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情緒,你只會大吼大叫?3步幫你輕鬆培養孩子的好情緒

2020-11-17 元寶一哥

你家孩子是不是經常不顧場合、時間,稍有不順心就會大發雷霆,小時候滿地打滾哭鬧,抱著大人的腿不走······

有些家長會說,沒有什麼問題是一頓「竹鞭炒肉絲」不能解決的,如果不能,那就兩頓。

有些家長對此,也很無奈,對孩子的激烈情緒束手無策,甚至被孩子的情緒傳染,自己的情緒也失控,最後鬧得大發雷霆,又後悔莫及。

情緒不自由的父母,養不出性格健全的孩子。


01 無能的父母,只會用情緒控制孩子

父母用情緒應對孩子的情緒,完全是自己無能的表現。

樊登老師曾講過一個故事:

他在廈門的大街上看到一個媽媽把孩子扔到車外,自己在車裡踩著油門「轟轟」作響,作勢要走。

孩子在車外拼命喊「媽媽,不要丟下我,我錯了」。

樊登老師上前勸說,這位媽媽說:「誰讓他不聽話!」

一句「媽媽,不要丟下我」,並不是孩子聽話了,而是深入骨髓的恐懼和焦慮。


兒童心理學家說:

父母的情緒失控,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嚴重的陰影,這樣的陰影將伴隨孩子成年,甚至終身,成為他們大部分情感傷痛的來源。

就在9月,一位男生被母親當眾扇了兩巴掌,沉默、絕望兩分鐘之後從五樓跳下,撒手人寰。

難道兩巴掌就能讓一名少年決然赴死嗎?

顯然不是,那縱身一躍的背後,一定是積壓了母親無數謾罵與責備。

多少父母,在用自己的情緒控制孩子:

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就你這成績,還想考上清華北大,做夢吧!

你信不信我打斷你的腿!


都說父母是這個世界上門檻最低的職業。

誠然!無能,源自無知。

很多時候,父母成為了孩子最大的不確定性。高興了給顆糖,不高興了一巴掌。

都說「六月的天孩子的臉」,其實比孩子變臉更快的往往是父母。

看過一句扎心的話:如果你總是對孩子情緒化,他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對孩子來說,父母穩定的情緒,才是他們一生中最好的禮物。


02智慧的父母,懂得引導孩子處理情緒

發展心理學家斯霍勒博士說:

「嬰兒出生時已經有一套情緒機制的基礎,但是嬰兒並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他們需要依靠撫養者去教導他們如何管理這些情緒。」

情緒能被父母及時看見、安撫的孩子,是有多幸運!

史蒂芬·格倫在是一位有著重要醫學成就的著名科學家,他曾分享過自己幼年的一段經歷:


一天,他從冰箱裡取出一瓶牛奶,剛走幾步就摔倒了,牛奶撒了一地。

格倫因為沒有喝到牛奶,又害怕母親責怪,頓時大哭起來!

母親聞聲而至,蹲下身子抱住他,等他停止哭泣,安慰說:「好吧,反正已經灑在地上了,在收拾乾淨之前,你想玩一會兒嗎?我想,玩牛奶說不定很有趣呢。」

他擦乾眼淚真的玩起了牛奶。

從這段經歷中,格倫從母親身上學會了心平氣和地接受錯誤與失敗!

在後來的科學生涯中,他也從不因實驗中的失誤而氣餒,總能平靜面對,冷靜分析,最終登上科學高峰。


好的父母,像大海一樣接納孩子波濤洶湧的情緒;好的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之中感化孩子的行為。

都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誠然!父母在處理情緒時的表情、言語、動作,都會被孩子吸收,內化為他們的處理方式。

胡適在《我的母親》中寫道: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智慧的父母,不僅教會孩子如何處理情緒,也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和幸福感,培養出孩子陽光的心態,溫暖自己也溫暖世界。


03 做到這三步,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情緒導師

很多家長會說,我也知道要先穩定自己情緒,再好好引導孩子的情緒,但是孩子情緒一來,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完全不知道怎麼去引導孩子處理情緒!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這本書給出了一個簡單好操作的方法步驟,被孩子情緒困擾的你,不妨試試:

