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只要不出格,就讓他們玩吧:一句話講出多少「孤島」孩子的苦

2020-12-11 福娃談育兒

當孩子們身邊有了可以玩到一塊的小夥伴時,他們本應該獲得更多的快樂,可是如果此時家長們貿然給予了孩子並不恰當的幹預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發展。畢竟在孩子的童年時光中,沒有要好的玩伴將會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家長們過於苛刻的交友觀很有可能會讓孩子成為一座可憐的孤島。

郎平做客訪談,直言"小孩兒只要不出格,就讓他們玩吧!""孤島"心理惹人深思

在一檔節目中,郎平提到了自己朋友身上的一段經歷。朋友很優秀,對於孩子也管教嚴格,於是在她發現孩子新結交的朋友成績並不令人滿意時,她非常直接地告訴孩子說不要和這些孩子玩,"他們都是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僅僅這樣一句聽起來很片面的評價就輕鬆地剝奪了孩子身上的交友權。

在此後孩子所交的每一個朋友都要過媽媽這關才行只要媽媽覺得孩子所交往的對象不足夠好,那麼孩子就不能夠再與這個朋友往來。所以,在孩子的成長中,他所結交的朋友數量很有限。

就這樣,孩子長大了,在媽媽的幹涉下,他的社交圈非常狹窄,甚至於說沒有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

於是在假期的時候,孩子通常會宅在家裡,既不出門社交也很少和朋友往來,更多時候是一個人躲起來打遊戲。

看到孩子如此地封閉自己,郎平的朋友這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教育引導可能是出了問題。考慮到孩子未來的發展,朋友開始催促孩子外出工作,可是孩子卻直截了當地拒絕了,"我不想和別人打交道。"原來,在孩子的成長中曾經缺失的社交在其成年後留下了無法彌補的缺憾。

看到朋友的苦悶後,郎平忽然意識到,孩子的社交並不應該被過多的幹預,所以在孩子交友這件事上郎平的心態很"淡定",她說,"小孩只要不出格,就讓他們玩吧,別讓孩子變成一座孤零零的孤島。"

"孤島孩子"身上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父母們別再坑孩子了

1.對社交的恐懼

當孩子的生活中沒有朋友的存在,他們身上的社交能力發展就會受到影響,當孩子因為社交而產生負面認知的話,他們很有可能會因此而心生恐懼,社交由此便也成了一種成長中的壓力。

2.自我懷疑

當孩子的世界中只有自己時,孤零零的他們很容易陷入迷茫之中。當孩子無法和他人建立起社交連接時,孩子內心會有種自我懷疑的挫敗感產生,而這無疑也影響了孩子對於自我的評價。

3.孤獨無助

當孩子沒有融洽的社交時,他們很容易陷入孤獨無助的情緒之中。沒有可傾訴想法的對象,沒有獲得支持和幫扶的友情,孩子的社交觀會變得非常消極和片面。孤獨無助的情緒也有可能滋生出很多的負面情緒壓力。

家長們如何才能夠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社交影響?別讓孩子成為可憐的"孤島"

1.別為孩子設定太多的框架約束

父母的擇友觀也許會更加全面,但是卻並不適宜孩子。孩子們的世界有他們特有的樂趣,父母的強加幹涉反倒會影響到孩子的樂趣獲得。太多的框架約束並沒有為孩子"篩選"出合格的朋友。反倒讓孩子的交友多了很多的限制和附加值。

2.給予孩子交友選擇的權利

當孩子們擁有了交友的權利後,他們才能更加擁有分辨好壞的能力。父母有必要在孩子交友這件事上適當地放手,大人們可以給孩子適當的參考,但是不要自以為是地替孩子做決定,給予孩子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

3.引導孩子明白社交的真正意義

孩子的社交觀念尚未完全建立,所以家長適當地進行引導很有必要。當孩子明白社交的真正意義後,他們才不會被不良社交裹挾。平等、彼此尊重的社交關係更加值得孩子們用心經營。社交的價值在於讓孩子獲得快樂,而不是成為孩子的負擔。

