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擴容迫在眉捷,Layer2能否力挽狂瀾?

2020-12-20 騰訊網

摘 要:

Ethereum的可擴展性有限,交易費用正在不斷上漲。用戶經常要為與許多常用的智能合約支付約50美元。

增加區塊鏈的交易吞吐量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因為交易必須由參與共識的每個節點處理。

最有希望的Layer 2擴展解決方案是ZK Rollup和Optimistic Rollup,它們是為了解決之前Plasma實現的弱點而開發的

用Layer 2技術擴展區塊鏈

區塊鏈犧牲了計算和存儲的效率以獲得更好的信任。用戶可以相信他們所做的交易在未來是有效的,而開發者可以相信他們的代碼總是可以供用戶使用的。

這是因為區塊鏈上的數據具有極高的冗餘度。交易必須由每一個參與維護區塊鏈的節點來處理,而且不斷擴大的交易數據集必須永遠存儲。在這個過程中保持較低的進入門檻,可以使區塊鏈保持去中心化。

如今,最常用的區塊鏈是比特幣和以太坊。每一個區塊每秒大概可以分別處理5筆和15筆交易。在以太坊中,交易不僅僅是點對點的支付,還有更複雜的智能合約交互,需要比普通交易更多的處理能力。

根據節點實現的不同,以太坊區塊鏈規模為160GB,近期去中心化金融產品的需求加速了增長。昨天,用戶支付了370萬美元的交易費用和450萬美元的通脹補貼來處理和存儲他們的交易。Gas Price上漲導致許多最常用的智能合約交互費用在5-50美元之間,用戶需要支付基本的交互費用。對於比特幣來說,每筆交易的平均費用接近5美元。

如何擴展區塊鏈 

有效的區塊鏈擴展解決方案可以增加數據存儲或計算(交易處理)能力,而不會給維護區塊鏈的節點增加大量成本。

請注意,要想在擴展方面取得進展,需要能夠實現指數級改進的解決方案。以最大的容量運行時,以太坊處理的交易數量微乎其微,相比之下,它上面的活動才能被稱為真正的、可觀的經濟活動。

2015年關於改變比特幣區塊大小的備受矚目的辯論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說明了在宏偉的計劃中,精力被浪費在一個相對微不足道的改進上。2-8倍的改進可能對緩解短期壓力很有用,但它也給所有節點帶來了未來更高的交易處理成本。這就限制了可以參與共識的人群,從而降低了去中心化程度。

在底層擴展區塊鏈的主要解決方案不應該是(大幅)增加所有節點的成本,而是將交易驗證工作分割成更小的碎片("shards")。分片是許多頂級區塊鏈項目擴展的方式--包括NEAR、Ethereum 2.0和Polkadot。通過從區塊鏈的全局驗證器池中隨機抽樣和輪換每個碎片的驗證器,可以證明由此產生的安全性與使用整個驗證器池(當前的方法)接近。

"Layer 2 "擴展解決方案的常見定義一般是指任何連接到以太坊的系統,它通過將交易(通過一種或另一種方法)批量化到主區塊鏈,幫助提高交易處理能力。

然而,隨著互操作性解決方案變得越來越普遍,什麼是側鏈(或完全是另一個區塊鏈)和Layer 2技術,更好的分類取決於底層安全模型。側鏈可以是特定於應用的(如去中心化的交換鏈),也可以是通用的,並對自己的安全性負責。Layer 2的安全性來自於底層區塊鏈(如Ethereum)。

Layer 1區塊鏈如NEAR和Solana有自己的驗證人,負責區塊生產,但已經建立了與以太坊的橋梁,將允許在鏈之間進行代幣轉移。tBTC有效地使比特幣成為以太坊的側鏈(或以太坊成為比特幣的側鏈,取決於你的角度)。

從比特幣的角度來看,以太坊的驗證人可以竊取用戶的資金。這意味著如果以太坊是比特幣的側鏈,那麼兩者沒有共享的安全性,因為比特幣無法對以太坊執行其規則。這就是為什麼Liquid不能被認為是比特幣的完全安全的側鏈--它有自己的驗證人,可以竊取用戶的資金。

這些模式一般有兩種不同的類型:狀態通道和非託管側鏈(Plasma和Rollup)。對於這些方法,一般模式大約是:

