當中我們必須要告訴孩子,失敗是一種常態,必須要懂得承受失敗,這樣的話才能夠得更快一些。有些孩子之所以會對自己失望,就是因為平時的生活當中總是面臨著失敗,而且他們也不懂得該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所以展現出來的樣子必然是糟糕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在這方面需要好好的引導孩子,這樣才可以使得孩子擁有著更多的改變。

2.別總是挖苦孩子

而且身為父母的我們,也不要總是挖苦孩子,有些父母在看待孩子每件事情做不成的時候都是非常著急的,所以就會說出一些很難聽的話。

而這些難聽的話,是最容易導致孩子對自己失望的,所以平常的生活當中我們千萬不要總是去說孩子,多一些誇讚和褒獎,這反倒能夠讓孩子重新站起來。而且我們也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讓孩子以一種輕鬆的狀態來面對各種事情,那麼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獲得相應的提升。

3.培養孩子的興趣

我們也可以通過培養孩子興趣的方式,讓孩子對自己充滿自信,讓生活變得樂觀起來。因為孩子沒有一技之長的時候,他們總是會顯得比較被動。當培養他們的興趣之後,他們就可以把興趣成為自己的一技之長,這樣的話他們就覺得自己有一些東西是可以跟別人比較的,那麼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出現不自信的一面。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變得對自己失望,就是因為不自信的原因,情緒因素佔據了很大一部分比重,所以改變孩子的情緒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上這些方法都可以讓孩子逐漸不再對自己失望,並且出現一種樂觀的心態。所以平時的生活當中,我們的引導是絕對有必要的,只有這樣的話才能保證孩子變得更好。