孩子的交友觀影響著他們今後的社交發展,父母們有必要給予孩子的社交一定的關注,但是與此同時也要把握好分寸,過多的幹預限制反倒成了孩子的束縛。別讓孩子成為一個人的孤島,鼓勵孩子正常社交很有必要。大家對於孩子的交友方面有哪些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小孩只要不出格,就讓他們玩吧:一句話講出多少孤島孩子的苦
    當孩子們身邊有了可以玩到一塊的小夥伴時,他們本應該獲得更多的快樂,可是如果此時家長們貿然給予了孩子並不恰當的幹預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發展。畢竟在孩子的童年時光中,沒有要好的玩伴將會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
  • 郎平一句話點醒了無數父母:只要孩子不出格,其他的真的就讓他玩
    孩子新結交了一些朋友,教師朋友會說:「你不要和這些孩子在一起玩,他們是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小孩子只要不出格,其他的真的就讓他玩吧。」她說:「她們都太小了,我不知道怎麼和她玩,我喜歡和我一樣大的小朋友一起玩,這樣我們可以一起跑、一起跳。」明白了孩子的想法,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的做法很多餘。其實,她看到個頭差不多的小孩,她都會過去問:「你幾歲啊?我們可以一起玩嗎?」其實,孩子的朋友圈應該是自然形成的,我們也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篩選。
  • 郎平一句話點醒無數父母:千萬不要讓孩子活成一座孤島
    其中她的一句話,令人感觸頗深。她有一個朋友,從小到大對孩子管束頗多。孩子新結交了一些朋友,朋友說:「你不要跟這些孩子玩,他們是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其實這是個特別聰明的孩子,現在等於就是毀了。」這件事也給郎平提了一個醒:孩子如何交朋友,父母不要做太多的幹涉。「小孩子只要不出格,就讓他們玩吧。」
  • 郎平一句話點醒千萬父母: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出一座孤島
    她有一個教師朋友,從小到大對孩子管束頗多。孩子新結交了一些朋友,教師朋友說:「你不要跟這些孩子玩,他們是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其實這是個特別聰明的孩子,現在等於就是毀了。」這件事也給郎平提了一個醒:孩子如何交朋友,父母不要做太多的幹涉。「小孩子只要不出格,就讓他們玩吧。」
  • ​郎平一句話點醒千萬父母: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出一座孤島
    孩子新結交了一些朋友,教師朋友說:「你不要跟這些孩子玩,他們是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小孩子只要不出格,就讓他們玩吧。」,家長要讓他們自然篩選。」你跟我講,我們晚上再陪你玩。」
  • 老公喜歡釣魚,只要不過度,就讓他去玩吧
    老公是個很固執的人(他自己說是執著),如果不答應他,他肯定還會耗下去,那就陪釣一回,只寫一篇,到此為止。寫什麼呢?先說說感覺吧,釣魚好象是瘋子們幹的事。你想想,在那麼曬的太陽下,一傘之隔,能涼快得了多少?
  • 香港小孩是咋過的?幼兒園就得吃三種「苦」,大人都累得喘不過氣
    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從我小時候就聽過,大多都是一些補習班的座右銘,但是在香港,這卻是父母們默認的一種育兒口號,在人口高度密集,經濟高度發展的香港,人們更能感受到種種壓力,那麼在父母高度危機意識下出生的香港小孩,他們過得又會是怎樣呢?
  • 不讓小孩玩手機的路上,你痛苦的交了多少智商稅?
    「如果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很多父母聽說過這句話。在這條跟自己孩子鬥智鬥勇的路上,你到底交了多少智商稅呢?看管孩子不沉溺於玩手機是沒錯的,但是單純的訓斥教育,效果就跟你老公說下次同學聚會絕對不喝酒早點回家一樣,都是空頭支票。並且過多的訓斥還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這時你要耐下心來告訴孩子手機的危害。手機屏上看似很乾淨,其實上面有很多細菌,在顯微鏡下,你會發現手機上的細菌可能比馬桶上還多。告訴孩子除了飯前洗手,玩手機之後也要洗手,才能吃東西。
  • 那個不講道理的媽媽,憑什麼養出了一個善解人意又聽話的孩子
    「我的孩子為什麼這麼不聽話呢?和他講道理簡直是對牛彈琴!」「道理講得越多怎麼覺得孩子犯的錯也越來越多了呢?」「每次我給孩子講道理,他都一副不耐煩的樣子當耳旁風過去了,真是拿他沒辦法。」當孩子不喜歡聽道理想,對孩子沒有用,我們不妨試著做個不講道理的家長。這裡所說的不講道理,並不是說不講理,而是換一種形式,放下居高臨下的姿態和強硬的對錯標準,通過以下幾個法寶讓孩子心甘情願積極主動地按道理做事。
  • 郎平一句話點醒千萬父母:千萬不要讓孩子活成...
    最近,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在一檔綜藝節目《告訴世界我可以》中分享了一個讓人心酸的故事:她有一個朋友,從小到大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孩子新結交了一些朋友,她總會阻止說,「不要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要好好學習」。慢慢的,孩子的生活圈越來越小,一個朋友也沒有。畢業後,整天在家打遊戲,也不找工作。
