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異國他鄉獨自求學打拼,大家都經歷過各自的艱辛苦楚,但絕大多數小夥伴們都堅強地順利完成學業、調試著自己在美國的工作生活。平時我們會和同學、朋友、家人吐槽美國,但很少人會把這些信息進行綜合考量,所以「中國留學生到底在美國過得怎樣」呢?
美國普渡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中心做過一份中國留學生美國生活報告,通過採訪了1000多名中國學生和訪問學者,調查了中國學生和訪問學者的留美社交、文化和精神生活。
時間決定中美印象
報告根據在美國時間的長短,詳細調查了在美留學的中國學生是如何看待這個被稱作「自由之地」的地方,然而報告稱「結果對於美國來說並不樂觀」。
在美國呆了1-2年的留學生有大約39%的人對中國的看法越來越好,約有33%對美國的感受越來越差。隨著留在美國的時間越來越長,越來越多人覺得祖國更加「溫暖」。
在美國呆到5-6年的留學生約有54%的人對國內的印象大為改觀,47%的人對美國的印象變得越來越負面,36.8%的人對美國的印象基本沒有改變。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調查顯示5-6年是一個分水嶺。在美國呆到6年以上人對美國的看法明顯有積極的趨勢,在美國呆了8年的留學生有36%的人表示來美之後對美國的印象變好。
在美國呆的時間長、出國年齡較小更有利於融入美國生活都可能是產生這種「分水嶺」效應的原因。
但是無論對兩邊的看法怎麼改變,大部分的留學生還是很重視與國內的情感聯繫。遠在國內的家人和朋友可能也是很多人在來美國三、四年後對國內的印象更好,更積極的原因之一。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報告發現,絕大多數受訪者在中國與家人保持經常聯繫。大約22%的留學生每天聯繫自己的家人,68%表示每周聯繫,大約8%的受訪者每月一次,只有約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個月與家人聯繫不到一次。
受訪者還經常聯繫他們在中國的朋友。大約1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天都會聯繫在國內的朋友。超過39%的受訪者每周聯繫。
「你會經常感到孤獨嗎?」
調查還要求受訪者表明自己感受到的孤獨感的程度。大約2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同意或強烈同意「我經常感到孤獨」的這個說法;33%的人對「時常感到孤獨」這個說法表示中立;約43%的受訪者不同意或強烈不同意這種說法。
表示自己並不常感到孤獨的人佔比最大,但是對比該機構在2016年得出的55%的佔比已經是大幅下降。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留學都帶來了哪些精神壓力?
其實除了孤獨感,留學生更多的是感到焦慮和壓力。
前幾個月的畢業季,身邊「新鮮出爐」的畢業生們經常無奈發問:「你說我該怎麼辦?」 無論是留美壓力、還是對回國的猶豫都讓人產生了焦慮和迷茫的情緒。
而對於研究生和博士生來說,與導師的關係很可能成為自己學業上的最大阻礙之一。在一個對19名中國研究生的採訪中,很多人覺得語言問題使自己很難取得導師的信任甚至會讓導師懷疑自己的能力。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還有些人承認自己晚上睡不著覺,老是想著溝通中的失誤,比如一次不愉快的談話,或給導師發了一封措辭不當的郵件。
曾在哈佛就讀的Gao同學就曾向《紐約時報》投稿,坦誠自己在研究生階段感受到的孤獨、用第二語言研究的巨大壓力、以及和遠在北京的親人因距離而變得關係緊張都曾令自己難以入睡。
「中國人抱團」有那麼負面嗎?
既然有壓力和焦慮,就要想辦法紓解。報告還針對留學生的課外活動做了調查。
報告發現,中國留學生在中國時最常參加的是學生會和其他學生組織的活動。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但到國外之後,最受歡迎的課外活動變成了和三五留學生好友一起玩麻將和撲克。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很多同學出國時都抱著「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的心態,但是出國後發現很難進入外國朋友的核心社交圈。大部分外國同學都很友好,也很樂意和中國留學生成為朋友。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有些同學表示很難成為「核心圈子」中的一員,也就很難有歸屬感。
而和中國同學因為同宗同源有同樣的情懷,同樣的「吐槽點」而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和歸屬感,久而久之中國留學生的抱團現象就非常普遍了。
很多人把留學生抱團看做是一個很負面的現象,認為這樣留在華人圈裡失去了留學的意義,但「抱團現象」本身其實是一個自然現象。剛剛踏入陌生的環境,大部分人缺乏安全感,往往都傾向於找中國同胞相助。
有的小夥伴就在知乎上吐槽,「抱團」很自然,不過是「他鄉遇故知」的人類本能。自己來自邁阿密的同學來紐約上大學都和邁阿密老鄉抱團,大家開party都用「誒嘛,紐約好冷!」做開場。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也有人吐槽來中國留學的外國學生也不怎麼和中國同學玩,沒有必要專門拿出來批判。
當然,把自己封閉在華人的圈子裡會失去很多了解不同文化,增強外語的機會。同中國人交往和同外國人交往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很多時候其實是自己牴觸和外國人交流,最重要的是保持開放的心態,經歷不同的世界,也不能只在華人的圈子裡打轉,畢竟出國的意義遠不止一紙文憑。
其實也有正面的力量,比如獨立。看待事物都有兩面性!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1、獨立
畢竟異國他鄉,融入當地社會難度係數很高,所以很多事情都寧願自己多動手,也不願意求助於人。
久而久之,自己的獨立性就會顯著提高。
2、理解
異國他鄉,遇到來自別的國家的人概率很大很大。
主權問題當然不容置疑,但不會強求別人一定要遵循自己,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立場。
強求別人也一定順從自己的想法,這不是土匪是什麼?
最後是一個留學在外的學生給我發來了一封內心獨白的信!(部分截取)
最大的改變,emmmm。。。我想可能是一些以前我認為的事不再是我認為的樣子了 所以是開闊了眼界麼 好像不準確 是種思維吧,看問題不再盲目跟隨主流媒體的價值觀,可以容納文化的差異性,樂於同時也可以迅速接受新的東西新的想法。
除此之外 是性格的改變。出國前就獨立的我更獨立了 小小超人一樣(誇我!)。沒有以前顧及面子了,有關這方面 我記得在一個陽光充足的午後 我和一個波蘭妹子 在學校的咖啡區 爭論了一個下午,結果是她的想法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
以上信息供大家參考,更多信息可以關注我們公眾號(mjedunantong)。
美嘉留學(Meijia-Echo)通過幫大家規劃合理的背景提升和留學語培方案、個性化留學方案、科研實習項目等,從而保證留學生們更加透明、更加順利、更加真實可靠的拿到世界名校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