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孩子只會害了他,不要做被情緒支配的父母

2020-12-07 辰碩母嬰

大家看到這標題的時候肯定想,都知道給孩子發脾氣,對孩子吼不好,但是怒氣一上來,真的是氣的人要發瘋,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每每等到冷靜下來,就開始後悔和自責。然後惡性循環。


怎樣破除「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如果是通過責罵,恐嚇,不理會等方式,逼迫的孩子去做某件事,那孩子根本不懂做這件事的真正意義,只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情緒,哪怕一次兩次被恐懼支配著完成了一件事,或者改掉了壞毛病,後面其實還是會犯的。

或者你說一件事不讓做,她就不做這一件事情,不會舉一反三,孩子變得越來越死板。

其實每次吼完,冷靜下來會覺得其實也沒多嚴重的事情,所以當你下次準備吼孩子的時候,試試這3個方法:

1、深呼吸

我們要努力察覺自己的情緒,當怒氣已經產生、但還沒有爆發的時候,深呼吸10次,可以降低心跳頻率,幫助你平靜下來,冷靜後再張口對孩子說話。

2、暫時離開

跟孩子說一聲「媽媽現在很生氣,需要去冷靜一下」。在保證孩子所處環境安全的情況下,暫時到別的房間去冷靜。等怒氣平復,再回來和孩子繼續溝通交流。

3、換人照看

顧名思義,家裡有爺爺奶奶爸爸都可以,讓他們先照看,等自己情緒恢復。

可以出去跑個步,也能做點家務,運動的時候覆盤一下事情經過,想想怎麼樣和孩子溝通是最好的方式,然後再繼續和孩子溝通。

當平靜後,跟孩子溝通要注意這2點:

1. 用描述代替發洩

比如孩子到點不睡覺,過來叫你陪他玩,不要直接說:「別來煩我!」這樣留給孩子的信息只有壞情緒。

可以試著這樣表達:「媽媽忙了一天很累了,需要休息,如果你這樣吵媽媽,媽媽休息不好就更不能好好的陪你玩了,我寶寶這麼懂事,不會讓媽媽受累的對不對?」

這樣讓寶寶明白因果,可能一開始沒有效果,但寶寶慢慢就能明白並且體諒媽媽的。

2. 用溫柔代替埋怨

當寶寶扔垃圾沒扔準,就不管了的時候,你可能會說:「一天天就知道添亂!」,然後過去幫寶寶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

其實不妨換一種說法:「如果你沒扔進去,就要撿起來重新放進去,不然房間就換變成垃圾堆了,媽媽要收拾很久才能收拾乾淨,就沒時間陪你玩了。」

有時候說的嚴重一些,也無妨,重要的是要讓寶寶知道他做這件事,如果是不對的,會導致不好的後果,所以自己要改正壞習慣。

如果調解不過來,也不用強迫自己對孩子強顏歡笑,人非聖賢,誰都可以有不想理別人的權利,不用過分苛責自己。這時候可以直接跟孩子說,媽媽心情不好,你今天自己玩兒,或者叫爸爸來照看孩子。

每當情緒爆發,事後我們都要總結反思,是什麼事情導致自己發火?為什麼怒氣值持續上升?有沒有規律?這樣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總結後針對性的改善。

管理情緒可以說是一輩子的修行,上面的方法都只是暫時幫我們冷靜下來,避免衝動吼孩子。爸媽穩定的情緒對孩子非常重要,需要我們不斷的付出努力和堅持。

孩子是最會看大人臉色的,你肯定能發現如果你怒氣衝衝的回家,孩子會第一時間察覺到,並且開始小心翼翼,當我們被情緒左右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孩子的感受,上來就衝孩子一頓數落,甚至還會越說越氣,直接上手。這些父母顧洩一時之氣,沒有想到自己這樣做的後果,是不是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陰影和傷害。

所以不會控制情緒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都普遍膽小,怕事,自卑,或者孩子長大後也成為一個衝動易怒的人,影響家庭關係和諧,也不易融入社會;而懂得控制情緒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則更陽光自信,充滿正能量。


最後,別吝嗇向孩子表達愛意,要讓孩子知道,即使是嚴肅的批評,父母也是以愛他為前提的。

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你都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導致自己的情緒失控呢?歡迎留言評論!

