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青立方Qing3超融合易捷版,中小企業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

2020-12-22 中國日報網

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企業數位化轉型已經成為老生常談的話題。可每次聊到這個話題,往往是概念多,改變少。

財大氣粗的大企業早就看清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已經走上了轉型之路。可數量更多,數字轉型需求更為迫切的中小企業卻礙於資金、技術、人員等難題,很難跟進技術腳步。

很顯然,這個市場需要一款價格實惠、多功能融合、操作簡單的產品,青雲QingCloud在近日全新升級的青立方Qing3超融合易捷版恰好符合這一需求。

青立方Qing3超融合易捷版是青雲QingCloud在企業雲平臺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運維、管理和部署的產物。

依託於青雲QingCloud多年的研發累積,以及對企業客戶場景的理解,青立方Qing3超融合易捷版已經成為青雲QingCloud針對私有雲市場的一款重要產品。

青雲QingCloud希望通過這款產品幫助中小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推進中小企業構建持續的雲戰略。

中小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有哪些需求?

當前,國內的中小企業已經覆蓋了最具創新精神的客戶群、最廣闊的地域、最多的行業和最多元化的需求。從群體的角度講,中小企業在中國的經濟舞臺上非常活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雖然單一中小企業的付費能力無法和大企業相比,可如果把中國的中小企業作為一個統一的市場對待,這些數量眾多、覆蓋面極其廣大的廠商絕對不容忽視。

當前,國內的大部分中小企業已經接受了公有雲的概念,並且開始把更多的數據放到了雲端。可隨著技術的演進,很多企業在在本地化的環境建設中發現,數位化業務不止有「存儲+計算」。

「存儲+計算」只是數位化轉型的基礎,如何利用數位化轉型來完善服務,如何將雲平臺改造成一個包含業務和應用管理的平臺,已經成為廣大中小企業和青雲QingCloud這樣的廠商亟需解決的問題。

青雲QingCloud副總裁,解決方案與架構部總經理沈鷗表示:「青雲QingCloud希望幫助中小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推進中小企業構建持續的雲戰略。青雲QingCloud想做的不止是一個簡單的資源管理平臺,而是要做一個整體管理、分配和交付的平臺。」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青雲QingCloud才進一步升級了青立方Qing3超融合易捷版,旨在滿足廣大中小企業的數位化轉型需求。

上雲,從簡出發,融合就緒

青立方Qing3的slogan簡單明了的介紹了這款產品。「上雲,從簡出發,融合就緒」,青立方Qing3超融合易捷版甫一出世,就抓穩了簡單、高效這兩個讓客戶買帳的不二法門。

青立方Qing3 超融合產品經理趙宇航介紹稱:「這款產品具備簡單部署、簡單操作和簡單運維的特性,同時,它具備多種基本服務、基本功能的融合,也具備對未來場景的雲構建中,私有雲和公有雲的『融合就緒』。」

首先,這款產品繼承了雲平臺的基因,發揮著底層的優勢,未來也可以平滑升級到標準的企業雲平臺。同時,這款產品具備對接公有雲的能力,可以實現從本地到公有雲雙向環境的延伸,也為後續企業對混合雲的雲願景做好就緒工作。

第二,青立方Qing3超融合易捷版除了具備對於中小環境的基本核心功能服務外,還會提供增值功能,全方位滿足客戶各種業務上的需求。

第三,作為一款入門級起點的產品,青立方Qing3超融合易捷版從橫向上,依靠非常小規模,基於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的方式,為用戶在起步階段提供業務支持。在縱向上以從虛擬化起步,幫助用戶從易捷版平滑升級到標準的私有雲,讓用戶更為方便的實現上雲目標,完成私有雲構建。

第四,青立方Qing3超融合易捷版還具備很強的擴展性,能夠通過與其他優勢產品的整合,來滿足用戶不同類型的需求。再加上產品內置支持桌面雲服務,可以讓用戶通過簡單的界面操作演示答疑解惑,用更短的時間加深對產品的功能邏輯的更準確理解。

趙宇航還表示:「在未來的場景中,青立方Qing3超融合易捷版將不斷進行更新和迭代,會逐漸豐富易捷版本身對於計算能力的價值,提供相關的基於集群部署的PaaS組件,逐步完善相應的設想架構,應用到更多尖端技術的需求中,複製性非常強。」

可想而知,未來青立方Qing3超融合易捷版最終會成為一款適配多場景、不同規模、各種方向、可持續發展的產品。可以真正幫助數位化轉型迫切的廣大中小企業實現「上雲,從簡出發,融合就緒」的願景。

渠道賦能,易捷版成為青雲切入市場的利劍

一款重要的產品能夠被大眾熟知,產品優質是前提。而在這個競品叢生,企業很容易陷入選擇恐懼症的今天,推廣渠道加持才更能讓優質的產品以更直接、更快速的姿態進入市場。

青雲QingCloud 合作夥伴與生態部總經理梁劉紅介紹稱:「青雲QingCloud一直在跟總分銷商合作拓展區域,並將在2019年與神州數碼和偉仕雲安進行更深度的合作,共同拓展四大中心城市和十餘個重點城市的渠道。」