第一,全神貫注地傾聽。

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小時候因為調皮被退學,媽媽帶他來到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創辦的小學巴學園。黑柳徹子第一次見到小林宗作時,以為校長會問很多問題,沒想到校長只是拉來一張椅子坐在她對面說:「好了,你跟老師說說吧!說什麼都行。」

黑柳徹子開心極了,一說就是4個小時,校長始終沒有打斷她,只是邊聽邊笑,一直向前探著身子,專注地聽著,偶爾來一句:「後來呢?」


這段經歷讓黑柳徹子覺得非常安心、溫暖。

當我們放下自己的成見,全身心地傾聽、共情孩子時,會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信任,產生強烈的情感聯結,打開溝通的心門。

第二,說出孩子的感受。

對孩子來說,情緒是抽象概念。說出孩子的感受,就是讓孩子對自己的情緒產生更具體、形象的認識。

孩子說:「我再也不想和弟弟玩了!」

你說:「寶貝,你好像很生氣。」

於是他知道了當下的那個情緒就叫做生氣。

孩子說:「弟弟邀我出去玩,但我又想看書。」

你說:「嗯,你有些猶豫哦。」


於是他知道了「猶豫」就是在兩個選擇之間搖擺不定。

對於孩子來說,每一次情緒反應都是讓他感知情緒的機會。我們及時幫孩子定義每一種情緒,他就能養成敏銳的情緒感知力。

試想一個孩子在發脾氣、摔東西,而另一個卻說:「我好生氣啊!我需要冷靜!」

你覺得哪個孩子更容易被接納,更容易得到支持呢?

第三,幻想現實。

孩子的情緒往往來自於無法及時滿足的需求。比如晚上睡覺之前,孩子提出要吃糖,你會怎麼辦呢?

可能很多家長都會忽略或者壓制孩子的需求,但這免不了一場哭鬧。

如果我們說:「哦!我是一個魔法師就好了!這樣我就可以變出一大碗不會讓你蛀牙的糖。」效果就不一樣了。

幻想現實的本質是尊重並接納孩子的需求,當我們放下對孩子評判,選擇理解時,孩子會覺得內心的需求被看見,就會接受現實、回歸理性。


結尾

作家馬伯庸曾經寫過一段話: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和打磨,在漫長的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澱。

慢慢地,這傳承也如同古董一樣,會裹著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沉靜溫潤,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古董的傳承是有形的,情緒、脾性的傳承是無形的,卻會浸入孩子的每一滴血液,成為性格和命運的一部分。

父母的好情緒,如春風細雨,隨風潛入孩子的內心,浸染生命的底色;

父母的壞情緒,如狂風驟雨,讓孩子陷入痛苦的沼澤,禁錮生命的能量。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日積月累之下,差的是整個人生。


