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鄒其秀時隔22年後見到兒子袁丹,兩人相擁痛哭 瀟湘晨報 辜鵬博/視覺中國
鄒其秀和她現任丈夫借錢來整修自家的房屋攝/記者 杜雯雯
法制晚報訊(記者 杜雯雯) 1994年,湖南女子鄒其秀和丈夫在福建打工擺攤期間,4歲的兒子袁丹意外被人抱走。一分開,就是22年,這期間,鄒其秀從未放棄過尋找兒子的念頭。尋子之路艱難坎坷,鄒其秀經歷了丟失愛子、丈夫離世、自身患病等諸多困難。
2016年4月24日,在家人和尋子網站、志願者等人的幫助下,鄒其秀與22年未曾見面的兒子袁丹團聚。5月5日,鄒其秀在接受《法制晚報》採訪時說:「知道兒子活著,還很健康,就夠了。」
兒子被抱走 「沒想到,一分開就是22年」
5月5日,正午剛過,法晚記者來到湖南邵陽市隆回縣回小村5組。在離家不遠的坡下土路上,50歲的鄒其秀看到有人來訪,趕緊從紅色摩託車的後座蹦下來,一路小快步趕到家門口。儘管個子不高,但鄒其秀渾身透著湖南女人的那股精幹直爽的勁兒。
這座地處湘中偏西南的村莊,距離隆回縣城約71公裡,順著綿延曲折的盤山路開車需2小時車程。10多天前,回小村迎來一樁大喜事,鄒其秀與失散22年的兒子袁丹重聚。
坐在靠窗的紅漆小桌旁,一回憶起與兒子袁丹22年前失散的經過,鄒其秀忍不住開始抹眼淚。
1989年,鄒其秀與比自己大五歲的丈夫結婚,次年大兒子袁丹出生。
「那時候家裡很窮,條件差,就想著出去打工。」鄒其秀說,兒子出生後放在家裡給老人帶,自己和丈夫則前往福建莆田,在那邊擺攤賣包。
在一次與老家父母通電話時,得知自己和丈夫離開湖南後,兒子晚上都要抱著她的衣服才能入睡,鄒其秀實在不忍這樣的分離,將兩歲的袁丹接到了莆田。
那時,除了春節回家過年,一家三口基本都奔波於出租屋和莆田體育廣場附近的擺攤點。
1994年農曆11月11日中午,在給4歲的兒子買好稀飯和雞蛋後,鄒其秀和丈夫開始收攤準備回出租屋,待下午再出來。鄒其秀回憶說,在迅速忙完攤位的雜事後,她轉身卻突然發現,兒子不見了。
「他離開我們視線也就幾分鐘的時間,」鄒其秀說,後來她才知道兒子不是走丟了,是被人抱走了,「只是沒想到,一分開就是22年。」
艱難尋子路 「想電視找人卻沒有兒子照片」
從與兒子失散的那一刻起,夫妻二人就從未停止過尋找孩子的腳步。
最開始,鄒其秀夫婦找了十幾位同在莆田打工的湖南老鄉,一起幫忙尋找兒子的下落,但沒有任何線索。彼時,夫妻二人想到了報警,莆田當地派出所也立了案。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每次當派出所裡傳來發現有遺失小孩的信息,夫妻倆就趕過去認人。
只是,每次僅存的一絲希望,都被現實的殘酷打碎。
「有一次,警察告訴我們,從一艘要前往臺灣的船上截留住十幾個小孩,全部都是遺失的小孩,讓我們去認人,結果裡面也沒有袁丹。」鄒其秀說,當時對兒子的思念已經快到瘋狂的地步。
兒子丟失後的兩年中,夫妻二人在莆田的小生意也經歷了劫難。連續兩年,他們存放在出租屋的貨都被盜走,每一次的損失都在3000元左右。「兒子一直找不到,兩年丟了6千多的貨物,再加上房東也開始趕人,我們就離開了福建。」鄒其秀說。
鄒其秀後來陸續生下大女兒慧慧、二女兒娟娟,但夫妻二人也未曾放棄對袁丹的尋找。
不甘心的丈夫後來又回到福建莆田,一邊做點小買賣一邊尋找袁丹的下落,鄒其秀則留在家裡照顧孩子。
鄒其秀告訴《法制晚報》記者,早些年電視尋人很火爆,花5000元就可以在電視上登尋人啟事。
「我們都準備借錢去登了,只是家裡連一張袁丹的照片都沒有,實在沒有辦法了。」鄒其秀嘆了一口氣。
就在十幾年前,離鄒其秀家兩三公裡處的一戶人家從福建帶回一個男孩,想去鎮上落戶,這讓鄒其秀再次燃起希望。
「那家人也是在福建打工的,帶回來的小孩和袁丹年紀差不多,我也去看了,但也不是他。」鄒其秀說。
直到去年,事情出現了轉機。
2015年3月,家裡文化程度最高的大女兒慧慧按媽媽的回憶在一個尋子網站上登記了尋找哥哥的資料,網站的志願者在半年後告訴她,一名地址是福建的尋親對象條件符合。