資產可以從鏈上移動到鏈下環境(如ETH到Plasma鏈)。

交易在鏈外環境中進行。

鏈外發生的快照會提交給底層區塊鏈(如以太坊)。

通過在經濟上激勵參與者(節點和用戶)提交正確的數據--或者通過向底層區塊鏈提供完整(零知識)證明--來保證安全性。

狀態通道

狀態通道是支付通道的一般形式,這也是比特幣的閃電網絡所建立的技術。

彼此之間要開通一個狀態通道,用戶將區塊鏈的部分狀態(比如他們的ETH)鎖定在一個智能合約中。在通道中,用戶可以通過籤署按順序排列的交易來更新彼此的狀態(如交易)。如果發生糾紛或要退出通道,用戶將最新更新的狀態(如帳戶餘額)發送給底層區塊鏈,最新更新的狀態就是真相。狀態通道可以很好地保護隱私,因為交易對底層區塊鏈是隱藏的,只登記用戶的進入和退出。

從概念上看,狀態通道很簡單,但其設計有一些固有的局限性。

狀態通道需要用戶(或一些值得信賴的第三方)保持在線監控通道,以防其他用戶試圖用舊信息退出。它們也不太容易通用於輕鬆構建智能合約,因為對於開發者來說,與這些渠道進行交互比僅僅部署現有的智能合約代碼更加複雜。

此外,狀態通道的資本使用效率低下,因為它們需要高額的抵押品。

從Plasma到Rollup

長期來看,可能更重要的一類Layer 2擴展解決方案是非託管側鏈。這是因為它們有可能在上面運行去中心化的金融和其他Web3應用。

非託管側鏈的關鍵在於,用戶可以上鏈和下鏈,其性能容量比L1區塊鏈高得多,而不必信任側鏈的操作者,即擁有與在以太坊主鏈上交易時相同的安全保障。

最初有希望的非託管側鏈設計是Plasma,幾年前它被炒作成擴展區塊鏈的銀彈。以安全和用戶友好的方式實現Plasma的複雜性導致這種模式失寵。

Plasma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前提下。如果Plasma鏈上的驗證者試圖向底層區塊鏈提供關於狀態轉換的錯誤信息,即通過提供不正確的餘額帶著用戶資金退出鏈,用戶可以挑戰這些信息,並構建自己的證明,證明Plasma鏈上發生了什麼交易。

在實踐中,Plasma遇到了一系列需要解決的併發症。比如:

數據不可用 一種攻擊,Plasma鏈的驗證者可以向底層鏈發布數據,但將交易數據留給自己。這樣一來,用戶就沒有必要的數據來挑戰驗證者提供的信息。

在線要求。要求每個用戶必須保持在線,並在惡意Plasma鏈驗證者退出的情況下監控所有交易。

大規模退出問題。如果所有用戶都需要退出Plasma鏈,那麼整個Plasma鏈的狀態就必須發布到底層區塊鏈上,對於以太坊來說,這樣的證明規模實際上是不可能處理的。

雖然Plasma現金等新的迭代為現有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但確保用戶資金安全退出的新問題不斷出現。2018年12月,化名BarryWhiteHat以零知識證明的形式提供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在ZK Rollups中,側鏈的驗證者("中繼者")收集--或卷展--許多交易,以生成一個簡潔的zk證明,證明所有進行的交易都是有效的。然後將證明發布在Ethereum鏈上。

這種方法完全避免了用戶能夠安全退出Plasma鏈的複雜性。但是,這種方法也有兩個普遍的缺點:

在Ethereum鏈上發布的zk-proof的規模很大--這意味著與Plasma相比,zk-Rollups犧牲了最大的交易吞吐量。

以一般的方式構建簡潔的zk-proof來執行智能合約是很困難的。目前,ZK Rollups更多的局限於代幣轉讓等特定操作--雖然,去中心化交易所Loopring已經在主網上線,並建立在ZK-Rollups上。

Optimistic Rollups類似於Plasma,但區別在於所有的交易數據必須在鏈上提供--向底層區塊鏈提供比Plasma更多的交易數據,並允許任何人構建交易有效性證明。具體來說,必須將足夠多的數據發布到以太坊鏈上,以重建整個Optimistic Rollups側鏈的狀態。

雖然這種方法犧牲了交易處理的另一個指數(對於智能合約),因為必須在鏈上發布更多的數據,但與ZK Rollups相比,Optimism的方法允許實現智能合約的靈活性和與Ethereum虛擬機的兼容性。