那你覺得在面對那些對自己失望的孩子時,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呢?說明你的看法,我們來討論一下。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出現悲觀心態,用好ABCDE法則,培養孩子樂觀思維
    這種悲觀的態度不能說是與生俱來的,但是肯定與生活環境有著很大的影響。一、孩子總是出現悲觀心態,嚴重影響孩子健康成長1·孩子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小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社交了,幾個小夥伴一起打打鬧鬧就是童年最真實的回憶了。
  • 孩子陷入悲觀情緒怎麼辦?正確培養樂觀心態,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3、欠缺主動性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上的這些表現,說明他很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要重視起來。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孩子總是不主動。做事情總是懶懶散散,就像石子一樣,踢一下動一下。當孩子有這些不好的表現,家長要多觀察重視起來,避免孩子陷入悲觀的情緒越來越深。二、過於悲觀的情緒,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中國詩歌最後一個輝煌的詩人汪國真指出: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
  • 孩子遇事太悲觀,家長需要給予重視,悲觀性格影響很大
    但對於這一點,許多家長更應該要了解的,是為什麼孩子會擁有悲觀的性格,只有家長了解了這些,才能懂得如何幫助孩子走出悲觀的性格。成年人會被生活和工作困擾,而孩子會被學習和成長困擾。在這些壓力的影響之下,孩子就會漸漸的對自己失去信心,自然而然會出現悲觀的情緒。孩子產生悲觀情緒的原因有很多種,但導致悲觀情緒存在下來的,還是因為家長對孩子不夠關係。如果孩子的悲觀情緒一直存在的話,會給孩子本身帶來什麼影響呢?
  • 孩子消極悲觀,總是唉聲嘆氣,3個方法,培養樂觀積極的孩子
    大人們通常都覺得孩子是最無憂無慮的了,不需要養家也沒有很大的責任。但現在不少孩子不僅顯得早熟,還總是有很多在大人身上才會出現的情緒,例如悲觀、消極。朋友的兒子圖圖原本是個開心果,從小就很討人喜歡。可最近他卻發現兒子經常唉聲嘆氣,還時常自言自語,臉上總是掛著憂傷的表情。
  • 美國總統裡根的心態啟示:讓悲觀的孩子變得樂觀
    有兩兄弟,一個樂觀,一個悲觀。一天他們從外面回來進自己的房間。 悲觀的一個看到自己的屋裡堆滿了玩具,但他沒有露出半點的驚喜,也沒有立刻過去玩玩具,而是悲傷地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說:「這麼多的玩具,被我弄髒弄壞了怎麼辦啊?」樂觀的一個走進自己的房間發現地上有一堆羊糞,他顧不上其他,飛奔在房間裡的每個角落,一邊跑還一邊嚷:「漂亮的小羊羔在哪裡,漂亮的小羊羔在哪裡呢?」
  • 為什麼孩子經不起挫折、容易悲觀?拒絕打擊教育,培養「樂觀娃」
    在重壓之下,許多的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較弱,可能會因為一次考試不理想而心態崩潰,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同事小李因為孩子的成績提不高而煩憂,便聽了其他家長的意見,給孩子報了個補習班。以前孩子做完作業後10點睡覺,現在要到12點才能睡覺。
  • 孩子心態不好,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如何幫孩子趕走這種情緒?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掌握各種生活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擁有良好的心態也同樣重要。如果孩子不能夠樂觀的去面對生活,那麼即使孩子的能力再強,也無法獲得一番成就。 很多家長會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孩子很容易陷入悲觀情緒,稍微遇到一點坎坷,心態馬上就崩了。
  • 警惕消極悲觀心理,3招培養孩子樂觀思維
    心理學上認為,悲觀是一種由於自我感覺失調而產生的不安情緒,表現為心理上的自我指責、安全感缺失和對預期的負情思維方式(就是對未來總是往壞處想)。當一個孩子形成了消極悲觀心理,他們對任何事情不感興趣,總是往壞處想,甚至感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沒有意思。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樂觀還是悲觀呢?
  • 「家庭教育」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心態
    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困擾著不少家長。如何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家長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地利精神病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和許多不幸的人一樣,被關入了納粹集中營。在那段生不如死的日子裡,他幾乎每天都看著那些法西斯信徒屠殺婦女、兒童。空氣裡瀰漫著血腥味,每個人都活得心驚膽戰。對死亡的恐懼給所有人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集中營裡每天都有人發瘋。
  • 怎麼看待孩子的悲觀和樂觀?
    這段路程你要怎麼走,就看你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若是相反,我學著埋怨和諷刺的語氣說:你看,總是叫你整理好房間,你不好好整理,這下好的,東西找不到了。急了吧,著急就知道哭,你除了會哭還會什麼咯?父母的「火上澆油」只會惹來孩子的嫌棄和憤怒。
  • 《教出樂觀的孩子》:「解釋風格」是如何影響孩子的樂觀心態的?
    上一次我們講到了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所著的《教出樂觀的孩子》這本書第一、二部分的內容,知道了要讓孩子遠離悲觀心理,避免習得性無助的產生,就應當及早預防,從小讓他多嘗試、多探索,讓他形成掌控感、樹立信心,即「心理免疫」——打一劑習得樂觀的預防針。即使錯過了「心理免疫」的時機,面對孩子的悲觀心態,我們仍然可以從認識悲觀、追根溯源做起,改變孩子的悲觀心態,使其重新習得樂觀。
  • 面對問題,孩子總是消極悲觀?教育專家:需要改變的是家長!
    孩子的悲觀性格,並不源於父母先天的遺傳,但卻是在後天,由父母一手」培養「的!2、建立樂觀的「解釋風格」幫助孩子習得樂觀,家長自己先要獲得拒絕悲觀的技能,建立樂觀的解釋風格。「悲觀的解釋風格,就是把一件壞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原因解釋為暫時性的、特殊的和非個人化的。家長在發現孩子犯錯,批評孩子時,對犯錯事情的解釋風格要著重於特定和暫時性的原因,避免責怪孩子的個性和能力。
  • 孩子愛笑是好事,如何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心態,家長注意這三點
    孩子愛笑是好事,如何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心態,家長注意這三點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這樣一句話,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所以很多的家長都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運氣不是很差,所以家長們也是想了很多的辦法,讓孩子能越來越好,那麼如何讓孩子愛笑,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一個心態呢?家長要注意這三點。
  • 孩子總是自卑又悲觀?巧用ABCED法則,輕鬆《教出樂觀的孩子》
    塞利格曼說,「孩子就像海綿,他們不但吸收你講的話,還會吸收你講話的方式。所以,幫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你自己先獲得拒絕悲觀的方式。」兒童期學會樂觀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抑鬱症發生率會降低一半。因此,父母或老師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辭,除了不用永久性、普遍性、個人化的信息批評孩子,還要儘量向他們傳達樂觀的解釋風格。
  • 心理學ABC法則:樂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他們的成績不好,經常被父母責罵批評,時間長了,他們就真的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已經無可救藥了,所以就放棄學習。那麼這個和樂觀的心態又有什麼關聯呢?"習得性無助"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一種悲觀、自卑的心理,如果孩子足夠樂觀,是很難產生"習得性無助"這種心理狀態的。
  • 心理學ABC法則:樂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他們的成績不好,經常被父母責罵批評,時間長了,他們就真的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已經無可救藥了,所以就放棄學習。那麼這個和樂觀的心態又有什麼關聯呢?"習得性無助"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一種悲觀、自卑的心理,如果孩子足夠樂觀,是很難產生"習得性無助"這種心理狀態的。
  • 培養樂觀的孩子,離不開家庭教育,這3個方法很實用
    「性格決定未來。」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性格問題,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的性格符合社會的發展,能夠學會為人處事,那麼,孩子的未來生活一定是美好的。這樣的觀點,看似很絕對,但實際上也有些道理。就比如:樂觀和悲觀,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和性格,孩子的未來發展也是不一樣的。最近看到一則社會熱點話題,令很多家長感到讚嘆。
  • 性格影響孩子一生,性格培養應注重哪些方面?
    常言道「三歲看大,五歲看老」,還有「性格決定命運」一說。可見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性格至關重要。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性格的培養,為孩子未來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那麼,父母該從哪些方向入手才能正確培養孩子的性格呢?
  • 試試這個家長與孩子互動小遊戲,從小培養小孩樂觀心態
    這個互動小遊戲,我們叫它「凡事都往好處想」,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心態,樂觀是小孩子性格塑造中非常關鍵的一環。1、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發現,口袋的10元不見了,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撿到的人一定很開心……」 爸爸回答:「還好不見的不是100元……」2、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後開始下大雨,請往好處想……」 孩子搶答:「還好舅舅家住的近,可以幫我送傘……」 3、媽媽問孩子:「那很用功的準備期中考試,結果成績不理想,請往好處想
  • 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性格?
    這和性格有一定的關係。我們期望看到孩子積極樂觀地對待學習生活 。這就需要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那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性格呢? 一、你營造在一個和諧的家庭。 家庭是孩子自小生活的環境,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的和諧,孩子是能夠感受得到的。如果家庭關係和諧,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積極的。和諧的家庭關係,對孩子養成樂觀性格是一種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