同時,在渠道認證方面,青雲QingCloud共有包括銀牌、金牌和鉑金三個級別。對於不同級別的合作夥伴,無論是在業務能力上還是在技術能力上,都會有不同的要求,會配備不同的權益、資源支撐和服務資源。

過去一年,青雲QingCloud在全國重點城市舉辦了10場合作夥伴賦能活動,開設了十餘場合作夥伴線上課堂,覆蓋了100多家合作夥伴的400多名銷售人員和技術人員。

與此同時,青立方Qing3超融合易捷版的出現,正好是青雲QingCloud收割中小企業市場的一把利劍。青雲QingCloud希望易捷版可以成為合作夥伴敲開中小企業客戶大門的一款產品,讓中小企業客戶在數位化轉型中加快他們的步伐,之後再一步步慢慢的在雲上耕耘,往雲的方向上轉型。

青立方Qing3超融合易捷版在產品角度不僅可能更好的滿足廣大中小企業的需求,同時在青雲QingCloud的整體戰略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青雲QingCloud希望易捷版能通過極簡的安裝、部署、運維和管理以及超融合交付,成為廣大中小企業構建混合雲的最佳起點。並在數位化轉型的浪潮中,與中小企業攜手並進,實現真正的改變。

來源:消費日報網

相關焦點

  • 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不迷茫 從青雲QingCloud旗下普適型青立方易捷...
    數位化轉型「止痛」 從超融合開始   「不轉型等死,但是轉不好型就是找死。」無論數位化轉型的驅動力多大,上雲或者轉型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何快速實現業務上線?如何保護數據的安全?2019年,青雲Qingcloud發布的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曾傳遞給業界一個響亮的口號——「上雲從簡出發,融合就緒」。   2020年5月20日,青雲Qingcloud全新升級了青立方易捷版,據了解,基於上一版本的迭代,有30多項功能優化及更新。作為新一代雲基礎設施,全新升級的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會使能雲網一體,面向更多的客戶場景。
  • 將「極簡」和「易用」發揮極致,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全新升級
    從體驗角度來講,超融合不斷優化,讓更多人享受到了便利。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降低中小企業上雲門檻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的定位面向中小企業,是入門級的、低技術門檻的、能快速上線的超融合,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將超融合便捷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
  • 青雲QingCloud超融合易捷版全新升級:從簡出發,一步上雲
    青立方Qing³超融合易捷版能夠滿足企業數位化轉型對於IT基礎架構高性能、高可靠、可擴展、簡單易用的需求,實現更快的業務響應、更高的靈活性與更低的運營成本,助力企業一步實現雲就緒。青立方Qing³超融合易捷版全新升級在數位化轉型時代,業務驅動企業採用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進行變革,雲計算已經成為各行業重構IT的關鍵技術支撐。
  • 2020中國私有雲年度領軍企業:易捷行雲EasyStack!
    大會以「雙循環時代的數智新局」為主題,聯合政產學研各方力量,從政策導向、技術升級、產業生態、資本格局等多個維度,洞見發展趨勢、促進交流合作,呈現企業數位化轉型新知新貌,引發業界外廣泛關注。中國軟體網指出,今年是我國提出發展「雙循環」的開局之年,國家全面鼓勵企業數位化轉型,並制訂發布了一系列有關政策,著力推動企業服務、企業智能化與數位化的發展。疫情之下的在線政務、商務和生產生活數位化需求得以最大化釋放,企業服務正由單純支撐走向全域賦能,成為拉升企業價值成長的核心引擎。
  • 破局中小企業數位化智造轉型 鼎捷亮劍穩敏雙態IT
    在工業網際網路之前,大家都在談IT和OT的融合以及智能製造,但是自從有了工業網際網路,感覺智能製造的聲量逐漸變小。但是,面對快速的轉型升級,中小企業連兩化融合都還沒有做好,如何追趕那些在堆疊跟優化速度很快時代下,還能夠從容不迫應對的大企業,變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 予力創新 微軟助力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駛入快車道」
    創建於2014年的互道信息是一家業內領先的數位化零售業務中臺和解決方案供應商,致力於為大中型零售企業打造數位化「新基建」,助力其實現「從在線業務到業務在線」的全面數位化轉型。在服務零售業客戶的過程中,互道信息對傳統零售的業務轉型和中小企業的需求有著深刻認知。
  • 雲時代軟體定義未來,青雲QingCloud助力企業重構數位化競爭力
    近日,在IDC最新發布的《中國軟體定義存儲及超融合市場跟蹤研究報告,2018Q4》中,青雲QingCloud旗下青立方Qing3超融合系統和QingStor 軟體定義存儲憑藉優異的技術和市場表現雙雙入圍榜單,成為超融合和存儲市場的核心廠商。
  • 1688永嘉超級產地節:看傳統製造業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
    但近年來面對日新月異的數位化時代,製造商們逐漸顯出疲態,單一的銷售模式與日益收縮的傳統市場,不斷敲響催促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警鐘。今年8月至12月,1688將電商這股新鮮血液輸入永嘉這座城市,掀起電商+直播的熱潮。接連三場超級產地節,將如何促進永嘉傳統製造業向數位化方向轉向?
  • 數位化轉型中,如何打破中小企業「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困境?
    「目前,因為種種因素,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一時陷入了「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困境。」11月20日舉辦的「2020數字經濟領航者峰會——數位化轉型的紅利藍海」論壇上,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信息統計部主任張莉表示。