作為一個缺點,Optimistic Rollups需要1-2周(取決於實施情況)的爭議期,以確保用戶有足夠的時間來爭議無效的狀態轉換。加快退出過程的解決方案是建立一個退出市場,用戶可以卸載所持側鏈的風險。

雖然從底層區塊鏈中獲取安全性聽起來是最安全的選擇,但有一種觀點認為,應用程式負責自己的安全,只使用 "Layer 1"區塊鏈作為在特定應用程式鏈之間傳輸消息的方式,是一種模式。

這就是Cosmos設計背後的理念。這個理念是,應用與基礎層相比,可能會因為太有價值而成為基礎層安全的寄生蟲。應用程式(穩定幣、預測市場等)支付的費用不一定會隨著它們所促進的價值轉移而擴展,這些應用程式可能會變得比底層區塊鏈更有價值,導致例如以太坊成為應用程式的安全弱點。

這確實在用戶體驗方面帶來了額外的障礙。在一個側鏈的生態系統中,用戶必須獨立地信任他們與之交互的每個側鏈(及其運營商)的安全性。

在實踐中會起作用(以及效果如何?)

狀態通道最有可能在處理某些應用的交易中發揮作用。例如,Graph Protocol正計劃為資料庫索引服務實現狀態通道支付--而且狀態通道足夠靈活,也可以為條件支付編碼簡單的規則。

在特定應用鏈中,SKALE計劃在年底前推出,並將帶來與Ethereum互通的特定應用鏈。此外,通往NEAR協議和Solana的橋梁有望為整個生態系統帶來更多的可擴展性--儘管兩者都可以被視為以太坊的競爭對手。

在這些情況下,應用程式可以將其功能擴展到以太坊之外,可能會減少生態系統對單一鏈的依賴。例如,Flux Market--NEAR上的預測市場協議,將在MakerDAO的去中心化穩定幣DAI中提供投注市場。

ZK Rollups和Optimistic Rollups都是將應用拴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上的解決方案,因為它們建立在上面並依靠以太坊提供安全保障。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Loopring建立在ZK Rollups上,7月份處理了1760萬美元的交易量(0.4%的市場份額)。

開發Optimistic Rollups最知名的團隊是Optimism之前是Plasma Group,顧名思義,它在之前從事Plasma的實現工作。2020年1月,該團隊從Paradigm和IDEO籌集了350萬美元的風險資金。Optimistic Rollups已經在Ethereum testnet上用Unipig進行了演示,Unipig是Uniswap的一個版本,用於相互交易 "UNI''和 "PIG "代幣。

對於這些解決方案中的每一個,仍然存在的大問題集中在可組合性上。在Ethereum上,智能合約能夠相互同步調用。這種可組合性的缺乏改變了終端用戶的體驗,因為從Rollup鏈上跳上跳下會引入存款與提款的摩擦。

這與當今Web3用戶體驗最好的部分之一形成鮮明對比,用戶可以通過單一的Metamask點擊與所有應用進行交互。

如果應用程式將自己部署到自己的側鏈中,即使是在較差的可擴展性方面,Optimistic Rollups仍然提供了10-30倍的交易處理能力,這應該給以太坊足夠的空間。Ethereum 2.0有助於這些可擴展性解決方案,因為它為數據的發布提供了更多的空間。

Ethereum 2.0將分三個階段推出,其中最後一個階段將啟用智能合約。然而,已經在第二階段之後,使用以太坊作為數據層,可以將交易處理能力提高到每秒5萬筆交易。

目前需求大於供給,什麼樣的方案才能滿足最直接的交易處理需求值得期待。在某種程度上,上述所有技術(包括理論上限最高的Plasma)都有可能在未來某個環節發揮作用,並且在不斷改進。Connext最近推出了Spacefold,它將實現跨不同L2的狀態通道延伸和橋接。

目前,其它區塊鏈有機會吸引以太坊上的服務進入更可擴展的環境。然而,幾乎所有的Layer 2開發都發生在以太坊上,如果這些解決方案找到了產品與市場的契合點,那麼其它競爭者能夠提供的功能就會變得很單薄。

