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找春天》是統編本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重組後的第一篇課文。全文共8個自然段,文章將春天人格化,跟孩子進行捉迷藏一般的互動,充滿童趣。作為一篇小散文,在語言表達上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語言認知水平:循環往復的段式結構利於學生記憶內容和對信息的檢索,找到春天的特點,同時在想像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疑問句增強了文章的感情色彩。文章按照孩子尋找春天的過程,寫出了春天帶給世界的美好:小草是春天的眉毛,野花是春天的眼睛,嫩芽是春天的音符,小溪是春天的琴聲,引導孩子們尋找春天需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手觸摸,用心靈去感受。課文用詩意的語言引導學生觀察自然,認識自然。這正是開啟熱愛春天主題活動,組織學生走進自然,觀察自然、聯繫生活、進行實踐活動的好素材。
課後習題:
1、朗讀課文,說說孩子們找到的春天是怎樣的?
2、讀下面的句子,試試怎樣讀更好。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春天來了!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
3、(選做)你找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說一說。
教材在課後設計了三道思考題,第一道題中設計了「說說孩子們找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整合提取信息問題。第二題是疑問句、感嘆句、陳述句的朗讀訓練。第三道題是選做題,也為本單元圍繞春天主題最後書寫春天提供了支撐。文章在表述中使用大量的四字詞語、偏正短語,豐富了文本的語言,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積累、運用。
習題解答
1、朗讀課文,說說孩子們找到的春天是怎樣的?
孩子們找到的春天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小草是她的眉毛,野花是她的眼睛,樹木的嫩芽是她的音符,小溪的叮咚聲是她的琴聲。她在柳枝上蕩鞦韆,在風箏尾巴上搖哇搖;她在喜鵲、杜鵑嘴裡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
2、讀下面的句子,試試怎樣讀更好。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春天來了!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
排比句,「看」「聽」「聞」「觸」是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方面描述春天來臨時的景象。 「看、聽、聞、觸」四個字要重讀,讀出節奏,帶著興奮、喜悅的語氣來讀,讀出對春天濃濃的喜愛之情。
3、(選做)你找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說一說。
參考答案(一):小鳥在枝頭唱歌,那是春天的歌聲吧?
小草鋪滿了大地,那是春天的衣服吧?
參考答案(一):春天來了!我們聽到了她,她在燕子呢喃的屋簷下,她在蜜蜂飛舞的花叢間,她在春風習習的柳枝中,她在細雨滴答的芭蕉上。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1《古詩二首》課後習題答案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