相關焦點

  • 大吼大叫的父母,毀的卻是孩子!3招教你如何控制情緒
    每次叫孩子做什麼事情,一開始語氣還算溫和,但叫了兩次沒反應後,小麗但火山就感覺要隨時爆發似的,控制不住地總想吼孩子,而孩子這個階段又有點叛逆,不怎麼聽話,吃飯不認真吃,睡覺不好好睡,越忙的時候孩子越搗亂......
  • 孩子不聽話時你還在大吼大叫?做好這5步,讓你輕鬆管教孩子
    導讀:孩子不聽話時你還在大吼大叫?做好這5步,讓你輕鬆管教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聽話時你還在大吼大叫?做好這5步,讓你輕鬆管教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吼孩子只會害了他,不要做被情緒支配的父母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如果是通過責罵,恐嚇,不理會等方式,逼迫的孩子去做某件事,那孩子根本不懂做這件事的真正意義,只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情緒,哪怕一次兩次被恐懼支配著完成了一件事,或者改掉了壞毛病,後面其實還是會犯的。
  • 吼孩子,會損害孩子的智商?別讓你的焦慮情緒,影響孩子智力
    對孩子生氣、吼孩子是每個家長都曾經做過的事情,因為心中的怒火需要有一個發洩點,有時候即便不是孩子的過錯,家長也會無意識中遷怒到孩子。經常被吼的孩子,除了性格發展不健全之外,對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也會逐漸和家長一樣。
  • 孩子鬧情緒怎麼辦?教你三步處理法,搞定孩子的情緒管理
    教你三步處理法。第1步 接納孩子的情緒舉個例子,在商場,孩子想買一個玩具,但是你不同意買。孩子開始哭鬧,不肯走。首先,不管你認為他是有理還是無理取鬧,在孩子看來,這是一件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事情,而且他的訴求沒有得到滿足。
  • 你愛孩子卻為什麼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3個錦囊破解「父母吼」
    孩子更多時候都是不聽話的,家長在無奈之下,只能大吼大叫去震懾孩子,逼著孩子停止搗蛋行為,可是孩子的叛逆行為,似乎因此變得更加嚴重,對於父母的指令簡直當成耳邊風。相信很多家庭都在面對同樣的教育情況,可是家長又知不知道,對於孩子是不可以大吼大叫的,吼叫教育只會讓教育變得更加困難,而不是會讓孩子更加聽話服從自己。對孩子」吼叫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從哪幾個方面來看?
  • 孩子生氣時打自己?掌握5步情緒管理法,教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鬧情緒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況,小到不理家長,大到嚎啕大哭都是孩子情緒發洩的表現,而其中有一部分孩子會在情緒激動時對身邊人或者自己施以拳腳。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可能會擔心孩子有什麼心理疾病,可實際上,這是孩子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表現。
  •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不要劈頭蓋臉吼孩子,要注意方法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不要劈頭蓋臉吼孩子,要注意方法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生了各種情緒問題。比如說,得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心情不好就扔砸東西,心情不好就哭,或者只在公共場所大哭。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成為父母,所以不對孩子發脾氣是很困難的。如果孩子發脾氣該怎麼辦?
  • 孩子為什麼有這麼多情緒?父母5步情緒訓練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著名心理學家 【美】約翰.戈特曼 博士的《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一書給出了我們答案,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情緒管理法,通過情商管理訓練的5個步驟,教父母化身成孩子的情商教練,幫助孩子培養情商。我們會發現有很多父母的教育就是盯著孩子,把眼光只盯在孩子身上,經常會說:「哎呀,你怎麼又不聽話了?」,「你怎麼又胡鬧了」。爸媽一心盯著孩子,卻從來沒有關注一下自己的狀況。如果父母要做孩子的情商教練,父母對於自己的情緒覺察非常重要,要先關注和察覺自己的情緒:孩子這麼做,我生氣了,接下來我要先平復自己的心情,讓自己心平氣和一點以後再開口去跟孩子互動。
  • 孩子鬧情緒時,做個會幫孩子剝離情緒的媽媽
    開心愉悅的時候,孩子會笑眯眯地摟著你的脖子送香吻,整理玩具也麻溜快;生氣或傷心的時候,就會亂扔東西,逼急了搞不好衝你揮拳頭。和大人一樣,孩子也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這很正常。要命的是孩子有了情緒,卻不懂得去控制,所以就有了各種各樣不恰當的行為。
