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劇《三十而已》頻上熱搜,迎來大結局,刷爆朋友圈。
人人都有三十歲,劇中頗具真實生活的帶入感,讓大家都有種「劇如人生,人生如劇」的共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三十立身、立業、立家;四十沒有困惑之舉,理智且清醒。
可能有人會問:「三十而立」的責任感什麼時候變成了「三十而已」的一句慨嘆?
這中間,夾雜著現代人對年齡對生活乃至人生的另一種認識。
不管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齡只是數字。
重要的,是咀嚼了人間的冷暖,感懷了歲月的無情後,領悟到生命的真諦。
如此這般,方能在生活這片海中乘風破浪!
林清玄說:「風沙的中年,不能給溫室的少年指出道路,就像草原的樹沒有資格告訴路樹,應該往下紮根、往上生長。路樹雖然被限制了根莖,但自有自己的風姿。」
的確,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應該有自己不同的姿態,每一種經歷,都是成長。
這就恰如玩玉人對待美玉不同的心態,隨著時間流逝,逐漸變得深刻、成熟。
二十歲,初見美玉,被它身上的溫潤細膩所吸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它瑩澤雅致,溫潤入心,捧在手裡,感覺身體裡「桀驁不馴的野獸」都變得溫柔了許多。
無論佩於頸間,或環於腕上,自成一道亮眼的風景線。
這個階段,玉象徵著美好,是想要追求生活之美的開端。
三十歲,有人說是人生的「中點」,承擔立身立業立家的責任之外,更要懂得給自己找一個釋放情緒的出口。
養一盤玉的閒趣,便是一個很好的「出口」。學會適時在緊張的生活間隙靜下來,傾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
或將美玉置於室,偶然抬眸凝望,感受自然之趣、天然之美,也不失為一件雅事。
抑或將其捧於掌心,時刻不離身,細細摩挲把玩,養身亦養心。
這個階段,玩玉便成了一份閒趣,是一個獨屬於自己的愛好。
四十歲,彈指一揮間,到了不惑之年,走過了半生,看淡了悲喜,沉得住氣,也扛得起事。
蘇軾在《行香子》中言:「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這應該是這個年紀之人所追求的,但在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想要做個「閒人」,也不那麼容易。
可慶幸的是,還有玩玉這一份閒趣,還有一路走來積累的玉友這一個圈子。
要知道,人到中年,一個優質的圈子比什麼都重要。
而在玩玉這個圈子裡,能接觸各行各業有趣的人,他們大多學識淵博、有一定經濟實力,更與你有著相同的愛好。
這個階段,玩玉更像是彈奏一曲《高山流水》,在這個過程中找到那個曲調和鳴之人,成為相知相惜的知己。
五十歲,人生軌跡已趨於平穩。經過五十年的歷練,沉澱下來一個淵博的靈魂、一個更為豐富的自己。
作家賈平凹說,「五十歲之後,最好的活法就是六個字:想開、看開、放開。」
不必凡事爭輸贏,不再事事問答案,更樂於活在當下。
閒時約老朋友聊天散步、焚香煮茶、玩玉賞花......擺正了心態,人就會過得舒坦。
而到了這時,也許玩玉給你帶來的,已經不只是樂趣,它還是一份不菲的資本。
玉的稀缺性和悠久的文化屬性,使它在收藏界有著極高的地位。
所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買的那些玉,隨著時間的沉澱,早已變成了自己資產的一部分,甚至不時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個階段,對玉石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認可了它在收藏投資界的潛力。
玩玉,閒樂之餘還能在經濟上有所跨步,豈不妙哉?
這一路走來,從最初被美玉的顏值吸引,到後來對傳統玉文化的痴迷,收穫著實不小。
試想,但凡能夠將一個愛好一直堅持下去的人,那麼他必然在這方面會有所成就,有所悟,有所得。
那麼玩了大半輩子玉的人,也該是有遠見、能堅持、懂進退、明得失之人了。
因此,無論到多少歲,玉都是玩玉人無法割捨的雅好。
甚至到了生命的盡頭,陪著自己走完一生的,可能也是身上戴的那一兩塊美玉。
當然,話又說回來,玩玉之路,恰如生活,找準方向,有遠見,有目標,才能真正做到「三十而已、四十不惑」的風輕雲淡。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重要的,是明白處境,腳踏實地,找到自己的目標,找到生活的樂趣。
而玩玉,也是為了讓美玉給自己提供一種樂趣,一種動力,一種滋味,和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
在這個過程中,會經歷諸多的酸甜苦辣,但無論如何,我們註定要親身體會這趟生命旅途中的幸福。
和田玉收藏還有諸多坑,如果玉友您想詳細了解對和田玉的好壞挑選、真假鑑別、保養等知識等等,不妨先關注我,然後私信發送「和田玉」三個字與我交流,並且我還可以免費給各位玉友的和田寶玉進行鑑定和估價,這樣既能避免你買到贗品,同時還能讓物有所值,所以關注私信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