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被情緒勒索著

2020-12-25 蟈蟈的視界

你是不是也在被情緒勒索著,當你情緒激動的時候,怒火湧上心頭,身體、大腦已經完全不受控制,就會把之前的記憶全部都翻出來,不管不顧,不分青紅皂白,無法冷靜地去判斷,加深記憶,重複過去痛苦的感覺,傷害身邊的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們關係這麼好,這點小忙你都不願意幫啊?」、「你怎麼這點事情都幹不好,還想漲工資?」、我們不是真心相愛嗎,不應該相互信任嗎?為什麼你的手機密碼我不知道?

你說結婚的時候會對我好,可現在呢?等等這些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帶有威脅、指責、施壓等等意味的「勒索」要求,讓人陷入兩難的境地,形成了負面影響,嚴重的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事例A-職場情緒勒索

有一個朋友,公司工作性質也是從早忙到晚,經常性加班,尤其是節假日好多項目都堆積在一起全來了,想著節假日能休息下,也是被要求加班,原因就是你單身沒對象回去也是玩沒事幹,浪費時間,不如來公司加班,還能提高業績。

事例B-親密關係情緒勒索

以之前熱播的電視劇《延禧攻略》為例,可以看出劇中嫻妃和母親的相處呈現出的便是親密關係之一的母女關係,作為皇帝的嬪妃,恪守本分,端莊賢淑,出事小心謹慎,但母親太過於寵溺弟弟,導致弟弟一事無成,被利用,坐牢,母親要求嫻妃到皇帝面前說情救救弟弟,嫻妃深明大義,不願去做,只幫忙在籌措銀兩在獄中打點,為在獄中救治生病的弟弟,父親行賄入獄,弟弟病死獄中,悲劇發生,母親斥責女兒:「你在這紫禁城,活的狗都不如,你對得起誰呀?家破人亡,都是你的錯,我這一輩中最後悔的事就是生了你這個無能的女兒…」嫻妃萬念俱灰,最後性情大變,失去理智走上了報復他人的不歸路。

反觀現實,這種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在親密關係中,最大的傷害就是來自於最親近的人。你不和他分手,我們就斷絕父女關係,你不按我說的做,我就死給你看等等。帶有威脅,恐嚇的言辭。人性是複雜的,很多事情沒有對錯之分,立場不同,看法自然不同,有白天就有黑夜,承認自己的缺點,也有利於我們正確的識別別人或判斷事情,想要改變局面,就必須要轉變自己以往的固化思維改變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將固化轉變靈活。

放下執念,從未來角度去思考,提升自自己眼界和格局,修身養性,提高抗風險的能力,事情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

