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1》之前,庫布裡克早已成為偉大導演

2020-12-15 奈登解讀

斯坦利·庫布裡克的《光榮之路》(1957)以一個對電影來說似乎不自然的場景結束。我們已經看到了可怕的戰場屠殺,道德敗壞的軍事法庭,法國軍隊的將軍們超乎想像的腐敗和憤世嫉俗,現在我們看到了什麼?醉醺醺的士兵們擠進一家小酒館,把啤酒杯重重地摔在桌子上。酒館老闆帶著一個嚇壞了的德國女孩上臺。

《光榮之路》(1957)

他挑逗地評論她的身材,殘酷地說她缺乏天賦,但她被抓住了,必須被迫表演。人群中響起了喧鬧和口哨聲。受驚的女孩開始唱歌。人群中的喧鬧聲漸漸消失了。她顫抖的聲音充滿了整個房間。她唱著《忠實的驃騎兵》。一陣寂靜,一些士兵開始哼起歌來。他們聽過這首歌,只是不知道歌詞。

如果說在《卡薩布蘭卡》中,酒吧裡唱的《馬賽曲》是對愛國主義的呼喚,那麼這一幕就是對愛國主義的反對。它為這些士兵每天所遭受的恐怖創造了一種寧靜和溫柔的時刻——在那個恐怖的世界裡,將軍們漫不經心地估計,在這些士兵中,有55%的人可能會在一次愚蠢的襲擊中喪生,他們覺得這是可以接受的。

戲劇結尾的歌曲通常會讓我們感覺更好。它們是結尾的一部分。電影結尾的這首歌讓我們更加地孤獨。這不是一種釋放,而是庫布裡克情感之刃的突變。

特呂弗有句名言,說不可能拍反戰電影,因為動作片更討喜,當他這麼說的時候,他想到的肯定不是《光榮之路》,這也難怪:這部電影因為對法國軍隊的刻畫太過殘酷,在法國被禁映到1975年。

這部電影製作於1957年,是庫布裡克早期作品的典型代表,短小精悍(84分鐘),情節緊湊,敘事簡潔。後來,他的電影在長度和史詩範圍上有所擴展,有時有利,有時不利。然而,這部電影確實包含了他最喜歡的視覺策略之一,即延伸的運鏡,緩緩揭示一個場景或地點的細節,並在我們以為要結束之後又持續很長時間。

影片一開始,鏡頭就在主人公達克斯上校(柯克·道格拉斯 飾)的前面,他視察了一條泥濘的堡壘壕溝,這條壕溝一直延伸下去。

隨後,鏡頭跟隨在劫難逃的人們進入無人區,與他們一起走過泥濘、炮彈、壕溝和彈坑,經過在我們眼前倒下的屍體。後來,我們跟著一個推拉鏡頭穿過正式的舞會看到一位法國將軍。最後是行刑隊精心準備的閱兵式,鏡頭前是三位死刑犯,他們走著走著走向死亡。

這些長時間的鏡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塹壕戰的持久,攻擊的破壞力,統治階級的虛偽,死刑犯的恐懼。如果說庫布裡克後來的一些長鏡頭看起來像是風格練習,包括在1979年的《閃靈》中沿著長長的酒店走廊拍攝的無休止的跟拍鏡頭,那麼《光榮之路》中的鏡頭則是直接針對我們的情感。

簡單概括一下這個故事。法德兩軍沿著500英裡的塹壕對峙。雙方已經僵持了兩年。任何前進的企圖都要付出可怕的生命代價。身材瘦弱的布魯拉爾德將軍(阿道夫·門吉歐 飾)命令他的下屬米羅將軍(喬治·麥克雷迪 飾)不可思議地在後天佔領德軍堅不可摧的「蟻丘」陣地。米羅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布魯拉爾德認為,也許可以在不超過55%的傷亡情況下完成。他暗示說,這樣做的將軍將獲得晉升和第三顆星。二星將軍米羅抗議說:「8000人的生命!與之相比我的抱負算什麼?名聲算什麼?」然後又說:「但是,上帝作證,我們也許可以做到!」

達克斯上校必須領導這次衝鋒。他知道這是註定要失敗的,所以他抗議,但他還是服從了命令。

在突襲前一天晚上的一場戲中,他手下的兩個人在辯論死於機關槍或刺刀的價值,這場戲要是換一種語言可能就是莎士比亞構思出來的了。有個人選擇機槍,因為它速度快;雖然刺刀不會致命,但會傷人。另一個說這證明了他更害怕痛苦而不是死亡。

