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樂觀的孩子》愛笑的人運氣都不差,樂觀孩子養成秘訣請收好

2020-08-28 巧媽回憶錄

拜倫曾經說過,「樂觀的人永葆青春」,在生活中樂觀的人就像擁有了快樂磁場,只要微笑著面對生活就會吸引到更多快樂的事情發生。有句網絡流行語叫「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也是告訴大家如果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運氣好像都會翻倍增長。在教育的課題上,「樂觀」,也是重要的一課,能夠培養出開朗樂觀的孩子,也能夠讓他們對未來充滿憧憬抱有樂觀心態。

如果採訪那些剛剛升級做父母的家長,問他們想讓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的時候,大多數家長的回答如出一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只要是快樂的健康的就好。

身為父母,最原始的本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的生活,快樂的長大,沒有過多的煩惱一輩子無怨無悔。但是生活總是殘酷的,也會出現很多波折。根據國內相關機構的數據調查研究發現

中國的孩子是全世界抑鬱率最高的。同時還有研究報導稱對比中國與美國的孩子,發現中國孩子臉上的笑容要比美國孩子臉上的笑容少了將近20%。

這樣的數據每一年都會有所增加,從這些冰冷的數字上我們也能夠看到,現在的孩子雖然生活的條件更加優越,但是壓力卻比以前更大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這跟「習得性無助」心理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出現「習得性無助」的狀況

首先什麼是「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塞利格曼和梅爾合作通過「電擊狗的實驗」,進行推理和研究得出的一種關於人的心理狀況。在智庫百科中有這樣的解釋:「習得性無助是指人或動物接連不斷地受到挫折,便會感到自己對於一切都無能為力,喪失信心,陷入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態。 

在現實生活中,那些長期經歷失敗的兒童,久病纏身的患者,無依無靠的老人。他們身上常常會出現 『習得性無助』的特徵:

當一個人發現無論他如何努力,無論他幹什麼,都以失敗而告終時,他就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了整個局面,於是,他的精神支柱就會瓦解。鬥志也隨之喪失。最終就會放棄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絕望。因『習得性無助』而產生的絕望、抑鬱和意志消沉,是許多心理和行為問題產生的根源,而且不在少數。

通過上述的解釋和定義我們也能夠看到為什麼孩子患有「習得性無助」就會有悲觀的心態和抑鬱的症狀。因為他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會自覺性的想要逃避,會想要退縮和放棄。而中國傳統的應試教育法,面對課業的巨大壓力,孩子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心理疏導,就很容易走向「習得性無助」的道路。因此,及時的對孩子進行樂觀心態的引導和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每天看到的天空都會是不一樣的「色彩」。

培養樂觀孩子ABC法則

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悲觀的,這些都是後天的環境等其他因素所造成的。

拜倫曾說過:「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

好的心態和樂觀的態度,是通往幸福之路的法寶。作為家長,我們不僅擁有生育孩子撫養孩子的義務,同樣還擔著培養孩子的責任。當自己的孩子開始有了悲觀的人生態度,家長應當及時的給予調節,改善孩子的狀態。

樂觀教養ABC法則,就是一種很好的培養孩子樂觀心態的方式。這個法則的提出是來源於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的《教出樂觀的孩子》。

在書中對於樂觀教養ABC法則有做過這樣的闡述:

「A ——代表不好的事件,不好的事是任何負面的事件,比如假期不愉快,與同學吵架等;

B——代表負面事件發生時內心自動化的悲觀想法、解釋,才會引發某種特殊的後果。所以習得樂觀的第一個步驟是找出ABC 之間的聯繫,捕捉自己的信念。最有效的方法是寫ABC日記;

C——代表負面事件的後果 (負面的感受、行為),時常看起來好像不愉快的時間立即且自動產生後果」。

同時將ABC分為三欄,每天要用這種日記的方式來進行訓練。第一欄主要寫不好的事情,並進行一個比較詳細的描述;第二欄主要寫想法,也就是對於自己認為不好的事產生的一些想法;第三欄主要寫後果,也就是事情發生後的感受。

這種方式會幫助孩子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表達出來,只要心中壓抑的事情有一個合理的輸出,一方面會緩解這件事在孩子心中的情緒積壓,一方面說出來也會讓孩子自己和家長都注意到這種不好情緒的發生。

每天按照ABC三欄進行訓練時,時間長久後孩子也會注意到自己的一些想法問題,會意識到自己存在的一些思想錯誤,很多情況下悲觀情緒的產生都是無中生有。《教出樂觀的孩子》中有寫道,