相關焦點

  • 你是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嗎?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你是否經常會感到壓抑和心累?如果是這樣的話,請先讀讀下面這幾句話,你是否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麼簡單的任務你都做不好,讓我好失望!」「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為啥不聽我的話?」 「情緒勒索」這一概念最初由心理學家蘇珊.佛沃提出,常見於各種人際關係中。實施「情緒勒索」的人,有可能是你的家人、領導、同事、或者是朋友。
  • 情緒測試|你是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人嗎
    聽到這些,你或許會想:等等!你說什麼?我沒有給對方機會啊!我是被勒索的人耶!對!你沒聽錯!就是你給了對方機會!但這不完全是你的錯!只是你的身心狀態,造成對方敢於不斷勒索。或許你會問:「面臨情緒綁架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會被勒索嗎?」當然不是!
  • 《情緒勒索》:遠離情緒勒索的4條黃金法則,你值得擁有
    我們每個人面對自己最親近的人,總是會被對方的情緒影響。那麼請你仔細想想,是否出現了以下的情況。經常被父母告知,「你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希望」。經常告訴孩子,「爸媽希望你學畫畫」。 經常跟愛人說:「你再不回來陪我,我們就分手。」
  • 你也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嗎?《情緒勒索》為你揭開情緒勒索的真相
    在情緒勒索中被害者容易形成慣性,想要正確對待必須從慣性應對區走入改變行為的非舒適區。書中主要從行動和情感兩個路逕入手,闡述了正確的回應方式及提升自我,幫助被害者變得更具自尊、更有效且更有力。03 如何正確應對情緒勒索?
  • 《情緒勒索》丨認清楚心理界限,學習如何擺脫「情緒勒索」困境
    情緒勒索指的是存在於許多人際關係中的「勒索」手段,使當事人產生各種負面情緒的行為和現象。比如我們的親人或者我們身邊的人對於我們的一些選擇和做法不滿,從而進行情緒上的攻擊和控制,希望能夠得到滿足。比如說父母抱怨孩子:「我生你這個孩子有什麼用?」「我把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公婆希望你辭職回家帶孩子,你說請了保姆,他們抱怨:「你真自私,你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 為什麼你容易被情緒勒索?
    上司:你不努力,到處都是可以取代你的人。給你機會你這樣浪費,你太讓我失望了。如果你覺得這些話非常的熟悉,那麼恭喜你,那麼你也被情緒勒索了。「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在 《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 罪惡感、恐懼感。
  • 別被情緒勒索了!
    在讀大學的你,下午恰巧沒課,想著不如早點去吃個晚飯就去圖書館準備考研。這時候你的舍友說道: "你出去買飯的時候能幫我拿個快遞嗎? "你真的很不想拿,可是你說不出口。畢竟她是你最好的朋友,最後你特意跑了一趟再去圖書館。部門的同事跟你說: "嘿!幫我也打份飯唄! "當你還在猶豫該不該答應的時候,隔壁兩個同事也朝你投來期待的眼光。最後你一個人提了四盒飯喘著粗氣回到了辦公室.
  • 你也被情緒勒索了,而不自知嗎?
    —《情緒勒索》1高三那年,你認真地對父母說:「爸爸媽媽,我大學想考音樂學院。雖然將來可能不是太好找工作,但這是我真心喜歡的事情。」爸爸大罵:「我辛辛苦苦地工作供你念書,就是讓你去唱歌嗎?有幾個人能成為歌星啊?你讓我很失望!」媽媽哭哭啼啼:「你唱歌能找到工作嗎?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朋友選擇了自己先到一邊,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很多人會覺得大人才有情緒勒索,但其實孩子也會。兩到三歲的孩子就會對周圍的事物進行察言觀色,他們可以從父母的一些表情和行為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對於一些比較聰明的孩子,還可能會成為情緒勒索的高手。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才會情感勒索,要警惕孩子的情感勒索。
  • 警惕身邊的情緒勒索
    親密關係裡的情緒勒索就像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一樣,現在看來,還是有點絕望的。忙了一天,回家留給你的是:一地雞毛在基本的工作和社交活動之後這裡想說的是,警惕身邊親近的人的情緒勒索,而不是警惕身邊的人,不然會讓自己更加沒有安全感。情緒勒索的幾大特徵當一個人在伴侶、親子、職場等場合中,感到非常不舒服,難以和對方相處,這很有可能是因為他遭遇了情緒勒索。
  • 《情緒勒索》| 你也被中國式親密關係困擾嗎?
    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我分析了「情緒勒索者」的主要類型、「情緒勒索」的三大要素和六個特徵,哪些人容易成為被勒索者,以及擺脫「情緒勒索」的根本原則和三個基本步驟。下面,我就來一一講解這些內容。這就涉及到「情緒勒索」的三大要素:自我價值感、罪惡感與安全感。身為情緒勒索者,他們非常擅長做一件事,那就是貶低你的能力或自我價值,引發你的罪惡感,進而剝奪你的安全感。
  • 比暴力更可怕的「情緒勒索」,你可能正無形中在傷害著自己的孩子
    你知道什麼是情緒勒索嗎?你是否對孩子有過「情緒勒索呢」?1、大家一定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媽媽為了把魚肉讓給孩子吃,總是說自己喜歡吃魚頭。換句話說,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一種無形中讓孩子永遠被禁錮在父母「情緒」中的枷鎖。
  • 這不是愛,是勒索——心理學:愛與「情緒勒索」的3個區別
    治療師朱迪斯 p.西格爾在《情緒勒索》一書中,闡述了親密關係中一系列的「情緒勒索」行為。很多時候,我們會將「情緒勒索」等同於「愛」。這種錯誤的認知,是親密關係中壓迫感形成的一種重要原因。那麼,「情緒勒索」與「愛」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這不是愛,是勒索——心理學:愛與「情緒勒索」的3個區別
    治療師朱迪斯 p.西格爾在《情緒勒索》一書中,闡述了親密關係中一系列的「情緒勒索」行為。  很多時候,我們會將「情緒勒索」等同於「愛」。  這種錯誤的認知,是親密關係中壓迫感形成的一種重要原因。  那麼,「情緒勒索」與「愛」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殊不知,這些話卻是在無形中對孩子進行「情緒勒索」,其危害遠大於所謂的「教育」。這樣相互較勁的力量拉鋸,就變成了情緒勒索。」美國家庭治療師朱迪斯·P.西格爾在《情緒勒索》一書中說:「情緒勒索,是指以愛為名,通過要求、威脅、施壓、打擊、沉默等手段,在親子、情侶、職場關係中爭奪控制權,讓對方就範。」
  • 情緒勒索:總是害怕拒絕別人,心理專家:滿足別人不是你的義務
    你是否覺得這些話語似曾相識?我這輩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你真的很自私,都只想到自己、我對你這麼好,你居然拒絕我?、我是為你好你可能在家庭、職場、愛情或任何場合中都聽過這些話。你在追求他人滿意的遊戲中,逐漸迷失自己、失去自己,可是你有沒有聆聽過自己的聲音?你可能是勒索者,也可能是被勒索者什麼是情緒勒索?
  • 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甚至還有的家長在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事情時,會說「我再也不愛你了」、「真想沒你這個孩子」這樣的氣話。在這些家長看來,自己的話可以引起孩子的內疚,繼而達到教育的作用。殊不知,這些話卻是在無形中對孩子進行「情緒勒索」,其危害遠大於所謂的「教育」。
  • 「勒索者永遠無法被滿足」七個步驟讓你跳脫情緒勒索循環
    我們在原生家庭受的傷在華人文化的生活裡,我們往往被教育:不要跟別人辯駁,要忍讓,要犧牲而這些特質更助長情緒勒索的發生。讓人難以逃脫的情緒勒索什麼是情緒勒索?第一位提出「情緒勒索」一詞的學者是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她以 FOG(迷霧)一詞來表示以下的三種狀態──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罪惡感(Guilt)。被勒索者常莫名其妙的被索求要付出,他們感到無助,但卻也不曉得該怎麼逃脫。(推薦閱讀:情緒勒索:遇到利用恐懼、責任、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
  • 情緒勒索有多可怕?
    這就是 Susan Forward(2004)所說的「情緒勒索」( Emotional blackmail )。 指的是有些時候我們為了維繫與重要的人的關係,為了不想要自己被貶低、為了降低焦慮,會重複被迫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 第275期 | 不要把愛變成情緒勒索
    這種情緒勒索經常發生在身邊的人身上,像父母、夫妻、戀人、同事,越是和你接觸多的人或者是你在乎的人,越容易出現情緒勒索和被勒索。你越重視你們之間的關係,對方的情緒也就越能影響你,當這種影響大到你為了滿足對方,而放棄自己的需求的時候,情緒勒索也就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