相關焦點

  • 一文看懂以太坊layer2擴容方案
    Ethereum二層(layer2)擴容是怎麼回事?Optimism、xDai、OMG和Loopring等項目之間又有什麼區別?接下來我們將回答這些問題。擴容的必要性自以太坊網絡推出以來,以太坊的擴容是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關於擴容的爭論總是在以太坊網絡出現重大擁堵後上演。
  • 比推對話:路印協議計劃如何擴容以太坊以及降低費用
    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比推BitpushNews原文標題:比推對話:路印協議計劃如何擴容以太坊以及降低費用隨著以太坊(ETH)突破1000美元,以太坊越來越擁堵,價格的不斷上漲,令Gas費用也水漲船高,一筆Defi交易,就可以高達幾十美元。
  • 幣贏共識52第十一期回顧|ETH2.0的擴容之路——Layer2能否突破DeFi...
    2020年12月3日16:00,幣贏開啟主題為《ETH2.0的擴容之路——Layer2能否突破DeFi的局限?》的AMA活動,本次」共識52「活動由幣贏CMO Lorreta洛一主持,路印COO Jay、Celer核心開發Micheal參加!
  • 一文讀懂以太坊擴容方案的投資機會 |幣小寶區塊鏈...
    layer2賽道存在巨大投資機會,其中一個代幣1年漲幅近7倍,另一個為3.6倍。layer2賽道有哪些優質項目?layer2 是一個為提升以太坊網絡(layer1)性能的整體解決方案,眾所周知,由於以太坊網絡經常出現擁堵情況,並且手續費奇高不下,導致許多大規模應用無法在以太坊網絡實現。例如今年的Defi浪潮中,動輒手續費高達數百美元,非常不利於項目推廣;此外,受限於以太坊網絡的TPS,導致去中心化交易所難以普及,甚至衍生品等業務無法進一步擴張。
  • 以太坊2.0拉開序幕,但Layer2也是主角
    對於以太坊社區而言,這無疑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裡程碑:以太坊2.0進擊之路的大幕正式拉開,以太坊整體加速從PoW轉向PoS,數十倍的擴容願景距離實現更進一步。
  • 風起OMG,誰才是Layer2之王?
    區塊鏈博客作者David Kajpust在推特表示,由於以太坊的費用太高,DeFi借貸協議Compound或正考慮基於不同的公鏈或Layer2區塊鏈構建開發該項目。 OMG Network正是為以太坊價值轉帳而設計的去信任、非託管的第二層擴容解決方案。 一場遷徙正在進行。
  • 以太坊如何被蠶食,DeFi 能否拯救以太坊?
    現在,以太坊已經成為了業內領先的智能合約平臺,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是行業內第一個這種類型的區塊鏈。然而,雖然理論上以太坊能夠編碼任何可能的邏輯,但實際上,由於吞吐量、延遲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目前以太坊應用依然非常有限。
  • 以太坊TPS 2000夠不夠?擴容能力不如Plasma的Optimistic Rollup卻...
    這是一個大問題——如果以太坊區塊鏈沒有足夠的空間,網絡可能會變得很慢,人們無法在這裡搭建應用,或者迫使人們在安全或去中心化方面進行妥協,例如,將某些流程委託給可信的第三方。如果要做出這樣的選擇,那還要區塊鏈有什麼用?解決以太坊擴容問題的其中一個方案是Plasma,其實就是以太坊版的閃電網絡。
  • 以太坊2.0來了,其他公鏈該怎麼辦?
    這個時候就有很多派別提出多個解決方案,大致分為幾類,第一類就是擴容,第二類就是二層網絡layer2,第三類就是現在大多數人熟知的分片技術等技術的結合體。當然目前來說,擴容和二層網絡layer2其實都有其局限性,因此才使得人們將目光放到分片這樣的技術層面上,以太坊很早之前在路線圖中就確定了其最後要轉為POS,其實就是為了應對網絡交易需求和目前網絡負載量的矛盾的。
  • 女童性侵案時有發生「女童保護」迫在眉捷
    「女童保護」迫在眉捷,任重而道遠。筆者認為,對於每一位有良知的公民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案件不發生,但要實現這種最理想狀態,兩方面工作至關重要:一是嚴厲打擊犯罪,充分發揮刑罰的威懾力,遏制不法分子以身試法的犯罪衝動;二是做好防範工作,不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對於廣大家長及未成年人來說,後一點尤其重要。
