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2020-09-09 Echo陳老師

身在異國他鄉獨自求學打拼,大家都經歷過各自的艱辛苦楚,但絕大多數小夥伴們都堅強地順利完成學業、調試著自己在美國的工作生活。平時我們會和同學、朋友、家人吐槽美國,但很少人會把這些信息進行綜合考量,所以「中國留學生到底在美國過得怎樣」呢?

美國普渡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中心做過一份中國留學生美國生活報告,通過採訪了1000多名中國學生和訪問學者,調查了中國學生和訪問學者的留美社交、文化和精神生活。

時間決定中美印象

報告根據在美國時間的長短,詳細調查了在美留學的中國學生是如何看待這個被稱作「自由之地」的地方,然而報告稱「結果對於美國來說並不樂觀」。

在美國呆了1-2年的留學生有大約39%的人對中國的看法越來越好,約有33%對美國的感受越來越差。隨著留在美國的時間越來越長,越來越多人覺得祖國更加「溫暖」。

在美國呆到5-6年的留學生約有54%的人對國內的印象大為改觀,47%的人對美國的印象變得越來越負面,36.8%的人對美國的印象基本沒有改變。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調查顯示5-6年是一個分水嶺。在美國呆到6年以上人對美國的看法明顯有積極的趨勢,在美國呆了8年的留學生有36%的人表示來美之後對美國的印象變好。

在美國呆的時間長、出國年齡較小更有利於融入美國生活都可能是產生這種「分水嶺」效應的原因。

但是無論對兩邊的看法怎麼改變,大部分的留學生還是很重視與國內的情感聯繫。遠在國內的家人和朋友可能也是很多人在來美國三、四年後對國內的印象更好,更積極的原因之一。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報告發現,絕大多數受訪者在中國與家人保持經常聯繫。大約22%的留學生每天聯繫自己的家人,68%表示每周聯繫,大約8%的受訪者每月一次,只有約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個月與家人聯繫不到一次。

受訪者還經常聯繫他們在中國的朋友。大約1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天都會聯繫在國內的朋友。超過39%的受訪者每周聯繫。

「你會經常感到孤獨嗎?」

調查還要求受訪者表明自己感受到的孤獨感的程度。大約2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同意或強烈同意「我經常感到孤獨」的這個說法;33%的人對「時常感到孤獨」這個說法表示中立;約43%的受訪者不同意或強烈不同意這種說法。

表示自己並不常感到孤獨的人佔比最大,但是對比該機構在2016年得出的55%的佔比已經是大幅下降。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留學都帶來了哪些精神壓力?

其實除了孤獨感,留學生更多的是感到焦慮和壓力。

前幾個月的畢業季,身邊「新鮮出爐」的畢業生們經常無奈發問:「你說我該怎麼辦?」 無論是留美壓力、還是對回國的猶豫都讓人產生了焦慮和迷茫的情緒。

而對於研究生和博士生來說,與導師的關係很可能成為自己學業上的最大阻礙之一。在一個對19名中國研究生的採訪中,很多人覺得語言問題使自己很難取得導師的信任甚至會讓導師懷疑自己的能力。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還有些人承認自己晚上睡不著覺,老是想著溝通中的失誤,比如一次不愉快的談話,或給導師發了一封措辭不當的郵件。

曾在哈佛就讀的Gao同學就曾向《紐約時報》投稿,坦誠自己在研究生階段感受到的孤獨、用第二語言研究的巨大壓力、以及和遠在北京的親人因距離而變得關係緊張都曾令自己難以入睡。

「中國人抱團」有那麼負面嗎?