  • 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
    每次只要我們沒滿足她的要求,她就開始大喊大叫,凡事都要按她的想法去做,否則就把家裡鬧個天翻地覆。我老對她發火。假如我們做父母的能改善改善,女兒會不會不這麼過分?」,衝我的孩子又吼又叫」,或者「喊得嗓子都疼了」,或者「吼叫是因為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方法能夠讓孩子聽話」時,我們會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正確,然後我們會跟孩子道歉,會重新找回平靜和耐心對待孩子。
  • 總吼孩子是一種「病」,被情緒支配,吼真的會變成「刀」毀掉孩子
    我女兒今年8歲,減去不捨得吼的頭兩年(可能減得有點狠了),已經實戰6年多了,有一些心得——它們並不能杜絕我吼孩子,但絕對可以幫我降低吼孩子的頻次。寫在下面,跟大家共勉。但,因為自己的情緒吼孩子,我們都知道是不對的。其實有時想想,是不是潛意識裡知道那個小傢伙無論如何都是愛我們的,所以才不太收斂自己的情緒?好了,不說了,越說越愧疚。跟自己和解,接納自己的情緒,並要求自己注意控制就好了。至於控制情緒的方法,網上也挺多的,搜搜,說不定就有一款有些用處。
  • 「你再鬧脾氣,我打你了」-你會因為孩子有情緒,而生氣嗎?
    但兒子顯然聽不進老公的話,還沉浸在他剛才的情緒裡,還鬧了起來。老公看他還不安靜,就有點煩燥地吼了他一句:「你再不安靜下來,我打你啦。」兒子聽後,馬上很委曲地哭了起來。看到老公吼孩子,我就對老公說:「你能不能好好說話,幹嘛要把孩子弄哭。」
  • 面對情緒崩潰的孩子,採用「紅綠燈法」,引導孩子做好情緒管控
    ,遲早有一天你會管不住自己的孩子。滿足型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一個沒有欲望節制的孩子,也許一時半會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但隨著孩子想要的東西越多,需求會越來越難以滿足,遲早有一天你會拿孩子毫無辦法。3.忽視型。忽視型父母往往看不見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情緒不聞不問,孩子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從小活在冷漠中,長大後孩子也會變得很冷漠,容易忽略別人的感受。4.溝通型。
  • 孩子喜歡大吼大叫,父母得懂「情緒法則」,別讓孩子成為情緒奴隸
    文丨飯飯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會發現有一部分的孩子的脾氣並不是特別的不好,就算你和不和他說話,他都有可能面目猙獰的看待你。面對這樣的情形,自然而然對於這個孩子,我們也不會表現出比較友好的態度,實際上這其實就是孩子本身性格的問題。
  • 孩子遇到事情就愛大吼大叫,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先調整好自己
    前言:每個父母,最大願望就是讓自家寶寶能夠更加優秀,我們在培養孩子時,每個大家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難免會遇到有些寶寶不懂得體恤大人的辛苦,往往會和家長反著幹,遇到這樣的孩子,你會發現這類型的孩子大部分都會喜歡大吼大叫,如果你的孩子也喜歡吼叫吵鬧,那可能你要考慮一下你自己了,有些孩子吼叫吵鬧是來自於家長的溺愛,而有些孩子吼叫吵鬧是來自於家長的憤怒。
  • 教育好孩子,從媽媽停止大吼大叫開始……
    很多媽媽在面對自己懷胎十月生下的寶貝時甚是沒轍,習慣了大吼大叫~儘管事後小有後悔,但當時卻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效的教育應該是以身作則,不吼不叫。媽媽即是孩子的朋友又是孩子的老師更是他的指路人,想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先從自己停止大吼大叫開始。
  • 【父母必讀】控制情緒,不吼不叫教育孩子
    嘗試了很多辦法都無法尋找回來,這位媽媽情緒崩潰到了極點。孩子看到媽媽情緒低落,於是便想去安慰媽媽可是他的安慰竟成了媽媽情緒爆發的導火索。「媽媽,你怎麼了?」「媽媽你是不是遇到什麼事情了?」「媽媽你為什麼哭了呀?」「媽媽,我有什麼能夠幫助你的嗎?」「媽媽,你為什麼不理我呀?」這位媽媽憤怒地說道:「沒有看到我在忙嗎?你自己不能安靜地玩兒會嗎?不要來打擾我!」
  • 管教孩子總控制不住情緒?學會「情緒追蹤」,讓你不再突然發飆
    我一下子就走過去拿起遙控器把電視機關了,對孩子就吼著起來:"你吃不吃飯!"孩子被我強迫關了電視又被吼,一臉震驚地看著我,"哇"地一聲就哭出來了。我立刻反應過來自己有點不對,好像把剛才所有不滿情緒都發洩到孩子身上了。好在我平時有和孩子說:"如果媽媽不小心大吼了你,不是媽媽不愛你了,是媽媽有些事不開心了",所以我抱了抱孩子,孩子也抱了抱我,我們就一起去吃飯了。
  • 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3招,教你當好孩子的「情緒訓練師」
    舉個例子,孩子因為和小夥伴鬧了矛盾而生氣,父母認為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們可能會做個鬼臉逗逗孩子,或者摸摸孩子的腦袋,再或者給他買個愛吃的冰淇淋,這事就算過去了。還有一些父母,認為孩子生氣或哭的樣子很可愛,因而甚至會在生氣的孩子面前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