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寫#最早畫畫時,我不是那麼的喜歡速寫,但是我的老師他喜歡呀,他倒也沒有非得要求我們怎麼樣,只是他不停地畫,真是沒辦法。記得有一次假期,老師布置了速寫作業,等到假期結束,點評速寫作業時,多數同學沒能完成,只見老師不慌不忙,把自己的作品擺放出來,從數量和質量上的絕對優勢,成功的在我們心裡小震撼了一把。這就是以身作則的教育典範。至今想起來,還會覺得厲害了!我的師。
又好幾年過去了,每次見面,老師總問:最近畫了嗎?我天!實話實說吧,沒有。發生什麼了?怎麼感覺有些慚愧呢?終於有一段時間,畫了幾本(我願意用本這個稱呼,這樣顯得畫的多),拿給老師後,老師說:要逐漸脫離高考模式。
01二、高考速寫
隨著大量美術生參加藝考,高考速寫逐步趨向模式化,因為是考試,肯定會有一定的應試技巧,應試技巧逐步擴大,也就形成了一定的模式。當然我們不能否定這種訓練方法,畢竟它可以在比較短的時期內,快速提高繪畫能力。但通過這種方法考上就行了,考上後要自我改變,別等著老師要求你改變。這也正是老師讓我改變的。
02三、怎麼改變
怎麼去高考速寫的模式化?懷揣著一顆想改變的心態我們只能從速寫名家名作中找尋突破,雖然這樣的突破有些困難,但我們也得努力一下。我們首先來看看葉淺予先生怎麼談速寫呢:
速寫本就是畫家的筆記本,它為畫家準備了創作素材
其次,它本身又是一種繪畫藝術
它的任務是捉住描寫對象的一剎
那,它必須練出心靈手快的本領
第三,速寫是線條的藝術,對於線條技巧的鍛鍊,畫速寫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03四、葉淺予是誰呢?
葉淺予 (1907 -1995)浙江桐廬人,從事國畫教學和以舞蹈、戲劇人物為主的國畫創作,中國漫畫和生活速寫的奠基人。1947年40歲,因徐悲鴻邀聘執教於北平藝專,後又當國畫系主任一直到1966年,1979年平反後恢復系主任。擅人物、花鳥、插圖、速寫等。尤以舞臺速寫見長。
「王先生」和「小陳」是在1928——1937年打造的兩個著名的漫畫人物。
《王先生》之「縣長空缺」1936
與同時代的大多數畫家相比,葉淺予的最大特點就是他發揚了傳統人物畫乃至傳統藝術中的審美觀。形神兼備是他遵循的觀點,他反對過分地死摳細節,也反對過分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以他的舞蹈速寫為例,他總是追求似與不似間的藝術趣味。
04五、速寫這麼重要,採用哪種方法提高呢?
速寫教學不外乎臨摹和寫生兩種方式,臨摹中又有背臨、對臨,對臨的方式居多。寫生中又有看照片寫生、真實寫生。現如今美術考試,多採用默畫的方式。速寫的種類包括了所有,即什麼都可以畫。速寫的表現方法又可分為:線、線面、明暗等
那具體哪種方式更好呢?請看這段論述:
鍛鍊速寫技術,必須掌握寫生的基礎方法。寫生就是用繪畫的技法對空間的物象進行描寫。寫生的基本要求是準確地把對象的輪廓、結構、體積、質感、色彩、運動等因素表現出來,這就是需要我們運用比例、透視、解剖等知識對物象進行科學地分析,然後將分析的結果用勾勒、點染、皴擦或設色等方法畫出來。掌握了解寫生的方法,具備了造型的能力,才能從心所欲,做到畫什麼像什麼。

梳理一下,倆個字「寫生」,寫生對於我們的觀察能力、造型能力、畫面構造能力、捕捉生活的能力、表現感受能力幫助大了去了。此處不再贅述。
05六、寫生這麼重要,怎麼提高呢?
練習速寫,應由慢寫開始,由簡單的、靜止的對象開始,逐漸發展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手腦合作的準確快速機能。
大概一張公雞標本的慢寫.三十分鐘就夠加快以後.可以快到五分鐘。等到畫靜止的對象有了相當的把握,能把對象的主要特徵畫對了(畫得像),可以進一步練習簡單的人物動作.如鋤地、縫衣、鋸木等。因為這種動作是循環性的、便於練習慢寫。慢寫的目的在於有比較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描寫,達到形象的簡練而準確。逐步加快,就是要把這種簡練而準確地描寫過渡到更高的速度來進行。
梳理一下:由慢到快,把握動態。
速寫重要無需講,勤奮量變引質變,由慢到快畫準確,寫生才是最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