  • 萬向區塊鏈蜂巢學院 | 潘致雄:為什麼相比以太坊2.0,Layer2在現階段可能更重要?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會圍繞以太坊Layer 2,從Plasma到現在最流行的Rollup擴容方案。其實以太坊社區在三年前就已經非常關注擴展性問題了,但也就從今年真正應用生態的爆發之後,大家才深刻地認識到擴容的重要性,所以大家也越來越多地討論到我們在現階段應該做什麼樣的事情。今天的分享主要是回答以下這些問題:1、以太坊為什麼要亟需擴容?
  • 還在擔心以太坊會歸零?不好意思,以太坊這次怕是要翻身了!
    以太坊雖然是第二大數字貨幣,但是前段時間,價格嚴重下跌,很多人都擔心它會歸零。但是現在,鏈知道要告訴大家,以太坊要翻身了。而以太坊上的代碼學校,已有超過20萬的用戶,不僅如此,在熊市當中,仍在增長。以太坊不僅擁有最大的開發者社區,還有完整的開發工具,這些設施,都是由各團隊打造的。其他公鏈若想反超以太坊,就基礎設施這塊,就有很大的差距。
  • Amos Zhang:NEAR與以太坊的互操作性
    在12月6日上午的數字經濟與開放金融論壇中,NEAR亞太區負責人Amos Zhang在題為《開放金融的擴容——NEAR與以太坊的互操作性》的演講中提到,從戰略角度來說,一個新型的公鏈再怎麼好,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追得上以太坊150億美元的開放金融基礎設施,因此NEAR跟以太坊不是一個敵對的關係,而是一個合作的關係。
  • 以太坊智能合約全棧開發及鏈下擴容尖端技術實訓營
    本實訓營通過9節視頻課程+2次直播答疑,從零開始以以太坊為基點,教授智能合約dApp全棧開發,同時更有全網獨家的Celer Network鏈下擴容SDK教程,解決傳統dApp速度慢如蝸牛的痛點,讓你獲取開發能真正承載大規模用戶的dApp的絕技!
  • 引介 | zkPorter:一種可組合的以太坊Layer 2擴容方案
    根據他的介紹,這種方案將作為zkSync路線圖的一部分逐步實現,而其不僅旨在實現以太坊大規模的擴容及降低相關交易的成本,還有望解決當前Layer 2方案普遍存在的可組合性難題,當然,目前這一方案仍處在設(gu)想(shi)階段,因此它的可行性仍有待進一步驗證。以下是該方案的譯文」問題1: 吞吐量≠可擴展性網絡的吞吐量是通過交易的總處理量來衡量的,而可擴展性是單個節點處理的交易量。
  • 解構ETH2.0:以太坊如何從EVM過渡到eWASM?
    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ECN以太坊中國以太坊2.0之eWASMeWASM是以太坊邁向2.0時代的又一創新之舉。主流看法是,eWASM能夠促進網絡的速度、可擴展性和靈活性,也使得開發者能夠基於以太坊2.0的協議構建更為複雜的智能合約。
  • 24家機構投資,被稱為以太坊最強挑戰者
    隨著DeFi在2020年的爆發,以太坊網絡的缺點也日益凸顯,動輒幾十美元的手續費將許多散戶拒之門外。許多項目嘗試從layer2層提出解決方案,但layer2最大的問題是落地困難,而另外一些項目也嘗試從layer1層解決問題,本文提到的NEAR協議便是其中之一。
  • 以太坊進入2.0時代,後起之秀NEAR的公鏈破局之路在何方?
    具體來說,從分片結構上看,以太坊 2.0、波卡是由一個信標鏈(中繼鏈)和多個分片鏈組成,所有的分片鏈最終都需要信標鏈(中繼鏈)確認,從而導致跨分片交易的延遲,同時整個系統的擴容能力也受限於信標鏈本身的擴容能力。
  • 以太坊是什麼?以太坊礦工是乾沒什麼?以太坊有什麼用
    數字貨幣種類中排名老二的以太坊坊,他的地位和影響力也很了得。為什麼這麼講呢,他有個別稱是「數字石油」為什麼是石油,因為以太坊可以承載別的項目運行,以太坊是一個大平臺,在這平臺上可以做項目開發運營。只是有一個條件,像我們租房子要交房租,在以太坊的地盤上要消耗以太幣(ETH)在幣圈一般我們直呼以太坊對於以太坊,大家了解過的人都知道它有一個智能合約。這個合約的是不可以人為操縱更改的叫做絕對的去中心話,也就是沒有第三方做中介。
  • 以太坊2.0:為什麼升級?升級後有何不同?
    以太坊2.0存款合約地址餘額突破80萬ETH據ETH2區塊瀏覽器beaconcha.in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1月28日05:00,以太坊2.0存款合約地址已收到800128 ETH。此前消息,以太坊2.0存款餘額已達到創世區塊啟動所需最低要求,創世區塊將在12月1日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