既然有壓力和焦慮,就要想辦法紓解。報告還針對留學生的課外活動做了調查。

報告發現,中國留學生在中國時最常參加的是學生會和其他學生組織的活動。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但到國外之後,最受歡迎的課外活動變成了和三五留學生好友一起玩麻將和撲克。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很多同學出國時都抱著「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的心態,但是出國後發現很難進入外國朋友的核心社交圈。大部分外國同學都很友好,也很樂意和中國留學生成為朋友。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有些同學表示很難成為「核心圈子」中的一員,也就很難有歸屬感

而和中國同學因為同宗同源有同樣的情懷,同樣的「吐槽點」而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和歸屬感,久而久之中國留學生的抱團現象就非常普遍了。

很多人把留學生抱團看做是一個很負面的現象,認為這樣留在華人圈裡失去了留學的意義,但「抱團現象」本身其實是一個自然現象。剛剛踏入陌生的環境,大部分人缺乏安全感,往往都傾向於找中國同胞相助。

有的小夥伴就在知乎上吐槽,「抱團」很自然,不過是「他鄉遇故知」的人類本能。自己來自邁阿密的同學來紐約上大學都和邁阿密老鄉抱團,大家開party都用「誒嘛,紐約好冷!」做開場。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也有人吐槽來中國留學的外國學生也不怎麼和中國同學玩,沒有必要專門拿出來批判。

當然,把自己封閉在華人的圈子裡會失去很多了解不同文化,增強外語的機會。同中國人交往和同外國人交往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很多時候其實是自己牴觸和外國人交流,最重要的是保持開放的心態,經歷不同的世界,也不能只在華人的圈子裡打轉,畢竟出國的意義遠不止一紙文憑。

其實也有正面的力量,比如獨立。看待事物都有兩面性!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1、獨立

畢竟異國他鄉,融入當地社會難度係數很高,所以很多事情都寧願自己多動手,也不願意求助於人。

久而久之,自己的獨立性就會顯著提高。

2、理解

異國他鄉,遇到來自別的國家的人概率很大很大。

主權問題當然不容置疑,但不會強求別人一定要遵循自己,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立場。

強求別人也一定順從自己的想法,這不是土匪是什麼?

最後是一個留學在外的學生給我發來了一封內心獨白的信!(部分截取)

最大的改變,emmmm。。。我想可能是一些以前我認為的事不再是我認為的樣子了 所以是開闊了眼界麼 好像不準確 是種思維吧,看問題不再盲目跟隨主流媒體的價值觀,可以容納文化的差異性,樂於同時也可以迅速接受新的東西新的想法。

除此之外 是性格的改變。出國前就獨立的我更獨立了 小小超人一樣(誇我!)。沒有以前顧及面子了,有關這方面 我記得在一個陽光充足的午後 我和一個波蘭妹子 在學校的咖啡區 爭論了一個下午,結果是她的想法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

以上信息供大家參考,更多信息可以關注我們公眾號(mjedunantong)。

美嘉留學(Meijia-Echo)通過幫大家規劃合理的背景提升和留學語培方案、個性化留學方案、科研實習項目等,從而保證留學生們更加透明、更加順利、更加真實可靠的拿到世界名校offer。