即使現在我們已經看過斯通的《野戰排》和史匹柏的《拯救大兵瑞恩》,但實際的攻擊仍具有現實性。黑白攝影是正確的選擇;這是一個形與影、泥與煙的世界,而不是一個彩色世界。

喪命是毀滅性的。前進受到了阻礙。在安全的戰壕裡,米羅將軍認為這些人都是懦夫,於是命令法國炮兵向自己的士兵開火,驅趕他們前進。沒有書面命令,炮臺指揮官拒絕行動。

最後,為了保全面子和保住晉升機會,米羅命令三個人出列,每個連出一個人,他們因為怯懦必須被處死。一個是抽籤選出的,一個是因為他「不招人待見」。還有一個是因為他親眼目睹了上級的懦弱,這位上級在執行偵察任務時拋棄了一位同志。

達克斯被激怒了,要求在軍事法庭上擔任辯護律師,正如我們所料,這是一場鬧劇。當達克斯為辯方爭辯說任何進一步的進展都是「不可能的」時,檢察官反駁道,「如果這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證據就是他們埋在戰壕裡的屍體。」倖存者顯然是懦夫,因為他們還活著。

那天晚上,死刑犯同住一間牢房。「你看見那隻蟑螂了嗎?」其中一個說。「明天早上我就死了,而它還活著。」到目前為止,這部電影一直是苦澀而不浪漫的,但我們認為我們瞥見了情節的轉折。達克斯獲悉米羅下令向法國軍隊發射大炮。

他在一個化裝舞會上找到了布魯拉爾德將軍,並把米羅的炮兵命令告訴了他。在任何傳統的戰爭電影中,在100個導演中的99個導演都會那麼拍的電影中,都會有11個小時的緩刑,被判有罪的人將會被赦免,而愚蠢而奸詐的米羅將會被公開羞辱。

但這部電影可不是。庫布裡克找到了一種方法,既能把故事線繃緊,又不影響他苛刻無情的主題。是的,情節得到了解決,但是殘酷和欺騙依舊存在,士兵仍然是毫無意義的卒子。布魯拉爾德認為,這次處決對軍隊來說將是一劑「完美的興奮劑」:「保持紀律的一種方式就是不時地射殺一個人。」

斯坦利·庫布裡克憑藉《光榮之路》進入了偉大導演的行列,並永遠與之為伍。1969年我採訪柯克·道格拉斯時,他回憶說那是他演藝生涯的巔峰:「這是一部好電影,多年以後永遠都是好電影。我不用等50年才知道;我現在就知道了。」

它有一種近乎殘忍的簡潔表達;這是為數不多的、你能在故事講述中感受到憤怒的敘事電影之一。塞繆爾·富勒的《紅一縱隊》展現了整個二戰過程,並對這一縱隊的同志情誼充滿了懷舊之情。《光榮之路》中沒有懷舊。只有噩夢。

庫布裡克和他的攝影師喬治·克勞斯在每一個鏡頭中都使用了聚焦和深焦攝影。沒有一個鏡頭只是為了美而創作;這部電影的視覺風格是去看,努力地看。柯克·道格拉斯這位明星的智慧和雄心有時會讓他偏離體制所鋪墊好的舒適道路,他有著其角色所擁有的大部分情感。

他生氣的時候,我們都知道,但他總是停在快要失控的邊緣。他仍然是一名軍官。他履行他的職責。他找到了一種方式來定義自己的職責,這種方式比他的上司所希望的要更加深刻,但在某種程度上,上司又無法譴責他。

然後是最後一首歌。這首歌由後來很快嫁給了斯坦利·庫布裡克的年輕女演員克裡斯蒂安妮·哈蘭演唱。2000年夏天的一天,我去他們在倫敦郊外的農場看望了哈蘭,我們穿過花園,走到刻著庫布裡克名字的巨石前,庫布裡克正躺在巨石下休息。

庫布裡克

我想告訴她,那個場景是多麼特別,多麼有力量,它是如何突然間成為一個令人心碎的結尾,庫布裡克是如何從他的主要故事中切入核心的。但現在似乎不是做影評的時候,我確信她已經知道了我能告訴她的一切。