(您的轉發與收藏,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

相關焦點

  • 總吼孩子是一種「病」,被情緒支配,吼真的會變成「刀」毀掉孩子
    一、接納並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我們吼孩子,是因為自己情緒不佳。下面這些情形是不是挺熟悉?「說真心話,一個人帶孩子,做家務陪玩陪寫作業,發火的時候都是因為自己太累,其實我女兒算很配合很講道理的孩子。」
  • 吼孩子,會損害孩子的智商?別讓你的焦慮情緒,影響孩子智力
    對孩子生氣、吼孩子是每個家長都曾經做過的事情,因為心中的怒火需要有一個發洩點,有時候即便不是孩子的過錯,家長也會無意識中遷怒到孩子。經常被吼的孩子,除了性格發展不健全之外,對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也會逐漸和家長一樣。
  • 父母要做孩子情緒的疏導者
    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對孩子的成長,父母們操碎了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當孩子一個人解決不了的時候就會求助於家長,他們會哭訴,會請求。因為他們性格的原因,很多孩子不會直接把他們的意思表達出來,所以家長要適當地去引導,做一個情緒的疏通者,而不是一味地打壓孩子。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案例吧:有兩個男生在學校發生了矛盾,打起來了。
  •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不要劈頭蓋臉吼孩子,要注意方法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不要劈頭蓋臉吼孩子,要注意方法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生了各種情緒問題。比如說,得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心情不好就扔砸東西,心情不好就哭,或者只在公共場所大哭。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成為父母,所以不對孩子發脾氣是很困難的。如果孩子發脾氣該怎麼辦?
  • 經常被吼的孩子會有什麼後果?答案讓人意外,快停止別再吼孩子了
    經常是很多家長沒有控制住情緒就吼孩子一頓,事後又覺得自己做的不對,其實每個家長都是很心疼孩子的。害不言而喻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和愛,在孩子心裡最親近的人就是父母,這是無可代替的位置,所以,如果父母開始斥責孩子,吼孩子,那麼對孩子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
  • 不要老是吼完孩子就後悔,父母要做好情緒管理,別陷入「死循環」
    本來我就因為這個原因沒少說他,結果最近也不知道什麼情況,我看著他不管幹啥都覺得煩。孩子突然在屋子裡跑,吃飯的時候總往電視那兒瞄,寫作業不認真老容易被分心,有事兒沒事兒總愛問問題……都不是什麼特別的大事兒,我卻因為這些原因,對孩子吼了好多回。每回吼完發完脾氣,事後又覺得特別的內疚,特別自責。我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好,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心靈,但下一次看到孩子,還是會忍不住發脾氣,對孩子怒吼。
  • 大聲吼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差勁!!
    大聲吼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差勁!這樣管教孩子簡單又有效!人的大腦有個特性,對習慣性的東西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 【父母必讀】控制情緒,不吼不叫教育孩子
    為人父母本就是一場修煉,畢竟教育孩子是我們的責任,那用什麼方法能讓孩子好好聽話,而不用大喊大叫呢?有些父母認為,儘管自己有時候會對孩子吼叫,也是為了他好。但這只是你自己的想法,孩子更多的時候不能理解父母這麼做的原因。你在吼叫的時候,孩子的眼神通常都是閃避的、游離的。等家長吼完一頓後,孩子可能當時就老實了,家長也就滿意了,認為事情就此解決了。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會出現情感上的障礙,變得自卑甚至自閉,整日擔心自己在父母面前做錯事,說錯話!,一字一句都在傷人……我知道這樣下去只會把愛的人推得越來越遠,可我難以自控。引導孩子表達情緒情緒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傳遞給孩子的是負能量,孩子受負能量投射,感到恐懼,用不說話來抗拒這種能量。
  • 孩子喜歡大吼大叫,父母得懂「情緒法則」,別讓孩子成為情緒奴隸
    這樣的孩子他們通常喜歡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一旦遭受到的其他的事情,比如說內心受委屈,或者內心不滿,他們就有可能利用比較暴躁的情緒表達方式,去讓別人知道他心裡的狀態,知道他此時不太開心了。可是一味的利用伺候嘶吼式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真的正確嗎?