相關焦點

  • 有多少情侶熬過了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看過的都感動哭了!
    1、愛情的花朵第三年的愛情是一種考驗愛情像一顆種子,經歷種種才能開花結果,等待的過程總是讓人期待、憧憬,享受之後卻無法耐心等待凋謝的日子。人們都說愛情都要經歷「三年之痛、七年之癢」,是啊,第一年的卿卿我我,相看兩不厭;第二年的磕磕絆絆,分分合合;第三年的平平淡淡,偶爾默契地互不打擾。你看,愛情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時候渴望與心愛的人相知相伴,擁有之後卻又滿心疲憊和厭倦。
  • 婚姻「三年之痛、五年之冷、七年之癢、十年之傷」我們如何度過?
    婚姻中有「三年之痛、五年之冷、七年之癢、十年之傷」的說法。(剛剛查了一下,還有一種說法,一年之守,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十年之約)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意思也顯而易見。這裡我們只解釋一下所謂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吧!
  • 婚後的·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愛情在第三個年頭,當然有的新鮮度與神秘然感都蕩然無存的時候,也就到了激情勇退,停滯不前的狀態。俗話說的''三痛七癢''就是說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其實談戀愛的話,都可以接受兩年五年有的甚至十幾年,但是對於結婚,恐怕有的一兩年都很困難。所謂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早在2011年,就有調查發現上海的離婚率接近40%,而且在這離婚的人群中,特別是80後呈上升局勢。而且在調查之後發現,引發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的原因基本都是如出一轍。
  •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夫妻間的那些細節
    很多人都知道「七年之癢」,但是這句話還有前半句,你們知道是什麼嗎。這句話是這樣說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也被人們稱為「三痛七癢」。所謂「三痛」是指婚後的第三年起,夫妻之間的情感通常會發生一些變化。彼此之間的新鮮感與神秘感會有所下降,面對對方已經找不到當初相知相戀的那種心動的感覺。在這時候,夫妻雙方可能會出現一些別的想法和感受。
  • 從七年之癢到三年之痛,當代中國夫妻離婚狀況一覽
    近日,浙江省某法院2019年的三百多起離婚案件的數據顯示,人們的婚姻已經從面臨七年之癢變成了三年之痛最後,在生活重壓之下,兩個人的各種不和被無限放大,雙方都難以忍受,最終離婚。過去曾經有個詞語,用來形容夫妻結婚之後7年,由於新鮮感逐漸過去、矛盾逐漸積累等諸多因素,導致在這一年容易爆發各種問題,導致離婚。然而在這次調查顯示,能夠堅持到10年以上才離婚的情況,僅僅只有12.4%,7到10年之間離婚的,也不過是20.5%。5到7年就離婚的情況,佔據17.4%,3到5年的情況,則有19.1%。
  •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你們為什麼沒有走到最後
    朋友小霞,從大學開始一直到現在與男友相戀7年,同時也是同居的七年。就在昨天,聽說小霞男朋友結婚了,對象卻不是小霞,而是認識沒多久的新女朋友,聽完很是詫異。為什麼與相戀七年的女友沒結婚?卻與剛相識不久的女人迅速走進婚姻?
  • 為什麼說夫妻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所謂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婚後三年的磨合需要自己來一個改變以適應對方,有些習慣是需要痛下決心才可以改變的,所以說三年之痛。七年之癢是說經過雙方共同生活,由於都有捨不得丟掉的脾氣性格,因而出現了諸多矛盾,有衝破圍牆的意願,但又諱於幾年來艱辛創業理家所付出的心酸,只是停留在出牆的意願上。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可能是大部分情侶和夫妻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相愛容易,相處太難。
  • 你真的了解「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的深層含義嗎?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大家都不陌生吧?不少在情場中受過傷的朋友總是會用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們男女朋友在一起之後要注意什麼?要怎麼做?從而更好的避免中「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的毒......對「三年之痛,七年之癢」這句話想必大多數人都有一定了解,但阿芹想問,那你們知道為什麼是三年之痛,七年之癢?而不是兩年,八年呢?你對這種說法中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又有了解多少呢?三年之痛:能和愛的人一起走到第三個年頭,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
  • 結婚之後出現的三年之痛與七年之癢是何寓意
    但隨看時間的延長,新鮮感就會越來越淡薄,到愛情的第三個年頭,所有的新鮮與神密感都蕩然無存時,就到了激情勇退,停滯不前的狀態,甚至會出現一些裂痕和痛苦,稱之為三年之痛。當愛情進入到第七個年頭時,雙方經過共同的生活,由於都捨不得丟下自己的脾氣和性格,就會出現一些矛盾,有衝破圍牆的意願,但又有礙於幾年來辛苦創業持家所付出的辛酸,只停留在出牆的意願上,稱之為七年之癢。