  • 想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那就從教孩子講故事開始吧!
    那就教孩子講故事吧!首先,我們準備一本對應孩子年齡的故事書,孩子這時候大多是不識字的,那麼就讓媽媽或者爸爸來讀故事,讀完一句,我們讓孩子複述一次,開始的時候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孩子說對一半,都要給予鼓勵,等孩子能完整的說對了,那就可以加兩句話、三句話,看孩子的進步去加,不能逼孩子,如果孩子跟不上節奏,那就停下腳步,等等孩子,然後循序漸進,等到孩子可以複述一個小故事了,那你就成功一半了,接下來,家長只需要堅持這樣引導孩子複述故事
  • 倆萌娃悄悄玩油漆,把自己塗成包公,媽媽:這孩子還能要不?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沒有父母的約束,孩子很容易玩過頭,做出一些讓大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因此才慢慢有了這樣一句話,孩子靜悄悄,一定在作妖。這不,山東菏澤就有兩個孩子調皮搗蛋,讓母親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 小孩明明很困,但總是不肯睡?只需兩三招就讓他乖乖的
    導讀:小孩明明很困,但總是不肯睡?只需兩三招就讓他乖乖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孩明明很困,但總是不肯睡?只需兩三招就讓他乖乖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2021年給小孩的最佳新年禮物,無疑是凱叔講故事機
    時間飛逝,2020年將走到尾聲,在這一年裡註定走得很艱難,新冠疫苗曾經一度讓小孩上不了學,出不了去玩。這樣禮物無疑就是凱叔講故事機了,這個機器能夠起到陪伴的作用,能夠起到增加小孩的知識量的作用,能夠起到你意想不到的作用。這是一款凱叔聲律啟蒙,國學啟蒙早教機。只要讓小孩每天堅持三分鐘,就可以練好國學童子功。小孩學國學,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畢竟國學相比於現代的東西,有一定的距離,所以選擇凱叔啟蒙早教機非常必要。
  • 最糟糕的輟學,就是永遠跳不出窮圈:別讓私慾砍掉孩子的未來
    拿起來一翻,裡面竟然還夾著張照片,背後寫著一句話:「再窮不能窮教育。」仔細一瞧,是大學畢業沒多久時候參加高中同學辦的局。過了立秋,尤其是傍晚,外面氣溫能把雞皮疙瘩激發出來。看著小孩跟鄰居家的金毛玩得火熱,忍不住坐旁邊的小凳子上,腦海裡逐漸浮現出相片的他們,還有一起上學的情形。
  • 四歲孩子就整天學數學、英語?不讓孩子學會玩,很有可能毀了孩子
    長期以來,大家都非常重視教育發展,「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那麼幼齡期兒童的教育真的這麼關鍵嗎?身邊不少這樣的例子,4歲小孩就要每天在家學習英語、數學和繪畫等,幾乎就沒有給孩子出去玩的時間,這樣的做法真的對嗎?並不是反對幼兒教育和培養,但是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違背規律可能會適得其反。
  • 撒嬌的女人更好命,會玩的孩子更好學
    有土的地上,挖幾個相隔不遠的小溝,三四個男孩子,一塊兒手拿著彈珠來回搗鼓,誰能第一個搗鼓進溝裡,就算贏了,還能贏得對方的彈珠一個。就這麼來來回回,能讓他們嗨一下午。那時候我們也不知道啥叫親近大自然,反正跟土地確實蠻親的。一個手縫製的沙包,也夠我們女生分成三派的。畫兩條線,線外邊一邊一個女生,中間的區域,多少女生加入進來都可以。
  • 六歲小孩沒吃飯就讓背單詞,報警說有人欺負他,孩子:媽媽,我餓
    導語:六歲小孩沒吃飯就讓背單詞,報警說有人欺負他,孩子:媽媽,我餓 大人在羨慕小孩子可以純真面對世界,什麼都不用操心,沒有負擔,快快樂樂的上學,不知道現在的小孩子課業很沉重。現在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幾乎從孩子剛剛能夠走路說話就開始安排各種課程、興趣班、補習班。
  • 小孩嫌讀書苦,被罰泔水桶裡撿麵條,看他作嘔的樣子網友竟然點讚
    媽媽在視頻中說,他們家是開麵館的,孩子平時挺懂事的,會主動幫忙幹活。這天寫作業的時候突然說:媽媽,學習好苦,我累了,我想跟你一起下麵條。對於這件事,我也依然不支持。首先這不是一個頑劣的孩子,而是一個很懂事,會主動幫忙家裡幹活的小孩。當他感覺「學習很苦,我很累」,的時候,他甚至都沒有提出讀書累了,我想玩一玩,而是提出要幫媽媽煮麵條。這說明孩子確實很懂事。而媽媽又是怎麼回報他的呢?媽媽特意挑了帶有懲罰性質,孩子最不喜歡的活給他。
  • 三伏天衣袖長過手背,總愛小偷小摸,治理孩子出格行為須從心開始
    當班主任知道這件事情以後,第一時間就批評這個孩子說,你沒聽說過一句話嗎?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你雖然現在偷的是一支筆,如果你不改正的話,繼續發展下去,誰知道你以後會偷什麼,你不知道偷盜行為是一種犯法嗎?可是不久以後,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這一次班主任就跟家長聯繫了,在學校的時候孩子還是什麼也沒說,直到回家去過後,家長反覆追問,孩子才說了自己偷東西的真正的用意,原來他是用偷來的東西送給同學,問他為什麼要送同學,他說其他的同學都不跟他一起玩兒,只有當他送了東西以後,這些同學才可以跟他玩一會兒。原來這孩子是通過送小禮物來換取友情。當班主任了解了這個情況以後,他分析孩子行為出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