  • 做一個90分情緒的媽媽,這樣做比吼孩子更管用100倍
    孩子的表現肯定與家長的事物主次不同,對於自己的情緒或行為也不能正確的管理,你會發現,某些時刻孩子的行為會讓你感到心煩意亂。其實很多的時候,你只需要把孩子的感受講出來,孩子都懂都明白,他需要給媽媽和二寶一些時間,他也會更耐心的等待。
  • 我也不想大吼大叫,為人父母,如何做到情緒穩定
    爸爸大聲罵完似乎還不解氣,順手往他屁股拍了兩巴掌,孩子哭得更大聲了。在他們周邊的父母見勢都趕緊把自家孩子帶離。我女兒也聽到了吼聲,小聲的和我說了一句:「小哥哥的爸爸好兇啊。」是的,真的是好兇,連我們周邊的大人都被嚇到心砰砰跳,更何況小孩子。在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場景很常見。父母因為一些事情衝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則在一旁哭哭啼啼。
  • 滾出去,我不要你了!| 深析大吼大叫,做《不吼不叫》的父母
    PART 1 | 深度解析大吼大叫吼叫的後果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而父母是孩子的原件,當我們大吼大叫時,孩子始終觀察著我們,眼見最親愛的父母失去控制,孩子可能會滿心恐懼與怨恨。①吼叫代代相傳在某些家庭裡,大吼大叫代代相傳。我們自己也曾是孩子,通過觀察父母來了解這個世界。不否認,我的媽媽雖然很愛我,但也會經常對我大吼大叫,以至於現在,自己也會如此對待自己的孩子。
  • 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容易造成性格缺陷,家長要控制好情緒
    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容易造成性格缺陷,家長要控制好情緒育兒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父母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隨著孩子的成長和成長階段的不同,情況也會發生變化,所以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年齡的問題也不同。孩子們自主性差,所以經常會做出讓父母頭疼的事。
  • 我也不想吼孩子,卻難以控制!做好這3點,成為情緒穩定的父母
    ,往往會伴隨著粗暴的動作和吼罵,家長在孩子眼裡就是權威,也是他們依賴的對象,在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會感到非常恐懼,因為父母非常憤怒,加上自身很緊張,難以表達自己的想法。0,被情緒支配時,大腦會變得更遲鈍,作為父母,也很難在這種情況下正常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樣一來,親子之間的雙向溝通會變得非常困難。
  • 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的內容是,一隻小企鵝在面對媽媽發火時,嚇得魂飛魄散。最後,即使媽媽找到了小企鵝,但孩子受過傷害的心靈早已無法彌補。如果父母不注重情緒管理,長此以往,不僅會因為情緒失控對孩子造成很嚴重的心理傷害,甚至會害了他的一生。
  • 那些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10年後會變成什麼樣?父母不要不在意
    每對父母都有千百個吼孩子的理由在生活中,仿佛有千百個吼孩子的理由。比如說了一百遍不允許,還是要去做最讓爸爸媽媽受不了,也是爸爸媽媽最經常吼孩子的理由就是:「不聽話」。準確的說,就是說了一百遍不允許做的事情,孩子還是會去做。
  • 吼孩子會影響孩子的智力,這樣做比吼100次都有效!
    每次輔導作業後都會這樣想,明天我一定耐心輔導孩子作業,不吼不罵,可是……這樣的場景熟悉嗎?很多家長都有吼孩子的經歷。許多人認為,吼兩句嘛很正常嘛,誰小時候沒有被家長和老師吼過呢,日子不是照樣過嗎?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孩子的大腦會真的受傷害,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記憶會受到影響,你還會再吼孩子嗎?
  • 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答案太驚人
    林林又被媽媽訓斥了,孩子哭著跑到我家尋找安慰,女兒急忙拿著小手巾給她擦拭淚水和鼻涕。還拿出了心愛的點心安慰林林。林林是女兒的好朋友,我也經常對林林媽媽說,不要吼孩子,對孩子成長不好。可林林媽媽說:「沒關係的,訓過孩子,一會兒她就忘了。還會媽媽的媽媽的喊我的。」因為孩子的不記,很多父母還是照舊吼孩子,認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安靜下來,會聽話。
  • 為什麼孩子被父母吼了,還哭著要「抱抱」,知道原因就別吼孩子了
    ,會意識到自己做得不對,於是想通過抱抱的方式,尋求父母的原諒,讓父母不要生氣。,只要給他一顆糖、一個抱抱或者一個笑容,孩子就恢復心情了。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產生自我意識,逐漸忍受不了父母的負面情緒,必然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於是孩子急切想長大,早點離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