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太古裡是一片推倒重建的時尚消費圈,隱藏在廢墟裡的秘密經年發酵已經變成了有機肥料,肥料的沃土養育了茂盛的商業建築,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時尚,就到太古裡去吧,如果你鄙視時尚也請到太古裡,奢侈,暴露,新奇,特別是那裡的美食美酒令人目不暇接而又嘆為觀止。說說其中的「翠園」餐廳吧。
「翠園」是香港美心集團旗下的一家中餐食府,創自七十年代,翠園是美心集團於香港創辦的粵菜酒家,是港式飲茶文化的符號和先導。翠園的口味與時俱進,隨著時尚的潮流漸次推演,突出食物的原味與營養,拒絕味精,單憑廚師的上乘手藝和食物的新鮮,烹製出色、香、味俱佳的創意粵菜。餐廳裝潢華麗,設計體貼,通透。味道和聲音都在這裡空闊的空間消弭揮發。安謐而愜意。
廚師推薦的「佛跳牆」特別強調它的品質,原只吉品鮑。吉品鮑是日本幹鮑的一種(中國的海南,青島也有出品),與禾麻鮑、網鮑並成為世界三大名鮑。吉品鮑尤以日本巖手縣的出品最佳。當然,這款閩菜大作,相傳有多種版本,一說它是清.道光年間由福州「三友齋」後為「聚春園」菜館老闆鄭春發首創。又據費孝通先生記,發明此菜者乃一 幫要飯的乞丐。這些乞丐拎著破瓦罐,每天到處要飯,把飯鋪裡各種殘羹剩飯全集在一起燒煮而成。有一天,一位飯鋪老闆出門,偶然聞到街頭有一縷奇香飄來,尋香發現原來是乞丐破缽爛罐中的殘湯剩菜和剩酒所致。這位老闆因此而得啟發,回去以後將海參、鮑魚、魚翅、花膠、乾貝、蹄筋、花菇(隨著時間的推移食材越添越多)等名貴食材,加入陳年花雕酒秘制而成。當然,這裡的「佛跳牆」少了許多材料,但依然葷香可口、不油不膩,鮮美到喉嚨蠕動,慾火焚舌。
「真的是蝦餃」造型如蝦,除了蝦肉,蝦的尾巴也嫁接在水晶蝦餃的身上,裡面的餡料緊緻鮮香,配上糯嘰嘰的餃皮,既好看又耐嚼,如果有什麼蘸料配合,那就完美了。
翠園「豬手煲」紅潤亮騷,飽滿的皮肉性感十足,健美的形態讓人不食而欲,鹹甜有度,後味綿長,可惜沒有白酒的鎮壓,只能靠啤酒微薄之力去分解它味道的濃膩和濃鬱,至於它的美容功效,自己去想。
「素珍竹蓀卷」看上去像蕩漾在青山綠水,紅花綠葉中的竹排,靜靜地舒展著它的魅力,冬菇,胡蘿蔔,豆腐絲……蝸居其中,鮮竹蓀包裹在外,口感上那種糯糯的黏稠感讓我無法釋懷,不知料從何來,問了幾位服務生,回答卻不盡相同,有說裡面還有糯米,又講裡面有金針菇,打聽了半天還是雲裡霧裡,這有什麼關係呢?清淡雅致,紅裝素裹的這味菜,久久留在了腦海。
「101鮮果拿破崙」 是這次聚餐的收官之點。幾乎是每桌必點的招牌甜點,一上桌面,氣場滿慣,標價發發,分量實在,足夠四人享用,服務生先讓你拍照,再分層切割,恭敬地擺放在你面前。水果頗多,隨季節變化,草莓,藍莓,芒果,菠蘿夾在芝士、奶油、酥皮之間,脆香蓬鬆,清爽香甜,最適合餐後和下午茶點,至於雀籠點心、鮑汁燜鳳爪這些被推薦的茶點小吃,還是留著日後與其廝磨吧。不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