相關焦點

  • TANC | NASA紀念「2001:太空漫遊」50周年,從它開始讀懂庫布裡克
    於1968年4月在美國正式公映的《2001太空漫遊》,轉眼已經誕生50周年。半個世紀過去,這部由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電影已經成為全世界科幻影迷心中的聖經,影響了後世諸如《黑客帝國》《盜夢空間》《星球大戰》等作品及其導演的創作。
  • 《2001太空漫遊》:庫布裡克充滿哲學命題的鴻篇巨製
    在描述33年後的星際飛行時,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和他的合編人、廣受尊敬的英國科幻作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沒完沒了地探討太空旅行的品質,不幸的是,他們忽略了一些諸如性格和衝突等傳統因素。
  • 美國猶他州發現神秘金屬物體「撞衫」庫布裡克科幻電影《2001:太空...
    媒體將這一發現與斯坦利·庫布裡克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的一幕相提並論,引起網友熱議。相關新聞視頻截圖實際,這不是世界電影大師庫布裡克第一次上熱搜了。早在,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計劃」第一次把人類送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留下了那句「月球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名言。
  • 莫迪恩解析《全金屬外殼》:庫布裡克的導演風格與諾蘭有相似之處
    在2020年好萊塢的特殊時期,諾蘭的《信條》幾乎成為了秋季檔大製作電影中的「獨苗」,整個好萊塢的編劇以及影評人士,都在討論諾蘭獨特的導演風格,以及他在美國多個地區影院未開放的情況下,對Tenet的首映時間絕不改變的「硬核」態度。
  • 確認過眼神,他們都是庫布裡克的人|夜問
    答案:從上至下分別為《發條橙》《全金屬外殼》《2001太空漫遊》《閃靈》。之後的很多影視作品都致敬了這種手法,中國觀眾比較熟悉的《唐人街探案1》,末尾張子楓演的小女孩的邪魅一笑令人恐懼的原因之一,恐怕也是使用了「庫布裡克凝視」。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1928年7月26日出生於美國紐約,是位沒有拍過爛片的傳奇導演。
  • 庫布裡克與黑澤明
    當時小庫的攝影作品已受到校內注目,其中不少照片更被好些雜誌報章採用。以上兩項興趣,彷佛逐步為庫氏的光影之旅鋪路,還有就是這位木師獨有的音樂感——同樣在中學時期,小庫迷上爵士樂,當時他的其中一個志願就是成為爵士樂鼓手。音樂造就了他對節奏感的敏銳,後來都發揮在其電影的節奏與剪接上;此外,庫氏甚懂得為自己的影像選用音樂,這種才華,觀眾大可以從其多部經典作品看到。
  • 「斯巴達克斯」柯克·道格拉斯走了,他曾扶持庫布裡克
    雖然他並沒有最終將小金人收入囊中,但個性堅毅的他就像他在《斯巴達克斯》中飾演的「偉大角鬥士」一樣,以特立獨行的大膽作風來反抗好萊塢大製片廠制度,自己創辦獨立電影公司,成為那個時代第一個可以掌控自己事業的演員。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17名。
  • 史匹柏算是影史上一位偉大的導演嗎?
    NO.29史蒂文·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在80年代之前,世界擁有希區柯克、庫布裡克、黑澤明這些偉大導演。那麼接下來,誰又能續寫人類電影的傳奇?如果你看過《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奪寶奇兵》系列,《侏羅紀公園》系列等如今也已經被稱為經典的電影,那麼你心中可能會有這麼一個名字。
  • 你們大家如何評價這部《2001:太空漫遊》電影
    毫無疑問,影史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如今回頭再看這部誕生於五十年前的科幻電影,依然會為當時創作者的藝術思維和科幻思想而震撼。要知道,庫布裡克導演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還是上世紀1965年。當時人類尚未登月成功,還沒有親眼見識過外太空當中的浩渺壯觀景象,而是完全依靠特效團隊的後期製作和手繪出來的場景,完成了這樣一部在當時幾乎不可能的科幻史詩探索。
  • 庫布裡克凝視是什麼意思 多部經典佳作都在向他致敬
    《唐人街探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那就一定要數最後小女孩思諾被揭露真相後的詭異笑容,許多觀眾看到這個畫面後,首先想到的就是庫布裡克凝視,那麼庫布裡克凝視是什麼意思?今天小編就帶你來揭秘。
  • 庫布裡克未竟之作將拍三部曲 《殭屍世界大戰》導演執導 故事聚焦...
    時光網訊  斯坦利·庫布裡克的未竟之作《The Downslope》近日被曝將被改編成三部曲,德國導演馬克·福斯特將執導第一部,並擔任三部曲的製片。  《The Downslope》的劇本是庫布裡克在1953年《恐懼與欲望》上映之後創作而成的,而後庫布裡克轉而拍攝另一部戰爭電影《光榮之路》,導致《The Downslope》的劇本一直擱置至今。