  • 為什麼說企業數位化轉型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第二:當前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難點 那些已經意識到需要數位化轉型的企業老闆,恭喜你們已經成功了一半,但僅僅是一半,因為他們現在糾結的是如何選擇的問題了,如果選好了,前途光明,選砸了,前功盡棄...
  • 中小企業生長背後的數位化轉型密碼線上直播開啟
    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全球產業鏈也瀕於停擺,國內疫情衝擊帶來了消費的停滯,海外疫情的蔓延又帶來外需的萎縮,中小企業如何能經受住考驗,保持韌性生長呢?為此,4月17日,SAP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新交海雲學堂,舉辦了「CEO論壇:中小企業韌性生長的數位化密碼」線上直播。
  • 智能財務時代,企業CFO如何應對數位化轉型?
    移動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及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數字平臺+智能生態」逐漸成為「未來企業」的核心管理模式。數位化時代,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正在形成,倒逼企業和CFO加速進行系統化思考和全面的自我升級。
  • 「騰訊雲啟數位化轉型計劃」南京站開啟,助力企業構建數位化設計思維
    但知易行難,中小企業轉型面臨"不會轉"、"不敢轉"兩大難題,只有掌握數位化轉型方法論,構建企業自身的數位化DNA,建立適應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才能成為真正的數位化企業。12月3日,繼珠海站和瀋陽站後,"騰訊雲啟數位化轉型計劃"培訓第三站在南京啟動。
  • 工信部答封面新聞:推動中小企業通過「上雲」方式進行數位化轉型
    9月17日,國新辦舉行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謝少鋒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工信部已出臺《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重點通過「四個一批」來推動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謝少鋒指出,當前數位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量,以數位化賦能中小企業,加快復甦與轉型成長大有可為。
  • 多險種實現創新突破,數位化轉型為保險業務全流程帶來價值重塑
    智能化、數位化成為各行業謀發展的普遍趨勢,保險行業也在此契機下謀求轉型。近日,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發布《年度保險業數位化轉型報告》(以下稱《報告》),對險企數位化轉型的途徑、節奏與成果等方面進行了探討與描繪。長期而言,保險企業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生態的機遇開啟,行業在轉型中將得以迎接以數位化為核心架構的下一個黃金時代。這一時代將具有以新技術為基礎設施,以智能化為未來創新驅動的顯著特點。
  • 疫情之下,律所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
    數位化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為中華民族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新冠疫情期間的在線化辦公,成為推動律師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契機,律師們通過微信、郵件、視頻會議等多種遠程溝通形式辦公,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律所數位化轉型的進展。
  • 背後的力量|華雲數據助力寶通科技實現數位化轉型
    隨著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數位化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動能。從目前來看,科技是提升產業數位化時代生產力的重要手段,企業的業務創新只有依靠科技手段才能夠快速磨合、快速響應,從而提升自身競爭力,有效地在市場中佔據有利地位。
  • 遠東工業FE-IU企業數據管理平臺發布——解決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
    本次遠東新品發布會的主題為「中小企業如何能夠自立數位化轉型」,遠東工業總經理蔡稅地從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必然趨勢以及在轉型過程中碰到的重重阻礙開始演講,層層刨析遠東最新發布的「FE-IU企業數據管理平臺」的應用價值和核心功能。
  • 《中小企業數位化,平安涉足政企的切口》
    藉助商事信用大數據分析平臺,可以從政府數據、商業機構平臺數據、社會化公開數據三大維度,全面歸集信用數據,幫助政府建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信用信息大資料庫,在實現智慧信用監管的同時,還能提升市場對商事信用數據的準確性、權威性和時效性的需求服務水平,加大信用信息披露力度,提高經濟運行順滑度,為深圳優化營商環境。
  • 入選China Built的聯想,想幫更多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
    作為老牌強者,聯想持續深耕核心技術創新,會因新基建技術的加持而出現賽道升維,在新的賽道上實現新的跨越。 從ChinaMade到ChinaBuilt,也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轉機。今天,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企業科技集團總裁童夫堯,做客人民日報客戶端《問道》欄目,就新基建時代,聯想如何幫助企業實現數位化和智能化轉型、如何加大科技創新,融入全球化發展等問題與主持人進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