  •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愛情真的會消失嗎?
    我曾以為戀愛是甜蜜的,婚姻是苦澀的,戀愛一旦變成了婚姻,會被柴米油鹽所侵蝕,逐漸失去味道,最後變成一杯白開水,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所以要愛的久,需要攢夠了濃情蜜意再結婚才是良策可是,當戀愛被延長到一個拉力賽時,可能會變成,比白開水更難以下咽的東西。
  •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熬不過,你是懦夫;熬過了,便是幸福
    有這樣一個統計:兩個人分手後符合的概率是82%,但複合後能走到最後的只有3%。而那97%再分手的理由都還是和第一次分手一樣。所有人都抱著成為那3%的希望去重新開始一段感情,卻還是成為了那97%。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喜新厭舊是每個人或多或少存在的人之本性。有了第一次,便會有第無數次。
  • 心理學解讀: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卻難以完成十年之約
    出現這種情況,究其原因在於,人人都有三年之痛,婚姻也有7年之癢,想要攜手一生完成最後的十年之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年之痛的悲哀,是洗盡鉛華的平凡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愛情並非虛無縹緲。進化過程中異性相吸這是自然規律,自然規律的本質是物種繁衍的本能。人類在進化過程當中,為了適應環境,演變出了群居習性。
  • 俗話說,婚姻有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彼此在一起睡多久會厭煩
    是可以來分析一下,哪些情況下兩個人會感覺到膩?第一:女人生完孩子的時候,容易出現膩的感覺這個時候,因為孩子的到來。打破了夫妻之間原有的平和,這個時候妻子帶孩子壓力是很大的。若作為老公的,又不懂得疼愛自己的老婆。那麼這個情況下,兩個人就會感覺彼此太膩了。
  •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為什麼很多情侶邁不過這個坎?
    有的時候哪怕在學校或者是上班的時候分開一會,都恨不得想飛到對方面前。無論什麼時候看見對方,都會覺得他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看的人。可是隨著感情的慢慢積累,特別是三年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情侶分手。而如果戀情高達7年,也會有很多人在愛情長跑的途中筋疲力竭。先說三年之痛,其實這個很好解釋。
  • 「一年之守,三年之痛,五年之離,七年之癢,十年之約」什麼意思
    「一年之守,三年之痛,五年之離,七年之癢,十年之約」 是什麼意思?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真有那麼難?戴浩然 2020年12月16日這一段講的就是戀愛婚姻家庭情感生活的一般規律:一年之守說的是第一年相互看著守著粘著,一般都做得到。
  • 我們常說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婚姻中有兩個至關重要的時間段,在這兩個時間段裡,夫妻兩個人之間會經常發生矛盾,關係也會實驗室見,甚至有很多人都熬不過這兩個時間段,而這兩個時間段也是人們常說的三年之痛和七年之癢,只要能熬過這些感情,基本上就會一帆風順了。
  • 為何「七年之癢」變成「三年之痛」?最容易忽視的三個原因!
    然而到了近年,經常會聽見「三年之痛」這個詞,短短三年婚姻,就會把兩人感情消磨殆盡,不復從前那般,兩個人這樣在一起生活,當然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俗話說長痛不如短痛,分道揚鑣的比比皆是。為何「七年之癢」變成「三年之痛」,個人分析有以下三個原因。
  • 離婚率高漲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用這5種方式保持婚姻美滿
    80%的夫妻婚姻裡多少雞毛蒜皮的大小事,誤解、爭吵、隔閡,最後因「感情不和」而分開。二、為何離婚總在結婚的2~7年之間發生?其實結婚的2~7年之間,也被稱為「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原話是「一年之守,三年之痛,五年之離,七年之癢,十年之約。」第一年,兩人相識、相知。第二年,雙方熱戀並熟悉彼此。第三年,雙方開始磕磕碰碰,開始爭吵打鬧。從而形成一種所謂的「死局」,最後不得不因為種種原因而分手。
  • 有多少人能走過三年之痛,熬過七年之癢,共赴這十年之約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這句話似乎已成為多少在情場中受過傷的朋友們的經驗總結。那到底何為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呢?三年之痛是在我們愛情的第三個年頭,當所有的新鮮與神秘感蕩然無存的時候,就到了激情勇退,停滯不前的狀態。
  • 為什麼會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婚姻是如何變質的?
    在很早的時候,我就在電視劇上聽過三年之痛,七年之癢這句話,但是當時由於年齡還小,並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後來慢慢得知是兩個人在相處3年後感情出現的問題讓人心痛,相處7年後感情平淡如左手摸右手,不痛不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