  • 強迫症導演的軸對稱美學
    電影構圖,顧名思義就是在一部影片的三維空間中,導演通過設計將空間進行分割及組織,使得畫面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趨勢。電影構圖作為電影語言的組成部分,自然成為導演藝術風格以及敘事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部分。這其中有些導演對於電影畫面的分配,色彩傾向的運用和空間密度的分配達到了一種近乎「強迫症」般的精細和一絲不苟,甚至已然成為個人導演作品中的鮮明標籤,比如一提起軸對稱美學首當其衝的電影大師庫布裡克,以及東方暴力美學愛好者,剛獲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桂冠的韓國導演奉俊昊,將中軸線對稱構圖發揮到極致並帶給觀眾
  • 在看到這部年度熱門之前,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 1.《2001太空漫遊》2001: ASpace Odyssey (1968) 導演: 斯坦利·庫布裡克 庫布裡克的科幻史詩片《2001太空漫遊》是很多電影人的心頭最愛之一,老馬自然也不例外。
  • 「最難懂」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太空服準備拍賣,或將賣出高價
    喜歡看科幻片的人,有誰不知道庫布裡克那部大名鼎鼎的「影史第一」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呢?於是,小編和《2001:太空漫遊》就相遇了,這部大名鼎鼎的科幻片,史匹柏看完都必須大呼神作。雖然被稱作「科幻神作」,但是這部電影其實是公認的「難懂」,特別是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讓人覺得始終無法消化,甚至連導演和編劇本身……也沒太弄懂這部電影的劇情……不過,即便你看不懂劇情,也依然不影響這部電影的牛逼。
  • 克里斯多福·諾蘭:新千年的庫布裡克,他的傑作都是這樣拍成的
    被美國影片人和影迷稱為「新千年的庫布裡克」,從《記憶碎片》到《信條》,諾蘭從沒令人失望過。一組圖片,帶你走進幕後,看看諾蘭的大片是如何誕生的。圖片來源:高品圖像2000年,來到好萊塢發展的克里斯多福·諾蘭指導並編劇了影片《記憶碎片》,該片改編自諾蘭的弟弟喬納森·諾蘭的短篇小說《死亡象徵》,最終獲得了2500萬美元的本土票房。
  • 諾蘭詳解最愛電影Top 5 《2001:太空漫遊》登頂
    原標題:諾蘭詳解最愛電影Top 5 《2001:太空漫遊》登頂       日前,「性感主播」柳巖和「超級奶爸」張亮一同現身某做菜節目,合作一道美味家常菜,俊男美女養眼組合玩轉舌尖味道。張亮更現場為柳巖奉上她小時候最愛吃的糖醋排骨,惹得柳巖不顧形象,現場大快朵頤直呼好香。
  • 《公民凱恩》導演遺作重見天日,奧遜·威爾斯為何讓觀眾等了40年
    威爾斯堪稱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1941年,年僅26歲的威爾斯自導自演了驚世駭俗的《公民凱恩》,該片在多個影史榜單中都排名首位。《公民凱恩》然而,由於威爾斯的性格原因,經常因為電影的成本、剪輯等問題與電影公司發生矛盾,致使有些電影無法拍完,留下很多擱置作品。
  • 庫布裡克:看到第十遍,我才相信《教父》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
    庫布裡克說:看到第十遍,我才相信《教父》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那些讓我們記憶猶新的經典臺詞:1.不要輕易說出你的理想,不給別人嘲笑你的機會。2.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其偉大的。3.這個世界本身就沒有所謂的清白而言,你能坦言自己從來就沒說過謊,這是自欺欺人。4.你花時間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嗎?我當然有。很好!不照顧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個男人。
  • 庫布裡克40年前X級電影,隱含佛家思想的暴力美學巔峰神作
    文/Leeeslie今天要講的是庫布裡克導演在1971年的一部曠世奇作,這部影片被劃分為X級,改編自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儘管相隔日久,也很難想像這是一部40多年前的電影,甚至放到現在我依舊認為在某些方面它是超前的。發條橙其實暗指的是被裝上了發條機械的人,是一個大的概念,是對一類人的統稱,那麼這樣一個極大的命題又該如何去展現呢?
  • 庫布裡克成名電影《光榮之路》:強烈的表現主義,艱難的人性抉擇
    這一點,在吉恩·菲利普斯編撰的《我是怪人,我是獨行者:庫布裡克談話錄》裡記載過庫布裡克本人的解釋,總結起來便是戲劇效果需要極端環境。回頭來看庫布裡克一輩子的重要作品,從《殺戮》到《大開眼界》,以及未完成的《人工智慧》、《拿破崙》、《雅利安人檔案》等,紛紛映證了他所言非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