之後,在通過DNA採樣比對後,鄒其秀與袁丹確係母子關係。
再次不幸
家裡積蓄花光
丈夫患病離世
2000年,不幸再次降臨到這個農村家庭。當年6月底,丈夫從福建回到老家,依舊沒能帶回兒子的消息。「他回來我就覺得不對勁,身體看著不好,」鄒其秀回憶道。
第二天,丈夫被鎮上衛生所的醫生診斷為肝炎,隨後因病情惡化被送至較近的新邵市中醫院。僅僅十數天後,丈夫便離開了人世。
「他死之前眼睛睜得好大,眼淚大顆大顆地掉,斷氣了眼睛都沒閉上。」鄒其秀回憶道。
鄒其秀告訴法晚記者,她知道那時候丈夫在自責大兒子沒能找回,也擔心她和孩子們未來的生活。
「我跟他說,我會把身邊的三個小孩撫養成人,也會繼續找袁丹,」鄒其秀回憶。據鄒其秀回憶,為了找袁丹家裡所有積蓄都花光了,所以丈夫看病的一萬多元全部都是借的。
丈夫去世後,鄒其秀一個人帶著三個小孩生活,可沒過多長時間,她自己身體也出現了毛病。鄒其秀說:「醫生說是腸梗阻,手術做了三個半小時,要是晚半個小時到醫院我也沒命了。」
在鄒其秀最絕望的那些日子,她有時會去找鎮上的算命先生,花15元錢為袁丹算上一卦。
「就想知道他是不是還活著?我們還能不能再見面?」鄒其秀說,算命先生總是告訴她,兒子活著,還有機會見面,「我知道他只是為了安慰我,但我願意相信。」
鄒其秀現在的丈夫是本村人,兩人在一起十多年了,共同在長沙打工賺錢,一個月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兩人一起撫養還在念書的孩子們,家裡的三間兩層紅磚房也在修整中,「他對我很好,各方面都很好。」
母子重聚 在福建長大的兒子已娶妻生子
和其他親人離散尋找無果的家庭相比,袁丹和母親無疑是幸運的。被人抱走的時候,袁丹已經4歲多,對於當年發生的事情,他並非毫無印象,諸多小細節拼湊起袁丹母子記憶中的碎片。
鄒其秀向《法制晚報》記者轉述了兒子當時的記憶片段,彼時,從湖南去到廣東需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車,這成為袁丹記憶裡很深刻的細節。當時,他被人抱走帶到了山上躲避起來,到很晚才下山。
鄒其秀一度很擔心兒子被拐到什麼地方當乞丐,她看到電視裡有說小孩子被打斷手腳到街上要錢,她心裡很是害怕。
「雖然我們隔了22年才再團聚,但能看到他還活著,還過得很好,很健康就夠了。」
鄒其秀還說,袁丹對於當時自己被拐賣的價格還有印象:「當時賣的人說要1萬8,買的人說這小孩看著很好,還主動加了1千元,給了1萬9。」
「20多年前我們在湖南老家做一天的活只能賺10元錢。養我兒子的家庭應該條件很好才能拿出這麼多錢,他還是很幸運的。」
今年26歲的袁丹在福建長大,現在在廣東做生意,已經有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2016年4月24日與鄒其秀見面後,袁丹在湖南老家待了兩天後便返回廣東。
袁丹告訴鄒其秀,今年7月,要把妻子和孩子帶回湖南老家給母親看,然後帶上弟弟妹妹去廣東玩。
找到失散22年的兒子,鄒其秀滿是喜悅,見面當天她嚎啕大哭的照片被放上了各大新聞網站的首頁。此後,這位低調的小夥便不願再接受媒體採訪。
從袁丹談及不多的養父母信息中,鄒其秀了解到,袁丹所在的養父母家庭有兩個姐姐,一家人從小對袁丹也都很好。此前,袁丹也一直在尋找親生父母的下落,但基本是瞞著養父母進行的,直到要回湖南認親,才告知了養父母。
鄒其秀說,至今她也沒見過袁丹的養父母,甚至連電話也沒有打過。
在生活細節上,鄒其秀也發現了兒子的變化。袁丹從小在福建長大,一向吃得清淡,回來之後吃不慣湖南菜的辣。鄒其秀只會說邵陽話,每次和福建口音的兒子對話都很吃力,在家的幾天,袁丹更多地和弟弟妹妹在一起聊天。
「我說不來普通話,這幾天打電話,丹丹問我在家幹什麼,但我不知道普通話怎麼講,只好說我在家玩。說簡單一點他能聽懂。」鄒其秀告訴記者。稿件統籌/朱順忠
文/深度記者 杜雯雯
發自湖南邵陽