「讓孩子知道,『對自己講話』是完全正常的,並且是每一個人都有的行為」

這種訓練的方式,讓孩子完成來自己心理對話的過程,教孩子在對話中反駁自己,從而幫助孩子化解災難。

最後,除了ABC法則,還需要家長們注意的是要控制和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和說話方式。馬丁·塞利格曼曾說過:

「孩子就像海綿,他們不但吸收你講的話,還吸收你講話的方式。所以,幫助孩子的方法之一是,自己先獲得拒絕悲觀的技能」。

父母學會以身作則,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點。中國古語有句話還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周圍的氛圍和環境是怎麼樣的,就很容易感染到你身上。而家庭環境作為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空間,勢必會對孩子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達爾文曾說,「樂觀是希望的明燈,它指引著你從危險峽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撐著你的理想永不泯滅」,擁有樂觀的態度,人生都會變得充滿希望充滿陽光。

相關焦點

  • 《教出樂觀的孩子》:愛笑的人運氣都不差,培養樂觀孩子ABC法則
    —《教出樂觀的孩子》文/如穎隨行育兒經如果你剛剛升級成為父母,你最想孩子擁有什麼?可能很多父母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最想他們擁有健康和快樂。身為父母的最大心願就是希望孩子一輩子快快樂樂,這也是我們養育孩子的最終目標。
  • 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如何培養孩子樂觀的心態?
    前言:好心態的人在做事情的時候更加容易成功,只有把心態放平了,在做事情時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能夠欣然接受,而且會越挫越勇,但如果心態不好,做什麼事情都會一事無成,而且有時候還沒有等到結果,自己就已經煩躁了。好的心態並不是一下子就養成的,是需要從小培養的,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心態呢?
  • 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差,孩子的樂觀教育,父母要放在心上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每一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有一句話說得好,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的孩子樂觀開朗。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會發現,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
  • 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愛笑的孩子更聰明,教你培養個愛笑的孩子
    科學證明愛笑的孩子,運氣真不會「太差」,教你三步培養出樂天派一、醫學證明:愛笑的孩子更聰明美國的科學家研究表明:愛笑的孩子更充滿。喜歡笑的孩子在其他方面都會比不愛笑的孩子發達。當小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表情就是他們的語言,喜歡笑的孩子看上去更可愛也比較惹人喜歡。
  • 《教出樂觀的孩子》:「解釋風格」是如何影響孩子的樂觀心態的?
    大家好,我是愛讀書的張妞。上一次我們講到了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所著的《教出樂觀的孩子》這本書第一、二部分的內容,知道了要讓孩子遠離悲觀心理,避免習得性無助的產生,就應當及早預防,從小讓他多嘗試、多探索,讓他形成掌控感、樹立信心,即「心理免疫」——打一劑習得樂觀的預防針。
  • 養成樂觀的解釋風格是教出樂觀孩子的關鍵!!!
    第一個步驟就是教孩子捕捉他們對自己所說的話。教孩子了解即使在感到最難過的時候,也要嘗試指認出閃過腦海裡的那些想法,這些想法雖然不太能被感知到,但會嚴重影響你的情緒與行為。這項技能被稱為「捕捉思維」。比如,莉迪亞已學會捕捉對自己所說的負面想法。她是三個小孩的媽媽,最大的孩子上小學五年級,最小的上一年級。
  • 愛有道 育有方 | 樂觀孩子養成5部曲
    今天為您帶來的是家庭戰疫「學」起來之「愛有道 育有方」家教微課堂。東城區家庭教育文化推廣中心的老師,將為家長朋友們分享「樂觀孩子養成5部曲」。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爸爸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非常樂觀,一個兒子非常悲觀。有一天,爸爸給悲觀的兒子買了很多漂亮好玩的玩具,而把樂觀的兒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馬房。
  • 樂觀的父母更能教出樂觀的孩子
    著有《真實的幸福》《活出最樂觀的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教出樂觀的孩子》《持續的幸福》等。在很長時間裡,心理學都是從抑鬱等角度來研究人的心理世界併力求改造矯正,而塞利格曼教授提出心理學除了關注心理疾病,更應該關注正常人的心理健康。
  • 如何教出更樂觀的孩子
    面對兒子的教育問題,她一方面容易暴躁煩悶,同時又擔心兒子受自己影響不夠樂觀自信。近日,她到廈門市仙嶽醫院諮詢。心理危機幹預熱線主任吳素英向她傳授了教出樂觀孩子的心理小妙招。「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一項研究中得出結論:悲觀者更容易感到抑鬱,他們在學校、工作及球場上獲得的成績都低於其潛在能力;他們的身體健康情況也不如樂觀者。」
  • 《教出樂觀的孩子》:當孩子受挫,如何讓他重樹信心,習得樂觀?
    大家好,我是愛讀書的張妞。2020年計劃帶領大家精讀10本育兒書。一月第一本:《教出樂觀的孩子》。可多年後當我翻開《教出樂觀的孩子》這本書,才發現,自己的教育心理學,確實學的不咋滴啊。作者在書中詳細解釋了當時做這個實驗的動機。起初,他們只是想做一個實驗,來證明巴普洛夫所證明過的條件反射。
  • 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差,想要培養「樂觀」娃,家長要用ABC法則
    《教出快樂的孩子》是來自美國的一本暢銷書籍,作者賽林格曼在書中表示,人之所以會有悲觀產生,基因佔有很小的部分,後天很大原因是"習得性無助"造成的。 他花了30多年時間,在如何培養出一個樂觀的孩子這個問題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讓不少家長都茅塞頓開,努力的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父母。
  • 父親的樂觀,是孩子幸福成長的底色
    孩子在父親的帶領下,也自己學著去擺出自己想像的造型,每次有了成果以後都會叫父親去看,父親對照著圖片看,並沒有評價孩子擺的像不像,而是直接評價好與不好,還會跟孩子交流,為什麼要這麼擺,孩子是怎麼想的。可以說,父親的性格裡,藏著孩子的未來。如果說笑容會傳染,愛笑的人也會讓別人感覺溫暖,會讓人從心底瀰漫出笑意。在孩子的性格塑造方面,父親的影響力往往會大於母親。
  • 《教出樂觀的孩子》讀書筆記
    這本書是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寫的書,書中講到了很多理念和可操作的方法,當時同時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你自己是一個悲觀的人,你是很難教出一個樂觀的孩子,所以我想這本書不僅適用於育兒,也很適用於育己。
  • 記住這3點教出樂觀的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關心的更多的是孩子身體上的健康,而很少關注到孩子心理上的健康。雖然強壯的身體是孩子今後良好生活的保障,但是強大的內心也是我們在這個社會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柱。所以只有孩子學會了堅強樂觀的生活,才能使生活變得更加快樂。
  • 孩子內向不愛表達,家長別急,4個方法養成愛笑樂觀積極好性格
    我們大家都知道笑分很多種,有快樂的笑、有苦笑、有無奈的笑、有……其實更多的是快樂的笑。情緒是會感染的,如果身邊的人開心,自己也會很開心。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開心的長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如何培養出一個樂觀向上的孩子,父母可要多多學習一下,可以讓自己的孩子開心一生。
  • 心理學ABC法則:樂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樂觀陽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因為種種原因變得內向,甚至出現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而父母又由於忙於工作,或者是沒有這個意識,所以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他們並沒有關注到。
  • 心理學ABC法則:樂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樂觀陽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因為種種原因變得內向,甚至出現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而父母又由於忙於工作,或者是沒有這個意識,所以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他們並沒有關注到。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我們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我們的心態和採取的行為可能不一樣。也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的時候壞事不一定就會導致壞結果。比如孩子活潑好動,有的家長認為他們調皮,嚴加管教,甚至打罵孩子;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有活力,允許孩子好奇地探索這個世界,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 心理學家告訴你:如何運用ABC法則教出樂觀積極的孩子
    —《教出樂觀的孩子》文/如穎隨行育兒經如果你剛剛升級成為父母,你最想孩子擁有什麼?可能很多父母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最想他們擁有健康和快樂。身為父母的最大心願就是希望孩子一輩子快快樂樂,這也是我們養育孩子的最終目標。
  • 教出樂觀的孩子:家長應避免的2種錯誤觀念,幫孩子習得樂觀技能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教出樂觀的孩子》。比如說話走路、吃飯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努力學習的。掌控行為是學齡前兒童形成樂觀心態的關鍵。這種掌控行為的建立,可以幫他們建立起面對困難不退縮的習慣。到孩子五六歲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思考因果關係了,他們對為什麼失敗為什麼成功,發展了一套理論,同時也發展了一套如何將失敗轉為成功的理論,這個理論體系就是孩子將來能否樂觀的基礎。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原創】《愛笑的女孩運氣不會差》 ——2019高考回顧
    >第一次見C同學,是2018年高三期中考試剛結束的時候,一個往屆的家長推薦她們來工作室,給孩子做個規劃C同學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愛笑,非常樂觀、陽光的理科女孩子,期中考試的成績556分,高三的苦悶複習和頻繁考試,於她好像沒有太大影響。幫孩子分析了考試成績,作了初步規劃方案,臨別的時候送給孩子一句話: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差!期末考試孩子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做家長的也感到希望越來越大,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